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1113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机构5-4内的需要位置后,顶盖气缸5-21与定位气缸5-61同时回缩,同时回到初始位置,接口 5-5继续前进到达开合夹5-9位置,等待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0077]自动上接口机构通过顶盖机构从上往下顶出接口,开合夹能有效防止接口在推出过程中的掉落,定位机构能有效防止接口在顶入接口夹具机构后位置的偏移。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工作效率高且准确率高。
[0078]结合图10,袋成型机构7包括上模具7-3、下模具7_4、上模架7_5、下模架7_6和模具更换装置。
[0079]模具更换装置包括压膜板7-1,压模板7-1上镶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弹性滑模组件7-2,本实施例中压模板装有2个弹性滑模组件。
[0080]结合图11,弹性滑模组件7-2包括壳体7-21及装在壳体7_21内的滚轮7_22、滚轮支架7-23、弹簧7-24,滚轮7-22通过滚轮支架7_23安装在壳体7_21内,弹簧7_24安装在滚轮7-22下方。
[0081]下面以上下模具都需更换为例阐述袋成型机构的使用方法:
[0082]正常工作时,上模具7-3的两侧通过压膜板7-1安装在上模架7-5上,并用螺栓固定;下模具7-4的两侧通过压膜板7-1安装在下模架7-6上,如图10所示,此时所有压膜板上的弹性滑模组件7-2内的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滚轮均顶住模具。
[0083]当需要更换模具时,松开压模板7-1的紧固螺栓,此时弹性滑模组件7-2内的滚轮被弹簧弹起,支撑在模具下表面,使模具脱落压膜板,此时弹出的滚轮形成滑道,能顺畅拉出模具。
[0084]该模具更换装置将传统的模具与压模板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少了摩擦力,从而也大大降低了产生摩擦微粒的风险。
[0085]制袋传送机构10包括伺服驱动系统、主动轮、环形传送带、从动轮和制袋夹具。灌封传送机构34包括伺服驱动系统、主动轮、同步带、从动轮和灌装夹具。所述制袋夹具与灌装夹具设置有多个,全部的夹具等间距地安装在环形传送带/同步带上,多于两个的夹具构成一个工作循环组,每两个工作循环组之间的间距以及工作循环组内每两个夹具之间的间距分别相等。
[0086]结合图12?图15,袋转移交接机构20包括无杆气缸20_1,在无杆气缸20_1上安装有下气缸连接板20-2,下气缸连接板20-2底部安装有推袋组件20-3和翻转座20_4,推袋组件20-3上安装有与夹具座20-10数量相当的推板20-5,翻转座20_4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气缸20-6,旋转气缸20-6内侧与翻转座20-4内的翻转轴20_9相连,翻转轴20_9上设置有多个夹具座20-10,无杆气缸20-1靠近前车制袋端固定有接口顶出组件20-7,另一端靠近后车灌装端设置有接口压平组件20-8。
[0087]结合图16,袋转移交接机构20工作过程如下:当前车制袋部分完成制袋和接口焊接之后,非PVC软袋通过制袋夹具20-11传动到接口顶出组件20-7上方,此时无杆气缸20-1的滑块位于前车制袋端,旋转气缸20-6位于使夹具座20-10和制袋夹具20-11处在同一竖直位置上,然后接口顶出组件20-7将接口推到夹具座20-10上。这样非PVC软袋就从制袋夹具20-11转移到夹具座20-10上。
[0088]通过无杆气缸20-1的作用带动下气缸连接板20-2水平运动,并由此带动非PVC软袋水平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翻转轴20-9在旋转气缸20-6的作用下旋转90度,使夹具座20-10和灌封夹具20-1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这时由推袋组件20-3将接口和非PVC软袋转移到灌封夹具20-12上,再由接口压平组件20-8将接口压平,由后车灌封部分完成剩余的工作。这种旋转和定位方式速度快,定位精确,并且调试方便,能保证长时间的运行。
[0089]其中,推袋组件20-3、接口顶出组件20-7、接口压平组件20_8分别固定在机架C上。
[0090]袋转移交接机构结构简单、位置紧凑、结构稳定、转移距离短、速度快、稳定可靠,其成功的解决了原有错位转移结构复杂、动作多、速度慢的问题,并能适应非PVC软袋生产线的整体发展方向。
