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4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车,具备由多个车轮支承的车体、将连结在 车体上的对地作业装置相对于车体升降操作的驱动机构、设在上述对 地作业装置上以便检测上述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的作业深度检测 机构、^使上述检测机构与上述驱动机构联动而〗吏上述驱动才几构动作以 使上述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成为设定作业深度的联动机 构。
背景技术
上述作业车通过联动机构进行的驱动机构的操作来进行对地作业 装置的升降控制,不论车辆的前后倾斜等,都能够一边将对地作业的 作业深度维持为设定作业深度或接近于它的作业深度一边进行作业。
作为这种作业车,以往有例如JP2005-176696中所述的拖拉机。 该文献所述的拖拉机构成为,在车体框架的后部上经由连杆机构 而连结有作为对地作业装置的旋转耕耘装置,具备设在变速箱的内部 中的作为驱动机构的液压缸、使设在旋转耕耘装置中的作为作业深度
动的连动机构、和使连杆机构的提升臂与上述控制阀的反馈操作部连 动的反馈机构。
液压缸相对于车体框架上下摆动地操作连杆机构,由此相对于车
体升降操作旋转耕耘装置。
耕深检测机构将覆盖耕耘转子的后方的后部盖作为接地传感器, 检测旋转耕耘装置的耕耘深度。即,基于后部盖相对于上部盖的摆动 角检测耕耘深度。
在耕深检测机i的检测耕深成为由:深设i杆设定的设定耕深的状态
下操作液压缸。
在上述作业车中,如果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变得比设定作业 深度浅,则通过基于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联动结构的操作部的操作,驱动机构将驱动对地作业装置下降操作,对地作业装置的 作业深度变深。此时,对地作业装置的下降越快,对地作业装置的作 业深度越急剧地变深,作用在车辆上的行驶及驱动负荷容易急剧地增 大。
此外,如果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变得比设定作业深度深,则 通过基于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的联动结构的操作部的操作, 驱动机构将对地作业装置上升操作,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变浅。 此时,对地作业装置的上升越慢,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的减少越 耗费时间,因为作业深度较深而作用在车辆上的行驶及驱动负荷较大 的时间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不易发生上述行驶及驱动负荷的问 题且能够将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维持为设定作业深度或接近于它 的深度的作业车。
一种作业车,具备 车体,由多个车轮支承;
驱动机构,将连结在上述车体上的对地作业装置相对于车体升降 操作;
作业深度检测机构,设置在上述对地作业装置上,以便检测上述 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
联动机构,4吏上述驱动机构动作,以4吏上述检测机构与上述驱动 机构联动,上述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成为设定作业深度;
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的一侧变化一定量而使上述对地作业装置上升的上升速度比因上述作 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向比设定作业深度浅的一侧变化上述 一定量而使上述对地作业装置下降的下降速度大的状态下,上述联动 机构使上述驱动机构操作。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升降控制对地作业装置以使对地作业装置 的作业深度成为设定作业深度或与其接近的作业深度。
即,如果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变得比设定作业深度深,则基于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联动机构操作操作部。于是, 驱动机构被向上升侧驱动操作,将对地作业装置上升操作以使作业深 度检测机构的作业深度成为设定作业深度。
