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1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钓鱼的钓竿,特别涉及在构成钓竿的竿体的周面上具有被称作滑动导向部的钓线导向部的钓竿,该钓线导向部可以沿轴向移动。
即使此类的抽出形式的钓竿,为了将由被配置于竿基侧的周面上的渔线轮放出的渔线依次引导至梢尖侧,必须配置钓线导向部。但是,配置于竿体外周面上的钓线导向部当以插入形式收容竿体时,会阻碍竿体的收容。因此,对于竿体本身依次收容于竿基侧(使用者的手持侧)的竿体内的抽出形式的钓竿,其钓线导向部如以下所述。
即,竿体为前端纤细的圆锥体,各竿体的梢尖侧端部中配置有被固定于其周面位置的固定导向部,并在其竿基侧配置多个的滑动导向部。此滑动导向部具有以竿体从其中穿过的状态配置于竿体周面上的管部,此管部在竿体的任意的轴方向位置上与竿体的外径相相吻合和并固定于竿体。竿体以插入形式进行收容时,将各滑动导向部在周面上向梢尖侧滑动移动至固定导向部。在使用中,将各滑动导向部在周面上向竿基侧滑动并可以在任何位置固定。

发明内容
然而,在竿体周面上配置钓线的“外通竿”中,反映有钓线粘着在竿体周面上的问题。即,对于在户外,尤其是水边等野外使用的钓竿,雨、和水滴等容易附着在竿体周面上,另外,投入水中的钓线上也会附着有水。因此,在钓线导向部之间,钓线会粘着在竿体周面上,可能阻碍钓线顺畅的出入。
因此,采用在竿体周面上进行网板印刷以设置出细小的凸凹等方法来抑制钓线的粘着。但是,像这样由网板印刷而形成的凸凹不一定有良好的耐久性。而且,在以滑动导向部对竿体进行移动的竿体中,由于滑动导向部的移动可能造成网板印刷层分离甚至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长期有效地抑制钓线的粘贴的钓竿。
发明1的钓竿为多个的竿体以抽出形式连接而成的钓竿,其具有竿体,其竿体为前端纤细的圆锥形的筒状体;多个滑动导向部,该多个滑动导向部在竿体的周面上能沿轴向自由移动且可以在设定位置进行固定。该竿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多个厚壁部,该多个厚壁部是在主体部的基础上其断面的直径和壁厚增大而成的部分,并且其沿轴方向以设定的间隔形成;凸起,该凸起在相邻接的厚壁部的轴向间的主体部的周面上,沿轴向形成连续的螺旋状。其中,厚壁部高出与其相邻接的主体部的高度大于相邻接的厚壁部之间的凸起凸出于主体部的高度。一方面,多个滑动导向部设有管状的固定部,该管状的固定部以竿体从其中穿过的状态配置于竿体的周面。而且,每一个滑动导向部的固定部的内径与其所对应的厚壁部的外径相一致。
该钓竿在进行收容时,在将各滑动导向部移动至梢尖侧之后,各竿体顺次以插入形式收容于竿基侧的竿体内而使其成紧凑状态。在使用时,将多个的竿体顺次抽出至尖梢侧,以抽出形式连接而使其成为一根长的钓竿。同时,使配置于各竿体周面上的多个滑动导向部顺次向竿基侧滑动,并使各自滑动导向部的固定部与其所对应的厚壁部相嵌合并进行固定。
该钓竿的竿体的厚壁部之间的主体部的周面上有以螺旋状形成的凸起,因此能抑制固定于厚壁部上所采用的两相邻接的滑动导向部之间的钓线的粘着。另外,滑动导向部自身的固定部嵌合于厚壁部,由于设定的厚壁部的高度大于凸起的高度,凸起不会阻碍滑动导向部的滑动。另外,减少滑动导向部与凸起的接触,从而可以抑制相互间的磨损。
发明2的钓竿在发明1的钓竿的基础上,凸起由碳素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中而得到的预浸渍材形成,碳素纤维沿其呈绳状时的纵向被取向。
该由沿纵向取向的碳素纤维而构成的材料以螺旋状配置于竿体周面并由此形成凸起,这样在能抑制钓线粘着在竿体周面的同时,还能加强管状竿体的抗破坏强度和刚度。通常,由于竿体自身也是由预浸渍材形成,所以可以使凸起与竿体的主体本身形成一体,凸起的强度也得到加强。
