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作业工具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378238阅读:来源:国知局
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的孔80a、相对于前部的上下部分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80b。左曲柄50的偏心部50b插入孔80a内,偏心部50b的曲面中的前后部分与孔80a的前后的内表面接触。突出部80b配置于,SP使左配重体80移动到最前方(上死点),也不会与辊子引导部58及辊子57发生干涉的位置。另外,包括突出部80b在内的左配重体80以通过上下方向的中央且沿前后方向的水平线为对称轴而上下对称配置。该水平线与马达中心轴线M—致。
[0069]另外,右配重体82采用与左配重体80相同的结构,具有供偏心部52b插入的孔82a和突出部82b。
[0070]当左曲柄50转动时,左配重体80的孔80a受到来自偏心部50b的力的作用,从而,左配重体80前后往复运动。此外,偏心部50b在上下方向上在孔80a内往复移动,不按压孔80a的上下的内表面,因而,偏心部50b转动时产生的下方向上的力不会作用于左配重体80。
[0071]另外,右曲柄52的转动使得右配重体82也如左配重体80那样前后往复运动。右曲柄52与左曲柄50同样地转动,偏心轴52b与偏心部50b为同相位,因而,右配重体82的转动与左配重体80的转动为同相位。
[0072]左配重体引导部84为弯折的板状部件,具有向前后上下扩展的引导部基部84a、从引导部基部84a的上边缘及下边缘向内侧(右方)水平竖立的2个引导部支架部84b、在引导部基部84a的中央部设置的圆形的孔部84c、配置在孔部84c周围的多个(4个)螺孔84d。左配重体引导部84由穿过多个螺孔84d的多个螺钉87固定在多个螺纹凸起部22i上,该螺纹凸起部22i形成于左前壳22a的内表面上且位于凹部22c周围。引导部基部84a能够与左配重体80的外表面(左表面)接触,多个引导部支架部84b能够与左配重体80的平坦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接触。左曲柄50的轴部50c插入孔部84c。
[0073]另外,右配重体引导部86采用与左配重体引导部84相同的结构,其具有引导部基部86a、多个引导部支架部86b、孔部86c、2个螺孔部86d。右配重体引导部86通过多个螺钉88固定在右前壳22b的位于凹部22f周围的螺纹凸起部(未图示)上。
[0074]左配重体引导部84引导左配重体80使其沿前后方向移动,并在前后方向上限制左配重体80的移动,右配重体引导部86引导右配重体82使其沿前后方向移动,并在前后方向上限制右配重体82的移动。
[0075]下面,对左曲柄50的偏心部50b与连杆连接销71的相位关系等进行说明。
[0076]在图6的棍子57 (输出杆6)上死点,根据输出杆中心轴线R和马达中心轴线M的关系,连杆56稍向前上方倾斜。此外,上死点是往复锯I中前后移动范围中的最前方的点,下死点为最后方的点。
[0077]因此,在辊子57上死点,连接左曲柄50的转动中心X和作为连杆连接销71的中心的连杆偏心轴中心Yl这二者的直线Pl与马达中心轴线M具有一定的夹角。在往复锯I中,该夹角为约15°。此外,直线Pl与连杆56的中心线一致。
[0078]而且,在直线Pl处沿转动方向(箭头W)观看,连接作为偏心部50b(及偏心部52b)的中心的配重体偏心轴中心Zl和左曲柄50的转动中心X这二者的直线Ql与直线Pl之间的夹角为180°以上195°以下。即,在连杆偏心轴中心Yl处沿转动方向观看,偏心部50b的配重体偏心轴中心Zl的相位比连杆偏心轴中心Yl超前180°以上195°以下。在往复锯I中,该角度为187°。此外,往复锯I中,直线Ql与马达中心轴线M的夹角为8°。
[0079]往复锯I中,由于输出杆中心轴线R和马达中心轴线M的关系,即使在连杆偏心轴中心Yl处沿转动方向观看,配重体偏心轴中心Zl的相位比连杆偏心轴中心Yl超前180°,当辊子57到达上死点时,左配重体84及右配重体86也还未到达下死点。另外,即使配重体偏心轴中心Zl超前于连杆偏心轴中心Yl的相位差超过180°,只要该相位差在195° (180°+辊子57位于上死点时马达中心轴线M与直线Pl之间的角度)以下,那么,辊子57到达上死点时左配重体84及右配重体86就还未到达下死点,或者,在辊子57到达上死点的同时左配重体84及右配重体86到达下死点。
[0080]左曲柄50从辊子57位于上死点的状态稍微转动后,配重体到达图7的下死点时,辊子57乃至输出杆6位于比上死点稍微靠后方的位置。但是,在连杆偏心轴中心Yl处沿转动方向观看,配重体偏心轴中心Zl的相位比连杆偏心轴中心Yl超前正好195°时,在辊子57到达上死点的同时配重体到达下死点。
