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以及跨乘式车辆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924757阅读:来源:国知局
因此也能通过使行驶风与这些面碰撞以此产生下压力。
[0041 ]如图2所示,在前整流罩42的两个外侧部64a、64b的外侧面设置有空气动力装置46a、46b,因此能够在车宽方向上使下压力更好地平衡。又,外侧壁82(图3)与转向把手34(图1)上设置的手柄40a的外侧端相比靠近内侧,并且配置于比前轮26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倾斜角变小。
[0042]到达前方区域Q(图3)的行驶风的一部分与第一引导面96a碰撞而变成朝向上方的方向,并且从开口部62a流入冲击进气管63,因此能够将更多的空气供给至发动机20(图1)。
[0043 ]如图1所示,整流罩结构14的外侧部14a、14b在俯视时构成随着从前端向后方行进而向外侧平滑地鼓出的鼓出部83,因此能够减少空气阻力。又,整流罩结构14的外侧部14a、14b构成使朝向驾驶员的行驶风偏离至外侧的防风部,因此能够减少驾驶员被吹到的行驶风,能够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如图3所示,空气动力装置46a的外侧壁82、倾斜壁80以及上壁86—体地形成于构成防风部的侧整流罩44a,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获得空气阻力减少效果、防风效果以及行驶稳定效果。又,能够抑制外侧壁82、倾斜壁80以及上壁86分别与前整流罩42的装备品干扰。空气动力装置46a、46b在与把手34的手柄40a、40b高度相近的高度上位于手柄40a、40b的前方,例如配置于比后视镜60a、60b靠近下方且比散热器开口 23靠近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流入把手34附近的行驶风,能够同时实现防风效果和下压力产生。
[0044]如图3所示,整流罩结构14的外缘部的外侧面和外侧壁82的外侧面形成为一个共同面,因此能够抑制在整流罩结构14的外缘部的外侧面上流动的行驶风的湍流。又,形成为共同面,因此不产生段差,因此能够抑制美观受损。
[0045]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倾斜壁80与侧整流罩44a形成为一体,但是倾斜壁80可以与前整流罩42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分别与侧整流罩44a、44b以及前整流罩42相互独立地形成。
[0046]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倾斜面80a以随着从前端向后方行进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曲的形式延伸,但也可以是以直线朝向外侧。又,倾斜壁80可以与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优选的是沿着倾斜面80a流动的行驶风在从前方开口 72a向后方开口 76a移动的期间使行驶风朝车宽方向外侧偏向。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外侧壁82偏向,但根据倾斜面80a的形状的不同,也可以通过内侧壁90进行改变。例如,也可以使前方开口 72a位于前整流罩结构14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在该情况下,导入前方开口 72a的行驶风通过内侧壁90引导至车宽方向外侧后从后方开口 76a导出。这样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在该情况下,在前方开口72a的车宽方向外侧或者前方开口 72a的车宽方向两侧形成有引导部。
[0047]像这样引导部只要配置于在车宽方向上相邻于前方开口72a的位置即可。这样的引导部只要形成有倾斜壁80以及外侧壁82即可,未形成有倾斜壁80的上方的壁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仅形成于车身的左右方向一侧的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又,无冲击进气管63的车辆也包含于本发明。也可以在前整流罩42的上面或侧整流罩44a、44b的侧面形成有空气动力装置46a、46b。倾斜壁80作为风挡形成于使行驶风偏离驾驶员的部分,因此能够获得防风效果的同时产生下压力,能够减少行驶时的驾驶员的负担,改善行驶稳定性。倾斜壁80形成于整流罩结构14的外缘部的内侧,因此能够防止在整流罩结构14的外缘附近流动的行驶风的湍流,能够抑制空气阻力的增加。又,也可以是流路R的截面积在前方开口 72a处不缩小。
[0048]根据本发明的跨乘式车辆,除了上述实施形态中示出的摩托车以外还可以应用于跨乘式三轮车或四轮车等。
[0049]符号说明:
10跨乘式车辆(摩托车);
12车身;
14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
72前方开口形成部;
72a 前方开口;
76后方开口形成部;
76a 后方开口;
80倾斜壁;
80a 倾斜面;
80b 外侧部;
82外侧壁。
【主权项】
1.一种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具有: 形成有朝车身前方打开的前方开口的前方开口形成部; 配置于比所述前方开口靠近后方,且形成有朝车身后方打开的后方开口的后方开口形成部; 配置于所述前方开口形成部的下部和所述后方开口形成部的下部之间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以越向后方越高的形式倾斜的倾斜面的倾斜壁;和 从车身的车宽方向的所述倾斜壁的外侧部向上方突出且在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的外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使朝向驾驶员的行驶风偏离至车宽方向外侧的防风部; 所述倾斜壁形成于所述防风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鼓出部,所述鼓出部在俯视时在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部上随着从前端向后方行进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平滑地鼓出; 所述倾斜壁配置于比所述鼓出部靠近车身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车身的车宽方向上的所述外侧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外侧壁的外侧面形成为一个共同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设置于比所述前方开口靠近前方的位置,以将到达至所述前方开口的前方的区域的行驶风引导并集中于所述前方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配置于在车身的车宽方向上比所述前方开口靠近内侧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导入口形成部,所述导入口形成部配置于比所述前方开口靠近前方的位置,并且形成有朝车身的车宽方向内侧打开的导入口 ; 所述导入口形成部使被所述引导部引导的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行驶风朝所述前方开口偏向。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构成使行驶风流通的流路的筒状部; 所述前方开口形成部、所述后方开口形成部、所述倾斜壁以及所述外侧壁设置于所述筒状部。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开口形成为其开口面积小于所述后方开口的开口面积的结构。
【专利摘要】跨乘式车辆的整流罩结构(14)具有:形成有朝前方打开的前方开口(72a)的前方开口形成部(72);配置于比前方开口(72a)靠近后方,且形成有朝后方打开的后方开口(76a)的后方开口形成部(76);配置于前方开口形成部(72)的下部和后方开口形成部(76)的下部之间,并且具有以越向后方越高的形式倾斜的倾斜面(80a)的倾斜壁(80);和在车身(12)的车宽方向的倾斜壁(80)的外侧部(80b)的上方,在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的外侧壁(82)。
【IPC分类】B62J17/02, B62J17/00, B62J23/00, B62J99/00
【公开号】CN105705409
【申请号】
【发明人】山田真司, 植本匠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15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