发明3的钓竿在发明1与发明2中所述的钓竿的基础上,其具有大口径竿体,该大口径竿体在梢尖侧端部内周面上具有内嵌合部;小口径竿体,该小口径竿体以抽出形式连接于上述大口径竿体的梢尖侧,且在竿基侧端部外周面上具有与上述内嵌合部相嵌合的第1外嵌合部,同时又在梢尖侧的外周面上具有与内嵌合部相嵌合的第2外嵌合部。
该钓竿中,在以抽出形式抽出大口径竿体和小口径竿体的伸展状态和小口径竿体以插入形式收容于大口径竿体内的收容状态中的任何一种状态下能构进行相互固定,从而,可以在调整钓竿整体的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垂钓。在伸展状态下,垂钓者将小口径竿体的第1外嵌合部与大口径竿体的内嵌合部相嵌合以使竿体相互连接、固定。另外,在收容状态下,垂钓者将小口径的第2外嵌合部与大口径竿体的内嵌合部相嵌合以使竿体相互连接、固定。
即使像这样的钓竿,也会产生钓线的粘着问题,尤其是在伸展状态下钓线在小口径竿体周面上的粘着问题,由于在作为厚壁部的第1外嵌合部与第2外嵌合部之间形成有螺旋状的凸起,从而可以抑制钓线的粘贴。并且,由于第1外嵌合部及第2外嵌合部的高度大于突起的高度,在小口径竿体抽出或收起时与凸起之间的磨损也较小。
图2是


图1所示的中竿3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基竿31和次基竿32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剖面放大图。
基竿1具有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可以自由装卸地安装渔线轮(未图示)的渔线轮座5,渔线轮座5使由另外的合成树脂所形成的管状部件在设定的位置进行配置并固定,配置于所定的周面位置并被固定。另外,基竿1的竿基侧端部的内周面上配置有内螺纹部件(未图示),在此将尾塞6自由装卸地螺合于此处。另外,基竿1的梢尖侧端部外周面上还配置有固定式渔线导向部。而且,此基竿1的梢尖侧端部内周面形成有内嵌合部,用于连接并固定次基竿2。
如上所述的那样,次基竿2~梢竿4为由顺次连接于基竿1的梢尖侧的先端纤细圆锥部所形成的竿体。根据需要,各竿的竿体在梢尖侧端部内周面上形成内嵌合部,在竿基部侧端部上形成外嵌合部,以使其以抽出形式相连接。这些竿体的构造基本相同,因此以中竿3为例进行以下说明。
如图2及图3详细所示,中竿3具有主体部11,该主体部11为形成前端纤细的圆锥部的筒状体;多个的厚壁部12,该多个的厚壁部12沿轴方向以设定的间隔形成于主体部11的周面上;凸起13,该凸起13形成于两邻接厚壁部之间的主体部11的周面上。另外,在此中竿3的周面上,配置有固定式的固定导向部7和沿轴方向自由移动的多个的滑动导向部20。
如上述那样,主体部11为由碳素纤维等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而成的预浸渍材所形成的筒状体。具体地讲,是这样制造的在形成设定的前端纤细的圆锥形的芯材上,缠绕上多层带状或片状的预浸渍材,然后对其进行烧结,最后将芯材从中间抽出。
厚壁部12是在主体部的基础上其断面的直径和壁厚增大而行成的。具体地讲,是这样形成的在形成上述的主体部11时,在对应厚壁部12的局部位置上,通过缠绕多层同样的预浸渍材,然后与主体11一起进行烧结。该厚壁部为固定后述的滑动导向部的部分,因此其设置数量要与所设置的滑动导向部的数量相对应。该厚壁部12高出于主体部11周面的高度(参照图2所示的 x)设定为小于后述的凸起13凸出于主体部11周面的高度。即,通过使用预浸渍材在局部进行多层缠绕,然后进行烧结,再对其周面进行研磨,以保证必要的高度,以此实现对厚壁部的高度调整。