另一方面,如果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变得比设定作业深度浅, 则基于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联动机构操作操作部。于
是,驱动机构被向下降侧驱动操作,将对地作业装置下降操作以使作 业深度检测机构的作业深度成为设定作业深度。
在对地作业装置被上升操作时,比被下降操作时移动快而容易上升。
即,即使进行对地作业装置的上升操作时的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 检测作业深度的变化量与进行对地作业装置的下降操作时的作业深度 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的变化量相同,通过基于作业深度检测机构 的检测作业深度而上升操作对地作业装置而上升的速度也比基于作业 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而下降操作对地作业装置而下降的速度 大。于是,在上升操作的情况下,与下降操作的情况相比,惯性更容 易作用在对地作业装置上,对地作业装置的移动容易变得迅速。
因而,作业深度变深时的对地作业装置的上升较迅速,因作业深 度变深而增加的汽车的行进及驱动负荷容易迅速地减少。此外,作业 深度变浅时的对地作业装置的下降较緩慢,不易发生因对地作业装置 的下降带来的汽车的行驶及驱动负荷的急剧的变化。结果,不易发生
起因于对地作业装置的升降控制的发动机的转速降低等的故障,能够 高效率且顺畅地作业。
在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联动机构使上述检测机构与装备在上 述驱动机构上的操作部之间联动,通过经由操作部传递检测机构的位 移,使上述驱动机构动作。
进而,在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
上述操作部具备自如切换为驱动操作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状态和 停止操作上述驱动机构的中立状态的操作部主体、将上述操作部主体 切换操作为上述驱动状态的驱动操作体、和将上述操作部主体切换操
作为上述中立状态的中立操作体;
上述联动机构具备使上述作业深度检测机构与上述驱动操作体连 动的驱动连动机构、使上述驱动机构与上述中立操作体连动的中立连动机构、和使上述驱动操作体与上述中立操作体连动以使得当上升操 作上述对地作业装置时上述中立连动机构连动于上述中立操作体而操 作上述驱动操作体的操作体连动机构。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果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变得比设定作业 深度深或浅,则基于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驱动连动机 构将操作部主体切换操作为驱动状态。由此,随着对地作业装置上升
或下降,基于驱动机构的动作,中立连动机构将操作部主体恢复操作 为中立状态,对地作业装置成为作业深度为设定作业深度的连结高度。 与此同时,容易迅速地进行对地作业装置的上升。
即,当随着对地作业装置被上升操作而中立连动机构操作中立操 作体、将操作部主体恢复操作为中立状态时,中立连动机构连动于中 立操作体而操作操作体连动机构,操作体连动机构操作驱动操作体。 于是,当对地作业装置被上升操作时,在中立连动机构要将操作部主 体恢复操作为中立状态时,能够通过操作体连动机构将驱动操作体向 上升侧操作。由此,能够使通过使单位变化量向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 检测作业深度较深侧变化而对地作业装置上升的上升速度变得比通过 使单位变化量向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较浅侧变化而对地 作业装置下降的下降速度大,而进行驱动机构的操作。
在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具备具有上述插 槽的连杆、和连动连结在上述中立操作体上并与上述插槽卡合的卡合
体;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构成为,当上升操作上述对地作业装置时, 通过上述卡合体抵接在上述插槽的一端上,将来自上述驱动机构的驱 动力经由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传递给上述驱动操作体。
