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回式破碎机的壳体和旋回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3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回式破碎机的壳体和旋回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旋回式破碎机中的内壳,该内壳用于与在破碎机 的上部处供应的且待破碎的材料相接触,而且在破碎间隙中抵靠外壳 破碎上述材料,其中,内壳在破碎期间将绕着其自身的中心轴线沿第 一方向旋转。本发明还涉及旋回式破碎机,其具有内壳,该内壳用于与在破碎 机的上部处供应的且待破碎的材料相接触,而且在破碎间隙中抵靠外 壳破碎上述材料,其中,内壳在破碎期间将绕其自身的中心轴线沿第 一方向旋转。
背景技术
在破碎例如石块或矿石块的硬质材料中,经常利用旋回式破碎机 来将初始尺寸为例如300mm或更小的材料破碎为尺寸为例如大约 0-25mm的材料。旋回式破碎机的示例公开在US 4,566,638中。所述破碎 机具有安装在框架中的外壳。内壳固定于破碎头。破碎头固定于轴, 轴偏心地安装在其下端处且由马达所驱动。材料可供应至其内的破碎 间隙形成在外壳和内壳之间。在破碎时,马达将使轴运动,从而使破 碎头执行旋回摆动,旋回摆动即为在内壳和外壳沿旋转母线彼此接近 并沿着另 一 径向上对置的母线彼此撤回期间的运动。利用旋回式破碎机破碎硬质材料时的共同问题是许多材料件的 尺寸基本上大于所需破碎间隙可以接纳的尺寸。因此,这些材料件未 被破碎,反而保持在破碎间隙的上方,具有更小粒度的块材料落入破 碎间隙内并被破碎。因此,可能出现堵塞,这将引起生产能力降低, 而且必须执行手工清理。在实践中,经常必须选择不必要的宽的破碎
间隙,以便即使大的材料件也能够落入破碎间隙内。然而,这将使供 应材料的粉碎变差,并且使壳体具有不利的磨损模式。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旋回式破碎机中的精细破碎使用的内 壳,该内壳减少或整体消除已知技术的上述问题。通过这样一种内壳实现该目的,该内壳为前述类型,其特征在于 该内壳具有至少一个辅助破碎表面,在水平投影中且沿第一方向观察,辅助破碎表面离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减小,并且其在第一端处距离中 心轴线第一距离,和在第二端处距离中心轴线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 于所述第一距离,使得物体可在所述第一端附近被引入该辅助破碎表 面和外壳之间,以便在所述第二端附近,在辅助破碎表面和外壳之间 被挤压以及被破碎,其中该第一端位于相对于该第一方向的辅助破碎 表面的下游端,第二端位于相对于第一方向的辅助破碎表面的上游端。这种内壳的优点为内壳可适合于对具有一定的粒度分布的供应 材料进行最佳的破碎,以及控制尺寸显著大于平均尺寸的一定量的供 应材料。因而,其中安装有根据本发明内壳的破碎机可以忍受供应材 料整体上不免于实际上对于所述破碎间隙太大的物体。此外,破碎机 获得了可接受粒径分布的更大的范围,这使破碎机能够与粒径分布变 化的材料一起工作,而无需更换壳体。改善了供应材料的粉碎,这使 提供某个粒径分布的最终产品所需的破碎时间周期更少。辅助破碎表 面位于旋转的内壳上的事实使破碎间隙中不会出现椭圆变形的问题。根据优选实施例,辅助破碎表面至少在内壳的上部绕着内壳圆周 延伸至少20。的角度。延伸是方便的,以便在辅助破碎表面中提供咬入 角和压榨力,从而有效地破碎较大的物体。在利用多个辅助破碎表面 的情况下,每个辅助破碎表面将绕着内壳圆周延伸至少20。的角度。 优选地,辅助破碎表面为拱形。拱形表面能够获得好的咬入角以 及抵靠外壳对物体进行有效地挤压。根据更加优选的实施例,辅助破 碎表面相对于内壳的中心轴线具有凸出弧形。该凸出弧形产生良好的 咬入角和良好的耐磨性,使得辅助破碎表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损之 后仍然保持其功能。合适地是,内壳具有l-8个辅助破碎表面,在水平投影中以及沿第 一方向观察,每个辅助破碎表面离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减小。至少2个 辅助破碎表面能够使辅助破碎表面对称地绕着内壳的圆周分布,这减 少了壳体在操作期间失衡的危险。辅助破碎表面越多,将较大的物体 挤压成碎片的生产能力越大。然而,如果辅助破碎表面的数目变得大 于8个,则在辅助破碎表面将妨碍使较大的物体向下快速地供应至破碎 间隙内。如果内壳具有至少两个辅助破碎表面,则辅助破碎表面将合 适地沿内壳的圆周对称地分布,以及优选地具有相同的设计,以最有 效地破碎大的物体。优选地,如垂直投影所示,辅助破碎表面在其上部朝着内壳的中 心轴线向内倾斜,其优点为辅助破碎表面和外壳之间的开口变得更 宽,这便于将供应材料向下引入破碎间隙内。根据更加优选的实施例, 辅助破碎表面至少在其上部朝着内壳的中心轴线向内倾斜l-55。