一种多孔位工件层叠对准方法及层叠对准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878198阅读:来源:国知局
0和第二工件120的位置对准;若否,在保证所述第一调整孔111对准所述第一固定孔121且第二调整孔112对准所述第二固定孔122的前提下,继续调整所述第一工件110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三特征点171对准于所述第三对应点172,且使绘制有所述第五误差圆41的所述调整孔所对应的所述固定孔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五圆柱411范围内,则完成所述第三调整孔113对准于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对准于所述第四固定孔124。
[0067]请参见图6?图8,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多孔位工件层叠对准方法具有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Ml和M2,唯一不同的步骤在于步骤M3:M3、以所述第三调整孔113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第六误差圆42,沿所述第六误差圆42朝向所述第二工件120垂直延伸有第六圆柱421;以所述第四调整孔114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半径R为半径绘制第七误差圆43,沿所述第七误差圆43朝向所述第二工件120垂直延伸有第七圆柱431。
[0068]判断所述第三调整孔113是否对准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是否对准所述第四固定孔124,若是,则完成所述第一工件110和第二工件120的位置对准;若否,在保证所述第一调整孔111对准所述第一固定孔121且第二调整孔112对准所述第二固定孔122的前提下,继续调整所述第一工件110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孔121的轴心位于所述第六圆柱421内,且所述第二固定孔122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七圆柱431内,则完成所述第三调整孔113对准于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对准所述第四固定孔124。
[0069]请参见图9?图11,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位工件层叠对准方法具有如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Ml和M2,唯一不同的步骤在于步骤M3:
M3、连接所述第三调整孔113的轴心和第四调整孔114的轴心形成第二轴心连线17,确定所述第二轴心连线17上除中点和端点以外的任意一点为第四特征点173,确定所述第四特征点173在所述第二工件120上的对应点为第四对应点174,即当所述第一工件110与所述第二工件120位置对准时,所述第四对应点174为所述第四特征点173在所述第二工件120上的正投影点。
[0070]沿所述第二轴心连线17,以距离所述第四特征点173距离较远的一个调整孔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第八误差圆44,自所述第八误差圆44朝向所述第二工件120垂直延伸并形成有第八圆柱44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误差圆44是所述第四调整孔114的轴心为圆心,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形成的。
[0071]判断所述第三调整孔113是否对准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是否对准所述第四固定孔124,若是,则完成所述第一工件110和第二工件120的位置对准;若否,在保证所述第一调整孔111对准所述第一固定孔121且第二调整孔112对准所述第二固定孔122的前提下,继续调整所述第一工件110的位置,使得所述第四特征点173对准于所述第四对应点174,且以绘制有所述第八误差圆44的所述调整孔的轴心所对应的所述固定孔的轴心位于所述第八圆柱441内,则完成所述第三调整孔113对准于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对准所述第四固定孔124。
[0072]请参见图12?图14,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述多孔位工件层叠对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M1、提供所述第一工件110和第二工件120。
[0073]M2、以所述第一调整孔111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第二误差圆18,自所述第二误差圆18朝向所述第二工件120垂直延伸并形成有第二圆柱181;以所述第二调整孔112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第三误差圆19,自所述第三误差圆19朝向所述第二工件120垂直延伸并形成有第三圆柱(未标号);
调整所述第一工件110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孔121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二圆柱181内,且所述第二固定孔122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三圆柱内,则完成所述第一调整孔111对准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21且所述第二调整孔112对准所述第二固定孔122。
[0074]M3、连接所述第三调整孔113的轴心和第四调整孔114的轴心形成第二轴心连线17;确定所述第二轴心连线17的中点为第三特征点171,以所述第二工件120上与所述第三特征点171位置相对的点为第三对应点172,即当所述第一工件110与所述第二工件120位置对准时,所述第三对应点172为所述第三特征点171在所述第二工件120上的正投影点。
[0075]以所述第三调整孔113或所述第四调整孔114中的任一个调整孔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第五误差圆41,自所述第五误差圆41朝向所述第二工件120垂直延伸并形成有第五圆柱4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误差圆41为以所述第三调整孔113为圆心,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形成的。
