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305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农作业的作业车。
行走部具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行走架、分别安装于该行走架的前后端部的驱动轮和从动轮、及卷绕于两动轮间的履带。
另外,在车身的前部设置原动机部,在该原动机部的后方位置配置驾驶部,在该驾驶部设置转向操作杆,在该转向操作杆与变速部之间设置转向操作用连杆机构,由该转向操作杆进行车身的转向操作。
可是,上述作业车还具有以下那样的问题。
(1)在软弱地,当存在隆起到与最低离地高度大体相同高度的土时,存在不能使车身冲入到该隆起的土的问题。
(2)由于在设于驾驶部的转向操作杆的前方位置配置有原动机部,所以,对于坐在驾驶部对转向操作杆进行操作的驾驶者存在车身前方的视野不好的问题。
(3)虽然可由转向操作杆进行车身的转向操作,但存在在该杆操作中驾驶者不易获得进行车身的细微的旋转速度调整的操作感觉的问题。
(4)在上述转向操作用连杆机构中,配置(布局)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存在不能进行紧凑配置的问题。
(5)在具有上述履带式行走部的作业车中,当前进行走时和后退行走时,由于回转操作方向与机身的回转动作方向相反,所以,为了确保操作性和安全性另行设置了用于切换回转动作方向的连杆机构,但存在连杆连接部产生所谓的松动、不能进行精度良好的操作、不能确保操作性良好这样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在以下构成中也具有特征。
(1)在车身的前部配置前PTO轴,在车身后部配置后PTO轴,通过变速箱部将两PTO轴连动地连接到原动机部。
(2)作业车在左右一对的履带式的行走部间架设车架,在该车架上设置驾驶部、原动机部、及变速箱部,在原动机部通过变速箱部连动地连接上述行走部,由该变速箱部合成直行动力传递系和回转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由该合成旋转速度分别地驱动左右的行走部;其中,在驾驶部设置对行走部进行转向操作的方向盘,连动地连接该方向盘和使回转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使方向盘的左右旋转操作与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正反旋转作动连动。
(3)通过方向盘支轴将转向连杆机构连动地连接到方向盘上,在该转向机构上连动地连接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耳轴臂。
(4)在使直行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速的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耳轴臂上连动地连接进退切换·变速杆,使该进退切换·变速杆的进退切换操作和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的正反旋转作动连动。
(5)转向连杆机构内装于连杆箱。
(6)连杆箱在侧面视中形成为扁平箱形,配置到形成于车身前部的底板部的下方。
(7)在转向连杆机构设置切换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的正反旋转方向的旋转方向切换机构,在该旋转方向切换机构上连动地连接进退切换·变速杆,使进退切换·变速杆的进退切换操作和由旋转方向切换机构产生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的正反旋转方向切换作动连动。
图2为该作业车的变速箱部的平面图。
图3为连杆箱的断面侧面图。
图4为该连杆箱的断面平面图。
图5为图3的I-I线断面图。
图6为图3的II-II线断面图。
图7为图3的III-III线断面图。
作为特征构造,行走部包括朝前后方向延伸的行走架、分别安装于该行走架的前后端部的前后从动轮、在两前后从动轮间配置到其上方位置并通过变速箱部连动地连接到上述原动机部的驱动轮、及卷绕于这些驱动轮与前后从动轮之间形成侧面视为三角形的履带。
而且,在车身的前部配置前PTO轴,在车身后部配置后PTO轴,通过变速箱部将两PTO轴连动地连接到原动机部。
另外,驾驶部在车身最前部配置对行走部进行转向操作的方向盘,通过方向盘支轴连动地将转向连杆机构连接于上述方向盘,在该转向连杆机构上连动地连接使回转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耳轴臂,使方向盘的左右旋转操作和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正反旋转作动连动。
另外,在使直行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速的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耳轴臂上连动地连接进退切换·变速杆,使该进退切换·变速杆的进退切换操作和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的正反旋转作动连动。