在实施方式中,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构成为,当下降操作上述对 地作业装置时,通过将上述卡合体与上述插槽的一端的抵接解除,使 得来自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不经由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传递给上述 驱动操作体。


图l是作业车的后部的侧视图。 图2是联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3是联动机构的俯视图。图4是操作部的后视图。
图5是液压缸用的液压回路图。
图6是表示耕耘装置的耕深处于设定耕深的状态下的联动机构的 作用状态与操作部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耕耘装置的耕深变化到比设定耕深浅的一侧时的联动 机构的作用状态与操作部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随着耕耘装置的下降操作、耕耘装置的耕深恢复为设 定耕深时的联动机构的作用状态和操作部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耕扭装置的耕深变化到比设定耕深深的一侧时的联动 机构的作用状态与操作部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IO是表示随着耕耘装置的上升操作、耕耘装置的耕深恢复为设 定耕深时的联动机构的作用状态和操作部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作业车的后部的侧视图。本发明的实施 例的作业车具备左右一对前轮(未图示)、左右一对驱动自如的后车 轮l、 1、具有装备有设在车体后部的驾驶座席2的驾驶部的车辆、和 设在该车辆的车体框架3的后部的连杆机构IO而构成。本发明的实施 例的作业车在车体后部经由上述连杆机构10而连结有旋转耕耘装置20 (rotary tiller)(以下简称作耕耘装置20),构成乘用型耕耘机。
即,如图l所示,上述连杆机构IO具备上下摆动自如地设在构成 上述车体框架3的后部的变速箱4的上部的左右一对提升臂11、 11、 从上述变速箱4的下部朝向车体后方上下摆动自如地延伸的左右一对 低连杆12、 12 (lower link)、从设在上述变速箱4的后部的顶连杆托 架13朝向车体后方上下摆动自如地延伸的顶连杆14、和在连杆机构 10的左右两侧将提升臂11与低连杆12连结的提升杆15 (lift rod)而 构成。
上述左右一对〗氏连杆12、 12和上迷顶连杆14的延伸端部连结在 设于耕耘装置20上的连结框架21上。上述左右一对提升臂ll、 11经 由将左右一对提升臂ll、 11连结在变速箱4上的一根旋转支轴16,与 位于上述变速箱4的内部的液压缸5 (参照图4、图5)连动。即,上述连杆机构10通过由上述液压缸5进4于的旋转支轴16的旋 转操作而上下摆动操作左右一对提升臂11、 11而相对于车体框架3被 上下摆动操作,将耕耘装置20升降操作为其耕耘转子22接地的下降 作业状态、和耕扭转子22从地面上升的上升作业状态,并且将下降作 业状态下的耕耘装置20相对于车体框架3升降操作。由此,上述液压 缸5将耕扭装置20相对于作业车升降调节,变更耕耘装置20的耕扭 转子22的耕耘深度(以下称作耕深)、或不论作业车相对于行驶地面 的前后倾斜和升降都将耕耘装置20的耕深维持为一定。
作业车具备旋转自如地设在上述变速箱4的后部的动力取出轴6, 将设在车体前部的发动机(未图示)输出的驱动力从上述动力取出轴6 经由连结在该动力取出轴6上的旋转传动轴7传递给耕耘装置20。
如图4所示,作业车为了操作上述液压缸5而具备设在上述变速 箱4上的操作部30。如图1、图2、图6所示,作业车具备使上述操作 部30的驱动操作体31及中立操作体32 (参照图4 )与设在上述耕耘装 置20上的耕深检测机构50联动的联动机构S、和位于上述驾驶座席2 的横侧方的耕深设定杆8。
由此,作业车控制耕耘装置20,以使得即使作业车因前车轮(未 图示)或后车轮1的向行驶地面的凹部的进入或向行驶地面的隆起部 的骑上而相对于行驶地面向车体前后方向倾斜或升降,耕耘装置20的 耕深也成为由耕深设定杆8设定的设定深度或与其接近的耕深。
图4是上述操作部30的后视图。图5是用来操作液压缸5的液压 回路图。如这些图所示,上述操作部30除了具备上述驱动操作体31 和上述中立操作体32以外,还具备设在上述变速箱4的内部中的操作 部主体33、和使该操作部主体33的阀芯操作轴34与上述驱动操作体 31和中立操作体32联动的天平连杆35。
如图4、图5所示,上述操作部主体33具备连接设置在上述变速 箱4上的阀箱36、收容在该阀箱36中的主阀芯37、下降阀38、安全 阀39 (relief valve)和卸载阀40 (unload valve)。主阀芯37连结在 上述阀芯操作轴34上。下降阀38的操作轴38a卡合在连设于上述阀芯 操作轴34上的连动棒41上。
