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和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2513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空调和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空调和热交换器,空调具有室内单元,为天花板悬吊型。
【背景技术】
[0002]空调的室内单元从天花板横梁向下悬吊,室内单元通过隔板被分隔成热交换室和送风室。热交换室内配置热交换器,送风室内含有向热交换器传递空气的送风装置。
[0003]热交换器多根传热管和多个稳向板组成,传热管中有制冷剂流过,稳向板向传热管传递热量,稳向板都具有垂直的平板状构造。而且,为了使热交换器能够高效的接受送风装置传来的空气,同时由于受到室内单元宽度尺寸的限制,因此将热交换器与送风装置呈大角度前倾姿势安置在热交换室内。
[0004]已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343043号。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0008]已有空调的热交换器倾斜放置在热交换室中,很难避免热交换室内产生许多无用的空间,这是导致室内单元的宽度尺寸增加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热交换器,外部尺寸随热容量成比例增加,热交换器的热容量增大后,必须在热交换室内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妨碍了室内单元的紧凑化。
[0009]此外,热交换器的前端和后端与送风装置的距离显著不同,热交换器在使用时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风量容易产生偏差。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热交换器的性能,还有改善的余地。
[0010]解决问题的方式
[0011]本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外壳,配置在热交换室和送风室、上述热交换室、热交换器,在制冷剂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上述送风室,向上述热交换器传递空气。上述热交换器包括,从上述送风装置开始向远外延伸的第I热交换部、上述第I热交换部开始向上述外壳宽度方向偏离,向上述送风装置延伸的第2热交换部、上述第I热交换部和上述第2热交换部之间连接的第3热交换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侧视图,显示了第I实施例中空调的室内单元安装在天花板内的状态。
[0013]图2为斜视图,显示了室内单元通过四根悬吊螺栓向下悬吊的状态。
[0014]图3为斜视图,表不从背后看到的空调的室内单兀。
[0015]图4为斜视图,表示从底部看到的空调的室内单元。
[0016]图5为空调室内单元的剖视图。
[0017]图6为热交换器的斜视图,热交换器收纳在热交换室中。
[0018]图7为图6F7箭头方向看到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0019]图8为图6F8箭头方向看到的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0020]图9为斜视图,显示了将图6的热交换器上下颠倒后的状态。
[0021]图10为斜视图,放大显示了图6F10的外壳。
[0022]图11为侧视图,显示了第I至第3热交换单元的关系。
[0023]图12为斜视图,显示了将热交换器容纳在热交换室的状态。
[0024]图13为风扇的侧视图,显示了狭缝的形状。
[0025]图14是图13沿着F14-F14面的剖视图。
[0026]图15为风扇的侧视图,放大显示了狭缝竖立的部分。
[0027]图16是图15沿着F16-F16面的剖视图。
[0028]图17为热交换器的侧视图,显示了第2实施例中第I至第3热交换单元的传热管的排列方式。
[0029]图18是第3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的斜视图。
[0030]图19为剖视图,显示了第4实施例稳向板与传热管的位置关系。
[0031]图20是第5实施例中室内单元的剖视图。
[0032]图21是第5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0033]图22是第6实施例中室内单元的剖视图。
[0034]图23是第7实施例中室内单元的剖视图。
[0035]图24是第8实施例中室内单元的剖视图。
[0036]图25是剖视图,显示了第8实施例中将风扇弯曲组装至热交换器的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
