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门的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385195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51为凸起面起到减少锁叉2在该位置的集中应力;且圆弧面51曲率与锁叉旋转半径的曲率相同,使锁叉2转动时挡条不与圆弧面51接触,能够使挡条54顺畅的在圆弧面51上方移动;所圆弧面51的两端向外延伸有开锁挡壁52与闭锁挡壁53,且圆弧面51、开锁挡壁52与闭锁挡壁53形成凹槽,凹槽的宽度由底面向上逐渐增大;锁叉旋转时挡条54沿圆弧面51相对移动;开锁时,由于锁叉2运动惯性,挡条54抵接在开锁挡壁52瞬间抵接;闭锁时,由于锁叉2运动惯性,挡条54与闭锁挡壁53瞬间抵接。锁叉2在开闭锁时,旋转的速度均较大,易在惯性的作用下预定锁合位置,导致配合锁叉2与锁扣的配合精度降低,而通过开锁挡壁52或闭锁挡壁53对锁叉2的旋转位移进行机械限位,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0056]图6中,拨抓431置于锁槽22内的示意图,仅需要拨抓431顺时针方向拨动,且拨抓431即可脱离锁槽22,锁叉2在开锁弹簧的作用下将向下运动。为了安全且高效控制锁叉2的开锁,该门锁装置设有自动解锁机构6与手动解锁机构7两套。
[0057]实施了二,参阅图10与图11,承载轴41组件,承载轴41组件包括承载轴41、复位盘43、自润滑轴套44,承载轴41包括长条状的金属轴杆,轴杆的左端至右端依次为相互连接的第一四方轴部411、第一圆轴部412、第二四方轴部413、第二圆轴部414、第三四方轴部415,且轴杆为一体成型的部件。第一四方轴部411为矩形体,且其横截面为正方形,第一四方轴部411在轴杆轴线方向的四个侧边均开设有圆角,且第一四方轴部411的左端四边沿设有倒角,该倒角为45度,圆角与倒角有效除去第一四方轴部411的毛刺,减少了毛刺对装配人员的划伤,且便于构件顺畅的滑移并套入至第一四方轴部411,使得后期装配更加的便捷;且圆角的设置减少了四方轴边沿的应力集中,防止了四方轴边沿因被构件构挤压而形变的情况发生,使得第一四方轴部411的结构更加稳定。
[0058]其中,第一圆轴部412的横截面积为轴杆中最大,第一四方轴部411与第一圆轴部412形成轴肩,第二四方轴部413均与第一圆轴部412也形成轴肩,两个轴肩为呈外圆内方的铜钱面。第二四方轴部413的轴肩圆形边缘开设有圆角,圆角具有除去毛刺,防止毛刺与构件接触,避免构件被毛刺划破。
[0059]进一步优化为,第二四方轴部413的为矩形体,第二四方轴部413的轴向侧边设有圆角,第二四方轴部413的右端也设有圆角。且第二四方轴的截面置于第一圆轴部412的截面内,第二圆轴部414截面置于第二四方轴部413的截面内,第三四方轴部415的截面置于第二圆轴部414截面内,便于构架从轴杆的左侧滑入第二四方轴部413。
[0060]第二圆轴部414为圆杆,其与第一圆轴部412配合通过轴承25固定安装锁架I上。第三四方轴的为矩形体,其右端面开设有倒角便于构件滑移动并套入。
[0061]进一步优化为,轴杆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用于安装螺钉,承载轴41左端通过螺钉可对安装连板62轴向固定,承载轴41右端依次套设复位盘431、自润滑轴套44、凸轮片,螺钉连接于承载轴41右端将复位盘431、自润滑轴套44、凸轮片锁固,防止复位盘431、自润滑轴套44、凸轮片发生轴向偏移,使承载轴41旋转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