的角度,更加优选为向内倾斜1-30°。这些角度获得适当的咬入角,低磨损性以及对于供应材料的小阻碍性。根据优选实施例,内壳具有绕着内壳延伸的至少一个支架,具有 形成在所述支架上的辅助破碎表面的台肩。辅助破碎表面在支架上的 构造尤其有利的是,对于供应至破碎间隙太大的物体将被积聚在支架 上。辅助破碎表面将物体挤压成碎片,并可以使碎片供应至破碎间隙 内。根据更加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架形成在内壳的上部中,其具有 如下优点,即支架形成用于供应材料的中间储藏,在供应材料被供应 至破碎间隙内之前,通过辅助破碎表面,将供应材料调节到正确的尺 寸。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辅助破碎表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高度为相对内壳对材料进行破碎的所沿垂直方向上的总高度的至少40%。这个实施例的优点为辅助破碎表面可有助于沿内壳的大部分高度将大的 物体挤压成碎片。因此,可以被接收的大物体的数量增加,而破碎机 的生产能力不会有一点地降低。优选地,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 离之间的差随着离内壳上部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优点在于, 供应材料越向下进入破碎机内,则供应材料的粒径分布变得越均匀, 因此,辅助破碎表面可以汇合至另一个破碎表面,这将使破碎机上的 负载更加均匀。合适地是,辅助破碎表面形成第一圆周部分和第二圆周部分之间 的过渡,第一圆周部分在每个高度水平上具有离所述中心轴线的恒定 距离,该距离等于在相应高度上的辅助破碎表面在所述第一端处离中 心轴线的距离,第二圆周部分在每个高度水平上具有离所述中心轴线 的恒定距离,该距离等于在相应高度上的辅助破碎表面在所述第二端 处离中心轴线的距离。因此,破碎间隙可由于内壳具有外破碎表面和 内破碎表面的事实而被分成窄破碎室和宽破碎室。辅助破碎表面形成 内破碎表面和外破碎表面之间的过渡,并有助于以可以在窄破碎室中 进一步破碎较大物体的方式将在宽破碎室中供应的大物体挤压成碎 片。合适地是,第二距离至少在壳体的上部处比第一距离大5-30%。当 在辅助破碎表面和外壳之间挤压非常大的物体时,大于第一距离超过 30%的第二距离将在破碎机上施加较大的机械载荷。大于第一距离小于 5%的第二距离将使辅助破碎表面对大物体产生非常有限的作用。此外。本发明的目的使提供一种旋回式破碎机,该旋回式破碎机 比已知的破碎机对于供应材料的尺寸分布较不敏感。
通过一种旋回式破碎机实现了该目的,该旋回式破碎机具有上述 类型,其特征在于,内壳具有至少一个辅助破碎表面,在水平投影中 以及沿第一方向观察,辅助破碎表面离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减小,其 在第一端处被布置形成距离外壳的第一壳体距离,和在第二端处被布 置形成距离外壳的第二壳体距离,第二壳体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壳体距 离,使得物体可在所述第一端处被引入辅助破碎表面和外壳之间,以 便在所述第二端处,在辅助破碎表面和外壳之间被挤压和被破碎,其 中第一端位于相对于第一方向的辅助破碎表面的下游端,第二端位于 相对于第一方向的辅助破碎表面的上游端,。尤其是,该类型的旋回 式破碎机的优点在于,其可适合于具有一定尺寸分布的供应材料的最 佳破碎,以及处理具有比平均尺寸的更大尺寸的某些物体。根据优选实施例,内壳具有绕着内壳延伸的至少一个支架,具有 形成在所述支架上的辅助破碎表面的台肩,第二壳体距离为第一壳体距离的10-60%。具有该类型的壳体的旋回式破碎机非常便于精细破碎,即最初为较细粒度的材料的破碎。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辅助破碎表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高度为相对内壳对材料进行破碎的所沿垂直方向上的总高度的至少40%,在内 壳的上部的同一高度上,第二壳体距离为第一壳体距离的40-90%。具 有该类型壳体的旋回式破碎机非常便于对尺寸分布可在较宽的限制内 变化的材料进行破碎,即对在尺寸分布方面没有明确限定的材料进行 破碎。合适地是,在径向垂直面中观察以及在垂直方向上的某个高度上, 辅助破碎表面与相同高度上的外壳的破碎表面形成l-30。的角度。大于 30。的角度存在如下危险,即未在辅助破碎表面和外壳之间挤压物体, 从而没有以所要求的方法对物体进行破碎。小于1。的角度意味着材料将 更加难于向下快速地进入辅助破碎表面和外壳之间。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由于以下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而变得 明显。


