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

文档序号:325359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黄连按原植物与产地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①黄连(Coptischinensis Franch),又名味连、川连、鸡爪连、鸡爪黄连,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②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又名雅连、峨嵋连、刺盖连,主要分布在四川峨嵋、洪雅等地;③野黄连,又名凤尾连,主要分布在四川峨嵋、洪雅、峨边等地;④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又名云连,为毛茛科黄连属草本植物,根状茎黄色,节间密,生多数须根。叶片卵状三角形,长6~12厘米,宽5~9厘米,三全裂,基部有长达1.4厘米的细柄,边缘具带细刺的尖锐锯齿。骨突果长7~9毫米,宽3~4毫米。花期5~6月,果期5~7月。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贡山、福贡、泸水、腾冲等地,另外在西藏东南部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长生于海拔高度2000~2700米的阔叶林下。在这四种黄连中,《清官医案》将云南黄连列为极品,大力提倡使用该品种。云南黄连多为野生,虽然质量较好,但商品产量极低,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黄连中富含多种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用功能,例如抗微生物、抗原虫、抗癌及抗放射,对循环系统、平滑肌、胆汁分泌和血液类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和保健作用,其毒性小、副作用少,在药用生物碱提取和中药制备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十分巨大。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国内外对黄连的市场年需求量约为600~800万吨。但是,由于长期过度采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国内的黄连属植物(除分布于台湾的五叶黄连)大多处于濒危状态,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红皮书。以云南市场为例,八十年代初期,云南黄连的市场收购量为每年70吨,市场收购价格是20元/公斤;而到了2004年,市场收购量下降到每年不足10吨,市场收购价格则涨到160~200元/公斤,市场价格的攀升又不断促使当地农民采挖野生的云南黄连。当前,云南黄连已被国家列为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渐危种。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和标准(IUCN,1994)进行评估,云南黄连目前的生存状态接近濒危(EN)1级,虽未达到极危,但在可预见的不久将来,其野生状态下灭绝的机率极大。因此,如何尽快实现云南黄连的人工繁殖与栽培,对云南黄连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就成为我国植物栽培领域中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提高植株及土地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企业对原材料的迫切需求,同时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种植基地的选择在海拔2000~2400米的区域内,选择荫闭度为65%~75%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作为种植基地;2、定植前的准备对林下的灌木和杂草进行清除,按株行距0.3×0.3米开挖定植塘,定植塘的规格为0.2×0.2×0.1米,每塘施有机肥0.5~0.8公斤,并在阳光下暴晒8~12天;3、种苗收集选择高度为20~40厘米的云南黄连野生苗或人工繁殖苗作为种苗;4、幼苗定植于当年4~6月份,将收集到的种苗定植在准备好的定植塘内,定植后浇透水;
5、后期管理定植后每28~32天浇水一次,每60~65天施肥一次,每个月除草一次,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6、分株种苗定植一年后成为母株,在其周围将分化出4~5株幼株,保留其中的两个幼株,将其余幼株移栽至其它基地上;定植二年后,母株又分化出4~5个幼株,依然保留其中的两个幼株,将其余幼株移栽至其它基地上;此时母株已生长成熟,可以采挖,而上一年所保留的两个幼株,经过一年的生长已具备分化能力,成为新的母株;定植三年后,新的母株又分化出8~10个幼株,依然保留其中的两个幼株,将其余幼株移栽至其它基地上;此时新的母株也生长成熟,可以采挖,而上一年所保留的两个幼株,经过一年的生长已具备分化能力,又成为新的母株;依此类推,之后每年都可以采挖母株,生产云南黄连产品,同时保留两株当年新分化出的幼株,而将上一年所保留的两个幼株作为新的母株,继续培植,从而达到种植一次采收多年的持续利用目的。
步骤5所述的除草方式为人工用手拔草。
步骤6所述的保留的幼株为每年最早分化出的2个幼株。
