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水或微咸水水池中养殖虾的方法

文档序号:350429阅读:10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海水或微咸水水池中养殖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微咸水和海水填充的水池中养殖虾在许多热带国家是一个重要且快速增长的产业。在泰国,在海水填充的海岸水池中养殖虾已经成英里地增长。
淡水养殖发展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运用于微咸水和海水水产养殖,例如虾养殖,这是普遍公知并且在大量科学文献中报道过的。
由美国大豆协会和美国小麦协会印刷并发布的文献“Waterquality management and aeration in shrimp farming”,by Claude E.Boyd根据水池中虾的集约养殖模式对影响养殖的因素、它们对虾的发育和健康,以及可采用的技术和对策的影响给出了中肯且精确的信息,从而用于控制不同的因素。
在泰国,传统的虾养殖业基于使用孤立的矩形或正方形水池,其典型的尺寸约为100米×100米,深1~1.3米。
在水池中引入幼虾(约0.2克的虾),通常其数量包括在每平方米50~70只虾内,并且用粒化食物喂养至它们生长到约20~25克重量的大小。
这种虾的养殖期大约持续2.5~4个月。
同任何其它的水生动物一样,虾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并且必须防止水池水中的溶解氧(DO)浓度下降到约1mg/l的安全限以下,通常维持在4mg/l至饱和之间的水平。常用机械装置、叶轮、鼓风系统等来换气,从而在水池水中维持合适的氧量。
除了来自在水池中正常存在的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输入外,虾的新陈代谢也产生在水池水中蓄积的氨。虾还产生新陈代谢的副产物脲。
氨,特别是非离子化的氨(NH3),以及脲对虾是有毒的。即使溶解氧足以支持更密集的养殖,但氨在水池中蓄积的机理限制了高的养殖速率,并且变成生产率的主要限制因素。
如果氨和脲的浓度没有保持在每升十分之几克以下,虾就会开始紧张,它们停止进食并变得容易感染疾病并最终死亡。
目前,水池中氨和脲的蓄积与自然转化成亚硝酸盐并由此变成无害的硝酸盐形成对应。几种在水池中通常存在的微生物将氨和脲转化成对虾来说与氨一样有毒的亚硝酸盐,但是其它在水池水中天然存在的生物体能将亚硝酸盐最终转化成对虾无毒的硝酸盐。
不幸地是,这种氨和脲降解的天然生物过程是相当慢的,并且很不足以使其浓度保持在保持虾健康的安全限以下,特别是在实施虾养殖的集约养殖模式中。
为了控制氨和脲浓度,唯一采取的对策是将水池水与直接取自海洋中的新鲜海水交换。这种措施具有巨大的不良缺点—它带来与取自海洋中的新鲜海水一起引入致命病毒,从而引起通常可能杀死所有虾的传染病现象的危险;—海水受到大量的污染物输入,这在沿着虾养殖池密集聚居的海岸线区是尤其明显的,并且尽管返回的水与海水交换,但水池的土壤变成逐渐负荷氨和脲,以至不能挽回地变成不适于支持进一步的虾养殖业。
因为这些污染物已经逐渐但不可挽回地影响生产率到了驱使虾的养殖者离开去仍未受污染的海岸的程度,所以先前密集分布着虾养殖场的长长伸展的滨地已经被完全放弃了。
平均来说,泰国的虾养殖场在生产约5~7年后就被放弃了。现在,泰国一半以上的虾养殖场所已经被放弃了。
当然,越来越新的位置遭受着这种基本上不可逆(从经济的观点来说)的劣化过程。

发明内容
现在,已经发现了能克服新建虾养殖池的逐渐恶化,从而导致水池土壤在经济上不可再垦的毒化并导致其最终放弃的这一至今未能解决的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高效的虾养殖场,并且这也是本发明的目标。
