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10282308阅读:来源:国知局
定架53的下游壁53B具有:螺钉孔53H,形成于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螺钉孔53H,形成于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以及螺钉孔53H,形成于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与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
[0096]如图5所示,夹持板52的上游延伸部52A具有:圆孔52H,形成于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长孔52EH,形成于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以及长孔52EH,形成于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与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
[0097]如图5所示,夹持板52的下游延伸部52B具有:圆孔52H,形成于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长孔52EH,形成于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以及长孔52EH,形成于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与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
[0098]如图5所示,绝热材料55的上游壁55A具有:圆孔52H,形成于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长孔52EH,形成于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以及长孔52EH,形成于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与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
[0099]如图5所示,绝热材料55的下游延伸部52B具有:圆孔52H,形成于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长孔52EH,形成于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以及长孔52EH,形成于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与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
[0100]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一端部的螺钉孔53H中拧入有螺钉SCRl。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延伸部52A的一端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一端部以及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5A的一端部被夹持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一端部和螺钉SCRl的螺钉头之间而固定于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一端部。
[0101]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中央部的螺钉孔53H中拧入有螺钉SCR2。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延伸部52A的中央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中央部以及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5A的中央部被夹持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中央部和螺钉SCR2的螺钉头之间而固定于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中央部。
[0102]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另一端部的螺钉孔53H中拧入有螺钉SCR3。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延伸部52A的另一端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另一端部以及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5A的另一端部被夹持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另一端部和螺钉SCR3的螺钉头之间而固定于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上游壁53A的另一端部。
[0103]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一端部的螺钉孔53H中拧入有螺钉SCR4。如图3所示,拧入有该螺钉SCR4的固定架53的螺钉孔53H配置在比拧入有螺钉SCRl的固定架53的螺钉孔53H的位置(UF)远离加压辊PR的位置(DF)。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延伸部52B的一端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一端部以及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5B的一端部被夹持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一端部和螺钉SCR4的螺钉头之间而固定于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一端部。
[0104]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中央部的螺钉孔53H中拧入有螺钉SCR5。如图3所示,拧入有该螺钉SCR5的固定架53的螺钉孔53H配置在比拧入有螺钉SCR2的固定架53的螺钉孔53H的位置(下游固定位置DF)远离加压辊PR的位置(上游固定位置UF)。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延伸部52B的中央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中央部以及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5B的中央部被夹持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中央部和螺钉SCR5的螺钉头之间而固定于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中央部。
[0105]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另一端部的螺钉孔53H中拧入有螺钉SCR6 ο如图3所示,拧入有该螺钉SCR6的固定架53的螺钉孔53H配置在比拧入有螺钉SCR3的固定架53的螺钉孔53H的位置(UF)远离加压辊PR的位置(DF)。夹持板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延伸部52B的另一端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另一端部以及绝热材料55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5B的另一端部被夹持在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另一端部和螺钉SCR6的螺钉头之间而固定于固定架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下游壁53B的另一端部。
[0106]通过上述的结构,夹持板52、绝热材料55以及反射板56固定于固定架53而成为结构体ASSY 0
[0107]接着,对通过上述的结构而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0108]由于反射板56的第一倾斜面56CT1以及第二倾斜面56CT2以随着朝向传送方向(FD)上的上游而靠近加压辊PR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将加热器HTR的辐射热量向环状带51的内周面51 IN的传送方向(FD)上的上游区域高效地反射。
[0109]由于反射板56具有从第一倾斜面56CT1弯曲并向传送方向(FD)的下游延伸的下游延伸部56FD,因此反射板56的刚性提高且反射板56的组装变得容易。
[0110]由于反射板56具有从第三倾斜面56CT3弯曲并向传送方向(FD)上的上游延伸的上游延伸部56FU,因此反射板56的刚性提高且反射板56的组装变得容易。
[0111]由于与反射板56的上游部56A和下游壁53B的位置关系配合地将固定架53的上游壁53A的前端面配置成比下游壁53B的前端面靠近加压辊PR,因此操作人员易于将反射板56组装于固定架53。
[〇112]由于反射板56的上游被固定部56AE被固定于固定架53的上游固定位置UF比反射板56的下游被固定部56BE被固定于固定架53的下游固定位置DF靠近加压辊PR,因此操作人员易于将反射板56组装于固定架53。
[0113]通过将反射板56的第一倾斜面56CT1、第二倾斜面56CT2以及第三倾斜面56CT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固定架53的凹槽内而节省空间。
[0114]由于与反射板56的上游部56A和下游部56B的位置关系配合地使作为上游固定位置的一例的螺钉孔53H1、螺钉孔53H2以及螺钉孔53H3的位置比作为下游固定位置的一例的螺钉孔53H1、螺钉孔53H2以及螺钉孔53H3的位置靠近加压辊PR,因此操作人员易于将反射板56组装于固定架53。
[0115]由于反射板56的第一倾斜面56CT1配置于绝热材料55的凹槽内,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绝热材料55所形成的凹槽而使定影装置5小型化。并且,由于反射板56的第二倾斜面56CT2配置于绝热材料55的凹槽内,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绝热材料55所形成的凹槽而使定影装置5小型化。进而,由于反射板56的第三倾斜面56CT3配置于绝热材料55的凹槽内,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绝热材料55所形成的凹槽而使定影装置5小型化。
[0116]由于反射板56的第一倾斜面56CT1配置于固定架53的凹槽内,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固定架53所形成的凹槽而使定影装置5小型化。并且,由于反射板56的第二倾斜面56CT2配置于固定架53的凹槽内,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固定架53所形成的凹槽而使定影装置5小型化。进而,由于反射板56的第三倾斜面56CT3配置于固定架53的凹槽内,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固定架53所形成的凹槽而使定影装置5小型化。
[0117]由于第一倾斜面56CT1的传送方向(FD)上的尺寸与第二倾斜面56CT2的传送方向(FD)上的尺寸之和比反射板56的反射部56C的传送方向(FD)的尺寸的一半大,因此能够将来自加热器HTR的辐射热量向环状带51的传送方向(FD)上的上游区域有效地反射。
[0118]由于第二倾斜面56CT2越过定影夹持部N的传送方向(FD)上的中心CTR并延伸,因此能够将来自加热器HTR的辐射热量向环状带51的传送方向(FD)上的上游区域有效地反射。
[0119]接着,对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其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省略说明。
[0120]<变形例1>
[0121]图7为变形例I的定影装置5的中央剖面。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反射板56的反射部56C为向着朝向加压辊PR的方向凹陷的形状,但是,如图6所示,反射板56的反射部56C也可以具有从下游延伸部56FD到上游延伸部56FU以大致均匀的斜率倾斜的倾斜面56CT。
[0122]<变形例2>
[0123]图8为从传送方向(FD)的上游侧观察变形例2的反射板56的图。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下游延伸部56Π)为反射板56的距加压辊PR最远的部位,但下游部56B也可以具有比下游延伸部56FD更向远离加压辊PR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56BP。突出部56BP通过切开并折起下游部56B的一部分而形成。
[0124]<变形例3>
[0125]图9为变形例3的定影装置5的结构体ASSY的分解立体图。在上述的实施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