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892544阅读:来源:国知局
2052则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所以该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中间段(即包覆有第一保护体2051的第一导热体202之另一部分与包覆有第二保护体2052的第二导热体203之另一部分)是分别朝该下框体104之中心方向内弯曲固定形成一套口 208,该套口 208用以供使用者直接穿戴套入,并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0061]于具体实施时,使用者可以事先根据电路板105其上发热源10511摆设位置的需求,调整设计两件式长型表带的其中一件长型表带上设有导热体,另一件长型表带上则没有导热体,就是该第一导热体202 (即第一热管)或第二导热体203 (即第二热管))的一部分接触发热源10511,而未接触发热源10511的第一保护体2051或第二保护体2052内则没有包覆前述第一导热体202或第二导热体203,如图20所示,并辅以参阅图18,所述第一保护体2051内未设有第一导热体202 (即第一热管),其一端容设在相对的凹部1041内,该第二保护体内则设有被包覆的第二导热体202 (即第二热管),并于容设空间1042内前述第二导热体203之裸露部分的一侧与对应前述发热源10511 (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触接(或贴设),该第二导热体203之裸露部分的另一侧贴设相对电池件102。
[0062]所以透过本发明之穿戴带体20内包覆有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为热管,使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一部分为裸露与穿戴主体10的发热源10511相贴设的结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10内产生积热的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0063]以上所述,本发明相较于已知具有下列之优点: 1.具有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内产生积热的问题;
2.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0064]以上所述者,仅本发明之较佳可行之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本发明上述之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之变化,皆应包含于本案之权利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穿戴主体,其包含一容设空间、一电路板及复数电子元件,该等电子元件设于该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容设在该容设空间内,且该等电子元件具有至少一发热源;及 一穿戴带体,连接相对该穿戴主体,其设有一导热部及一保护部,该保护部包覆在该导热部之外侧,并该导热部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未被该保护部包覆,且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与对应该发热源相触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一第三导热层,该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一导热层与第三导热层之间,且于该容设空间其内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的该第一导热层外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导热层为金属箔所构成,该第二导热层为石墨材质所构成,并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于该容设空间其内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并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于该容设空间其内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并该保护部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体与一第二导热体,该保护部设有一第一保护体与一第二保护体,该第一、二保护体分别包覆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之外侧,该第一、二导热体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未分别被该第一、二保护体包覆,并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彼此相对应,且该容设空间内的电池件位于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的下方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更包含一传导部,该传导部容设于该容设空间内,且位于该第一、二导热体上方,并该传导部的一侧上相邻两相对侧边的表面分别与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的一侧相触接,该传导部的另一侧与相对该电路板其上的发热源相贴设。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导热体分别设有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一第三导热层,该第一导热体之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一导热体之第一、三导热层之间,该第二导热体之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二导热体之第一、三导热层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中前述第一、二导热体之第一、三导热层为金属箔所构成,该第一、二导热体之第二导热层为石墨材质所构成,并该第一、二保护体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为一均温板,该传导部设有一腔室、一毛细结构及复数支撑柱,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该等支撑柱容设于该腔室内,其顶端与底端分别抵设相对该腔室内的上壁与下壁。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导热体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该第一、二导热体各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第一、二导热体的毛细结构形成在各该腔室内壁上,并该第一、二保护体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导热体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该第一、二导热体各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第一、二导热体的毛细结构形成在各该腔室内壁上,并该第一、二保护体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具有一触控显不模组、一电池件、一上框体及一下框体,该上框体盖设于相对该下框体上,且其容设有该触控显示模组,该触控显示模组具有一触控显示面及一底面,该底面相对该电路板,并该下框体设有前述容设空间与复数凹部,该容设空间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之中央处上,该等凹部则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两相对侧边上,且连通相邻该容设空间,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由该下框体的一凹部横跨该容设空间延伸至相对另一凹部内,并该电池件容设在该容设空间之底部上。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石墨、金属箔或其组合所构成。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体与一第二导热体,该保护部设有一第一保护体与一第二保护体,该第一、二保护体分别包覆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之外侧,该第一、二导热体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未分别被该第一、二保护体包覆,并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1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具有一触控显不模组、一电池件、一上框体及一下框体,该上框体盖设于相对该下框体上,且其内容设有该触控显示模组,该触控显示模组具有一触控显示面及一底面,该底面相对该电路板,并该下框体设有前述容设空间与复数凹部,该容设空间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之中央处上,该等凹部则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两相对侧边上,且与连通相邻该容设空间,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由该下框体的一凹部横跨该容设空间延伸至相对另一凹部内,并该电池件容设在该容设空间之底部上。17.根据权利要求7或15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具有一触控显不模组、一电池件、一上框体及一下框体,该上框体盖设于相对该下框体上,且其内容设有该触控显示模组,该触控显示模组具有一触控显示面及一底面,该底面相对该电路板,并该下框体设有前述容设空间与复数凹部,该容设空间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之中央处上,该等凹部则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两相对侧边上,且连通相邻该容设空间,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分别容设在该等凹部内并朝该容设空间之中心凸伸构成,并该电池件容设在该容设空间之底部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包括一穿戴主体及一连接穿戴主体之穿戴带体,该穿戴主体包含一容设空间、一电路板及复数设于电路板上之电子元件,该等电子元件具有至少一发热源,该穿戴带体设有一导热部及一包覆该导热部外侧之保护部,该导热部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与对应电路板其上的发热源相触接,藉以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105658021
【申请号】
【发明人】巫俊铭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0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