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16262阅读:来源:国知局
a和端盖6b,该端盖6b设置在与压缩机构收纳壳体部件5相对的一侦U,支承后述压缩机构3的摆动涡旋件22的轴向负荷,并且一体地设置有轴支承部10。另外,变换器收纳壳体部件7—体地设置有:形成筒状的变换器收纳部7a、在与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相对的一侧一体地形成有轴支承部11的端盖7b。
[0035]并且,驱动轴14经由轴承12、13能够旋转地支承在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的端盖6b的轴支承部10和变换器收纳壳体部件7的端盖7b的轴支承部11上。利用在该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和变换器收纳壳体部件7上形成的各个端盖6b、7b,壳体2的内部从后方起划分出:收纳压缩机构3的压缩机构收纳部15a、收纳电动马达4的马达收纳部15b、以及收纳变换器装置的变换器收纳部15c。
[00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变换器收纳部15c是通过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等将盖体16固定在变换器收纳壳体部件7上而形成的。
[0037]压缩机构3是具有固定涡旋件21及与之对置配置的摆动涡旋件22的涡旋式的压缩机构,固定涡旋件21相对于壳体2(压缩机构收纳壳体部件5)允许轴向上的移动并利用后述定位销23限制向径向的移动,并且固定涡旋件21由圆板状的基板21a、沿着该基板21a的外缘遍及整周地设置并朝向前方竖立设置的圆筒状的外周壁21b、在该外周壁21b的内侧从所述基板21a朝向前方延伸设置的漩涡状的漩涡壁21c构成。
[0038]另外,如图2所示,摆动涡旋件22由圆板状的基板22a和从该基板22a朝向后方竖立设置的漩涡状的漩涡壁22c构成,设置在驱动轴14的后端部并相对于驱动轴14的轴心偏心设置的偏心轴25经由向心轴承27支承在设置于基板22a的背面中央的嵌合凹部24,从而摆动涡旋件22被设成能够以驱动轴14的轴心为中心公转运动。
[0039]固定涡旋件21和摆动涡旋件22使各自的漩涡壁21c、22c相互啮合,而利用由固定涡旋件21的基板21a及漩涡壁21c和摆动涡旋件22的基板22a及漩涡壁22c包围的空间划分出压缩室26。
[0040]另外,固定涡旋件21与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的端盖6b利用定位销23规定径向的位置。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固定涡旋件21直接安装于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的端盖6b,并且利用端盖6b直接支承摆动涡旋件22的轴向负荷,但是也可以在固定涡旋件21的外周壁21b与端盖6b之间夹入薄板状的环状的座圈,固定涡旋件21与端盖6b隔着该座圈相对接,并且摆动涡旋件22的轴向负荷也经由该座圈而由端盖支承。
[0042]在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的端盖6b上一体形成的轴支承部10在中央具有贯通孔10a,并且从距摆动涡旋件22最远的前方侧起形成有:收纳轴承12的轴承收纳部31、收纳与驱动轴14形成为一体并旋转的平衡配重32的配重收纳部33。
[0043]在上述固定涡旋件21的外周壁21b与摆动涡旋件22的漩涡壁22c的最外周部之间,形成有经由吸入通路45吸入从后述吸入口 38导入的制冷剂的吸入室35,并且,在壳体内的固定涡旋件21的背后,在与压缩机构收纳壳体部件5的后端壁之间划分出排出室37,在压缩室26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形成于固定涡旋件21的大致中央的排出孔36而被排出到所述排出室37 ο被排出到该排出室37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排出口 39而被压送至外部制冷剂回路。
[0044]在所述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的比端盖6b靠前方的部分形成的马达固定部6a收纳有构成电动马达4的定子41与转子42。定子41由形成为圆筒状的铁芯和卷绕在铁芯上的线圈构成,并且固定在壳体2(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的内表面。另外,在驱动轴14上固定安装有能够旋转地收纳在定子41的内侧的由磁铁构成的转子42,该转子42利用由定子41形成的旋转磁力进行旋转,从而使驱动轴14旋转。
