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活桑养蚕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6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桑园活桑养蚕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桑园活桑养蚕棚。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蚕桑丝绸生产的发源地,5000多年前已经开始养蚕。我国蚕桑技术及丝绸产品以其精湛、高贵、精美,令世人惊叹。茧、丝产量均先后超过日本,居世界首位。据报导2003年以小蚕共育、杂交桑草本化栽培、全年条桑育、一日一回育、塑料大棚养蚕、简易蚕台推广、叠式蚕盘使用等多项省力化高效养蚕的推广应用,使全国桑园面积达到1000余万亩,发种1600余万张,产茧48万吨,茧丝绸出口创汇37亿美元,蚕桑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重要的出口创汇项目。
但是多年来,养蚕道路上一直有一个劳动密集型问题成为最大的拦路虎,成为整个产业链的瓶颈难题。所谓劳动密集型,着重体现在大蚕饲育,大蚕食下量大,采叶、给桑、除沙等方面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传统的蚕匾育费工费时,一个人只能饲养一张蚕种,其弊端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振兴弱质的蚕桑产业,解决大蚕省力化、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的瓶颈难题,能全年多季直接在桑园里投放大蚕活桑饲养,特设计一种桑园活桑养蚕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桑园活桑养蚕棚是由直接安置在桑园内的桑园棚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让蚕自动上簇的排夹簇组成,带加压泵的消毒、降温水池固定在棚盖下桁条一侧中间位置,穿过棚盖的带开关旋转式喷水嘴等距离地与棚盖下的水管相连接,带开关消毒喷雾管等距离地相对一行行桑树在棚盖下与水管交叉相接,一根根桁条两端等距离地连接横梁,横梁呈圈梁状连接在立柱上,立柱等距离地安置在桑园里,一侧高于另一侧,排夹簇的两侧翼有向树根方向下折的折角,折角内有方格簇,内侧有填充桑枝间空隙的垫条,两端有可调固定环,两端的牵拉绳和地火龙连接,桑林空地间交叉铺有地火龙,棚盖边缘至地膜连接有蚊帐围幔、吊帘、栅盖边缘至地火龙可连接薄膜围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桑园活桑养蚕棚,可以满足蚕四、五龄桑园活桑饲养,让蚕自动上簇结茧的整个过程,由于桑园活桑养蚕棚是由桑园棚和排夹簇组成,桑园棚的喷水嘴、消毒喷雾管,地火龙四周的蚊帐围幔、吊帘、薄膜围幔,能有效地对抗不良气候及病虫害和防治农药污染,满足桑树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对桑园常年进行洒水、杀虫、防病、除草等自动化管理;另外,由于排夹簇的两侧翼有向树根方向下折的折角,折角内侧有方格簇,排夹簇内侧有垫条,固定环、牵拉绳,因此,能将桑枝夹压成45°角的斜面,由活桑与蚕形成层次分明的立体结构,没有蚕粪污染,桑叶新鲜,蚕食下率和丝转化率显著提高,能将桑枝用量计算出来,排夹簇夹压时由底至梢分段有效限定蚕需食桑数量及活动范围或根据需要一次性类压至树梢给桑,利用蚕向上的习性,使其最终自动上簇,整个过程不采桑、伐条、给桑、不除沙,也不给簇、蚕匾、蚕架,不但不占居所面积,连流通大棚占用的土地也节省了,当一季蚕结束后折去排夹簇,正好摘茧,扶正桑枝,不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下一季夹压另一段桑枝继续养蚕。本实用新型的养蚕棚能促进蚕业生产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是一条通往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发展桑蚕养殖的新路子。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桑园活桑养蚕棚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桑园活桑养蚕棚是由直接安置在桑园内的桑园棚1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并能有效限定蚕食桑量、活动范围让蚕自动上簇的排夹簇9组成,带加压泵20的消毒、降温水池2,固定在棚盖3下桁条6一侧中间位置,穿过棚盖3的带开关旋转式喷水嘴4等距离地与棚盖3下的水管21相连接,带开关消毒喷雾管5等距离地相对一行行桑树在棚盖3下与水管21交叉相接,一根根桁条6两端等距离地连接横梁7,横梁7呈圈梁状连接在立柱8上,立柱8一侧高于另一侧,排夹簇9的两侧翼10有向树根方向下折的折角,折角内有方格簇11,排夹簇9内侧有填充桑枝间空隙的垫条12,两端有可调固定环13,两端的牵拉绳14和地火龙19连接,所述地火龙19是由薄膜筒15和带风机的炉灶16组成。棚盖3边缘至薄膜筒15连接有蚊帐围幔17、吊帘22以及薄膜围幔18。
