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机头抛光全自动碾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稻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碾米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不仅要颗粒饱满,还要米粒表面无尘光亮,我国目前还没有生产这种米质的加工设备,为此,有的厂家采用了喷水或喷油抛光方法,这实质上是损害了米的质量,不受顾客欢迎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待我国加入了WTO后,国内的粮食市场,势必受到国外优质粮食的冲击;为解决粮食加工问题,近年来不断有人改进碾米机的结构,如发明人研制的《多功能全自动碾米机》(ZL97205209、7)和《风吸式全自动碾米机》(ZL98237628、6)等专利技术,虽然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但结构仍有不合理地方,如碾米机主轴的轴承座密封不好,相对碾米机易产生移位,导致碾米机主轴偏离轴线等问题,特别是现有的碾米机,因结构不完善,无法对大米进行抛光,或者可抛光,但碎米率太高,这一矛盾无法解决。山东省日照、郯城等农业机械厂,曾研制了一种长工作室的碾米机,即加长了推进室、碾米室和碾白室的长度,经试用证明米在碾米室内打转,推进器根本推不出来,无法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集稻谷提升、碾米、灌糠和装袋于一体的出米率高、米质好、操作方便、耐用的双机头抛光全自动碾米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装置驱动的、由盛料斗、推进室、碾米室、碾白室、出米口组成的碾米机和主轴风机;由稻谷提升风机、吸风管、提升管和管上端的分离箱组成的稻谷自动提升机;由下端接出糠口的输糠管和管上端安有集糠器组成的自动灌糠机;由大米提升风机、输米管、管下端接碾米机头出米口、上端接分米箱和在风机端部中心孔与分米箱之间安装的吸风管组成的自动装袋机,其特征是碾米机采用了上、下两个碾米机头,上机头前部的接米斗的下口与下机头的进料口相接,主轴喷风机有两根风管分别与上、下碾米机头空心主轴活动连接,上、下机头分别用两台电动机带动的皮带传动装置驱动;碾米机头的空心主轴的轴承座与碾米机头的壳体铸为一体,两对轴承分别密封安装在轴承座内;在下碾米机头壳体和轴承座的下部安有三联体风箱,并与上碾米机头两侧的出糠臂、下碾米机头的糠囊、前脸及出糠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了上、下两个机头联合工作,实际上加长了工作室长度,又保持了每个机头独立功能,稻谷在上机头内脱壳后,有50%左右的稻壳送出,余下的50%左右的稻壳和大米进入下机头内,利用米中50%左右的稻壳,在推进器、筛框和米磙筒的作用下将大米磨擦抛光,同时通过主轴风机为上、下机头喷风除糠、三联体风箱的鼓风除糠和分米箱的除尘,使得大米无尘光滑;又因碾米机头的主轴轴承座与碾米机壳体铸为一体,两轴承被固定在轴承座内,密封性好,轴承座与碾米机头壳体无相对位移,主轴不会偏离轴线,不会产生偏心误差,减少主轴径向摆动,碎米率降低,加之上、下机头及其电动机均安装在同一底板上,不会产生各部分间的相对位移,所以一次安装调好后,维修量较少,使用寿命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后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主轴喷风管的接头示意图;图5是三联体风箱外形示意图;图6是图5的A向视图;图7是出糠管的放大图。
如
图1、图2、图3所示本碾米机的两个机头,是沿轴向错开一定距离上、下放置,上机头的接米斗33的下口对着下机头的进料口37,在上机头碾米室30的两侧有出糠臂15,下机头的前部有前脸34,在碾米室的两侧有糠囊4;上、下机头分别由两台电动机7、8通过皮带传动装置驱动;上、下碾米机头的主轴42、39的轴承座28、29与碾米机头的壳体是铸成一体的,轴承40分别固定在轴承座28、29内的两端,这样可保证主轴42、39在各自碾米机头内的同心度,主轴42、39始终在中轴线上,不会产生误差,同时两个轴承40都装在一个轴承座28或者29内,所以轴承40的密封性好;图4所示是主轴风机与上、下机头主轴42、39之间连接的风管11、13,是一种带螺旋钢丝的塑料软管36,在其与轴42、39相接一端安有轴承35,主轴42、39的连接端插入轴承35,可自由转动。