已经发现氨和脲,以及其它例如虾养殖池水中硫化物的有毒副产物的蓄积可以通过以经济的方式将其就地连续转化成基本上无毒化合物的方法来有效地阻止。
防止氨和脲在水池土壤中蓄积的能力使建设能够长时间地以生产率的经济回报水平来支持生产。
海岸的海水污染和浪费被很大程度上减少了。
已经发现尽管活性氯具有公知的强烈杀虫特性,这一特性使其有资格成为活体生物如虾的杀伤性(micidial)毒药,但是它也能够被有效且安全地用于将副产物氨、脲、硫化物和其它氨基化合物连续地转化成无毒且基本上无污染的化合物。
从下面的说明中能够明显看出使用由电解原位流过电解池的部分水产养殖海水或微咸水而原位产生的活性氯具有其它的积极影响,例如提供容易调控的用于控制藻类、浑浊和过量细菌中最重要者过度增长和/或繁殖的杀菌剂来源。
根据本发明,在海水或微咸水填充水池中养殖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将来自所述辅助池的再处理水泵入虾养殖池,收集从虾养殖池溢出的水进入所述水再处理辅助池或者相反的方法,使虾养殖池水产养殖水循环通过再处理辅助池;再处理池滤过部分的水流过电解池,从而由电解水中所含的氯化物来产生溶解在其中的活性氯;在返回至再处理池的大量水中前,让电解部分的水在蓄水池中沉降,并最终在稳定后将所述再处理池中的水再循环入虾养殖池,水基本上不含活性氯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不超过0.5ppm。
本发明的基本特征是沿着一个或多个虾养殖池使用二次(或辅助)再处理池。
因此,除了硬件和仪器费用外,投资还包括提供这种再处理辅助池的费用,再处理池具有足够的水容量,通常是与虾养殖池同一数量级的量,但是已经表明投资会通过提高的生产率而快速补偿,并且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大量减少了由于在养殖池中致死条件的偶然发展而造成的虾意外损失的发生,而且延长了养殖场设施的运转寿命。
在商购小杀菌素处理化合物如氯气(Cl2)和次氯酸盐(ClO-)与直接由海水或微咸水电解产生的活性氯之间有关很大的差异,并且相信回忆某些有关概念对于全面理解本发明是有益的。
术语单词氯、活性氯、游离氯、次氯酸盐、次氯酸在学术上是不适当的,但是通常用于描述给定海水样品的“氧化能力”。气态氯,以及商购的次氯酸盐在加入海水中时,立即与任何可氧化的化合物或元素反应,产生其它的化合物。即使氯和次氯酸盐本身完全不产生其它的氧化化合物,这些氧化化合物仍被传统地称作或认为是水样品中的活性氯成份。
当直流电在浸于海水或微咸水的两个电极间流过时,发生下面的电化学反应在正极(阳极)根据主反应在电极表面形成氯气
氯气是可溶性气体并且在水中保持完全溶解。
在阳极发生的一个重要(伴发)反应是放出氧气[2a]或[2b]海水中,氯化钠的盐浓度为15~35ppt(=g/l)且pH为8,这种伴发反应提供约5~15%的总电流。海水稀释得越多,伴发反应越有竞争性,并且在几个ppt(=g/l)的盐度时提供阳极反应的一半,这意味着氯气产生的法拉第效率降到约50%。
当使用特别低盐度的微咸水时,必须使用带有铱基涂层的钛阳极代替更常用且更廉价的氧化钌涂布的钛阳极。电极在全速生产能力时能持续两年以上的连续运转。当然,不连续使用或者较低的运转速率会成比例地延长它们的寿命。
在负极(阴极)根据反应,水还原产生氢气和氢氧离子[3]氢气是不可溶的并且通常分离且在安全的位置排出。少量氢气可以保留在海水流中而不会引起问题,因为它们将自由逃逸到空气中。在氯化水的出口附近建议不要吸烟或携带明火。
在阴极发生的相关伴发反应是次氯酸(通常称作次氯酸盐)的还原
该反应将降低过程的效率。该反应速率直接与次氯酸HClO(活性氯或通常次氯酸盐)的浓度成比例。对于高达2,000ppm(2g/l)的浓度,次氯酸(次氯酸盐)的还原速率是非常有限的,它可以为总电流的5%。对于次氯酸盐的浓度在5~8g/l的范围内,任何进一步产生的次氯酸盐将在阴极被还原。重要地是应以足以维持活性氯在电解池出口的浓度总低于2g/l的速率将海水通过电解池。电解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阳极产生的氯气和阴极产生的氢氧离子很容易在电解池的两极间流动的水中发生下面的化学反应