凸起13在两个相邻接的厚壁部12之间的轴向的主体11的周面上,形成连续的螺旋状。具体地讲,形成上述主体部11时,将加工成绳状的预浸渍材以螺旋状缠绕于上述主体11的周面,然后进行整体烧结而成。该螺旋的轴向间隔为3~4mm左右。对绳状带的预浸渍材进行加工或烧结后再对其周面进行研磨,以使凸起13的高度为0.1~1mm左右。绳状带的预浸渍材最好采用将炭素纤维沿其纵向配置,然后再浸渍于环氧树脂等的合成树脂中所制成的材料。由于某种原因,通过采用该绳状带的预浸渍材,可以使强化纤维在竿体的周向上进行加强,可提高竿体的抗破坏强度及刚度。

图1所示,固定导向部7配置并固定于在中竿的梢尖侧端部的外周面所形成的厚壁部12。滑动导向部20有多个,配置于该固定导向部7的竿基侧。两者固定于设定的位置,其不同在于是否能滑动,因为其结构相同,所以以下对滑动导向部20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滑动导向部20由管状的固定部21、从固定部21支起的脚部22及埋入脚部2 2的头部端并朝轴向开口的导向环23构成。
固定部21为管状的部件,在中竿3从其中穿过的状态下,配置于中竿3的周面。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形成的该内周面上也可以配置橡胶。每个滑动导向部20的固定部21,其内径分别与其相对应的上述厚壁部12的外径一致。于是,形成前端纤细的圆锥形的中竿上,固定部21嵌合在所对应的厚壁部12上,并且从该对应的厚壁部12向梢尖侧可以进行滑动。
脚部22为从固定部21支起的部分,固定部21另外或整体地形成。该头端朝轴向进行开口。另外,该开口处埋入并嵌入有导向环23,该导向环23由陶瓷等硬质部件构成,钓线从其中穿过。
另外,固定导向部7与滑动导向部20采用同样结构,其固定部通过粘着剂固定于位于梢尖侧的最尖端处的厚壁部12,在轴向不能作移动。另外,以上虽然是在对中竿3进行说明,次基竿2和梢竿4也采用同样结构。
对于这样的钓竿,在收容时,次基竿2~梢竿4中,使该周面的各滑动导向部20移动至梢尖侧,然后顺次以将竿体插入底竿侧的竿体内的形式使其成为紧凑状态。在使用时,从梢竿4开始顺次向梢尖侧抽出,形成以抽出形式相互连接并固定的一根长钓竿。同时,将配置于次基竿2~梢竿4的各周面的多个滑动导向部20顺次向竿基侧滑动,分别嵌入并固定于对应其滑动导向部20的固定部21的厚壁部12。
在使用时,渔线轮座上装上渔线轮后,从该渔线轮使钓线顺次穿过各钓线的导向环,从而将钓线引导至梢尖侧。此时,固定于厚壁部12的所用两个相邻接的滑动导向部20之间的凸起13,其可以抑制滑动导向部20间的变松弛的钓线粘附于竿体的主体部11的周面。另外,如图3所示,滑动导向部20的固定部21嵌入于厚壁部12(高度为 x)中,因此其固定部21的内径大于凸起13的高度( y)。由此,凸起13不会妨碍滑动导向部20在轴向的运动。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采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钓竿,和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具有基竿31~梢竿34。中竿33和梢竿34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而基竿31和次基竿采用以下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底竿31前端纤细的圆锥体构成的筒状体,其梢尖侧部的内侧面上具有内嵌合部31a。内嵌合部31a为与其它部分相比其内径特意减小的部分,其内周面为与基上竿32相嵌合的部分。另外,与其相对应,在基竿的端部的内表面也必须同样形成有内嵌合部。
基上竿32以从基竿1的梢尖侧抽出的形式进行连接,在竿的基侧部的外周面具有能与内嵌合部31a进行嵌合的第1外嵌合部32a,并且在梢尖侧的外周面具有能与内嵌合部31a进行嵌合的第2外嵌合部32b。该第1外嵌合部32a及第2外嵌合部32b分别相当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厚壁部。即,在基上竿32的其它部分的基础上直径和壁厚增大而成的部分。于是,使它们的外嵌合部32a、32b分别与基竿1的内嵌合部进行嵌合,能够在收容状态和伸展状态下相互连接并固定。