[0091]结合图17和图18,灌装机构31包括灌装头升降装置31-1和灌装定位组件31-2,灌装头升降装置31-1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升降座31-11,贯穿升降座31-11的升降滑轴31-14,以及嵌套在升降座31-11内位于升降滑轴31-14外侧的升降滑套31-12。驱动气缸31-16的输出端通过装有缓冲器的连接板31-17与升降滑轴31-14相连。升降滑轴31-14的上端装有灌装头安装板31-15,安装板31-15上固定有灌装头31-3,即升降滑轴31-14 —端通过安装板31-15连接灌装头31-3,驱动气缸31-16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升降座31-11上,升降座31-11与安装板31-15之间通过罩壳31-13连接。
[0092]结合图19,灌装头31-3包括安装在灌装头安装板31-15上的灌装头套壳31_33,灌装头套壳31-33内部依次装有灌针31-31、滑套31-32、弹簧31-34。滑套31-32安装在安装板31-15的另一端内,套在灌针31-31外侧的缓冲弹簧31-34安装在滑套31-32与灌装头套壳31-33之间。
[0093]灌装定位组件31-2包括定位气缸31-21、导向板31_23、定位板31-22,定位气缸31-21与定位板31-22连接,定位板31-22下面有导向板31-23。
[0094]需要灌装时,定位气缸31-21伸出将夹持在夹具座上的软袋口管31-4固定在指定位置上,然后驱动气缸31-16伸出带动升降滑轴31-14向下运动从而拉动连接于升降滑轴31-14上的灌装头31-3向下运动,当灌装头31-3内灌针31-31接触到软袋口管31_4时,灌针31-31压缩灌装头没弹簧31-34,产生一定的预压力,使灌针31-31与软袋口管31_4达到密封效果。灌装完成后驱动气缸31-16收回,带动灌装头31-3收回,定位气缸31-21收回,恢复初始位置,准备进入下一循环。
[0095]灌装机构采用一个驱动气缸驱动灌装头来升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连接板上装有缓冲器减少了气缸的冲击,灌装头采用分体缓冲结构,可以使灌装时灌针与软袋口管接触后产生预压力,使灌装时的密封性更好,工作效率高,还减少了灌针与口管接触时的冲击。
[0096]结合图20?图22,封口机构33包括加热板推进组件33_1、组合盖升降组件33_2、组合盖升降组件33-2的驱动元件多位置气缸33-3、以及与多位置气缸33-3配合实现组合盖焊接升降的其它辅助结构。
[0097]加热板推进组件33-1,包括上下两层使用绝缘板33-11隔开的加热板33_12,通过螺栓固定在直线运动气缸上。
[0098]组合盖升降组件33-2,包括末端连有真空发生器33-21的焊盖针头33_22,焊盖针头33-22固定在拉杆33-23的一端,拉杆33-23另一端连接在气缸拉板上,气缸拉板上分别固定有多位置气缸33-3的输出杆及导向杆。
[0099]封口机构33使用方法如下:灌装好的输液袋D与组合盖E到达指定位置时,组合盖升降组件33-2在多位置气缸33-3的驱动下,带动焊盖针头33-22下降,同时真空发生器33-21工作,接近组合盖E时,组合盖E被带有真空的焊盖针头33-22吸附,一起随焊盖针头33-22到设定的待加热位置,接着加热板33-12在直线运动气缸的带动下迅速移动到组合盖E与输液袋D接口中间,开始加热,一定时间后加热板33-12在直线运动气缸的带动下迅速回到初始位置;组合盖升降组件33-2在多位置气缸33-3的驱动下,带动焊盖针头33-22再次下降,到达设定的压合位置,此时真空发生器33-21停止工作;压合一定时间后,组合盖升降组件33-2在多位置气缸33-3的驱动下,带动焊盖针头33-22回到初始位置,准备进行下一循环。
[0100]封口机构的组合盖升降组件采用多位置气缸驱动,结构紧凑,控制方便、可靠。组合盖升降组件与多位置气缸配合使用的连接结构,还可以实现废袋不封口功能,从而节约了成本。
[0101]结合图23?图27,印字机构2还配套有印字废色带收集装置40,其包括涨紧组件40-3、收料组件40-4、导向板40-8,涨紧组件40_3的外侧套有收料组件40_4,收料组件40-4的一端穿过前安装支架40-2与驱动组件40-1连接,收料组件40_4的另一端与后安装支架40-7连接,收料组件40-4外侧的两端均箍有导向板40-8。如图24所示,收料组件40-4由轴向分割的两块大小不等的大套筒40-41和小套筒40-42组成。小套筒40-42横截面的外侧圆弧小于其内侧圆弧。
[0102]其中,驱动器40-1可以是普通电机、伺服马达或气动马达等可输出旋转运动的动力源。涨紧组件40-3可以是气动涨紧组件也可以是机械涨紧组件。
[0103]本实施例中,以普通电机为驱动动力(即驱动器40-1为普通电机),以气胀轴作为涨紧组件40-3核心功能件。涨紧组件40-3为气动涨紧组件。
[0104]气胀轴一端穿过普通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