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25435阅读:来源:国知局
控电极的开口的示意图,图4绘示了图2的部分区域放大示意图,图5绘示了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电极的排列状况示意图,图6绘示了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部分区域剖面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201,包括一基板10以及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基板10具有一可视区Rl以及一周围区R2,周围区R2是位于可视区Rl的至少一侧。可视区Rl包括至少一触控电极区R3以及至少一走线区R4。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可包括玻璃基板、塑胶基板、蓝宝石基板、透明陶瓷基板、玻璃膜片、塑胶膜片、透光覆盖板、显示器的基板、偏光片或其他适合材料或应用的基板。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设置于基板10上并位于可视区Rl以及周围区R2中,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当触控面板大型化或是做减少信号导接垫数目设计时,可以仅在可视区Rl设置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另外在周围区R2设置多个金属导线与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中各触控电极分别电连接,降低整体导电层的电阻值,或是利用特定金属导线将多个特定位置的触控电极电连接以减少信号导接垫的数目。在本实施例中,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是由一透明导电材料所构成,换句话说,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可由上述的透明导电材料经由图案化制程例如微影制程、转印制程等方式形成于基板10上。上述的透明导电材料的透光度是大于或等于80%,且较佳是大于或等于85%,但并不以此为限。上述的透光度是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下进行量测,例如在波长为550纳米的状况下,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上述的透明导电材料可为单层或多层导电层所堆叠而成的结构。举例来说,上述的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与薄金属层堆叠的多层材料、纳米导电材料例如纳米银丝或纳米碳管或其他适合的透明导电材料。上述的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 IZO)或氧化招锌(aluminumzinc oxide, AZO),但并不以此为限。上述的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与薄金属层堆叠的多层材料可包括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薄金属层的双层结构、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薄金属层/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的三层结构(例如IT0/A1/IT0结构)或其他多层结构。
[0056]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21以及多条走线22。触控电极21至少部分设置于可视区Rl的触控电极区R3中,走线22至少部分设置于可视区Rl的走线区R4中。各走线22是与至少一个触控电极21相连,用以传递或接受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21未设置于走线区R4中,而走线22亦未设置于触控电极区R3中,但并不以此为限。于触控电极区R3中的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面积与触控电极区R3的面积相比具有一第一百分比,于走线区R4中的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面积与走线区R4的面积相比具有一第二百分比,第一百分比与第二百分比之间的差(两者相减的绝对值)是小于10%,且较佳是小于5%。换句话说,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在触控电极区R3与走线区R4中的图案密度是相当接近,藉此可避免因触控电极区R3与走线区R4之间开口率不一致而导致在整体视觉上产生可视余影的问题,进而达到提升触控面板201的视觉品质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指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面积可指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图案轮廓面积,例如当以纳米导电材料形成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时,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面积即是代表在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中位于边缘的纳米导电材料所形成的图案轮廓所包围的区域面积。
[0057]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百分比与第二百分比可分别介于50%至75%之间,且第一百分比较佳是大体上与第二百分比相等,但考量制程变异的状况下,第一百分比与第二百分比两者的差异值是小于10%,且较佳是小于5%,例如第一百分比可约为62%,而第二百分比可约为60%,两者相差值为2%,但并不以此为限。另一方面,于触控电极区R3中未设置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区域面积与触控电极区R3的面积相比具有一第三百分比(亦可视为触控电极区R3的开口率),于走线区R4中未设置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区域面积与走线区R4的面积相比具有一第四百分比(亦可视为走线区R4的开口率),第三百分比与第四百分比之间的差是小于10%,且较佳是小于5%。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百分比与第三百分比的和大体上为1,而上述的第二百分比与第四百分比的和大体上为1,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触控电极区R3与走线区R4的开口率(指未设置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区域面积比率)可分别介于25%至50%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
[0058]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各触控电极21具有多个开口 H,于各触控电极21中的开口 H的区域面积与触控电极21外围轮廓所形成的区域面积相比具有一第五百分比,且第五百分比与上述的第四百分比之间的差是小于10%,且较佳是小于5%。换句话说,通过于各触控电极21中设置开口 H并控制开口 H的大小与形状,可使得各触控电极21本身的开口率与走线区R4的开口率之间的差异缩小,进而达到视觉品质的目的。如图2与图3所示,当各触控电极21未设置开口 H时(如图3的状况),于触控电极区R3以及走线区R4之间在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以外区域的开口率上有很明显的差异(一般未设置开口 H时,触控电极区R3与走线区R4的开口率相差值是大于30% ),而于各触控电极21中设置开口 H并控制开口 H的形状与大小,可使得触控电极区R3中开口 H的形状与大小与走线区R4中各走线22之间的间隙相似,降低因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在可视区Rl中不同区域的形状不同所导致的视觉不均匀状况,进而提升触控面板201的视觉品质。
[0059]此外,如图2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电极21可包括多个第一电极2IA以及多个第二电极21B。第一电极2IA是沿一第一方向Y延伸,且第一电极21是沿一第二方向X上重复排列设置,各第一电极21A具有多个中空区21H沿第一方向Y排列。第二电极21B设置于各第一电极21A于第二方向X上的两侧,且各第二电极21B是延伸以部分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电极21A的一个中空区21H中,但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电极21并不以上述的排列方式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IA与第二电极2IB可分别为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以及一触控信号传递电极,或者第一电极21A与第二电极21B亦可分别为一触控信号传递电极以及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触控电极21可包括触控信号传递电极与触控信号接收电极,用以互相搭配进行一互电容式触控检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亦可利用触控电极21进行自电容式触控检测。
[0060]此外,如图2与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1中,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可更包括至少一辅助电极(或可称为dummy electrode) 23设置于触控电极区R3中,辅助电极23是设置于触控电极21之间,且辅助电极23是与触控电极21电性分离。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电极23较佳可为电性浮置(floating)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21A与第二电极21B之间,也就是说辅助电极23较佳可未与任何器件电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辅助电极23可用以填补各触控电极21之间的空隙且提升触控电极区R3中有无设置触控电极21的区域间的视觉一致性,藉此降低触控电极21的轮廓明显度,达到更进一步提升视觉品质的效果。此夕卜,本实施例的辅助电极23的形状与大小较佳是与位于走线区R4的走线22相似,藉此提升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在触控电极区R3与走线区R4之间的图形一致性。换句话说,位于触控电极区R3中的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包括了第一电极21A、第二电极21B以及辅助电极23,而上述的第一百分比(于触控电极区R3中的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面积与触控电极区R3的面积相比的比值)即可由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