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单株竹笋团(球)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84291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产单株竹笋团(球)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方法,尤其是一种培植高产竹笋的方法。
我国是竹资源大国,竹林面积达700多万公顷,是竹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之一。竹产品中可食用的主要是竹笋,由于竹笋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且味鲜质脆,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上等佳肴。但多年来人们对食用竹笋的开发仍停留在传统的自然生产模式上,即让其自然生长后,再择机采摘,这不仅要占用有限的土地,造成与材用竹争地的矛盾,而且自然生长的竹笋产量也极为有限,因采摘的笋基直径为15-5cm,笋长为20-30cm,单株重量为50-100g,另外若采摘不及时,竹笋在光合作用下很快分枝发叶,产生叶绿素后,使纤维组织老化而不能食用,这也是影响产量的因素之一,因此,现有技术载培的竹笋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的需求。目前虽采用地面覆盖或者塑料大棚等技术手段来增加食用竹笋的产量,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劳力投入大等不足,而且竹笋的生长仍以自然生长的有一定高度和粗细的一支为主,其产量不可能有较大提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竹笋栽培技术进行改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高产、稳产,且成本低的竹笋团(球)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根据竹笋具有趋光性和趋空气性的自然属性(即竹笋在空气和阳光的引导下能迅速生长,生长时的穿透力很强)和生长所需的温度、土壤、水分等条件,以及在自然条件下夜间的生长发育明显快于白天二至三成等特点,利用温室原理,经过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营造了一个最适宜竹笋生长发育的封闭环境,使竹笋在保温、密封、隔离、避光等条件下,不与阳光发生光合作用,不与空气全面接触,在呼吸受限的环境中,保持胚芽不长叶,纤维组织不老化地生长,直至形成竹笋团(或竹笋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列具体方案实现在土壤肥沃,光照、水源充足,易于排水,立竹茂盛的竹林中,选择2-3年生竹叶浓绿的壮龄竹作为孕笋母竹,其特征在于在子竹竹笋尖刚冒出土时,将密闭容器的敞口向下倒扣于笋尖周围的地面,保持容器内温度在15-25℃,使竹笋能在保温、避光的环境中生长。
所述倒扣的密闭容器口与地面之间设有隔离膜,隔离膜上开有可让竹笋尖通过的孔,隔离膜的边缘紧贴于容器口外壁,以便于竹笋胚芽在完全隔离的密闭环境中持续生长。
所述密闭容器为陶制容器或者瓷制容器,或者其它具有避光性和透气性的容器,容器壁厚度为0.5cm-1cm,以便利用这类容器所具有的热传导性能差,吸热放热缓慢,透气性能好等物理特性,使之白天缓慢吸收阳光照射的热量,有效防止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夜晚再缓慢放出热量,有效防止寒冻造成的不利影响。容器壁的厚度可视季节或地区的不同合理选用,冬季或者寒冷地区使用厚壁容器为宜,夏季或者温、热带地区使用薄壁容器为宜。此外要合理地调节容器内温度,使之保持在15℃-25℃的竹笋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如气温过高并达35℃以上时,应采用人工喷水冷却容器外壁温度,如气温过低至零度时,用稻草将容器外壁盖住进行保温。
竹笋生长所需的水分与现有的栽培技术要求相同,如发生旱情应适当进行人工浇灌,以防引起退笋死亡,如雨水过多,应在低凹处开挖环形排水沟,防止造成笋体腐烂。竹笋生长所需的肥料供给也与现有的栽培技术相同。竹笋生长培育时间为4-6个月,也可视具体情况延长其培育时间。竹笋在容器内生长时,因受容器空间的限制,不得不上、下来回盘绕生长,并生长成与容器内壁形状相适应的线团状竹笋团或竹笋球,使单株鲜竹笋重量达5-7公斤,且整个竹笋团都保持了鲜美脆嫩的特点,达到高产的最终目的。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1、采用密闭的陶制容器扣住竹笋,使竹笋在隔离、避光、保温、透气的环境中生长,控制竹笋在生长过程中不发生光合作用,限制竹笋的呼吸作用,使竹笋长期处于胚胎生长状态,有效保证了竹笋不分枝发叶,且纤维组织不老化,味道鲜美脆嫩,并长成与容器内壁形状相适应的竹笋团或竹笋球,其单株竹笋重量达5-7公斤,极大提高了竹笋的产量。