次氯酸(HClO)表示实际的活性氯并且负责电解后水的氧化能力。HClO根据下面的反应分解
HClO是强氧化剂,而ClO-是温和的氧化剂(强度约低10倍)。在碱性pH条件下,HClO被完全分解。在海水或微咸水的操作条件下,它仅有轻微地分解。
这就可以区别由水样直接电解得到的氯化水与已经加入商购次氯酸盐而得到的水的性质。商购次氯酸盐被完全分解并且稳定,从而允许运输和贮备而不会分解。最常用的稳定剂是苛性钠和氢氧化钙,苛性钠与次氯酸盐反应形成次氯酸钠[],氢氧化钙形成次氯酸钙[]。商购次氯酸盐对有机材料、氨和胺的氧化作用是非常弱的。与氨和胺形成的中间氯化物是相当稳定且长期存在的,如下所述。
相反,由直接电解海水或微咸水“原位”产生的活性氯[HClO]是非常不稳定的,它容易分解成氯离子和活泼的氧自由基(活性氧)
由直接电解在水中产生的活性氯的分解行为与臭氧的行为相似
氧自由基变成氧化过程的活性剂。它很容易将任何有机物质氧化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且特别是它能有效地与氨、脲以及所得的胺发生反应,最终根据下面的反应将其分解成氮气和硝酸盐接着,所形成的硝酸盐很容易在电解池的阴极处被还原成氮气。
与脲和胺发生相似的反应,并且终产物是氮气以及基本上是惰性且对虾无毒的许多含氮化合物。
相比而言,氨的这种有效降解并不会与稳定的商业次氯酸盐发生,从而在水中产生相对稳定且长期存在的氯化胺。
已经发现通过使用足够容量,通常是与虾养殖池同一数量级量的辅助池,在根据上述过程已经由电解部分水来除去所载副产物氨和脲之后,稳定并控制水中待再循环入虾养殖池中的残余活性氯的量,能够特别长时间地确保安全且高产率的虾养殖而对生产池不需要昂贵的改造干预。
优选地,在辅助池中,部分容量的贮水池(通常约十分之一)由适当划分该贮水池来实现,要流入电解池的水部分被抽出并进入电解后的水要返回的贮水池中。
这种沉降贮水池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全面再处理的控制,这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最优选地,沉降贮水池和辅助水再处理池的功能可以由辅助池的有效布局来替代实现,这种布局以起着两个虾养殖池作用的相对狭窄的E型通道的形式方便地实现,这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无论如何,辅助水再处理池为消除直接从海水中摄取水(没有任何杀虫处理)进入虾养殖池带来的危险提供了缓冲的贮水池。
通过下面优选实施方案的说明并参照根据本发明制造且在附图中说明的实际大小实验性虾养殖场时,本发明取得的不同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制造的虾养殖场的功能布局。
图2是氯化站的功能图。
图3表示将水再循环入虾池的气升泵的优选布置。
图4表示气升泵的结构。
图5表示优选的虾养殖场单元的E型模块化布局。
图6表示由一批模块化养殖场单元构成的可能扩展布局。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用于表明本发明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实验性实际大小的养殖场包括容积约2500m3的虾养殖池1。再处理辅助池2具有与虾养殖池同样的大小。当然,它是相对不流动的,实际上辅助池2可以小于或大于虾养殖池。
根据实验设置,两个水池间的水交换如下安排用一组气升泵9从辅助池2将水泵入虾养殖池1,而经虹吸管10收集从虾养殖池溢出的水进入辅助池,虹吸管简单地浸在水中并埋在两个水池岸边的土壤内,从而在最近的辅助池3处释放溢出的水。适当装备滤网的虹吸管10入口11刚好置于池底并约在虾养殖池1的中央,它能容易地手动移动到约虾养殖池2的中央。