[0081]在图7的情况下,连接左曲柄50的转动中心X和连杆偏心轴中心Y2的直线P2与马达轴中心线M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往复锯I中,该角度为7°。此外,上述的相位差为195°的情况下,该角度为0°。
[0082]另外,连接配重体偏心轴中心Z2和左曲柄50的转动中心X的直线Q2与马达中心轴线M—致。
[0083]也就是说,左配重体84及右配重体86位于下死点时的相位比辊子57位于上死点时的相位滞后的角度在0°以上15°以下的范围内。在往复锯I中,滞后约8°。
[0084]左曲柄50进一步转动半周,辊子57到达图8的下死点时,根据辊子57的相对于左曲柄50等的配置情况(连杆56的长度及连杆连接销71的位置等),连接左曲柄50的转动中心X和连杆偏心轴中心Y3的直线P3与马达中心轴线M之间的夹角大于辊子57位于上死点(图6)时的角度。在往复锯I中,该角度为约23°。
[0085]另外,连接配重体偏心轴中心Z3和左曲柄50的转动中心X的直线Q3与马达中心轴线M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往复锯I中,该角度为16°。
[0086]左曲柄50进一步转动16°左右,配重体到达图9中的上死点时,辊子57乃至输出杆6位于比下死点稍微靠前方的位置。
[0087]此时,连接左曲柄50的转动中心X和连杆偏心轴中心Y4的直线P4与马达中心轴线M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在往复锯I中,该角度为约7°。
[0088]另外,连接配重体偏心轴中心Z4和左曲柄50的转动中心X的直线Q4与马达中心轴线M—致。
[0089]S卩,根据辊子57等的配置情况,左配重体84及右配重体86位于上死点时的相位比辊子57位于下死点时的相位滞后的角度在8°以上23°以下的范围内(在0°以上15°以下的范围上加上8°后的范围内)。在往复锯I中,滞后约16°。
[0090]左曲柄50从该状态转动半周,回到图6的状态,之后重复同样的转动。
[0091]下面,对上述这样的往复锯I的动作的例子进行说明。
[0092]作业者以使锯片的锯齿朝下的方式将锯片安装到处于停止状态的输出杆6上,使导向部件12的导向板77贴在被加工件的前部。然后,在安装有已充好电的2个电池16(至少I个)的状态下,握住手柄部26,打开开关28时,马达32被供电,从而马达轴37转动,而带动左曲柄50转动。左曲柄50的转动通过连杆连接销71传递给右曲柄52,右曲柄52与左曲柄50同样地转动。
[0093]左曲柄50的转动使连杆连接销71移动,以通过连杆56及辊子57带动输出杆6前后运动。
[0094]另外,输出杆6前后运动时,两旁的左配重体80及右配重体82沿与输出杆6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前后运动,从而抑制振动向输出杆6外传递。
[0095]配重机构8的左配重体80及右配重体82进行与输出杆6的运动对称的往复运动。左配重体80、右配重体82在前后运动时,与左配重体引导部84、右配重体引导部86接触,分别被沿前后方向引导。
[0096]左配重体80和右配重体82的重量相同,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以输出杆6(连杆56、辊子57)为中心对称配置。因此,与设置I个配重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维持整个配重体的重量乃至防震性能的同时,使左配重体80及右配重体82的重量较小,从而能够提高左配重体80及右配重体82乃至与它们连接的部件的耐久性。另外,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使重量平衡,防止以铅直轴线为中心的左右振动(偏振)的发生,能够容易地利用往复锯I进行切割。而且,由于左配重体80和右配重体82沿与输出杆6及锯片等的运动方向大致相反方向前后运动,因而能够确保平衡性从而提高防振性能。
[0097]而且,左配重体80具有突出部80b,该突出部80b在不干涉辊子引导部58及辊子57的状态下上下部分的重量呈对称分配,右配重体82也具有同样的突出部82b,因而,不会妨碍往复锯I的动作,也不需要确保多余的空间,便能够增加配重体的重量,从而能够充分地抑制振动,确保顺利动作的同时,使往复锯I的结构紧凑。
[0098]在往复锯I中,左配重体84及右配重体86(配重体)位于下死点时的相位比辊子57位于上死点时的相位滞后8°。即,连杆连接销71使输出杆6到达上死点时,偏心部50b、52b还没有使配重体到达下死点,而是到达下死点近前的点。
[0099]因此,辊子6到达上死点后稍微向后方移动时,配重体到达下死点,在锯片开始被向后方拉动的时刻配重体到达最后方。从而,在输出杆6到达上死点之后配重体稍迟到达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