工作原理桑园活桑养蚕棚整体是一个上有盖,四周有壁,下有底的棚,棚盖3主要分为平面式,人字型等,其桁条6、横梁7、立柱8按层次与棚盖3连接,棚盖3上的消毒降温水池2、水管21带开关的旋转喷水嘴4、带开关的喷雾管5连接在桁条6上,四周壁由里到外分为留有门窗的蚊帐围幔17、吊帘22、薄膜围幔18,分别与棚盖3四周边沿连接,折装方便,其中蚊帐围幔17与棚底连接,棚底是交叉平铺在桑树行,陇间空地上的薄膜筒15,薄膜筒15与安置在棚内的带风机的炉灶16相连组成地火龙19。多个排夹簇9与棚配套使用。棚与棚之间能拼装摆放在桑园里。使用时,分蚕季,按桑叶产量预测公式,饲料转化叶茧转化比例1∶15,估产参数,蚕张(盒)头数计算后,在桑枝适当位置用排夹簇9夹压,并拉牵拉绳14,将桑枝牵拉固定成45°斜面,在地火龙19上遍沥石灰、防蚁药物焦糠、,打开消毒喷雾管5,喷洒桑叶消毒宝2000、“402”,蚕病净等药液对桑叶、桑园彻底消毒,测量温湿度,必要时打开旋转喷水嘴4或点燃地火龙19,用蚕用消毒宝2000药液消毒后的带叶蚕匾将大蚕桑园棚,按量均匀撒放在一排排桑枝底部叶上,勤观察、多消毒,随时调节温湿度,看天定时,遮严吊帘22、薄膜围幔18或者将其翻铺在棚盖3上,使桑园空气新鲜,桑树能更好地接受阳光进行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到时加喷脱皮激素,实现自动管理,从而达到蚕自动上簇的目的,整个过程无采桑、给桑、除沙、手工喷药消毒、手工降温程序,也不用簇具、蚕匾、蚕架等设备,桑园就是养蚕场所,不另占用饲育地面、房屋和大棚。当季结束时,立即进行回山消毒,揭掉棚盖3、蚊帐围幔17、吊帘22、薄膜围幔18、地火龙19等,以备下季饲育使用,全年利用消毒降温水池2上的旋转喷水嘴4、消毒喷雾管5进行桑园自动化管理。
权利要求1.一种桑园活桑养蚕棚,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桑园活桑养蚕棚是由直接安置在桑园内的桑园棚(1)和夹压桑枝成45°斜面,让蚕自动上簇的排夹簇(9)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园活桑养蚕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盖(3)下桁条(6)一侧中间位置固定有带加压泵(20)的消毒、降温水池(2),而穿过棚盖(3)的带开关旋转式喷水嘴(4)等距离地与棚盖(3)下的水管(21)相连接;带开关消毒喷雾管(5)等距离地相对一行行桑树在棚盖(3)下与水管(21)交叉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园活桑养蚕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条(6)两端等距离地连接横梁(7),横梁(7)呈圈梁状连接在立柱(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园活桑养蚕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盖(3)边缘至薄膜筒(15)连接有蚊帐围幔(17)和吊帘(22)以及薄膜围幔(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园活桑养蚕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夹簇(9)的两侧翼(10)有向树根方向下折的折角,折角内有方格簇(11),排夹簇(9)内侧有填充桑枝间空隙的垫条(12),两端有可调固定环(13),两端的牵拉绳(14)和地火龙(1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桑园活桑养蚕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火龙(19)是由薄膜筒(15)和带风机的炉灶(16)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桑园活桑养蚕棚,它主要由设置在桑园的桑园棚和夹压桑枝呈45°斜面并能高效限定蚕食桑量,活动范围、让蚕自动上簇的排夹簇组成,它能够全年多季直接在桑园里投放大蚕活桑养殖,省时省力,并能对抗不良气候及病虫害,实现桑园常年自动化管理。
文档编号A01K67/04GK2862691SQ200520009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日
发明者王德普 申请人:王德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