下面将利用实施例示例并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图l示意性地示出具有相关驱动、设置和控制装置的旋回式破碎机。图2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壳的侧视图。图2b是示出从上方倾斜观察的图2a所示的壳体的透视图。图2c是从上方直接观察的图2a所示壳体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沿截面m-III的图2a所示内壳和外壳的水平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1截面IV所示的内壳和外壳的垂直剖视图。图5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壳的侧视图。图5b是示出从上方倾斜观察的图5a所示的壳体的透视图。图5c是从上方直接观察的图5a所示壳体的俯视图。图6a是示出沿截面VIa-VIa的图5a所示内壳和外壳的水平剖视图。图6b是示出沿截面VIb-VIb的图5a所示内壳和外壳的水平剖视图。图6c是示出沿截面VIc-VIc的图5a所示内壳和外壳的水平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5a所示内壳和外壳的垂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用于精细破碎的旋回式破碎机l,该破碎 机l用于最大可能地减小所供应的材料的尺寸。破碎机l具有轴l',该轴 l'偏心地安装在其下端2处。轴1'在其上端处承载有破碎头3。破碎头3 具有第一内破碎壳体4。在机架16中,第二外破碎壳体5以围绕内破碎 壳体4的方式安装。破碎间隙6形成在内破碎壳体4和外破碎壳体5之间, 该破碎间隙6的轴向截面如图1所示,该破碎间隙6的宽度沿着向下方向 减小。通过液压设置装置,能够垂直移动轴l',因而能够垂直移动破碎
头3和内破碎壳体4,该液压设置装置包括用于液压流体的箱体7、液压 泵8、充气容器9和液压活塞15。此外,马达10连接至破碎机,该马达 在破碎机l的操作期间被布置为使轴l'执行旋回运动,从而使破碎头3 执行旋回运动,在该旋回运动期间,两个破碎壳体4, 5沿着旋转母线 彼此接近,并沿径向上对置的母线彼此撤回。在操作中,通过控制装置ll来控制破碎机,该控制装置ll通过输 入12'来接收来自布置在马达10处的传感器12的输入信号,该传感器12 测量马达10上的负载;通过输入13'来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13的输入信 号,该压力传感器13测量设置装置7, 8, 9, 15中的液压流体上的压力; 以及通过输入14'来接收来自水平传感器14的信号,该水平传感器14测 量轴1'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机架16的位置。因此,在破碎机1的上部17处供应材料,然后在材料通过破碎间隙 6向下运动的同时,在内壳4和外壳5之间的破碎间隙6中,将该材料破 碎为减小的尺寸。图2a-2c示出从侧面观察、从上方倾斜透视、以及从上方直接观察 的内壳4。同样的内壳4也能用于精细破碎,即,供应材料的尺寸通常 为大约30-80mm,且最终的破碎产品的尺寸为大约0-25mm。壳体4在其 上部20具有上侧第一支架22、中间第二支架24和下侧第三支架26,材 料在供应至破碎间隙6之前可以放置在支架22, 24, 26上。因此,三个 支架22, 24, 26形成缓冲托盘,在供应材料被进一步引向破碎间隙6之 前,被集中在缓冲托盘中。如图2a所示,支架22, 24, 26基本水平, 但是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达45。。实际的破碎表面28始于第三支架26 的下方,材料的主要破碎在该破碎表面28处进行。在壳体4的下部30中, 倒角表面32跟着在破碎表面28之后,破碎的材料沿着这个倒角表面32 从破碎机l滑出,以能够在随后将被破碎的材料供应出来。第三支架26承载有三个台肩34, 36, 38,每个台肩分别承载有辅
助破碎表面40, 42和44, g卩除破碎表面28以外,壳体4具有总共三个 额外的破碎表面40, 42, 44。额外的破碎表面40, 42, 44沿着内壳4的 圆周对称分布,尤其如图2c所示。图3示出沿图2a的截面III-m所得的内壳4。为了清晰起见,没有示出下方的结构,而只示出正好处于截面m-m中的结构。此外,如图3所示,当从横截面上观察时,外壳5与内壳4处在相同的高度上。应理 解的是,内壳4在破碎期间将产生旋回运动,因此,内壳4在每个时刻 都具有相对于外壳5的偏心位置,为了清晰起见,上述一些情况在附图 中未示出。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辅助破碎表面40的设计的功能。箭头 示出了内壳4在破碎期间将如何沿第一方向R1绕着其自身的中心轴线 CL旋转。