上述天平连杆35在其中间部旋转自如地连结在上述阀芯操作轴34 的操作臂部34a上。上述驱动操作体31具备旋转支轴部31a、和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该旋转支轴部31a上的摆动臂部31b,由上述旋转支 轴部31a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变速箱4的横壁部4a上。上述摆动臂 部31b卡合在上述天平连杆35的一端侧。上述中立操作体32具备旋 转支轴部32a、和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该旋转支轴部32a上的摆动臂 部32b,由上述旋转支轴部32a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横壁部4a上, 上述摆动臂部32b卡合在上述天平连杆35的另 一端侧。
图5表示将上述天平连杆35与上述臂部34a连结的连结销42处于 中立位置的状态。如果上述连结销42处于中立位置,则主阀芯37从 卸栽阀40将先导液压排出,连动棒41将下降阀38操作为关闭状态。 于是,卸载阀40使来自液压泵43的液压返回到箱中,下降阀38停止 液压缸5的排油。即,操作部主体33成为中立状态,以停止操作液压 缸5。
如果从操作部主体33处于中立状态的状态开始将上述驱动操作体 31绕旋转支轴部31a的轴心向上升侧"U"摆动操作,则驱动操作体 31的摆动臂部31b将天平连杆35以由中立操作体32的摆动臂部32b 支承的一侧为摆动支点而摆动操作。于是,上述连结销42从中立位置 向阀箱36侧移动,将阀芯操作轴34克服下降施力弹簧44向上升侧"U" 滑动操作,切换操作主阀芯37。此时,连动棒41相对于下降阀38的 操作轴38a相对移动,将下降阀38维持为关闭状态。于是,主阀芯37 将来自液压泵43的压力油供给到液压缸5中。即,操作部主体33成 为上升侧的驱动状态,以使其将液压缸5驱动到提升臂11上升的一侧。
此时,如果将上述中立操作体32绕旋转支轴部32a的轴心向旋转 方向"A"摆动操作,则中立操作体32的摆动臂部32b将天平连杆35 以由驱动操作体31的摆动臂部31a支承的一侧为摆动支点摆动操作, 天平连杆35的上述连结销42向从阀箱36离开的一侧移动,如果中立 操作部32的操作量是合适的,则上述连结销42回到中立位置,操作 部主体33恢复为中立状态。
如果从操作部主体33处于中立状态的状态开始将上述驱动操作体 31绕旋转支轴部31a的轴心向下降侧"D"摆动操作,则驱动操作体 31的摆动臂部31b将天平连杆35以由中立操作体32的摆动臂部32b 支承的一侧为摆动支点摆动操作。于是,天平连杆35的连结销42从 中立位置向与阀箱36侧相反侧移动,阀芯操作轴34被下降施力弹簧44向下降侧"D"滑动操作,切换操作主阀芯37。此时,连动棒41将 下降阀38的操作轴38a牵引操作,下降阀38成为打开状态。于是,卸 栽阀4(H吏来自液压泵43的压力油返回到箱中,下降阀38将液压缸5 的压力油排出。即,操作部主体33成为下降侧的驱动状态,以使其将 液压缸5驱动到提升臂11下降的一侧。上述下降施力弹簧44将操作 部主体33切换为下降侧的驱动状态并施力。
此时,如果将上述中立操作体32绕旋转支轴部32a的轴心向旋转 方向"B"摆动操作,则中立操作体32的摆动臂部32b将天平连杆35 以由驱动操作体31的摆动臂部31b支承的一侧为摆动支点摆动操作, 天平连杆35的连结销42向阀箱36侧移动。如果中立操作部32的操作 量是合适的,则天平连杆35的连结销42回到中立位置,操作部主体 33恢复为中立状态。
如图1所示,上述耕深检测机构50由转子后方盖构成。
即,如图1、图6所示,转子后方盖50在覆盖耕耘转子22的后方 而构成的状态下经由连结销52支承在转子上方盖51上。转子上方盖 51固定在耕耘装置20的框架23上。上述连结销52将转子后方盖50 的上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在转子上方盖51的后端部上。下端侧连结在 转子后方盖50的自由端部上的弹簧支承杆53的上端侧上下摆动自如 地支承在从上述框架23延伸出的支承臂24所具有的托架54上。安装 在该弹簧支承杆53上的盖下降弹簧55将上述托架54作为反作用力部 件而将弹簧支承杆53下降施力。
即,转子后方盖50被支承为绕上述连结销52的车辆横向的轴心P 相对于耕耘装置20的框架23上下摆动,被上述盖下降弹簧55下降施 力以使其接地在耕耘转子22的耕耘后的地面上。由此,如果耕耘装置 20的耕深变化,则随之转子后方盖50绕上述轴心P相对于转子上方盖 51摆动升降,转子后方盖50相对于转子上方盖51的摆动角变化。即, 转子后方盖50检测其相对于转子上方盖51的摆动角作为耕深。
