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夹持和处理轮胎胎圈三角胶条的系统及方法_2

文档序号:99157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择性地延伸穿过细长主体31的可移动螺钉,如图4-6所示。当使用者选择性地采用阻挡件39时,阻挡件39可进入各个夹持部32的钻孔65中,这样尽管驱动机构驱动,仍然阻止了特定夹持部32从缩回状态移动到伸出状态。在图6的非限制性示例中,只采用了右端的阻挡件39用以阻止右端的夹持部32的移动。
[003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驱动箱33内设置有一个驱动机构,例如一个气缸,该驱动机构与多个夹持部32中的每一个可操作地接合,例如利用歧管接合。相应地,如果单个气缸或其它机构被驱动,多个夹持部32中的每一个可同时被驱动以从缩回状态移动到伸出状态,除非预先选择性地采用了阻挡件39。
[003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在驱动箱33内设置有许多个不同的驱动机构,例如每个夹持部32配置一个气缸。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不同的驱动机构可对不同的夹持部32提供不同的压力。例如,有利地,可以提供第一且最高的压力(镑/平方英寸)给图6中左侧的选定夹持部,提供第二或中间水平的压力给选定的中间的夹持部32,并提供第三且最低的压力给图6中右侧的选定夹持部。这样,有利地,在胎圈三角胶条80相对较厚的部分附近对特定夹持部32提供相对较高的压力,因此,胎圈三角胶条80的这些区段能被更牢固地把持住。相反地,在胎圈三角胶条80相对较薄的部分附近对特定夹持部32提供相对较低的压力,因此,特定夹持部32在胎圈三角胶条的这个部分允许一点潜在的可取的移动,而不会有过度的、潜在的破坏性压力挤压胎圈三角胶条80的精细橡胶部分。
[0032]在任一种驱动技术中,在伸出状态时,多个夹持部32中的至少一个与胎圈三角胶条80的表面接合,这样胎圈三角胶条80大体上被夹在下卡爪40的接合面42和上卡爪30的多个夹持部32中的选定夹持部之间,如图6所示。
[0033]有利地,多个夹持部3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楔形端面38,楔形端面38接合胎圈三角胶条80的楔形面86,从而加强与胎圈三角胶条80的结合,如图6所示。通过这种方式,胎圈三角胶条的不同三角形截面,例如图6所示的胎圈三角胶条80的不同三角形截面,可由多个夹持部32中的选定夹持部夹持,其中楔形面大体上互补配合,从而在夹持部32和胎圈三角胶条80之间加强了面的结合。这可增强穿过胎圈三角胶条80的径向边的接触,特别是在胎圈三角胶条80被应用于钢丝圈而被把持时。
[0034]特别是,胎圈三角胶条80的大体上与楔形面86相对的表面87可大体上是平坦的,且可接合大体上平坦的下卡爪40的接合面42,如图6所示。通过这种方式,具有大体上平坦的一侧和至少部分为楔形的一侧的胎圈三角胶条80可由相对的卡爪夹持,其中一个卡爪大体上是平坦的,而另一个卡爪包括至少一个楔形夹持部,从而在胎圈三角胶条的两侧均提供稳固的接合。由于在至少一个楔形夹持部和胎圈三角胶条之间实质上恰好匹配,当橡胶表面被夹紧时,变形量减少,这可减少最终产品上的印记。
[0035]应注意,多个夹持部32中可只有选定夹持部是楔形的,各夹持部32的楔形角度可以是不同的。正如在图4的缩回状态中更好地显示的,在这个非限制性示例中,左起前两个夹持部32包括选择性地接合胎圈三角胶条80的大体上平坦的表面,而左起第三个、第四个以及第五个夹持部32包括相对较尖锐的楔形,而左起第六个夹持部32包括相对较浅的楔形,而左起第七个夹持部32包括相对较尖锐的楔形。
[0036]作为进一步优势,对于不同的楔形胎圈三角胶条轮廓,例如从截面上看呈不同的三角形,使用者不需要手动移动夹持部32,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阻挡件39能被选择性地接合,以根据不同的胎圈三角胶条轮廓省去选定夹持部。更确切地说,使用者只需要简单地选择多个夹持部32中的哪些应被驱动以最佳匹配被夹持的胎圈三角胶条轮廓。此外,正如前文描述的,对于每个夹持部32的夹持力可不同,因此夹持部32能以定制方式接合不同胎圈三角胶条的楔形面,而完全不需要移动夹持部32。
