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度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880707阅读:来源:国知局
_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均符合 《中国药典》2010年版质量标准及公司内控质量标准.(见下列)
[0056] 盐酸丁卡因
[0057] Yansuan Dingkayin
[0058] Tetracaine Hydrochloride
[0059]
[0060] C15H24N202 · HC1 300. 83
[0061] 本品为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按干燥品计算,含 C15H24N202 · HC1 不得少于 99. 0%。
[0062]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有麻舌感。
[0063]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乙醚中不溶。
[0064] 熔点本品的熔点(附录VI C)为147~150°C。
[0065] 【鉴别】⑴取本品约0. lg,加 5%醋酸钠溶液10ml溶解后,加 25%硫氰酸铵溶液 lml,即析出白色结晶;滤过,结晶用水洗涤,在80°C干燥,依法测定(附录VI C),熔点约为 131。。。
[0066] (2)取本品约40mg,加水2ml溶解后,加硝酸3ml,即显黄色。
[0067]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附录IV C)。
[0068] (4)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附录III)。
[0069] 【检查】酸度取本品,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次测定 VIH),PH 值应为 4. 5 ~6. 5。
[0070]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 O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混浊, 与1号浊度标准液(附录IX B)比较,不得更浓。
[0071] 有关物质(1)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 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丁氨基苯甲酸对照品,精密称定,加甲醇溶液定量稀释制成每 lml中含0. 1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 溶液各5 μ 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异丙胺(98:7:2)为展 开剂,展开,凉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品 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0072] 有关物质(2)精密称定本品100m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 匀,制成每lml中约含lmg的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lml,置1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l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lml中约含1 yg的对 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 缓冲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00nm。精密称定盐 酸丁卡因对照品、对氨基苯甲酸对照品、对丁氨基苯甲酸对照品各l〇mg,置200ml量瓶中, 加乙腈-水(20:80)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lml,置10ml量瓶中,加乙腈-水 (20:80)稀释至刻度,摇勾,制成每lml中各约含5μ1的混合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 液。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10 μ 1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盐酸丁卡因峰与对丁氨基 苯甲酸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5. 0 ;理论塔板数按盐酸丁卡因峰计算不低于2000。
[0073]
[0074] 取对照溶液10 μ 1,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 为满量程的20% ;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10 μ 1,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 色谱图。供试品溶液如有杂质峰,对氨基苯甲酸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 5 倍(0.05% );对丁氨基苯甲酸按校正后的峰面积计算(校正因子0.6)不得大于对照溶液 主峰面积(0. 1 % ),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0. 2% ),各杂 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5倍(0. 5% )。
[0075] 易炭化物取本品0· 50g,依法检查(附录W 0),与橙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附录 IX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0076] 干燥失重取本品,与105°C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 0% (附录VID L)。
[0077] 炽灼残渣取本品1. 0g,依法检查(附录W N)遗留残渣不得过0. 1 %。
[0078]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W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 过百万分之十。
[0079] 残留溶剂
[0080]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DB-624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进样器温度为190°C ; 检测器温度为210°C ;载气为氮气;流量为1. 75ml/min ;不分流;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6°C, 维持16min,以每分钟20°C的速率升温至180°C,维持lOmin。
[0081] 测定法精密称取乙醇0.25g,置于10ml量瓶中,加二甲基亚砜稀释到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lml,置50ml量瓶中,加二甲基亚砜稀释到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 本品1. 0g,置10ml量瓶中,加二甲基亚砜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分别取对 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 μ 1,直接进样。照气相色谱法(附录V E)测定。记录色谱图。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乙醇不得过0.5%。
[0082] 细菌内毒素取本品,依法检查(附录XIΕ),每lmg盐酸丁卡因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 于 0· 70EU。
[0083]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 25g,精密称定,加乙醇50ml振摇使溶解,加0· Olmol/L 盐酸溶液5ml,摇匀,照电位滴定法(附录VEA),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 lmol/L)滴定,两个 突跃点体积的差作为滴定体积。每lml氢氧化钠滴定液(0. lmol/L)相当于30. 08mg的 C15H24N202 · HC1。
[0084] 【类别】局麻药。
[0085] 【贮藏】密封保存。
[0086] 【制剂】注射用盐酸丁卡因
[0087] 实施例4-6盐酸丁卡因成品检验结果:
[0088]
[0090] 实施例4-6按液相色谱法检测的有关物质结果统计表
[0091]
[0092] 上述实施例4-6制备的盐酸利丁卡因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质量标准及公 司内控质量标准,且杂质水平控制在非常低的范围内。
【主权项】
1. 高纯度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⑴中和: 反应锅内投入4- (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粗品,纯化水,冷却降 温至0~10°C ;滴入液碱,滴加终点pH值7~11 ;甩滤,滤饼用冰水洗涤,甩干; (2) 溶解脱色: 反应锅内投入乙醇,把上步物料溶于乙醇中,加药用炭,搅拌脱色,压滤至成盐锅中; (3) 成盐: 向脱色液中滴加氯化氢/乙醇溶液,控制溶液终点pH值3. 0~6. 0 ;将料液放入结晶 桶内,送入冷库结晶-8~-20°C过夜;甩滤,干燥得高纯度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 氨基)乙酯盐酸盐成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纯度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的 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纯化水用量为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 乙酯盐酸盐粗品的5~8倍W/W ;液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碳酸钠的水溶液,液碱的浓 度为5-10% W/W ;碱与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粗品的摩尔比为 1. 05-1. 1 :1 ;滴加液碱温度为0~10°C。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纯度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乙醇用量为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 盐酸盐粗品的1. 1~1. 5倍W/W ;药用炭用量为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 酯盐酸盐粗品的1%~5% W/W ;搅拌脱色的温度为5~15°C。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纯度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氯化氢/乙醇溶液的比例为1 :1V/V,滴加氯化氢/乙醇 溶液时,温度为5~15°C,终点pH值3. 0~6. 0,结晶温度-8~-20°C ;干燥为50~60°C 干燥3-5小时。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纯度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氯化氢与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 酸盐粗品的摩尔比为1. 05-1.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纯度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制得的高纯度4-( 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 酯盐酸盐纯度为99. 0 % -100. 0 %。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纯度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盐酸丁卡因)的制备方法,以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粗品为原料,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碳酸钠任何一种碱液中和得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丁卡因),经溶解脱色后,再与氯化氢成盐,结晶后得到高纯度的4-(丁氨基)-苯甲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操作步骤少,所需设备简单;原料易得,产品质量好、纯度高(99.0%-101.0%),杂质含量低,产品安全性高,适于工业大规模生产,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IPC分类】C07C229/60, C07C227/40
【公开号】CN105646259
【申请号】
【发明人】金卫东, 王燕
【申请人】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