2、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材用竹林与食用(竹笋)竹林争地的矛盾,使两竹林可同时兼顾,降低物力和劳力投入,节约土地资源。
3、采用的密闭容器成本低,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消毒杀菌容易,并可反复多次使用,对环境和竹笋不产生任何污染,确保竹笋作为绿色食品和天然属性。
4、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一年四季均可栽培,经济效益显著,易于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选择实施竹林选用水源充足,林中排水性能良好,光照充足,土壤肥沃,PH值在4.5-7之间的沙质土壤竹林,竹林中的立竹茂盛,竹叶浓绿,立竹数每亩800-1000株,并对土壤进行深翻松土,施肥,钩梢等处理。
选择实施竹种选用较为常见的散生竹类刚竹属的水竹,或者选用丛生竹类簕竹属的硬头黄竹。
选择实施容器选用新出窑的无裂纹、无缝隙的中号瓦坛,坛高40-70cm,坛腹直径30-50cm,坛口直径10-30cm,坛壁厚0.5-10cm;并备有薄膜和细麻线。
具体操作步骤是1、在竹林发笋的旺盛时期,即5月中旬,选择2-3年生竹叶浓绿的壮龄竹作为母竹,当竹笋笋尖刚冒出土时,沿笋尖周围(与坛口直径相适应)清理浮土杂物,直至见到较为坚硬的地面,轻轻平整压实;2、预先在45×45cm(稍大于坛口直径)的塑料薄膜中央开一小孔,孔径与竹笋的直径相适应,将塑料薄膜平铺于笋尖周围的地面,并让笋尖穿过薄膜中央的小孔;3、以竹笋笋尖为中心,将瓦坛倒扣于其上,压实后将地面的塑料薄膜向上翻起并用细麻线将其捆紧在坛口上,让竹笋在坛内向上生长,生长至坛底后,因被坛底挡住而向下生长,长至地面后又向上生长,如此反复生长5个月后,即长成与瓦坛形状相适应的线团状竹笋团,每个鲜竹笋团重量在5-7公斤。
实施养护保障充足的水分,干旱时进行人工浇灌,雨水过多时进行人工排涝;瓦坛内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气温过高时,人工向瓦坛外壁喷水,气温过低时,用稻草包裹瓦坛外壁;采用多次少量的施肥方法进行普遍施肥,每年5-6月和9-10重点施肥二次,施肥量占全年施肥总量的60-70%,并针对育笋母竹每月适量施肥,保障充足的养分。
权利要求
1.一种高产单株竹笋团(球)的栽培方法,它是在上壤肥沃,光照、水源充足,易于排水,立竹茂盛的竹林中,选择2-3年生竹叶浓绿的壮龄竹作为孕笋母竹,其特征在于在子竹竹笋尖刚冒出土时,将密闭容器的敞口向下倒扣于笋尖周围的地面,保持容器内温度在15-25℃,使竹笋能在保温、避光的环境中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的密闭容器口与地面之间设有隔离膜,隔离膜上开有可让竹笋尖穿过的孔,隔离膜的边缘紧贴于容器口外壁,以便于竹笋胚芽在完全隔离的密闭环境中持续生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为陶制容器或者瓷制容器,容器壁厚度为0.5cm-1c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产单株竹笋团(球)的栽培方法,它是在立竹茂盛的竹林中,以2-3年生竹叶浓绿的壮龄竹作为孕笋母竹,并在子竹竹笋尖刚冒出土时,将密闭容器的敞口向下倒扣于笋尖周围的地面,保持容器内温度在15-25℃,使竹笋能在保温、避光的环境中长期处于胚胎的生长状态。并长成与容器内壁形状相适应的竹笋团(球),其单株竹笋重量达5-7公斤,且味道鲜美脆嫩,极大提高了竹笋的产量,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材用竹林与食用(竹笋)竹林争地的矛盾,且生产成本低,无污染,实用性强,一年四季均可栽培,经济效益显著,易于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文档编号A01G1/00GK1391788SQ0110857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0日
发明者陈星志 申请人:陈星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