这种安排优选地采取两水池间水交换的相反方案,因为虾养殖池1中的水位由从辅助池2泵回的水升高,并且优选地在水池中央周围诱导沉降的土壤(在后面描述)被很大程度地与流出的水流一起被抽入辅助池。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收集的流出水首先流过部分容量的缓冲贮水池3,然后到达辅助池2余下部分的大量水中之前。贮水池3可以通过在辅助池2中安装分隔墙3a来实现。
在距贮水池3收集水入口最远的点处,可以装备可调节的溢流装置3b,通过溢流装置,水最终流出,并与辅助池2余下部分中的大量水合并。
氯化站EC的功能划分图在图2中描述。氯化器池或电解池4六个串联的小池组成,每个小池由六个100mm×300mm的电极片构成,并互相交错着七个相同大小的电极片。每个电极板的表面积为0.03m2(考虑板的两边),总的电极表面为0.18m2。
通过对电解池施加20A的直流电,产生120g/h的活性氯;在30A时产率约为180g/h,并且在100A时产率在600g/h附近。相应地,在电解池出口处测量的活性氯浓度分别为0.15、0.22和0.75g/l。
通常,如图2所示,氯化站EC包括包含在电柜7内的降压电变压器、精馏罐和控制电路,以及用来监视和控制通过电解池4水流的液压装置。当然,养殖场可以包括用于周期性清洁电极(典型地是阴极)上沉积的氧化物并用稀HCl或等量的清洁剂除去凝结物的独立液压回路(未表示出)。
为了从不同来源得到想要的额定产量,可以商购装备了全部仪器设备和控制装置的完全自包含氯化站。在实验性养殖场中,可以满意地使用具有500g/h氯气额定生产能力的氯化站。
电解的水流在池2限制部分3的水中释放,限制部分3由沿着辅助池2周边的一边放置的分隔墙3a限定,从而形成沉降池或缓冲贮水池3,为了泵取通过电解池4的水流,其中安装可没入水中的泵5和6。
虾池1的水首先流过的贮水池3不是严格需要的,但是很优选地应提供临时隔离的水产养殖水,其中遗留的被杀死的浮游藻类及其它悬浮物可以沉降到该贮水池的底部,最终被定期清除,并且有助于彻底控制活性氯的水平。
流过贮水池3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在氯化阶段通过完全杀死沉降池隔离的大量水中所含的藻类而对藻类进行控制。
实际上,尽管整个过程可能以连续的模式实施,但是间歇地实施氯化阶段通常更方便的。在这些有限持续时间的氯化阶段(例如持续很少几个小时),甚至可以停止将辅助池2的水泵回到虾池1中,而激活氯化站EC,泵取贮水池3中相对隔离的水体,通过电解池,并因此将计划量的活性氯注入贮水池3相对隔离的水体中。
一旦新的氯化阶段终止,需要为悬浮物(杀死的藻类等)沉降到贮水池3的底部给出一定时间(通常6~24小时),此后,可以重新开始将水泵入虾池并且重新开始流动的水使贮水池3中的氯化水流入辅助池2的大量水中。
偶而,在隔离的沉降池3中,也可以为了消除过量的细菌而在需要时安全地实施实质上的杀菌,甚至通过简单地临时提升溢流装置3b以临时完全分隔贮水池3中的水,而不用停止将水泵回养殖池中。
当贮水池3水体中相当高浓度的活性氯到达水再处理池2所含的大量水中时,活性氯分散在更大量体积的水中并且继续与水中存在的副产物氨和脲发生根据下面反应式的反应
并且将中间产物转化成氮气和硝酸盐,而且与任何其它可氧化的化合物反应,例如硫化物和有机物质。
辅助水再处理池2的这种容积提示出一天或多天的水平均保留时间。输入的活性氯最终通过上述的氧化反应消耗掉,氧化反应在白天也受暴露到太阳光下的刺激,并且应该使在一组水再循环泵9抽吸区的活性氯残余浓度稳定在0.05~0.1ppm的范围内,已经证明这一水平对于生活在第一个池1中的虾是完全适合的。
对水再循环泵9抽吸点附近水中的残余活性氯水平的监控受适当仪器的影响,这在图1中用RCC示意性地表示。
在实验性的养殖场中,使用WPA Catalogue No.HC 6000制造的便携式氯光度计来控制水再循环泵9抽吸点附近水中的残留活性氯的量。