本发明充分利用云南黄连地下茎所具有的发达觅养体特性,率先实现了云南黄连的人工繁殖与栽培,并且达到一次种植、多次采收,持续利用植株的目的。在实现云南黄连产业化生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植株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避免因植被破坏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在海拔2000~2400米的区域内,选择荫闭度为65%的天然林作为种植基地;对林下的灌木和杂草进行清除,按株行距0.3×0.3米开挖定植塘,定植塘的规格为0.2×0.2×0.1米,每塘施有机肥0.5公斤,并在阳光下暴晒8天;选择高度为20厘米的云南黄连野生苗作为种苗;于当年4月份,将收集到的种苗定植在准备好的定植塘内,定植后浇透水;定植后每30天浇水一次,每60天施肥一次,每个月由人工用手拔草一次,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种苗定植一年后成为母株,在其周围分化出5株幼株,保留其中的两个幼株,将其余幼株移栽至其它基地上;定植二年后,母株又分化出5个幼株,依然保留其中的两个幼株,将其余幼株移栽至其它基地上;此时母株已生长成熟,可以采挖,而上一年所保留的两个幼株,经过一年的生长已具备分化能力,成为新的母株;定植三年后,新的母株又分化出10个幼株,依然保留其中的两个幼株,将其余幼株移栽至其它基地上;此时新的母株也生长成熟,可以采挖,而上一年所保留的两个幼株,经过一年的生长已具备分化能力,又成为新的母株;依此类推,之后每年都可以采挖母株,生产云南黄连产品,同时保留两株当年新分化出的幼株,而将上一年所保留的两个幼株作为新的母株,继续培植,从而达到种植一次采收多年的持续利用目的。
实施例2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种植基地的荫蔽度为70%。
实施例3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种植基地的荫蔽度为75%。
实施例4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每个定植塘施有机肥0.6公斤。
实施例5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每个定植塘施有机肥0.8公斤。
实施例6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定植塘在阳光下暴晒10天。
实施例7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定植塘在阳光下暴晒12天。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选择高度为30厘米的野生苗作为种苗。
实施例9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选择高度为40厘米的野生苗作为种苗。
实施例10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每次保留的幼株为每年最早分化出的2个幼株。
实施例11~20重复实施例1~10,有以下不同点选择人工繁殖苗作为种苗。
实施例21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点于当年6月份,将收集到的种苗定植在准备好的定植塘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种植基地的选择在海拔2000~2400米的区域内,选择荫闭度为65%~75%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作为种植基地;(2)定植前的准备对林下的灌木和杂草进行清除,按株行距0.3×0.3米开挖定植塘,定植塘的规格为0.2×0.2×0.1米,每塘施有机肥0.5~0.8公斤,并在阳光下暴晒8~12天;(3)种苗收集选择高度为20~40厘米的云南黄连野生苗或人工繁殖苗作为种苗;(4)幼苗定植于当年4~6月份,将收集到的种苗定植在准备好的定植塘内,定植后浇透水;(5)后期管理定植后每28~32天浇水一次,每60~65天施肥一次,每个月除草一次,同时注意白粉病的防治;(6)分株种苗定植一年后成为母株,在其周围将分化出4~5株幼株,保留其中的两个幼株,将其余幼株移栽至其它基地上;定植二年后,母株又分化出4~5个幼株,依然保留其中的两个幼株,将其余幼株移栽至其它基地上;此时母株已生长成熟,可以采挖,而上一年所保留的两个幼株,经过一年的生长已具备分化能力,成为新的母株;定植三年后,新的母株又分化出8~10个幼株,依然保留其中的两个幼株,将其余幼株移栽至其它基地上;此时新的母株也生长成熟,可以采挖,而上一年所保留的两个幼株,经过一年的生长已具备分化能力,又成为新的母株;依此类推,之后每年都可以采挖母株,生产云南黄连产品,同时保留两株当年新分化出的幼株,而将上一年所保留的两个幼株作为新的母株,继续培植,从而达到种植一次采收多年的持续利用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除草方式为人工用手拔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保留的幼株为每年最早分化出的2个幼株。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南黄连的人工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种植基地的选择、定植前的准备、种苗收集、幼苗定植、后期管理和分株等过程。本发明充分利用云南黄连地下茎所具有的发达觅养体特性,率先实现了云南黄连的人工繁殖与栽培,并且达到一次种植、多次采收,持续利用植株的目的。在实现云南黄连产业化生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植株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避免因植被破坏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01G13/00GK1817083SQ20061001075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7日
发明者蔡传涛, 罗媛, 杨建荣, 杨志雄, 刘贵周, 蔡志全, 刘永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