沿第一方向R1的这个旋转是由于待破碎的材料相对外壳5的滚 动的结果,滚动是由马达10使轴1'的下端2沿与第一方向R1相对的第二 方向回旋所引起的。在图3所示的水平投影中且沿第一方向R1观察,辅 助破碎表面40离中心轴线CL的距离减小。位于辅助破碎表面40上的第 一端46离中心轴线CL为第一距离D1,该第一端46位于相对于第一方向 Rl的下游端。位于辅助破碎表面40上的第二端48具有离中心轴线CL的 第二距离D2,该第二端48位于相对于第一方向R1的上游端,该第二距 离D2比第一距离D1大近似12。/。。因而,在图3所示的高度上,在破碎期 间破碎机1的第一壳体距离C1大约为第二壳体距离C2的三倍,其中第一 壳体距离C1位于辅助破碎表面40的第一端46处的内壳4和外壳5之间, 第二壳体距离C2位于辅助破碎表面40的第二端4S处的内壳4和外壳5之 间。壳体距离C1和C2指的是当各个点处于中立位置时,在壳体4的相 应点中测量的距离。内壳4上的分别测量壳体距离C1和C2的点的中立位 置指的是这样的位置,即为如下两个位置之间的一半处的位置,艮口 内壳4上的点由于旋回运动而离外壳5最近的位置,和内壳4上的点由于 旋回运动而离外壳最远的位置,也就是,如图3所示,在内壳4的中心 轴线CL与外壳5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的虚线位置处测量的C1, C2。辅助 破碎表面40绕着内壳4的圆周延伸大约60。的角度,即图3所示的角度a 为大约60°。辅助破碎表面40形成拱形,更确切地说,相对于壳体4的中 心轴线CL形成凸出弧形,如图3所示的水平投影所示。在图4中,内壳4和外壳5显示如沿图1所示截面IV观察所示,即沿 垂直投影的截面所示。如图4所示,辅助破碎表面40在其上部50处朝着 中心轴线CL向内倾斜。此时,辅助破碎表面40与垂直面形成大约10。 的角度/3。如根据图4的径向垂直面所示,在垂直方向的某个高度上, 辅助破碎表面40与相同的高度上的外壳5的破碎表面形成一个角度Y。在 图4所示的高度上,该角度7为3°。辅助破碎表面42和44具有与上述辅助破碎表面40相同的设计。现在将详细地描述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在破碎期间的功能, 尤其参考图3,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石块S。石块S太大,不能向下供应 至在图1中清楚示出的破碎间隙6内,因而石块S落在第三支架26上。由 于导致内壳4沿第一方向R1的旋转的滚动,辅助破碎表面42将沿石块S 移动,使得石块S受到从辅助破碎表面42的第一端46至第二端48越来越 窄的横截面的作用。越来越窄的横截面使石块S最终抵靠外壳5被挤压 成图3虚线圆所示的碎片,这些碎片较小,以便它们可向下经过破碎间 隙6内。因此,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使得包括一些对于破碎间隙6而言 太大的石块的供应材料也能够在破碎机中被破碎,而不会在支架22, 24, 26上积聚任何太大的石块。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的弧形结合 每个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的壳体圆周上的大延伸,即大角度a,优 点在于,咬入角变得有利,这减少了如下危险,即在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的前面推动石块,而不是朝着第二端48向内供应石块并将石块 挤压成碎片。如垂直投影所示,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的角度/3的目 的也在于形成适当的咬入角。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在其上部50处朝 着中心轴线CL向内倾斜的另外的优点在于,破碎间隙6将不会在其上部 变得不必要地窄。
图5a-5c示出从侧面、从上方倾斜透视、以及从上方直接观察的根 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壳104。当供应材料的尺寸可在通常大约 100-300mm的宽区间内变化以及意图最终的破碎产品具有大约0-90mm 的尺寸时,这种内壳104可用。内壳体104在其上部120具有两个内破碎 表面128和位于内破碎表面128之间的两个外破碎表面129。内壳104在 其下部130具有倒角表面132,被破碎的材料沿着倒角表面132从破碎机 滑出来,以能够在随后将被破碎的材料供应出来。内壳体104紧接在倒 角表面132的上方具有下破碎表面131。内壳104在其上部120具有两个台肩134, 136,每个台肩分别携带 有辅助破碎表面140和142,即除破碎表面128, 129, 131以外,壳体104 具有两个辅助破碎表面140, 142。辅助破碎表面140, 142沿着内壳104 的圆周对称分布,其尤其如图5c所示。如图5a所示,辅助破碎表面140沿垂直方向上的高度Hadd延伸,该垂直方向上的高度Hadd为沿其相对内壳104对材料进行破碎的所沿垂直方向上的总高度Ht。