每个气升泵可以具有如图4所示的结构。
电动鼓风机13通过分配管14(如图3中所示)并通过浸管15驱动空气到鼓泡器16中,鼓泡器装配在带有出口弯头19的垂直水管18的文丘里(Venturi)型底部抽吸进口17内,出口弯头的出口部分地伸出虾养殖池的水平面上。
为了在虾养殖池2的水中提供充分的环境氧输入,使用不同排列的具有空气鼓泡器主要功能的气升泵12代替常用的空气鼓泡器来维持足够高浓度的溶解氧,从而有助于溶解水中的环境氧。
不同排列的气升泵适当地沿着虾养殖池1的周边安置,从而可以有利地开发来促进池中水的缓慢循环运动,这一点在图3的部分平面图中示意性地描述。这种方式有助于悬浮物主要沉降在池的中央附近并因此增强了通过虹吸管10的流出口从虾池不断地除去沉淀物。
实施例实验性虾养殖场的评价条件如下。
虾池的容积约为2500m3。
与辅助池2的水交换以每天约500立方米的速率进行。实际上,在约5天的时间内水被完全交换。
电氯化站的电解池4具有上面已经描述的结构。滤过并泵抽通过电解池的水的流速大约为800l/h。
取决于实际施加通过电解池的电流,电解池4出口处的活性氯的浓度一般在0.15~0.75g/l的范围内。
在溢出虾养殖池1进入贮水池3近端的水平均为每天500立方米的基础上,加入每天3-4千克的活性氯。在贮水池3的最远端、溢流口3b附近及上流处监测的水中活性氯的浓度大约在1~3ppm的范围内变化。
基于水池的容积,活性氯的含量应该包含在5到8ppm之间,但是活性氯与氨、脲、亚硫酸盐和其它有机物质快速反应,使每份水样中活性氯的残留量随贮水池3的长度逐渐降低。
从贮水池3流入辅助水再处理池2剩下部分大量水中的水的混合、活性氯与池2水中残留的氨、脲和其它有机物质继续反应和日光的当时条件决定了水样中稳定状态的残留活性氯的浓度,该浓度在辅助池2中气升泵抽吸口附近测量的值为从0.00~0.1ppm。
在本发明实验性养殖场运转一个月的运转期间后,氨的浓度为0.005ppm并且虾的健康完好。
对比平行实验在本发明实验性虾场和对比条件下的传统虾场中进行。
传统虾场只有一个池(50×55×1.3m)组成,使用两个带有五片用于给水充氧的叶轮,每个叶轮由在操作中维持恒定(除了给虾喂料时)的5HP马达驱动。总的额定安装功率是11HP,并且实际总的吸收功率是7HP。
本发明的实验性虾场使用两个水池,每个水池具有与传统系统中单个水池相同的大小。由3HP马达驱动的一个鼓风机连续运转(除了给虾喂料时)。总的吸收功率是2.8HP。电氯化站的功率消耗是600W,相应于约0.8HP。
总的吸收功率是3.6HP。
产量—传统运转的池中,在4个月期间内生产4千克的虾,消耗7HP;—本发明的实验性虾场中,在相同的4个月期间内生产800千克的虾,功率消耗仅为3.6HP。
在传统运转的池中,氨的浓度在0.1~0.68ppm的范围内,硝酸盐的浓度在0.5~1.7ppm的范围内,悬浮固体在220~300ppm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实验性虾场中,虾养殖池中氨的浓度在0.0~0.01ppm的范围内,硝酸盐的浓度在0.01~0.03ppm的范围内,悬浮固体在100~150ppm的范围内。
事实上,辅助水再处理池和最终限定在其中的沉降贮水池的协调功能可以最优选地通过如下辅助水再处理池2(见图5和6)来实现再处理池具有功能性的高效布局,再生出相对狭窄的E型通道2C、2D、2A和2B,用于在E型再处理池的三个臂2A、2C和2B间并列生成两个不同的虾养殖池1A和1B。图5中所示为这种突出的有效布局。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优选实施方案,基本的(模块化的)养殖场单元可以方便地包括两个不同的虾养殖池1A和1B,以及一个具有E型布局的辅助水再处理池2,其三个臂分别为2A、2B、2C,并且相互连接的主体部分2D实际上增加两个基本上是正方形的虾养殖池1A和1B。
流程箭头a和b分别描述了水在虾池1A和虾池1B中的循环。