[0037]参见图8,描述了额外的系统及方法,可以结合如以上图1-7中描述的用于夹持和处理胎圈三角胶条的系统20来使用。在图8中,附加系统通常有助于胎圈三角胶条80能一致应用于卷线器90上承载的钢丝圈。
[0038]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利用前缘夹持部20a和后缘夹持部20b来将胎圈三角胶条80结合至钢丝圈。前缘夹持部20a和后缘夹持部20b中的每一个可根据如以上图1-7中详细描述的用于夹持和把持胎圈三角胶条的系统20来提供。应注意,前缘夹持部20a通常固定至卷线器90并与卷线器90—起旋转,而后缘夹持部20b与卷线器90分离设置,如图8所示,后缘夹持部20b能沿着传送轴X在纵向上移动。
[0039]在一种示范性方法中,经挤压的胎圈三角胶条80具有前缘81,在图1中能更清楚看至|J,其在无阻尼无压力时被切割。传送装置92,如图8所示,接着在无阻尼的状态中将胎圈三角胶条80推进一段既定的距离,不施加压力。接着,在下一个步骤中,后缘夹持部20b的下卡爪40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从而接合胎圈三角胶条80的下表面。随后,后缘夹持部20b的上卡爪30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且后缘夹持部20b的多个夹持部32中的选定夹持部从缩回状态移动到伸出状态,从而接合胎圈三角胶条80的上表面。此时,胎圈三角胶条80的前缘81固定于后缘夹持部20b中,正如基本上在以上图6中描述的方式所示。
[0040]在下一个步骤中,后缘夹持部20b在图8中的方向X上从右向左横越向卷线器90,例如通过沿着轨道59在纵向上移动后缘夹持部20b的框架50b。在后缘夹持部20b横越向卷线器90的同时,传送装置92保持运行,以减少压力和可由传送装置92的移动比后缘夹持部20b慢造成的胎圈三角胶条80的拉伸。后缘夹持部20b沿着轨道59移动的速度和传送装置92的速度的比例可被调节,从而减少对胎圈三角胶条80施加压力。
[0041]由于后缘夹持部20b横越向卷线器90,可选择性地配置一个或多个支承台93,从如图8中所示的降低位置到高度接近胎圈三角胶条行进路径的升高位置,以便在胎圈三角胶条80在纵向方向上行进时对胎圈三角胶条80提供支撑。支承台93始于降低位置,因此其不会妨碍框架50b和后缘夹持部20b的下卡爪40在朝向卷线器90的方向上移动,且一旦后缘夹持部20b通过了支承台93,支承台93则被升高至在后缘夹持部20b和传送装置92之间搁置的胎圈三角胶条80处支撑胎圈三角胶条80的部分。
[0042]当后缘夹持部20b接近卷线器90的边界上放置的钢丝圈的切点时,卷线器90开始旋转。当到达钢丝圈的切点后,后缘夹持部20b不再纵向移动,卷线器90也不再旋转。这样,这些部件静止不动,前缘夹持部20a的下卡爪40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从而接合胎圈三角胶条80的下表面。随后,前缘夹持部20a的上卡爪30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且前缘夹持部20a的多个夹持部32中的选定夹持部从缩回状态移动到伸出状态,从而接合胎圈三角胶条80的上表面。此时,胎圈三角胶条80的前缘81固定于前缘夹持部20a中,正如基本上在以上图6中描述的方式所示。进一步地,此时,后缘夹持部20b的夹持部32缩回,后缘夹持部20b的上卡爪30和下卡爪40各从关闭移动到打开状态,从而释放胎圈三角胶条80与后缘夹持部20b的接合。后缘夹持部20b接着移动返回其起始位置,也就是通过轨道59沿着轴X在从左向右的方向上移动返回。
[0043]在下一个步骤中,卷线器90开始在圆周方向上旋转。可选地,可配置一个或多个附加支承台53,以便在胎圈三角胶条80由卷线器90的旋转推动时进一步支撑胎圈三角胶条
80 ο
[0044]卷线器90接着在前缘夹持部20a到达超过拼接轮(st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