t的大约80。/。。因 而,辅助破碎表面140不仅破碎最接近上部120的较大物体,而且还破 碎沿总高度Ht。t的大部分的较大物体,这能够较均匀地破碎大的物体。 通过内壳104,由于如下事实而增强尺寸减小效果,即在更窄的破碎间 隙中破碎大部分的精细材料,还提供内壳104和内壳104相对其对物体 进行破碎的外壳的更加有利的磨损模式。图6a示出沿图5a的截面VIa-VIa观察的内壳104,即水平投影。为了 清晰起见,没有示出下侧结构,而只示出正好处于截面VIa-VIa中的结 构。此外,如图6a所示,当从横截面上观察时,外壳105与内壳104处 在相同的高度上。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辅助破碎表面140的设计的功 能。图6a所示箭头示出内壳4在破碎期间将如何沿第一方向R1绕着其 自身的中心轴线CL旋转。该沿第一方向R1的旋转是由上述滚动造成的。 在图6a所示的水平投影中,如第一方向R1所示,辅助破碎表面140离中 心轴线CL的距离减小。位于辅助破碎表面140上的第一端146离中心轴线CL为第一距离DIO,该第一端146位于相对于第一方向R1的下游端。 位于辅助破碎表面140上的第二端148离中心轴线CL为第二距离D20, 该第二端148位于相对于第一方向R1的上游端,该第二距离D20大于第 一距离DIO。辅助破碎表面140的第一端146连接至内破碎表面128,内 破碎表面128从而连接至中心轴线CL,第一端146将具有在该高度水平 上不变的距离DIO。第二端148连接至外破碎表面129,外破碎表面129 从而连接至中心轴线CL,第二端148也将具有该高度水平上不变的距离 D20。因此,辅助破碎表面140形成内破碎表面128和外破碎表面129之 间的平滑过渡,如沿第一方向R1所示。D20比D10长大约10。/。,这意味 着形成在外壳105和内破碎表面128之间的破碎室143要宽于形成在外 壳105和外破碎表面129之间的破碎室144。因此,在内壳104处,在其 中破碎材料的破碎间隙将被分成与内壳104的旋转共同旋转的较宽破 碎室143和较窄破碎室144。因此,在图6a所示的高度上,即在壳体104 的上部120的同一高度上,在破碎期间,破碎机将具有大约为第二壳体 距离C21的1.3倍的第一壳体距离C11,其中第一壳体距离C11在辅助破 碎表面140的第一端146处的内壳104和外壳105之间,第二壳体距离C21 在辅助破碎表面140的第二端148处的内壳104和外壳105之间。辅助破 碎表面140在壳体104的上部120处、沿内壳体104的圆周的大约40。延伸, 即图6a所示的角度Q!为大约40。。辅助破碎表面140形成拱形,更确切地 说,相对于内壳体104的中心轴线CL形成凸出的弧形。图6b示出从图5a截面VIb-VIb观察的内壳104。位于辅助破碎表面 140上的第一端146在该高度上离中心轴线CL为第一距离D11。第二端 148在该高度上离中心轴线CL为第二距离D21,第二距离D21大于第一 距离Dll。 D21比D11长大约5。/。,这意味着形成在外壳105和内破碎表 面12S之间的破碎室143要宽于形成在外壳105和外破碎表面129之间的 破碎室144。然而,距离D21和距离D11之间的差小于距离D20和距离D10 之间的差。因此,随着离壳体的上部120的距离增加,第一距离D10和 D11分别与第二距离D20和D21之间的差减小。
辅助破碎表面140在图6b所示的高度水平上沿着内壳体104的圆周 的大约30。延伸,即图6b所示的角度a为大约30。。图6c示出从图5a截面VIc-VIc观察的内壳104。可以看出,内壳体104 在该高度水平上只具有一个破碎表面,即下破碎表面131.。破碎间隙106 形成在下破碎表面131和外壳105之间。因此,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 间的差减小到零,内破碎表面和外破碎表面利用平滑过渡、在平滑过 渡下彼此汇合,共同形成下破碎表面B1。在图7中,内壳104和外壳105表示为截面的垂直投影,对应于图4 所示的截面。如图7所示,内破碎表面128在其上部150处朝着中心轴线 CL向内倾斜。此时,内破碎表面128与垂直面形成大约23。的角度/31。 此外,外破碎表面129在其上部151处朝着中心轴线CL向内倾斜,并且 此时与垂直面形成为大约17。的角度32。在图7中隐藏起来的辅助破碎表 面140在内破碎表面128和外破碎表面129之间形成平滑过渡。此时,辅 助破碎表面140的上部也将朝着中心轴线CL向内倾斜,并与垂直面形成 一个角度,该角度为从接近内破碎表面128的第一端146处的大约23。至 接近外破碎表面129的第二端148处的大约17。。在与辅助破碎表面140 的上部同一高度上,如图7所示,外壳105的破碎表面基本垂直,且因 此沿径向垂直面观察以及在该高度上,辅助破碎表面140将与外壳105 的破碎表面形成一个角度,该角度为从大约23°的角度71至大约17°的角 度72。辅助破碎表面142具有与上述辅助破碎表面140相同的设计。