[0076]判断所述第三调整孔113是否对准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是否对准所述第四固定孔124,若是,则完成所述第一工件110和第二工件120的位置对准;若否,在保证所述第一调整孔111对准所述第一固定孔121且第二调整孔112对准所述第二固定孔122的前提下,继续调整所述第一工件110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三特征点171对准于所述第三对应点172,且使绘制有所述第五误差圆41的调整孔所对应的固定孔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五圆柱411内,则完成所述第三调整孔113对准于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对准于所述第四固定孔124。
[0077]请参见图15?图17,作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其与第四实施方式唯一不同的在于步骤M3:
M3、以所述第三调整孔113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第六误差圆42,自所述第六误差圆42朝向所述第二工件120垂直延伸并形成有第六圆柱421;以所述第四调整孔114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半径R为半径绘制第七误差圆43,自所述第七误差圆43朝向所述第二工件120垂直延伸并形成有第七圆柱431。
[0078]判断所述第三调整孔113是否对准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是否对准所述第四固定孔124,若是,则完成所述第一工件110和第二工件120的位置对准;若否,在保证所述第一调整孔111对准所述第一固定孔121且第二调整孔112对准所述第二固定孔122的前提下,继续调整所述第一工件110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孔121的轴心位于以所述第六圆柱421内,且所述第二固定孔122的轴心位于所述第七圆柱431内,则完成所述第三调整孔113对准于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对准所述第四固定孔124。
[0079]请参见图18?图20,作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述多孔位工件层叠对准方法具有如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步骤Ml和M2,唯一不同的步骤在于步骤M3:
M3、连接所述第三调整孔113的轴心和第四调整孔114的轴心形成第二轴心连线17,确定所述第二轴心连线17上除中点和端点以外的任意一点为第四特征点173,确定所述第四特征点173在所述第二工件120上的对应点为第四对应点174,即当所述第一工件110与所述第二工件120位置对准时,所述第四对应点174为所述第四特征点173在所述第二工件120上的正投影点。
[0080]沿所述第二轴心连线17,以距离所述第四特征点173距离较远的一个调整孔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第八误差圆44,自所述第八误差圆44朝向所述第二工件120垂直延伸并形成有第八圆柱44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误差圆44是所述第三调整孔113的轴心为圆心,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形成的。
[0081]判断所述第三调整孔113是否对准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是否对准所述第四固定孔124,若是,则完成所述第一工件110和第二工件120的位置对准;若否,在保证所述第一调整孔111对准所述第一固定孔121且第二调整孔112对准所述第二固定孔122的前提下,继续调整所述第一工件110的位置,使得所述第四特征点173对准于所述第四对应点174,且以绘制有所述第八误差圆44的所述调整孔的轴心所对应的所述固定孔的轴心位于所述第八圆柱441内,则完成所述第三调整孔113对准于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对准所述第四固定孔124。
[0082]请参见图21?图23,作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述多孔位工件层叠对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M1、提供所述第一工件110和第二工件120。
[0083]M2、连接所述第一调整孔111的轴心和第二调整孔112的轴心形成第一轴心连线15;确定所述第一轴心连线15上除中点和端点以外的其他任意一点为第二特征点153,确定所述第二特征点153在所述第二工件120上的对应点为第二对应点154,即当所述第一工件110与所述第二工件120位置对准时,所述第二对应点154为所述第二特征点153在所述第二工件120上的正投影点。
[0084]沿所述第一轴心连线15,以距离所述第二特征点153较远的一个调整孔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第四误差圆40,自所述第四误差圆40朝向所述第二工件120垂直延伸并形成有第四圆柱40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误差圆40是所述第一调整孔111的轴心为圆心,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形成的。
[0085]调整所述第一工件110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二特征点153对准于所述第二对应点154,且沿所述第一轴心连线15,以距离所述第二特征点153较远的所述调整孔的轴心所对应的固定孔的轴心位于所述第四圆柱421内,则完成所述第一调整孔111对准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21,且所述第二调整孔112对准于所述第二固定孔122。
[0086]M3、连接所述第三调整孔113的轴心和所述第四调整孔114的轴心形成第二轴心连线17,确定所述第二轴心连线17的中点为第三特征点171,确定所述第三特征点171在所述第二工件120上的对应点为第三对应点172,即当所述第一工件110与所述第二工件120位置对准时,所述第三对应点172为所述第三特征点171在所述第二工件120上的正投影点。
[0087]以所述第三调整孔123或所述第四调整孔124中的任一个调整孔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第五误差圆41;自所述第五误差圆41朝向所述第二工件垂直延伸并形成有第五圆柱4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误差圆41为以所述第三调整孔123的轴心为圆心,并以所述R为半径绘制形成的。
[0088]判断所述第三调整孔113是否对准所述第三固定孔123且所述第四调整孔114是否对准所述第四固定孔124,若是,则完成所述第一工件110和第二工件120的位置对准;若否,在保证所述第一调整孔111对准所述第一固定孔121且第二调整孔112对准所述第二固定孔122的前提下,继续调整所述第一工件110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三特征点171对准于所述第三对应点172,且使绘制有所述第五误差圆41的所述调整孔所对应的所述固定孔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