可以观察到水从各自虾池1A和虾池1B中央附近处通过凹陷柔性软管或水管10中被抽出,并且在E型辅助水再处理池2中央臂2C的末端处流入辅助水再处理池2,从中过滤水的部分在电解池中电解并且从此处带着在其中溶解的一定浓度活性氯返回。
这样的相对容积和流速使E型辅助池2的中央通道或臂2C实际上起着先前实施方案中描述的沉降贮水池的作用。
在最后到达辅助池2的两个侧臂2A和2B的末端前,水中残留的活性氯浓度随着相当长的再循环通道而稳定地降低,该通道由再处理后水流动的箭头a和b确定,从侧臂2A和2B再处理后的水最终沿此通道返回到各自的虾池1A和1B。
水在再处理池2中的总保留时间可以是两天或更多天。
根据十分优选的实施方案,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虾养殖场单元可以包括容量大于每个虾养殖池1A或1B的配水池。
配水池具有几个目的例如,在虾在两个水池1A和1B中生长期间,由于蒸发和渗入虾养殖池1A和1B以及E型辅助水再处理池2的土壤中而造成的水损失可以通过经电解池4将配水池中的水泵入辅助水再处理池2的中央臂2C中来弥补,从而在操作池1A、1B和2中重新建立起适当的水位,而不用冒险引入病毒和其它致命生物。
配水池的另一个有用功能是在收获长成的虾时保持从虾池泵出的水。
代替将水排到环境中,水可以泵入配水池中并且重新用于下一次养殖。甚至这种措施可以用于很大程度地降低污染物释放入自由水中。
图5所示的本发明养殖场特殊布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模块性”。
实际上,图5所示的养殖场单元表示一个模块,它可以与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模块组合并因此增加生产能力。
图6示意性地表示由八个如图5所示的单元组成的养殖场的总体布局,它们被安排成四个等同的次级部分,每个由图5所示的两个单元模块构成。从图6的布局可以明显看出每个电解池4可以方便地两个并置,并用于当需要时对贮水池中的水消毒。
权利要求
1.一种在海水或微咸水填充的水池中养殖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将来自辅助池(2,2C,2D,2A,2B)的再处理水泵入虾养殖池(1,1A,1B),并收集从虾养殖池(1,1A,1B)溢出进入所述水再处理辅助池(2,2C,2D,2A,2B)的水或者相反的方法,使虾养殖池(1,1A,1B)的水产养殖水循环通过再处理辅助池(2,2C,2D,2A,2B);流出虾养殖池(1,1A,1B)的滤过水部分流过电解池(4),从而通过电解水中所含的氯化物来产生溶解在其中的活性氯;所述电解部分的水流入所述再处理池(2,2C,2D,2A,2B)中包含的水体中;稳定后,将所述再处理池中的水再循环入所述虾养殖池,其中残留活性氯的含量从0到0.1ppm的极限浓度。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电解部分的水流入所述第二个再处理池(2,2D,2A,2B)中包含的水体中前,让其在缓冲贮水池(3,2C)中沉降。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以连续的方式实施。
4.如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间歇实施。
5.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进一步的特征是包括诱导所述虾养殖池(1,1A,1B)中的水运动,促使沉积的悬浮物固体在水池中所述流出水的出口所处的特定位置处蓄积。
6.如前述权利要求1-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虾养殖池(1,1A,1B)将其中所含的水循环通过公用的再处理池(2,2C,2D,2A,2B)。