图2是上述联动机构S的侧视图。图3是上述联动机构S的俯视 图。如这些图所示,上述联动机构S具备具有一体旋转自如设在上 述驱动操作体31的上述旋转支轴部31a上的驱动操作臂61的驱动连动 机构60、具有一体旋转自如地设在上述中立操作部32的上述旋转支轴 部32a上的中立操作臂71的中立连动机构70、和具有一体旋转自如地设在上述中立操作体32的上述旋转支轴部32a上的输出连杆81的操作 体连动机构80。
如图2、图3所示,上述驱动连动机构60除了具备上述驱动操作 臂61以外,还具备经由连结销61a —端侧连结在该驱动操作臂61上的 阀侧连杆62、经由连动销63a连动于该阀侧连杆62的另 一端侧的传感 器侧连杆63、车体前方侧的端部经由连结销63b连结在该传感器侧连 杆63的一端部上的连动棒64、经由连结件65a连结在该连动棒64的 车体后方侧的端部上的杆侧中转连杆65、 一体旋转自如地设在该杆侧 中级连杆65的旋转支轴65b上的线缆侧中转连杆66、和内线缆67a的 作业车侧端部连结在该线缆侧中转连杆66上的传感器连结线缆67。
如图6所示,上述传感器连结线缆67的上述内线缆67a的耕扭装 置侧端部连结在上述转子上方盖51所具备的中转体68的线缆侧臂68a 上。上述中转体68绕连结销69a的轴心摆动自如地设在设于上述转子 上方盖51上的托架69上。该中转体68除了具备上述线缆侧臂68a以 外,还具备一体摆动自如地连结在该线缆侧臂68a上的传感器侧臂68b、 和使该传感器侧臂68b连动于上述转子后方盖50的连动棒68c。由此, 上述传感器连结线缆67连动于转子后方盖50,以使其将作为转子后方 盖50的检测信息的摆动传递给线缆侧中转连杆66。
上述杆侧中转连杆65的上述旋转支轴65b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 顶连杆托架13上。上述杆側中转连杆65与上述线缆侧中转连杆66通 过支承在上述旋转支轴65b上的回位弹簧RB将上述传感器连结线缆 67牵引操作,并且被向推压操作上述连动棒64的方向摆动施力。
如图2、图3所示,上述阀侧连杆62具备设在连动于上述传感器 侧连杆63的一侧的长孔62a。使上述阀侧连杆62与上述传感器侧连杆 63连动的上述连动销63a在滑动及旋转自如地卡入在上述长孔62a中 的状态下被传感器侧连杆63支承。相对于上述传感器侧连杆63的上 述连动销63a位于与上述连结销63a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经由 连结销62a连结在支承连杆82上。
如图2、图3所示,上述支承连杆82的筒轴形的旋转支轴82b经 由支轴8a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耕深设定杆8上,传感器侧连杆63 经由上述支承连杆82和支轴8a支承在耕深设定杆8上。
如图2、图3所示,上述中立连动机构70除了具备上述中立操作臂71以外,还具备车体前方侧的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在该中立操作臂 71上的连动棒72、和前端部通过一对定位螺钉73、 73连结在该连动 棒72的车体后方侧的端部上的棒支承杆74。
上述棒支承杆74的基部支承在提升臂11的基部的相对于提升臂 11的摆动轴心偏置的部位上。由此,棒支承杆74使连动棒72经由提 升臂11连动于上述液压缸5。
如图2、图3所示,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80除了具备上述输出连 杆81以外,还具备一端部旋转自如地连结在该输出连杆81上的连动 棒83、旋转自如地连结该连动棒83的另一端部的中转连杆84、上述 支承连杆82、上述传感器侧连杆63、上述阀侧连杆62、和上述驱动操 作臂61。
如图4所示,上述输出连杆81通过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在上述中 立操作臂71的筒轴形的旋转支轴71a上, 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在上述 中立操作体32的旋转支轴部32a上。如图3所示,上述中转连杆84 一体旋转自如地连结在上述支承连杆82的上述支轴部82b上。由此, 中转连杆84经由上述旋转支轴82b和上述支轴82a受上述耕深设定杆 8支承,并且与支承连杆82—体地摆动。
即,上述驱动连动机构60使转子后方盖50与上述驱动操作体31 连动,以使得随着转子后方盖50的检测耕深向比耕深设定杆8的设定 耕深深的一侧或浅的一侧变化,操作部30的操作部主体33被切换为 对应于检测耕深的变化的上升侧或下降侧的驱动状态。上述中立连动 机构70使液压缸与上述中立操作部30连动,以使得随着液压缸5使 耕耘装置20上升或下降到其耕深成为设定耕深的连结高度,使操作部 30的操作主体33恢复为中立状态。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80使上述驱 动操作体31与上述中立操作体32连动,以使得通过使单位变化量向 转子后方盖50的检测耕深较深的一侧变化、耕耘装置20被上升操作 的上升变化量及上升速度变得比通过使单位变化量向转子后方盖50的 检测耕深较浅的一侧变化、耕扭装置20被下降操作的下降变化量及下 降速度大。