图5、图6是三联体风箱的外形示意图,图3中有其剖视图。三联体风箱10由中部贮糠室23和两侧安有叶轮的鼓风室20、21组成,相邻两室之间有隔板47,在鼓风室20和贮糠室23之间的隔板47的下部开有出糠孔48,在风箱10的一侧有进糠口44与上机头一侧的出糠臂15的下口相接,在风箱10的另一侧安有出糠管49和上机头另一侧的出糠臂15,如图2、图7所示,三通式出糠管49下端的三个口50、51、52分别与风箱10的鼓风室20的出糠口45,贮糠室23的进糠46,鼓风室21的出糠口43相接,出糠臂15下口与出糠管49的口53相接,口53与口51相通;风箱10的鼓风室21与下机头的糠囊4和前脸34相通;前脸34为百叶窗式的阶梯叶片结构;图中有压簧支架3,连接底板9,大支架12,叶轮轴41。
发明人按照上述设计方案,组装了一台双机头抛光全自动碾米机,下机头较上机头长70mm,上电动机7为13KW,下电动机8为10KW,轴承座28、29内两轴承40间的距离可为160-230mm,风箱10体积为650×350×300mm,进糠口44、46和53面积为70×70mm,出糠口43、45面积为100×90mm。加工时,先启动稻谷风机,稻谷由料坑17经提升管14进入分离箱1后落入料斗22,启动电动机7、8、主轴风机6和大米提升风机5,上、下机头工作,稻谷经过上机头的推进器19、筛框18和米磙筒26的工作,通过了推进室31、碾米室30和碾白室32,脱掉外壳,并有50%左右的稻壳,由两侧出糠臂15进入三联体风箱10,余下的50%左右的稻壳、和大米一起进入下机头内,利用大米中的稻壳磨擦力,经过在推进室、碾米室和碾白室内的磨擦作用,这样就完成了对大米的头遍糙米二遍抛光的加工,然后稻壳经糠囊4、灰尘经前脸34均进入三联体风箱的鼓风室21内,再由出糠管49、输糠管27送入集糠器16进行灌糠;前脸34下来的大米,在风机5和吸风管25的强力作用下,经出米口38、输米管24进入分米箱2进行装袋,少量灰尘经风机5出口吹出,本碾米机经一段时间试用证明;安装调试后,即稳定运行,操作方便,加工量大,出来率高,米质好。
权利要求1.一种双机头抛光全自动碾米机,包括电动机(7)、(8)通过皮带传动装置驱动的、由盛料斗(22)、推进室(31)、碾米室(30)、碾白室(32)、出米口(38)组成的碾米机和主轴风机(6);由稻谷提升风机、吸风管、提升管(14)和管(14)上端的分离箱(1)组成的稻谷自动提升机,由下端接出糠口的输糠管(27)和管(27)上端安有集糠器(16)组成的自动灌糠机;由大米提升风机(5)、输米管(24)、管(24)下端接碾米机的出米口(38),上端接分米箱(2)和在风机(5)端部中心孔与分米箱(2)之间安装的吸风管(25)组成的自动装袋机,其特征是碾米机采用了上、下两个碾米机头,上机头前部的接米斗(33)的下口与下机头的进料口(37)相接,主轴喷风机(6)有两根风管(11)、(13)分别与上、下碾米机头空心主轴42、39活动连接,上、下机头分别用两台电动机(7)、(8)带动的皮带传动装置驱动;碾米机头的空心主轴(42)、(39)的轴承座(28)、(29)与碾米机的壳体铸为一体,两对轴承40分别密封安装在座(28)、(29)内;在下碾米机头壳体和轴承座(29)的下部安有三联体风箱(10)、并与上碾米机头两侧的出糠臂(15)、下碾米机头的糠囊(4)、前脸(34)及出糠管(49)相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米机,其特征是主轴风机(6)与上、下机头主轴(42)、(39)之间连接的风管(11)、(13)是一种带螺旋钢丝的塑料软管(36),在其与轴(42)、(39)相接一端安有轴承(3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米机,其特征是三联体风箱(10)由中部贮糠室(23)和两则安有叶轮的鼓风室(20)、(21)组成,相邻两室之间有隔板(47),在鼓风室(20)和贮糠室(23)之间的隔板(47)的下部开有出糠孔(48);在风箱(10)的一侧有进糠口(44)与上机头一侧的出糠臂(15)的下口相接,在风箱(10)的另一侧安有出糠管(49)和上机头另一侧的出糠臂(15);三通式出糠管(49)下端的三个口(50)、(51)(52)分别与风箱(10)的鼓风室(20)的出糠口(45)、贮糠室(23)的进糠口(46)、鼓风室(21)的出糠口(43)相接,出糠臂(15)下口与出糠管(49)的口(53)相接,口(53)与口(51)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机头抛光全自动碾米机,其结构特点是:采用了上、下两个碾米机头,使工作室行程增加一倍,其空心主轴通过两个风管与主轴风机相通;碾米机头的壳体与主轴轴承座铸为一体;在下机头的下部安有三联体风箱,该风箱与上机头出糠臂、下机头的糠囊、前脸及出糠管相连,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产量高、米质好等特点。
文档编号B02B3/04GK2449793SQ0025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2日
发明者董洪林 申请人:董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