现在将详细地描述辅助破碎表面140、 142在破碎期间的功能,尤 其参考图6a,其中示意性地示出石块S。石块S具有如下尺寸,以至其 仅可以落入形成在内破碎表面128和外壳105之间的破碎室143内。由于 导致内壳104沿第一方向R1的旋转的滚动,因此辅助破碎表面142将沿 石块S移动,使得石块受到从辅助破碎表面142的第一端146至第二端 148越来越窄的横截面的作用。越来越窄的横截面使石块S最终抵靠外 壳105被挤压成碎片,如图6a中的虚圆所示,碎片较小,以便碎片也可 在更窄的破碎室144内破碎。应理解的是,当石块S被挤压成碎片时,石块s也将在破碎机中相继地垂直向下运动。因此,关于初始足够小的石块和已被辅助破碎表面140, 142挤压 成碎片的石块,内壳104允许在较窄的破碎室144中进行大部分的交叉 操作(cross operation)。这存在如下优点,即下破碎表面131的磨损减少, 这将使内壳104和外壳105的使用寿命更长。较宽的破碎室143允许对于 较窄的破碎室144而言太大的石块向下供应至破碎机内,并在较宽的破 碎室143中进行破碎和/或被辅助破碎表面140, 142挤压成碎片。因此, 辅助破碎表面140, 142,内破碎表面128和外破碎表面129能够使供应 材料可以在破碎机中被破碎,供应材料包括小物体和大物体的不定混 合物,小物体在最适合于小物体的较窄破碎室144中被破碎,大物体在 最适合于大物体的较宽破碎室143中被破碎和/或被辅助破碎表面140, 142挤压成碎片。辅助破碎表面140, 142的弧形结合了每个辅助破碎表 面140, 142在壳体圆周上的大延伸,即大角度a,这具有咬入角变得有 利的优点,减少了如下危险,即大的石块在辅助破碎表面"O, 142的 前面被推动,而不是朝向第二端148向内供应,并且被挤压成碎片。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容易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大量改进, 本发明的范围诸如由权利要求所限定。例如,辅助破碎表面可具有不同于上述凸出弧形的另一种形状。 如水平投影所示,辅助破碎表面可以相对于中心轴线是直的或者具有 向内弯曲的弧形。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的凸出弧形。辅助破碎表面的数目可在较宽的限制内变化。然而,通常将使用 至少两个辅助破碎表面,破碎表面将绕着内壳圆周对称分布,以避免 壳体的失衡。然而,由于旋回式破碎机的较低的转速能够接受一定的 不平衡,故也可以只使用一个辅助破碎表面。通常,由于每个辅助破 碎表面将变得非常短,故辅助破碎表面的数目应为至多八个,更加优
选为至多六个。此外,在辅助破碎表面的数目太大时,将阻碍大的物 体向下快速进入破碎间隙内。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破碎机1中的第一壳体距离C1为第二壳体距离C2的大约三倍,即第二壳体距离C2在内壳4的上部20的同一高度上为 第一壳体距离C1的大约33。/。。在图6a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壳体距离C21 在内壳104的上部120的同一高度上为第一壳体距离C11的大约75。/。。应 理解的是,第二壳体距离C2和第一壳体距离C1之间的关系可以在较宽 的限制内变化。至少在内壳的上部的同一高度上,第二壳体距离C2; C21应为第一壳体距离C1; Cll的10-90。/。,从而对大的物体提供有效的 挤压,而不会在破碎机1的轴1'和框架16上存在太大的机械载荷。更优 选地,在图l-4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中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形成在 由支架26支承的台肩34、 36、 38上,第二壳体距离C2为第一壳体距离 Cl的10-60。/。。在图5-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内壳的上部处,第二壳体距 离C21合适地为第一壳体距离Cll的40-90。/。。如上所述,壳体距离有关 中立位置,即在内壳上的点处测量到的壳体距离,这些点为在测量时 相对于外壳的最近位置和最远位置之间的一半。图1-4所示的内壳4具有三个支架22, 24, 26。应理解的是,内壳 可具有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支架。具有辅助破碎表面的至少 一个台肩形成在这些支架的至少一个上,但是具有辅助破碎表面的台 肩也可形成在多个支架上。合适地是,至少一个台肩至少在最低的支 架上形成有辅助破碎表面。在上述示例中,在图3和图6a中,石块S表示为具有近似的球体形 状。测试表明上述内壳可将基本所有形状的石块挤压成碎片。图1-4所示的内壳4具有形成在由支架26支承的台肩34, 36, 38上 的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图5-7所示的内壳104具有形成内破碎表面 128和外破碎表面129之间的过渡的辅助破碎表面140, 142。