即,图6是表示耕耘装置20的耕深处于设定耕深的状态下的上述 联动机构S的作用状态和操作部30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如该图所示,如果耕耘装置20的耕深处于设定耕深,则转子后方盖50相对于转子上方盖51的摆动角成为对应于设定耕深的基准摆动 角。于是,基于转子上方盖51的检测耕深,驱动连动机构60将操作 部30的驱动操作体31操作为对应于设定耕深的基准姿势,基于作为 液压缸5的操作状态的提升缸11的摆动状态,中立连动机构70将操 作部30的中立操作体32操作为中立姿势。于是,通过驱动操作体31 和中立操作体32对天平连杆35的操作,天平连杆35的连结销42成为 中立位置。由此,操作部主体33被操作为中立状态,将液压缸5停止 操作。
图7是表示耕耘装置20的耕深变化到比设定耕深浅的 一侧时的上 述联动机构S的作用状态和操作部30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随着耕耘装置20的耕深向比设定耕深浅的一侧变化,转子后方盖 50相对于转子上方盖51下降。由此,如果耕耘装置20的耕深向比设 定耕深浅的一侧变化,则如图7所示,驱动连动机构60通过由转子后 方盖50的下降摆动进行的连动棒64的推压操作使传感器侧连杆63绕 连结销82a的轴心向车体前方侧摆动操作,使传感器侧连杆63的连动 销63a移动到阀侧连杆62的长孔62a的车体前方侧,容许通过驱动操 作臂61的操作部30的下降作用力进行的摆动操作,通过操作部30的 下降作用力将操作部30的驱动操作体31从基准姿势向下降侧操作。 此时,因为液压缸5还停止,所以中立连动机构70的中立操作臂71 将操作部30的中立操作体32操作为中立姿势。于是,驱动操作体31 的摆动臂部31b将天平连杆35以由中立操作体32的摆动臂部32b支 承的一侧为摆动支点摆动操作,天平连杆35的连结销42从中立位置 向相对于阀箱36离开的一侧(下降侧D)移动,操作部30的操作部主 体33切换为下降侧的驱动状态。由此,液压缸5被向下降侧驱动操作, 将耕耘装置20下降操作。
图8是表示随着耕耘装置20的下降操作、耕扭装置20的耕深恢复 为设定耕深时的上述联动机构S的作用状态和操作部30的操作状态的 说明图。
如果随着耕耘装置20的下降操作,耕耘装置20的耕深恢复为设 定耕深,则提升臂11比下降操作开始时下降。由此,如果耕耘装置20 的耕深恢复为设定耕深,则如图8所示,中立连动机构70通过由作为 液压缸5的动作力的提升臂11的下降力进行的连动棒72的推压操作将中立操作臂71摆动操作,使操作部30的中立操作部32从基准姿势 开始动作。于是,中立操作体32的摆动臂部32b将天平连杆35以由 驱动操作体31的摆动臂部31b支承的一侧为摆动支点摆动操作,天平 连杆35的连结销42向阀箱36侧移动而恢复为中立位置,操作部30 的操作主体33恢复为中立状态。由此,液压缸5停止,使耕耘装置20 成为耕深为设定耕深的连结高度。
图9是表示耕耘装置20的耕深变化到比设定耕深深的一侧时的上 述联动机构S的作用状态和操作部30的操作状态的说明图。
随着耕^装置20的耕深向比设定耕深深的一侧变化,转子后方盖 50相对于转子上方盖51上升。由此,如果耕耘装置20的耕深向比设 定耕深深的一侧变化,则如图9所示,驱动连动机构60通过由转子后 方盖50的上升摆动进行的连动棒64的牵引操作使传感器侧连杆63绕 连结销82a的轴心向车体后方侧摆动操作,通过传感器侧连杆63的连 动销63a推压操作阀侧连杆62,通过该阀侧连杆62摆动操作驱动操作 臂61,将操作部30的驱动操作体31从基准姿势向上升侧操作。此时, 因为液压缸5还停止,所以中立连动机构70的中立操作臂71将操作 部30的中立操作体32操作为中立姿势。于是,驱动操作体31的摆动 臂部31b将天平连杆35以由中立操作体32的摆动臂部32b支承的一 侧为摆动支点摆动操作,天平连杆35的连结销42从中立位置向阀箱 36—侧(上升侧U)移动,操作部30的操作部主体33切换为上升侧 的驱动状态。由此,液压缸5被向上升侧驱动操作,将耕耘装置20上 升操作。
图10是表示随着耕耘装置20的上升操作、耕耘装置20的耕深恢 复为设定耕深时的上述联动机构S的作用状态和操作部30的操作状态 的说明图。
如果随着耕耘装置20的上升操作、耕耘装置20的耕深恢复为设 定耕深,则提升臂ll比上升操作开始时上升。由此,如果耕耘装置20 的耕深恢复为设定耕深,则如图IO所示,中立连动机构70通过由作 为液压缸5的动作力的提升臂11的上升力进行的连动棒72的牵引操 作将中立操作臂71摆动操作,使操作部30的中立操作部32从基准姿 势开始动作。于是,中立操作体32的摆动臂部32b将天平连杆35以 由驱动操作体31的摆动臂部31b支承的一侧为摆动支点摆动操作,天平连杆35的连结销42向相对于阀箱36离开的一侧移动而恢复为中立 位置,操作部30的操作主体33恢复为中立状态。由此,液压缸5停 止,使耕耘装置20成为耕深为设定耕深的连结高度。