一方面,基上竿32的第1外嵌合部32a和第2外嵌合部32b之间的周面上,形成有连续成螺旋状并沿轴向延伸的凸起33。该凸起33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由加工成辫状带的预浸渍材缠绕并烧结而成。于是,相当于厚壁部的第1外嵌合部32a和第2外嵌合部32b的高度设定为大于该凸起33的高度。
这样的钓竿有钓线粘着的问题,特别是在基上竿32从基竿31的梢尖侧抽出并固定后的伸展状态下,基上竿32有钓线粘着的问题,但通过凸起33可以对其进行抑制。另外,第1外嵌合部32a和第2外嵌合部32b作为厚壁部,其凸起33的高度大于第1外嵌合部32a和第2外嵌合部32b的高度,因此可抑制基上竿2从基竿1中出入时所产生的凸起33和基竿1之间的磨损。
权利要求
1.一种钓竿,以抽出形式连接有多个竿体,其具有竿体,该竿体为由前端纤细的圆锥部形成的筒状体;多个滑动导向部,该多个滑动导向部能于前述竿体沿轴向移动自如,并且能在设定位置进行固定,前述竿体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多个厚壁部,该多个厚壁部在轴向以一定间隔进行配置,并且通过其截面在主体部的基础上其直径和壁厚增大而形成;凸起,该凸起在两个相邻接的前述厚壁部的轴向间的前述主体的周面上,沿轴向连续地形成螺旋状,上述厚壁部高出上述与其相邻接的主体部的高度大于前述相邻接的厚壁部的轴向间的凸起凸出于上述厚壁部高度;上述多个滑动导向部设有管状的固定部,该管状的固定部以上述竿体从其中穿过的状态配置于上述竿体的周面,上述多个滑动导向部的每一个固定部的内径与其所对应的上述厚壁部的外径相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上述凸起由碳素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中而得到的预浸渍材形成,上述碳素纤维沿其呈绳状时的纵向取向。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所述的钓竿,其具有大口径竿体,该大口径竿体在梢尖侧端部的内周面上具有内嵌合部;小口径竿体,该小口径竿体以抽出形式连接于上述大口径竿体的尖梢侧,且在竿基侧端部的外周面上具有与上述内嵌合部相嵌合的第1外嵌合部,同时又在梢尖侧的外周面上具有与上述内嵌合部相嵌合的第2外嵌合部;上述多个厚壁部的一部分为上述第1外嵌合部和上述第2外嵌合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长期有效地抑制钓线的粘贴的钓竿。该钓竿的中竿3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11;厚壁部12,其沿轴方向以设定的间隔形成于主体部11的周面上,并且由其截面的直径和壁厚在主体部11的基础上增大而成;凸起13,其在两邻接厚壁部之间的主体部11的周面上,沿轴向连续地形成螺旋状。该厚壁部12高出与其相邻接的主体部11周面的高度(⊿x)大于凸起13凸出于与其相邻接的主体部11周面的高度(⊿y)。另外,凸起13由加工成辫状带的预浸渍材形成。中竿3的周面上配置有具有管状固定部21的滑动导向部20,该管状的固定部21以中竿3从其中穿过的状态配置于竿体的周面。滑动导向部20的固定部21的内径与其所对应的厚壁部12的外径相一致。
文档编号A01K87/00GK1452860SQ0312210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2日
发明者松本圣比古, 细谷靖典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