在这里,转向连杆机构内装于在侧面视中形成为扁平箱形的连杆箱,配置到形成于车身前部的底板部的下方;在该转向连杆机构设置切换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正反旋转方向的旋转方向切换机构,在该旋转方向切换机构上连动地连接进退切换·变速杆,使进退切换·变速杆的进退切换操作和由旋转方向切换机构产生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的正反旋转方向切换作动连动。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所示A为本发明的作业车,该作业车A通过升降连接机构C在后方连接作为作业装置的耕耘装置B。
作业车A还如图2所示那样,在左右一对履带式的行走部1、1之间架设车架2,在该车架2上在前部配置驾驶部3,在该驾驶部3的座席4的后方配置原动机部5,同时,在该座席4的下方配置与原动机5连动地连设的变速箱部6,在该变速箱部6分别通过行走传动机构7、7连接各行走部1、1的驱动轮13、13。
另外,在车身的前部朝前方凸出地配置前PTO轴8,在车身的后部朝后方凸出地配置后PTO轴9,将两PTO轴8、9连动地连接到上述变速箱部6。
行走部1包括朝前后方向延伸的行走架10、分别安装于该行走架10的前后端部的前后从动轮11、12、在两前后从动轮11、12间配置到其上方位置的驱动轮13、及卷绕于这些驱动轮13与前后从动轮11、12之间形成侧视为三角形的履带14。符号16为空转叉,符号17为空转叉进退调节用螺栓,符号18为滚动轮,符号19为履带防脱体。
车架2在左右一对行走架10、10之间分别朝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横跨形成前部横架形成片20和后部横架形成片22,在立起到上述前部横架形成片20上方的前部支承体23与立起到后部横架形成片22上方的后部支承体24之间架设形成为俯视四角形环状的护架25。
驾驶部3如图1-图3所示那样,在护架25的前部设置底板部26,该底板部26朝前上方倾斜状地形成前部26a,在该前部26a的正下方位置形成用于配置转向连杆机构31的空间S。
在该底板部26的前部26a上,将转向立柱27立设于底板部26的前部,在该转向立柱27中穿插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向盘支轴28,在该方向盘支轴28的上端部安装方向盘29,从而在车身的最前部配置方向盘29。
另一方面,在形成于底板部26的前部26a的正下方位置的空间S内,将内装于连杆箱30内的转向连杆机构31连动连接于方向盘支轴28的下端部,在该转向连杆机构31上连动连接后述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耳轴臂76a,使方向盘29的左右旋转操作和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正反旋转作动连动。
在紧靠连杆箱30的前方位置配置垂设于护架25的前端部的转向连杆机构保护体33,由该转向连杆机构保护体33覆盖转向连杆机构31的前方进行保护。
将形成于点划线L1与地面G之间的角度设为离底板角θ,在上述点划线L1的上方位置配置转向连杆机构31,该点划线与经过转向连杆机构保护体33下端卷绕到前从动轮11上的履带14的部分相切。
这样,可防止转向连杆机构31冲击到地面G上的凸部,不损伤该转向连杆机构31地确实地得到保护。
另外,在方向盘29的后方位置配置座席4,在该座席4的左侧位置配置进退切换·变速杆32。
而且,进退切换·变速杆32连动地连接到使后述的直行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速的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77的耳轴臂77a上,使该进退切换·变速杆32的进退切换和变速操作及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77的正反旋转切换和增减速作动连动。
另外,在内装于连杆箱30的转向连杆机构31上设置切换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输出轴(图中未示出)的正反旋转方向的旋转方向切换机构34,在该旋转方向切换机构34上连动地连接进退切换·变速杆32,使进退切换·变速杆32的进退切换和变速操作与旋转方向切换机构34产生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输出轴的正反旋转切换作动连动。
在这里,连杆箱30如图2-图4所示那样,在俯视中沿前后方向延伸,而且,在侧视下形成扁平的箱形,通过撑条35从下方安装在护架25上。
而且,在连杆箱30的前部可使轴线朝着上下方向的连动轴36绕其轴线自由旋转地对其进行枢支承,使该连动轴36的上端部朝形成于连杆箱30的顶壁部30a的凸出孔41的上方凸出,同轴地连动连接到方向盘支轴28的下端部。符号37为支轴壳体。
连动轴36在上部设置输出齿轮38,在下部朝后方将旋转限制支承片39凸设成大体直交状态,该旋转限制支承片39从朝后方凸出状态的中立位置与方向盘29的旋转操作连动地旋转,从左右任一方向将前端部接合到朝连杆箱30的底部30b的前端部的上方凸出的旋转限制片40,该方向盘29的左右旋转操作角都限制在比180度小的范围内。
另外,内装于该连杆箱30的转向连杆机构31如图3-图7所示那样,具有可左右自由摆动地安装于连杆箱30的顶壁部30a的中央部的摆动体45、在该摆动体45的正下方位置可朝左右方向自由横移地安装于连杆箱30的左右侧壁30c、30d之间的横移体46、配置在该横移体46与上述摆动体45之间并与两者接合的接合销47、将前端接合到上述横移体46而且将基端部可左右自由摆动地安装于连杆箱30的底部30b的连动臂48。
摆动体45具有朝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的摆动体本体45a和沿轴线朝该摆动体本体45a上面中央部的上方凸设的摆动支轴45b,将该摆动支轴45b枢支于连杆箱30的顶壁部30a。