如图7、图8所示,当提升臂ll下降操作时,操作体连动机构80 不论中立连动机构70的动作操作如何,都不操作驱动操作体31。即, 当提升臂11下降操作时,输出连杆81连动于中立操作体32而绕旋转 支轴部32a的轴心向附图中的左上侧摆动,输出连杆81的驱动力经由 连动棒83和中转连杆84被传递给支承连杆82。于是,支承连杆82绕 支轴8a的轴心向附图中的右侧摆动,将传感器侧连杆63绕连结销63b 向附图中的右侧摆动操作,将连动销63a向长孔62a的远离附图中的 左侧端部的一侧操作。由此,当提升臂ll的下降操作时,操作体连动 机构80将中立操作体32与驱动操作体31的连动截断,将对驱动操作 体31的操作力的施加解除。
如果随着提升臂11的下降操作而转子后方盖50的摆动角位于作 为基准摆动角的盲带,则通过起因于转子后方盖50相对于转子上方盖 51的上升的由连动棒64进行的传感器侧连杆63的绕连结销82a的轴 心的摆动操作,连动销63a位于长孔62a的附图左侧的端部,岡侧连 杆62将连动销63a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而支承驱动操作臂61。并且,如 果通过中立连动机构70的中立操作臂71操作中立操作体32、耕扭装 置20的耕深恢复为设定耕深,则通过驱动操作体31与中立操作体32 进行的天平连杆35的操作,天平连杆35的连结销42位于中立位置, 操作部30的操作主体33成为中立状态,停止操作液压缸5。
相对于此,如图9、图10所示,当提升臂11的上升操作时,操作 体连动机构80通过中立连动机构70的动作操作,将驱动操作体31克 服转子后方盖50相对于转子上方盖51的下降摆动而操作。即,当提 升臂ll的上升操作时,输出连杆81连动于中立操作体32而绕旋转支 轴部32a的轴心向附图中的右下侧摆动,输出连杆81的驱动力经由连 动棒83和中转连杆84被传递给支承连杆82。于是,支承连杆82绕支 轴8a的轴心向附图中的左侧摆动,将传感器侧连杆63绕连结销63b 向附图中的左侧摆动操作,连动销63a抵接在长孔62a的附图中的左 侧端部上。由此,当提升臂11的上升操作时,操作体连动机构80使 中立操作体32与驱动操作体31连动,将驱动操作体31克服转子后方盖50相对于转子上方盖51的下降而向上升侧操作。
当提升臂11的上升操作时,如果转子后方盖50的摆动角位于作 为基准摆动角的盲带,则通过中立连动机构70对中立操作体32的操 作、与操作体连动机构80对驱动操作体31的操作的平衡,天平连杆 35的连结销42回到中立位置,操作部30的操作主体33变为中立状态, 液压釭5停止。
即,当随着将提升臂11下降操作、中立连动机构70操作中立操 作体32而将操作部主体33恢复操作为中立状态时,中立连动机构70 连动于中立操作体32而操作操作体连动机构80的输出连杆81。此时, 不会发生根据输出连杆81的摆动方向的连动销63a对阀侧连杆62的推 压操作,操作体连动机构80不将驱动操作体32向下降侧操作。相对 于此,当随着上升操作提升臂11而中立连动机构70操作中立操作体 32、将操作部主体33恢复操作为中立状态时,中立连动机构70连动 于中立操作体32,操作操作体连动机构80的输出连杆81。此时,根 据输出连杆81的摆动方向而发生连动销63a对阀侧连杆62的推压操 作,操作体连动机构80将驱动操作体31向上升侧操作。
由此,升降控制耕扭装置20,以便若比较通过使单位变化量向转 子后方盖50的检测耕深较深的一侧变化而使耕耘装置20上升的上升 位移量及上升速度、和通过使单位变化量向转子后方盖50的检测耕深 较浅的一侧变化而使耕扭装置20下降的下降位移量及下降速度,则联 动机构S通过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80的作用而在上述上升位移量及上 升速度比上述下降位移量及下降速度大的状态下操作液压缸20,而使 耕扭装置20在上升操作时比下降操作时更容易受惯性而迅速地移动。
如图2、图3所示,上述耕深设定杆8的基部经由连结轴4b旋转 自如地连结在变速箱4上,耕深设定杆8被支承以使其绕上述连结轴 4b的轴心在车体前后方向上摆动操作。如果这样摆动操作耕深设定杆 8,则上述支承连杆82将上述传感器侧连杆63绕上述连结销63a的轴 心摆动操作。于是,上述连动销63b位于上述长孔62a的附图中的左 侧端部上而推压作用在阀侧连杆62上,通过经由该阀侧连杆62的驱 动操作臂61的摆动操作而操作上述驱动操作体31、或者上述连动销 63b向上述长孔62a的附图中的右侧移动而容许上述操作主体33的上 述弹簧44的作用力带来的驱动操作臂61的摆动操作,通过上述操作主体33的上述弹簧44的作用力来摆动操作上述驱动操作体31。于是, 移动调节上述天平连杆35的连结销42的中立位置,利用作用在耕深 设定杆8的基部上的摩擦阻力的定位机构(未图示)将耕深设定杆8 保持在操作位置,将上述天平连杆35的连结销42的中立位置保持在 移动调节后的位置上。
