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6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耕机器部件,具体为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的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由前、后支撑环,叶片和连接轴组成。叶片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在前、后支撑环上,与耕作机动力输出轴相接的连接轴置于前支撑环的中心,连接轴的前端与前支撑环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其缺陷在于1、平整水田时的平整度不够,整机振动大,平稳性较差;2、连接轴的强度较小,容易断裂,使用寿命较短;3、在平整水田的过程中,因浮力较小使得耕作的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整度及平稳性较好的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包括前支撑环、后支撑环、叶片和连接轴,连接轴前端与前支撑环之间连接有加强板,其关键在于所述前支撑环与后支撑环之间由中支撑环分为2~4个耕刀区,每一耕刀区的圆周上分布有叶片,并且相邻耕刀区的叶片在轴向上错位。
所述前支撑环与后支撑环之间由中支撑环分成2个耕刀区,每一耕刀区的圆周上分布有叶片,第一耕刀区叶片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支撑环和中支撑环焊接,而第二耕刀区叶片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中支撑环和后支撑环焊接。
相邻耕刀区的叶片之间可以相互平行。
相邻耕刀区的叶片之间也可以具有夹角,该夹角大小为60°~170°。
所述中支撑环与连接轴的后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中支撑环将前支撑环与后支撑环之间分成2~4个耕刀区,并且相邻耕刀区的叶片在轴向上错位,使得平整水田时的平整度更高,整机的振动减小,平稳性更好;同时,这种结构在水田中的浮力更大,大大改善了整机的耕作效果。另外,连接轴的后端与中支撑环之间焊接加强筋后,连接轴的强度增大,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施容易,它能有效提高整机的平稳性,改善耕作效果,适宜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请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由前支撑环1、中支撑环6、后支撑环2、叶片3和连接轴4构成,连接轴4前端与前支撑环1之间连接有加强板5,前支撑环1与后支撑环2之间由中支撑环6分成2~4个耕刀区,每一耕刀区的圆周上分布有叶片3,并且相邻耕刀区的叶片3在轴向上错位。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前支撑环1与后支撑环2之间由中支撑环6分成2个耕刀区,每一耕刀区的圆周上分布有叶片3,第一耕刀区叶片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支撑环1和中支撑环6焊接,而第二耕刀区叶片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中支撑环6和后支撑环2焊接。相邻耕刀区的叶片可以相互平行;相邻耕刀区的叶片之间也可以具有夹角,该夹角大小为60°~170°。所述连接轴4前端与前支撑环1之间连接有加强板5,连接轴4的后端与中支撑环6之间焊接有加强筋7。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包括前支撑环(1)、后支撑环(2)、叶片(3)和连接轴(4),连接轴(4)前端与前支撑环(1)之间连接有加强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环(1)与后支撑环(2)之间由中支撑环(6)分为2~4个耕刀区,每一耕刀区的圆周上分布有叶片(3),并且相邻耕刀区的叶片(3)在轴向上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环(1)与后支撑环(2)之间由中支撑环(6)分成2个耕刀区,每一耕刀区的圆周上分布有叶片(3),第一耕刀区叶片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支撑环(1)和中支撑环(6)焊接,而第二耕刀区叶片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中支撑环(6)和后支撑环(2)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其特征在于相邻耕刀区的叶片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其特征在于相邻耕刀区的叶片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大小为60°~17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撑环(6)与连接轴(4)的后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耕作机水田耕轮,包括前支撑环(1)、后支撑环(2)、叶片(3)和连接轴(4),连接轴(4)前端与前支撑环(1)之间连接有加强板(5),所述前支撑环(1)与后支撑环(2)之间由中支撑环(6)分为2~4个耕刀区,每一耕刀区的圆周上分布有叶片(3),并且相邻耕刀区的叶片(3)在轴向上错位。由于中支撑环将前支撑环与后支撑环之间分成2~4个耕刀区,并且相邻耕刀区的叶片在轴向上错位,使得平整水田时的平整度更高,整机的振动减小,平稳性更好;同时,这种结构在水田中的浮力更大,大大改善了整机的耕作效果。另外,连接轴的后端与中支撑环之间焊接加强筋后,连接轴的强度增大,使用寿命更长。
文档编号A01B33/10GK2834127SQ200520009989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1日
发明者郑世杰 申请人:郑世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