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耕机全齿轮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7阅读:1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耕机全齿轮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农业微耕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厂家和市场销售的微耕机的传动箱内部传动系统都采用链条和齿轮传动的方式,即使个别的微耕机的传动系统采用了全齿轮传动,传动箱体是采用铸铁材料,这就导致以下几个缺陷1.链条传动,虽然结构简单,安装要求不高,但是在传动大扭矩时功率损失较大,并且在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松脱,而维修率高。
2.采用铸铁传动箱体,由于铸造工艺性、的决定,所以非常笨重,使用不灵活方便,劳动强度较大,生产率低。并且铸造容易产生砂眼、气孔等缺陷,从而发生渗漏现象,且修补困难。
3.采用铝合金传动箱体,虽然重量比较轻,但抗震动、屈服强度、抗磨损性能非常差,所以在环境恶劣的耕作过程中,经常发生箱体破裂,甚至撕裂现象,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传动扭矩大且传动功率损失小的微耕机全齿轮传动装置,它还可以实现挡位的更换,维修率小。
本实用新型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传动箱体、传动输入轴和传动输出轴;其特征在于传动输入轴和传动输出轴之间设置有过渡轴,其中,传动输入轴上具有两个由拨叉机构带动可轴向移动的传动齿轮,它们分别与固定在第一过渡轴上的两个传动齿轮啮合;第一过渡轴通过轴齿轮与第二过渡轴的轴齿轮啮合;第二过渡轴上固联的传动齿轮与第三过渡轴上的固联的传动齿轮常啮合;第三过渡轴上的固联的传动齿轮与输出轴上的固联的输出齿轮常啮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在如通过用发动机或电动机等外部动力带动下,通过传动输入轴上的滑动齿轮与第一过渡轴上的一个固定齿轮相啮合传动,第一过渡轴上的另一个固定齿轮与第二过渡轴上的固定齿轮啮合传动,并带动第三过渡轴上的齿轮转动,同时第三过渡轴通过齿轮的啮合带动输出轴转动,也使安装在输出轴上的耕刀转动实现耕作,如在耕作困难时可拨动拨叉来进行换挡,以达到耕作的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传动扭矩大且传动功率损失小的优点,它可以实现挡位的更换,维修率小。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示图;图中;1.传动箱体、2.传动输入轴、3.传动输出轴、4.传动齿轮、5.第一过渡轴、6.轴齿轮、7.第二过渡轴、8.第三过渡轴、9.密封盖、10.轴承座。
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传动输入轴2和传动输出轴3之间设置有过渡轴,其中,传动输入轴上具有两个由拨叉机构带动可轴向移动的传动齿轮4,它们分别与固定在第一过渡轴5上的两个传动齿轮啮合;第一过渡轴通过轴齿轮6与第二过渡轴7的轴齿轮啮合;第二过渡轴上固联的传动齿轮与第三过渡轴8上的固联的传动齿轮常啮合;第三过渡轴上的固联的传动齿轮与输出轴3上的固联的输出齿轮常啮合,其中过渡轴位于箱体里轴承座上。
如图1和2所示,传动箱体1是由左右钢质箱体通过焊接成的整体,使传动箱体1结构强度高和重量适中。
如图2所示,过渡轴的两端位于传动箱体的轴承座10上,所述轴承座具有密封盖9。
权利要求1.一种微耕机全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箱体(1)、传动输入轴(2)和传动输出轴(3);其特征在于传动输入轴(2)和传动输出轴(3)之间设置有过渡轴,其中,传动输入轴上具有两个由拨叉机构带动可轴向移动的传动齿轮(4),它们分别与固定在第一过渡轴(5)上的两个传动齿轮啮合;第一过渡轴通过轴齿轮(6)与第二过渡轴(7)的轴齿轮啮合;第二过渡轴上固联的传动齿轮与第三过渡轴(8)上的固联的传动齿轮常啮合;第三过渡轴上的固联的传动齿轮与输出轴(3)上的固联的输出齿轮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全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箱体(1)是由左右钢质箱体焊接成的整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耕机全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渡轴的两端位于传动箱体的轴承座(10)上,所述轴承座具有密封盖(9)。
专利摘要一种微耕机全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箱体、传动输入轴和传动输出轴;其特征在于传动输入轴和传动输出轴之间设置有过渡轴,其中,传动输入轴上具有两个由拨叉机构带动可轴向移动的传动齿轮,它们分别与固定在第一过渡轴上的两个传动齿轮啮合;第一过渡轴通过轴齿轮与第二过渡轴的轴齿轮啮合;第二过渡轴上固联的传动齿轮与第三过渡轴上的固联的传动齿轮常啮合;第三过渡轴上的固联的传动齿轮与输出轴上的固联的输出齿轮常啮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传动扭矩大且传动功率损失小的优点,它可以实现挡位的更换,维修率小。
文档编号A01B33/00GK2819725SQ200520009769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1日
发明者廖明 申请人:廖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