[0045]需要说明的是,收纳于变换器收纳壳体部件7内的变换器装置经由在形成于端盖7b的未图示的贯通孔中安装的端子(气密端子)而与定子41电连接,从而从变换器装置对电动马达4供电。
[0046]并且,在壳体2(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的侧面形成有将制冷剂气体吸入马达收纳部15b的吸入口 38,并且利用经由定子41与壳体2(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之间的间隙、形成于端盖6b的孔63、以及形成在固定涡旋件21与壳体2之间的间隙等构成吸入通路45,该吸入通路45将从吸入口 38流入马达收纳部15b中的制冷剂气体导向所述吸入室35。
[0047]如图3至图5所示,在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的内周面,在周向上交替形成有与定子41接触的定子接触部61和与定子41不接触的定子非接触部62。这些定子接触部61和定子非接触部62形成为沿着轴向延伸,通过利用压入或热压配合等使定子41的外周部与定子接触部61过盈配合,从而将定子固定在壳体(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上。因此,构成所述吸入通路45的一部分的定子41与壳体2(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之间的间隙由定子非接触部62的内壁与定子41的外周部之间的间隙形成。
[0048]在本例中,定子非接触部62和定子接触部61以中心角为大约60度的间隔在周向上各形成有六处,在本例中,定子接触部61在周向上的宽度形成为相对地小于定子非接触部62在周向上的宽度(以圆周角计量,定子接触部61的宽度约为20度,定子非接触部62的宽度约为40度)。
[0049]另外,在马达收纳壳体部件6的端盖6b上形成有将马达收纳部15b与压缩机构收纳部15a连通的孔63,经由该孔63将从吸入口 38流入马达收纳部15b的制冷剂导向吸入室35。
[0050]该孔63形成于比后述自转防止机构的销51靠径向外侧,并且在与所述定子接触部61在轴向上相对应的位置、即在周向上与定子接触部61大致重叠的位置(大致相同相位的位置)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在本例中,孔63形成为沿周向延伸的长孔,并且形成在与除一处定子接触部之外的其余全部的定子接触部相对应的位置(五处)。
[0051]需要说明的是,64是用于螺栓9插入的螺栓孔。
[0052]而且,在本例中,在端盖6b的马达收纳部侧的表面,从轴支承部10至马达固定部6a的内周面,在径向上一体地延伸设置有加强端盖6b的加强筋65 ο由于该加强筋65在与定子非接触部62在轴向上相对应的位置、即在周向上与定子非接触部62大致重叠的位置(大致相同相位的位置)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本例中,对应于后述销51的数量,在周向上设有六处。因此,加强筋65形成为周向上的位置不与定子接触部61重叠(非相同相位),从而不会直接传递定子接触部61的变形所导致的应力。
[005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b)所示,相对于端盖6b对固定涡旋件21定位的定位销23设置在包含各孔63的假想圆α上,通过压入形成在端盖6b上的销安装孔55而被固定。
[0054]在以上结构中,若转子42旋转并且驱动轴14旋转,则在压缩机构3中,摆动涡旋件22通过经由偏心轴25被驱动而进行公转运动。
[0055]由此,从吸入口38吸入到马达收纳部15b中的制冷剂通过转子周围的定子非接触部62与定子41之间的间隙及定子41的线圈的间隙,经由端盖6b的孔63而被导入吸入室35。
[0056]压缩机构的压缩室26通过摆动涡旋件22的公转运动,从两涡旋件的漩涡壁21c、22c的外周侧朝向中心侧逐渐减小容积并进行移动,因此从吸入室35吸入到压缩室26中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该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在固定涡旋件21的基板21a上形成的排出孔36而被排出至排出室37,并经由排出口 39向外部制冷剂回路送出。
[0057]然而,在上述电动涡旋压缩机I中,伴随着驱动轴14的旋转而在摆动涡旋件22上产生自转力,因此需要对摆动涡旋件22限制自转并使其绕驱动轴14的轴心公转运动,因此,在本压缩机中,在摆动涡旋件22的基板2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