7.如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公用的贮水池(3,2C)限定在所述公用的再处理池(2,2D,2A,2B)内。
8.一种使用海水或微咸水填充水池(1,1A,1B)的虾养殖场,包括用电动机驱动的用于促进大气氧在水中溶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养殖场包括至少一个容量与虾养殖池(1,1A,1B)相当的第二个水再处理辅助池(2,2C,2D,2A,2B);泵(9),该泵用于通过将来自所述辅助池(2,2C,2D,2A,2B)的再处理水泵入虾养殖池(1,1A,1B),并收集从虾养殖池(1,1A,1B)溢出进入所述水再处理辅助池(2,2C,2D,2A,2B)的水或者相反的方法,使水产养殖水再循环通过所述水池;电氯化站(EC),包括用于使流出虾养殖池(1,1A,1B)的滤过水部分流过电解池(4)的装置,从而通过电解氯化物来产生溶解在其中的活性氯;用于将其中溶解有活性氯的经电解部分的水返回到所述水再处理辅助池(2,2C,2D,2A,2B)中包含水体中的装置;待再循环入所述虾养殖池(1,1A,1B)中的所述辅助池(2,2C,2D,2A,2B)水的样品中残留活性氯含量的监测装置(RCC)。
9.如权利要求8的养殖场,其特征在于部分体积的可分离水体(3)被沿着所述辅助池(2)一侧放置的分隔墙(3a)限定在所述辅助池(2)中;虹吸装置(10)将从所述虾养殖池(1)流出的水传送入所述限制在所述辅助池(2)内的缓冲流动贮水池(3)的一端,以及在贮水池另一端的溢流装置(3b)将含有活性氯的水释放入所述辅助池(2)剩余部分的水体中。
10.如权利要求8的虾养殖场,其特征在于该养殖场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第一(1A)和第二(1B)虾养殖池;成一体的E型辅助水再处理池(2C,2D,2A,2B),其三个臂(2C,2A,2B)并列包围着所述虾养殖池(1A,1B);用于将从所述虾养殖池(1A,B)流出的水传送入所述成一体的辅助水再处理池中央臂(2C)的端部的虹吸装置(10),;再处理的水返回入各虾养殖池(1A,1B),并从所述成一体的辅助水再处理池各侧臂(2A,2B)的端部溢出;用于从所述中央臂(2C)的端部抽取水,使其流过所述电解池(4),并再返回入所述成一体的辅助水再处理池的中央臂(C)的端部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的养殖场,其中每个单元包括容量大于所述两个虾养殖池中每个容量的配水池。
全文摘要
将氨和脲连续地转化成无毒物质(氮、硝酸盐)有效地阻止了其在虾养殖场海水填充的水池中的蓄积。该过程包括将虾养殖池(1,1A,1B)的水产养殖水循环通过再处理辅助池(2,2C,2D,2A,2B),再通过电解池(4),从而经过水中所含氯化物的电解产生活性氯;电解部分的水流入所述再处理池(2,2C,2D,2A,2B)的大量水中,并且将来自所述再处理池(2,2C,2D,2A,2B)中的水再循环入所述虾养殖池(1,1A,1B),在澄清和稳定后,残余活性氯的范围为0~0.1ppm。该过程实际上消除了排放的污染物和与补给水一起引入致命微生物的危险,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对藻类蔓延和浑浊的控制,养殖虾的条件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文档编号A01K63/04GK1499925SQ01823141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6日
发明者普拉齐多·斯帕齐安特, 克里萨达·坎巴纳特圣亚科恩, 安德烈亚·佐基, 亚 佐基, 普拉齐多 斯帕齐安特, 达 坎巴纳特圣亚科恩 申请人:松鼠技术私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