还能够生 产出如下的内壳,该内壳在其上部具有支承具有根据图l-4所示实施例 的辅助破碎表面的台肩的支架,且在根据图l-4的辅助破碎表面的下方 具有形成内破碎表面和外破碎表面之间的过渡的、根据图5-7的辅助破 碎表面。因此,能够生产出具有图l-4所示类型和图5-7所示类型的辅助 破碎表面。这种在其上部具有根据图l-4的辅助破碎表面的内壳可以破 碎基本上大于破碎间隙所计划破碎的物体的一些物体,且在所述上部 的下方,利用根据图5-7的辅助破碎表面和内破碎表面以及外破碎表面 以最有效可能的方式破碎细粒材料和稍粗粒度的材料。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除对内壳的垂直位置进行液压控制的上述旋回式破碎机之外的其它类型的破碎机。尤其的,本发明还 可应用于具有内壳和外壳之间的间隙的机械设置的破碎机,例如Symons的US 1,894,601所述类型的破碎机。在上述有时被称为Symons类型的破碎机中,内壳和外壳之间的间隙的设置通过如下事实执行, 即外壳紧固在其中的机壳在机架中具有螺纹,并相对于机架旋转,以 实现所要求的间隙。在这种破碎机的变型中,利用多个液压缸,以代 替螺纹来调节外壳紧固在其中的机壳。本发明也适用于这种破碎机。图3和图6a-c所示的第一方向Rl为逆时针方向。应理解的是,本发 明也涉及形成得以便沿为顺时针方向的第一方向旋转的内壳。
权利要求
1. 用在旋回式破碎机(l)中的内壳,所述内壳(4; 104)用于与在破碎机(1)的上部(17)处供应且待压碎的材料相接触,而且在破碎间隙(6) 中抵靠外壳(5; 105)而压碎上述材料,其中,内壳(4; 104)在破碎期间 围绕其自身的中心轴线(CL)沿第一方向(R1)旋转,其特征在于内壳(4; 104)具有至少一个辅助破碎表面(40; 140),在水平投影中且沿第一方 向(R1)观察,该辅助破碎表面(40; 140)离所述中心轴线(CL)的距离减 小,并且在第一端(46; 146)处距离中心轴线(CL)第一距离(Dl), 而在第二端(48; 148)处距离中心轴线(CL)第二距离(D2),第二距 离(D2)大于第一距离(Dl),使物体(S)能够在所述第一端(46; 146) 附近被引入辅助破碎表面(40; 140)和外壳(5; 105)之间,从而在所述第 二端(48; 148)附近,在辅助破碎表面(40; 140)和外壳(5; 105)之间被 挤压以及被压碎,其中第一端(46; 146)相对于第一方向(R1)位于辅助 破碎表面(40; 140)的下游端,第二端(48; 148相对于第一方向(R1))位 于辅助破碎表面(40; 140)的上游端,。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壳,其中,辅助破碎表面(40; 140)至少 在内壳(4; 104)的上部(20; 120)处围绕内壳(4; 104)的圆周延伸至少为 20。的角度(a)。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壳,其中,辅助破碎表面(40; 140) 为拱形。
4.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壳,其中,辅助破碎表面(40; 140)相对于内壳(4; 104)的中心轴线(CL)成凸出弧形。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壳,其中,内壳(4; 104)具 有1-S个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 140, 142),在水平投影中以及沿 第一方向(R1)观察,每个辅助破碎表面离所述中心轴线(CL)的距离减小。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壳,其中,内壳(4; 104)具有沿着内壳(4; 104)的圆周对称分布的至少两个辅助破碎表面(40, 42, 44; 140, 142)。
7.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壳,其中,如垂直投影所示, 辅助破碎表面(40; 140)在其上部(50)朝着内壳(4; 104)的中心轴线(CL)向内倾斜。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壳,其中,辅助破碎表面(40; 140)至少 在其上部(50)处相对于竖直面以l-55。的角度(/ )朝着内壳(4; 104)的中心 轴线(CL)向内倾斜。
9.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壳,其中,内壳(4)具有围绕 内壳(4)延伸的至少一个支架(26),和具有形成在所述支架(26)上的辅助 破碎表面(40)的台肩(34)。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壳,其中,支架(26)处于内壳(4)的上部 (20)中。