由此,耕深设定杆8将通过上述联动机构S对耕耘装置20的升降 控制而维持的耕深向较浅侧或较深侧变更设定。
[其他实施例J
在代替耕耘装置20而连结犁等各种作业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如果采用代替液压缸5而利用马达升降操作耕耘装置 20的结构也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果采用代替转子后方盖50而通 过检测专用的检测机构检测耕深的结构也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因而,将耕耘装置20等统称作对地作业装置20,将液压缸5等称 作驱动机构5,将转子后方盖50等统称作作业深度检测机构50。
权利要求
1、一种作业车,具备车体,由多个车轮支承;驱动机构,将连结在上述车体上的对地作业装置相对于车体升降操作;作业深度检测机构,设置在上述对地作业装置上,以便检测上述对地作业装置的作业深度;联动机构,使上述驱动机构动作,以使上述检测机构与上述驱动机构联动,上述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成为设定作业深度;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因上述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向比设定作业深度深的一侧变化一定量而上述对地作业装置上升的上升速度比因上述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向比设定作业深度浅的一侧变化上述一定量而上述对地作业装置下降的下降速度大的状态下,上述联动机构使上述驱动机构操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联动机构使上述检测机构与装备在上述驱动机构上的操作部之间联动,通过经由操作部传递检测机构的位移,使上述驱动机构动作。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具备自如切换为驱动操作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状态和停止操作上述驱动机构的中立状态的操作部主体、将上述操作部主体 切换操作为上述驱动状态的驱动操作体、和将上述操作部主体切换操 作为上述中立状态的中立操作体;上述联动机构具备使上述作业深度检测机构与上述驱动操作体连 动的驱动连动机构、使上述驱动机构与上述中立操作体连动的中立连 动机构、和操作体连动机构,所述操作体连动机构使上述驱动操作体 与上述中立操作体连动,以使得当上升操作上述对地作业装置时,上述中立连动机构连动于上述中立操作体而操作上述驱动操作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具备具有上述插槽的连杆、和连动连结在上述中立操作体上并与上述插槽卡合的卡合体;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构成为,当上升操作上述对地作业装置时,上述卡合体抵接在上述插槽的一端上,由此将来自上述驱动机构的驱 动力经由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传递给上述驱动操作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体连动机构构成为,当下降操作上述对地作业装置时,将上述卡合体与上述插槽的一端的抵接解除,由此使得来自上述驱动
全文摘要
作业车具备驱动机构,将连结在车体上的对地作业装置相对于车体升降操作;作业深度检测机构;联动机构,使检测机构与驱动机构联动,使驱动机构动作,以使得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作业深度成为设定作业深度;构成为,在因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深度向比设定作业深度深的一侧变化一定量而对地作业装置上升的上升速度比因作业深度检测机构的检测深度向比设定作业深度浅的一侧变化一定量而对地作业装置下降的下降速度大的状态下,联动机构使驱动机构操作。
文档编号A01B63/00GK101305652SQ20081009712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5日
发明者中村正, 岩田德秀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