[0062]复位盘43设有一体成型的拨抓431,复位盘43套于第二四方轴部413且与第一圆轴部412抵接,第二圆轴部414套设有自润滑轴套44为带石墨铜套,该自润滑轴套44的左端与复位盘43右端抵接自润滑轴套44增加了承载轴41转动的灵活性以及耐磨性能,自润滑轴套44安装简单,在保证承载轴41转动间隙的同时提高了装配相率。
[0063]图3与图13中,承载轴41安装有承载扭簧42,承载扭簧42的数量为两个,锁架I插接有扭簧支架二421,扭簧支架二421为圆形金属杆,且轴向长切口,扭簧支架二421置于承载轴41的下方,承载扭簧42的一端抵接于扭簧支架二 421,承载扭簧42的另一端置于拨抓431的下表面,承载扭簧42—端置于拨抓431下表面,且两个置于拨抓431下表面的承载扭簧42端部相互固定连接。
[0064]实施例三,参阅图1、图3与图1O,自动解锁机构6,包括活塞缸61,活塞缸61通过两颗螺钉将缸61固定在锁架I的盖板位置,活塞缸61的活塞杆63朝下,第一四方轴部411套设有连板62,活塞杆63顶出时,其端部地接连板62,使得连板62、承载轴41与拨抓431同步转动,其使拨抓431旋出锁槽22,达到开锁目的。若活塞杆63与连板62之间铰接,势必导致承载扭簧42复位时的阻力增加,降低而承载轴41复位时的灵敏度,而活塞杆63与所述连板62留有间隙有效解决上述灵敏度低的技术问题。
[0065]实施例四,参阅图3与图4,手动解锁机构7,包括设有旋架71,旋架71通过旋转轴安装在锁架I上,旋架71固定有拨片72,连板62延伸有长臂板73,长臂板73比连板62长,使得手动的操作的力臂更长,手动解锁更加轻松;
[0066]拨片7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斜面74,所述长臂板73设有第二斜面75,第一斜面74可与第二斜面75贴合,第一斜面74与第二斜面75的设计增大了拨片72与长臂板73的接触面积,使得长臂杆在碰撞过程中受力更加的稳定,使得承载轴41的旋转精度越高。
[0067]手动开锁步骤:拨片72与活塞杆63分别置于长臂板73的两侧,旋转拨片72使的长臂板73向上73旋转,进而带动连板62、承载轴41与拨抓431同步转动,使拨抓431旋出锁槽22实现开锁。
[0068]旋架71上安装有复位扭簧76,复位扭簧7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锁架I与旋架71上,旋架71转动,使复位扭簧76形变,人松开旋架71,复位扭簧76使旋架71反向旋转回到初始位置。
[0069]所述锁架I插接有限位杆77,限位杆77为圆杆且置于拨片72下方,在复位扭簧76的驱动下拨片72朝下旋转抵接在限位杆77,防止旋架71在复位扭簧76的弹力下往返摆动;在往返摆动过程中,拨片72可再次轻微的碰撞长臂板73使得拨抓431向下旋出锁槽22实现意外开锁,使的开锁机构不稳定,限位杆77杆直接限制了旋架71摆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0070]由于拨片72与活塞杆63分别置于长臂板73的两侧,使得无论时手动解锁还是自动解锁相互构件不形成抵制作用。
[0071]实施例五:锁架I,参阅图8与图9,锁架I包括底板11,底板11为开有切口的矩形状板,切口置于底板11的长边处,底板11的上方焊接固定有立板组。
[0072]其中,底板11与门体配合固定,该底板11的下表面设有环绕加强筋121,环绕加强筋121沿围绕底板11的边沿设置,环绕加强筋121内部设有交叉加强筋122,交叉加强筋122由竖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垂直布置形成,交叉加强筋122的数量为是三个,且竖向加强筋与环绕加强筋121连接,环绕加强筋121与交叉加强筋122增大了底板11的结构强度;环绕加强筋121与交叉加强筋122相连呈网格状,利用网具有张力的特点进一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