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125435阅读:来源:国知局
辅助电极23、第一电极21A以及第二电极21B的形状大小以及开口 H的形状大小来进行调整与控制。
[0061]此外,如图2与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视区Rl可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区R3,而走线区R4可于第二方向X上位于相邻的两个触控电极区R3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21A是于第一方向Y上由可视区Rl的一边缘延伸至相对的另一边缘,故对应第一电极21A的走线可不需设置于可视区Rl中。也就是说,设置于可视区Rl的走线区R4中的走线22是对应连接至第二电极21B。值得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由于触控电极21、走线22以及辅助电极23均是设置于基板10上的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一部分,故位于触控电极区R3的触控电极21与辅助电极23以及位于走线区R4的走线22均是设置于同一平面上,且触控电极21、走线22以及辅助电极23于垂直方向Z上均未互相重叠,而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1可被视为一单层式(one layer sensor,0LS)触控面板。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触控电极21、走线22以及辅助电极23可通过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 —并形成,藉此达到简化制程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1可选择性地更包括一绝缘保护层(未绘示)形成于基板10上并覆盖触控电极21、走线22以及辅助电极23,但并不以此为限。
[0062]下文将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且为简化说明,以下说明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不同之处进行详述,而不再对相同之处作重复赘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相同的器件是以相同的标号进行标示,以利于各实施例间互相对照。
[0063]请参考图7,图7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2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可由堆叠的第一氧化物透明导电层20A、薄金属层20B以及第二氧化物透明导电层20C所构成。第一氧化物透明导电层20A与第二氧化物透明导电层20C可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铝锌或其他适合的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薄金属层20B可包括铝、铜、银、铬、钛、钼等导电性较佳的金属材料、上述材料的复合层或上述材料的合金,且通过控制薄金属层20B的厚度(约10纳米)可使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具有高透光度(在波长约为550纳米的状况下,其透光度约大于或等于86% )。因此,相较于单纯的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具有约88%以上的透光度,本实施例的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薄金属层/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的三层结构虽然在透光度上表现些微较差,但却可通过薄金属层20B来达到降低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的电阻率的效果,对于以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形成的走线22的阻值降低有显著的效果。
[0064]请参考图8,图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3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电极21可为形状相同的电极分布于触控电极区R3中,藉此可进行一自电容式触控检测,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触控面板203中,图案化透明导电层20可更包括一辅助走线24设置于走线区R4中,辅助走线24是与走线22电性分离,且辅助走线24较佳为电性浮置状态而未与任何器件电连接或者可电性接地,但并不以此为限。辅助走线24的形状较佳是与同样位于走线区R4的走线22相似,而辅助走线24可用以填补走线区R4中未设置走线22的区域,藉此提升走线区R4中的视觉一致性。
[0065]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中,位于可视区中的触控电极与走线是由同一个图案化透明导电层所形成,且于触控电极区中设置有图案化透明导电层以外的区域面积的比率(开口率)与走线区中设置有图案化透明导电层以外的区域面积的比率相近(相差值小于10% ),可避免因触控电极区与走线区之间开口率不一致而导致在整体视觉上产生可视余影的问题,进而达到提升触控面板的视觉品质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所述周围区是位于所述可视区的至少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区包括至少一触控电极区以及至少一走线区;以及一图案化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至少位于所述可视区中,所述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包括: 多个触控电极,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可视区的所述触控电极区中;以及多条走线,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可视区的所述走线区中,其中各所述走线是与至少一个所述触控电极相连,于所述触控电极区中的所述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区的面积相比具有一第一百分比,于所述走线区中的所述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面积与所述走线区的面积相比具有一第二百分比,所述第一百分比与所述第二百分比之间的差是小于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百分比与所述第二百分比之间的差是小于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区中未设置所述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区域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区的面积相比具有一第三百分比,于所述走线区中未设置所述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区域面积与所述走线区的面积相比具有一第四百分比,所述第三百分比与所述第四百分比之间的差是小于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触控电极具有多个开口,于各所述触控电极中的所述多个开口的区域面积与所述触控电极外围轮廓所形成的区域面积相比具有一第五百分比,且所述第五百分比与所述第四百分比之间的差是小于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与所述多个走线是设置于同一平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触控信号传递电极与触控信号接收电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化透明导电层更包括至少一辅助电极,设置于所述触控电极区中,所述辅助电极是设置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之间,且所述辅助电极是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电性分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为电性浮置电极。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区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区,且所述走线区是位于相邻的两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区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化透明导电层是由一透明导电材料所构成,所述透明导电材料的透光度是大于或等于80%。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与薄金属层堆叠的多层材料或纳米导电材料。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百分比是藉于50%至75%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各所述第一电极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是沿一第二方向上重复排列设置,其中各所述第一电极具有多个中空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以及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各所述第一电极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且各所述第二电极是延伸以部分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个所述中空区中。
【专利摘要】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与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基板具有可视区与周围区,可视区包括触控电极区与走线区。图案化透明导电层设置于基板上,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与多条走线。触控电极至少部分设置于触控电极区中,走线至少部分设置于走线区中。各走线是与至少一个触控电极相连,于触控电极区中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面积与触控电极区的面积相比具有一第一百分比,于走线区中图案化透明导电层的面积与走线区的面积相比具有一第二百分比,第一百分比与第二百分比之间的差是小于10%。
【IPC分类】G06F3/041
【公开号】CN204790940
【申请号】CN201520519325
【发明人】陈煜东
【申请人】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7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