11. 如权利要求l-8的任一项所述的内壳,其中,辅助破碎表面(140) 沿垂直方向的高度(H^)延伸,该高度至少为相对内壳(104)对材料进 行破碎的所沿垂直方向的总高度(Ht。t)的40。/。。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内壳,其中,所述第一距离(DIO, Dll) 和所述第二距离(D20, D21)之间的差随着离内壳(104)上部(120)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内壳,其中,辅助破碎表面(140)形 成第一圆周部分(128)和第二圆周部分(129)之间的过渡,第一圆周部分 (128)在每个高度水平上具有离所述中心轴线(CL)的恒定距离(D10),该 距离(D10)等于在相应高度上的辅助破碎表面(140)在所述第一端(146) 处离中心轴线(CL)的距离,第二圆周部分(129)在每个高度水平上具有 离所述中心轴线(CL)的恒定距离(D20),该距离(D20)等于在相应高度上 的辅助破碎表面(140)在所述第二端(148)处离中心轴线(CL)的距离,
14.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壳,其中,所述第二距离 (D2; D20)至少在内壳(4; 104)的上部(20; 120)中比所述第一距离(D1; D10)大5-300/0。
15. 旋回式破碎机,其具有内壳(4; 104),该内壳(4; 104)用于与 在破碎机(1)的上部(17)处供应且待破碎的材料相接触,而且在破碎间隙 (6)中抵靠外壳(5; 105)破碎上述材料,其中,内壳(4; 104)在破碎期间 围绕其自身的中心轴线(CL)沿第一方向(R1)旋转,其特征在于内壳(4;104) 具有至少一个辅助破碎表面(40; 140),在水平投影中且沿第一方 向(R1)观察,辅助破碎表面(40; 140)离所述中心轴线(CL)的距离减小, 并且其在第一端(46; 146)处形成离外壳(5;105)的第一壳体距离(C1), 而在第二端(48; 148)处形成离外壳(5;105)的第二壳体距离(C2), 第二壳体距离(C2)小于所述第一壳体距离(C1),使得物体可在所述 第一端(46; 146)处被引入辅助破碎表面(40; 140)和外壳(5; 105)之间, 以便在所述第二端(48; 148)处,在辅助破碎表面(40; 140)和外壳(5;105) 之间被挤压以及被压碎,其中第一端(46; 146)相对于第一方向(R1) 位于辅助破碎表面(40; 140)的下游端,第二端(48; 148)相对于第一方 向(R1)位于辅助破碎表面(40; 140)的上游端。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回式破碎机,其中,当在相对于外壳(5; 105)的中立位置测量相应的壳体距离时,至少在内壳(4; 104)的上部(20; 120)的同一高度处,第二壳体距离(C2; C21)为第一壳体距离(C1; Cll) 的10-90%。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回式破碎机,其中,内壳(4)具有围绕 内壳(4)延伸的至少一个支架(26),和具有形成在所述支架(26)上的辅助 破碎表面(40)的台肩(34),第二壳体距离(C2)为第一壳体距离(C1)的 10-60%。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回式破碎机,其中,辅助破碎表面(140) 沿垂直方向的高度(H^)延伸,该高度至少为相对内壳(104)对材料进行 破碎的所沿垂直方向的总高度(Ht。t)的40。/。,在内壳(104)的上部(120)的 同一高度上,第二壳体距离(C21)为第一壳体距离(Cll)的40-卯。/0。
19. 如权利要求15-18的任一项所述的旋回式破碎机,其中,从径 向垂直面中观察以及在垂直方向的某个高度上,辅助破碎表面(40)与同 一高度上的外壳(5; 105)的破碎表面形成1-30°的角度(7)。
全文摘要
一种内壳(4),其用在旋回式破碎机(5)中,并且在破碎期间,其将绕其自身的中心轴线(CL)、沿第一方向(R1)旋转,所述内壳具有至少一个辅助破碎表面(40)。在水平投影中以及沿第一方向(R1)观察,辅助破碎表面(40)与所述中心轴线(CL)的距离减小。较大的物体(S)可在辅助破碎表面(40)的第一端(46)附近被引入辅助破碎表面(40)和外壳(5)之间,从而在辅助破碎表面(40)的第二端(48)附近,在辅助破碎表面(40)和外壳(5)之间被挤压和压碎。
文档编号B02C2/00GK101146620SQ200680009565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4日
发明者克里斯蒂安·特鲁尔松, 托尔比约恩·尼尔松-武尔夫, 比约恩·勒文, 理查德·玻恩, 罗尔夫·西尔弗 申请人: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