[0037][第I实施例]
[0038]下文参照图1至图16对第I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9]图1为侧视图,显示了空调的室内单元安装在天花板内的状态。图2为斜视图,显示了室内单元通过四根螺栓向下悬吊的状态。图3为室内单元的侧视图。图4为侧视图,显示了室内单元的内部构造。图5为室内单元的剖视图。
[0040]如图1所示,室内单元I安装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内。本实施例将天花板内的横梁2和天花板3之间的空间定义为天花板空间4。
[0041]如图3所示,室内单元I是深度为D、宽度为W、厚度尺寸为H的四方形扁平箱型构造。室内单元I的深度尺寸D小于宽度尺寸W,厚度尺寸H小于深度尺寸D和宽度尺寸W。
[0042]室内单元I具有金属制成的外壳5。外壳5包括顶板6、第I侧板7、第2侧板8、底板9、前框架10、背板11和分隔板12,外壳5构成室内单兀I的外部。
[0043]顶板6包括上板部6a和轮缘6b,上板部6a沿水平方向延伸,上板部6a的边缘向下弯曲形成轮缘6b。
[0044]第I侧板7位于顶板6宽度方向的一端。第I侧板7的上端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顶板6的轮缘6b处,同时第I侧板7从顶板6的一端向下延伸。第2侧板8位于顶板6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第2侧板8的上端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在顶板6的轮缘6b处,同时第2侧板8从顶板6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因此第I侧板7和第2侧板8在室内单元I的长度方向存在间隔,并相对放置。
[0045]底板9跨越第I侧板7的下端和第2侧板8的下端,固定在前框架10和隔板12,底板9构成外壳5的底部。底板9沿着外壳的深度方向延伸,长度约为外壳5深度尺寸D的一半。底板9在外壳5的外侧部分构成了细长的吸入口 14。吸入口 14与开口于天花板3的吸入格栅15相对。
[0046]前框架10与天花板6的前缘、第I侧板7的前缘以及第2侧板8的前缘通过多个螺钉固定。前框架10在外壳5的前端形成细长的吹出口 16。吹出格栅17配置在天花板空间4,与天花板3配置的吹出格栅(图片未3表示)连接。
[0047]背板11与顶板6的前缘、第I侧板7的后缘以及第2侧板8的后缘通过多个可以向外取出的螺钉固定。背板11与吸入口 14大小相同。因此背板11从顶板6的后缘、第I侧板7的后缘以及第2侧板8的后缘向外取出后,吸入口 14通过多个螺钉覆盖在外壳5的底部。背板11固定在外壳5的底部时,顶板6的后缘、第I侧板7的后缘、第2侧板8的后缘以及背板11的后缘包围的区域发挥吸入口的功能。
[0048]如图4或图5所示,隔板12竖立在吸入口14的一侧边缘。隔板12的周围与顶板6的下部、第I侧板7的内面以及第2侧板的内面对接。隔板12将外壳5的送风室18和热交换室19分为两个区室。此外与热交换室19相对的第I侧板7的内面覆盖有第I侧部隔热材料13a。同样,第2侧板8的内面与热交换室19相对,表面覆盖有第2侧板部隔热材料13b。
[0049]送风室18具有上述吸入口 14。送风装置21收容在送风室18中。如图4所示,送风装置21具有风扇电动机22和一对风扇23a、23b。
[0050]风扇电动机22两侧有两根相同的向外突出的旋转轴24a、24b,每个旋转轴24a、24安装有风扇23a、23b。风扇23a、23b分别被包围在风扇盒25a、25b中。风扇盒25a、25b通过喷嘴26a、26b穿过隔板12。喷嘴26a、26b通过送风口 27a、27b开口于热交换室19。
[0051 ]热交换室19包括上述吹出口 16和图2所示的机械室20。机械室20容纳有排水栗和制冷剂分尚器,隔板20将机械室与热交换室分隔。
[0052]如图5所示,热交换室19配置有热交换器28和排水盘29。热交换器28沿着单元I的宽度方向延伸,热交换器28介于机械室隔板20a和第2侧部隔热材料之间。
[0053]此外,热交换器28的上端靠在上部隔热材料30上。上部隔热材料30介于热交换器28的上端和顶板6之间。第I侧部隔热材料13a、第2侧部隔热材料13b和上部隔热材料30抑制热交换器在冷冻循环作用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外壳5。
[0054]排水盘配置在热交换器28的底部。排水盘29由泡沫聚苯乙烯类隔热材料构成。排水盘29放置在热交换气28的底部,阻止热交换器28滴落的冷凝水。
[0055]如图2所示,收纳送风机21和热交换器28的外壳5通过四根悬吊螺栓31从建筑物横梁2向下悬吊。具体来说,外壳5的顶板6通过4根悬吊支架固定。悬吊支架32从顶板6的四个角向外壳5沿水平方向伸出,每个悬吊支架32与悬吊螺栓31下端连接。
[0056]如图5至图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