摆动体本体45a将前端缘部形成为圆弧面,在该圆弧面形成部分齿轮45c,在下面形成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摆动体侧接合槽45d。
另外,部分齿轮45c啮合在设于连动轴36上部的输出齿轮38,与该连动轴36连动地使摆动体45以摆动支轴45b为中心摆动地构成。
横移体46具有将轴线朝着左右方向的筒状的移动体本体46a和以直交状态连设于该移动体本体46a上面的接合片46b,在将移动体本体46a可自由滑动地安装到横架于连杆箱30的左右侧壁30c、30d之间的滑动支轴49。
接合片46b形成在朝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面开口的箱形,在内部形成横移体侧接合槽46c。符号46d为在横移体侧接合槽46c的中央部形成于摆动支轴45b的假想轴线上的中立位置临时固定用凹部。
接合销47将轴线朝着上下方向地形成,并且,在下端部形成下端开口的临时固定用球收容凹部47a,在该临时固定用球收容凹部47a内收容临时固定用球47b和以推压状态朝下方对该临时固定用球47b施加弹性力的推压弹簧47c,将该临时固定用球47b接合到上述中立位置临时固定用凹部46d,可在中立位置对接合销47进行临时固定。
接合销47可自由滑动地将下端部接合于上述接合片46b的横移体侧接合槽46c内,另一方面,将上端部可自由滑动地接合到上述摆动本体45a的摆动体侧接合槽45d内。
连动臂48将基端部安装到使轴线朝上下方向地穿插于连杆箱30的底部30b的枢轴50的上端部,将前端部接合到形成于上述移动体本体46a下端中央部的二叉状接合片46e。
另外,在凸出到连杆箱30的底部30b的外部的枢轴50的下端部安装朝右侧方延伸的作动臂51的基端部,通过回转用HST连动机构52连动连接该作动臂51的前端部与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耳轴臂76a。
切换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输出轴的正反旋转方向的旋转方向切换机构34设置于上述进退切换·变速杆32与接合销47之间。
即,旋转方向切换机构34在使轴线朝着左右方向的杆支轴53通过轮毂部54安装进退切换·变速杆32的下端部,在该轮毂部54朝上方凸设切换臂55。
另一方面,在形成于连杆箱30的后壁30e的杆插通孔56中可朝前后自由滑动地穿插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推拉杆57,在该推拉杆57的后端部与上述切换臂55的前端部之间夹设切换操作连动机构58,同时,在推拉杆57的前端部由将轴线朝着上下方向的连接销60枢支地连接接合销连接片59的后端部,在该接合销连接片59的前端部连接接合销47。
在上述轮毂部54朝后下方凸设直行用HST作动臂61,在该直行用HST作动臂61与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77的耳轴臂77a之间设置直行用HST连动机构62。
这样,如图3所示那样使进退切换·变速杆32成为沿垂直方向立起的中立状态的场合,接合销47的临时固定用球47b接合于中立位置临时固定用凹部46d,该接合销47在中立位置成为临时固定状态。
在该状态下,无论在该状态下使方向盘29朝左右哪一方旋转操作,摆动体45都由啮合于连动轴36的输出齿轮38的部分齿轮45c以摆动支轴45b为中心朝左右任一方向摆动,但摆动支轴45b和接合销47位于同一轴线上,所以,横移体46不会横移。
因此,由于将前端部接合于横移体46的连动臂48也不作动,所以,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保持中立状态。
在使进退切换·变速杆32朝前方进行旋转操作、成为进退切换·变速状态的场合,如图5所示那样,旋转方向切换机构34整体朝前方滑动,将接合销47滑动到横移体侧接合槽46c内和摆动体侧接合槽45d内的前端缘部位置,并且,可通过直行用HST连动机构62将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77的耳轴臂77a切换作动到前进侧。
在该状态下,使方向盘29如图4所示那样朝左侧进行旋转操作时,如由实线所示那样,摆动体45以摆动支轴45b为中心朝右侧方摆动,通过接合销47使横移体46朝右侧方横移。
为此,前端部接合到横移体46的连动臂48也朝右侧方旋转,通过枢轴50连动连接到该连动臂48的作动臂51从朝向右侧方的中立位置(由点划线表示)朝后方旋转,通过回转用HST连动机构52使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耳轴臂76a左旋转作动,可从前进直行状态使机身朝左回转。
另外,当在该状态下使方向盘29朝右侧进行旋转操作时,上述摆动体45、横移体46、连动臂48、作动臂51、回转用HST连动机构52、及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耳轴臂76a分别朝与上述相反方向动作,可使机身从前进直行状态进行右回转。
在朝后方对进退切换·变速杆32进行旋转操作、成为后退切换·变速状态的场合,旋转方向切换机构34整体上朝后方滑动,可使接合销47滑动到横移体侧接合槽46c内和摆动体侧接合槽45d内的后端缘部位置,同时,通过直行用HST连动机构62使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77的耳轴臂77a朝后退侧切换作动。
在该状态下使方向盘29例如按图4所示那样朝左侧旋转操作时,摆动体45以摆动支轴45b为中心朝右侧方摆动,如由2点划线所示那样,通过接合销47使横移体46朝左侧方横移。
为此,前端部接合于横移体46的连动臂48也朝左侧方旋转,在该连动臂48通过枢轴50连动连接的作动臂51从朝向右侧方的中立位置(由1点划线示出)朝前方旋转,通过回转用HST连动机构52使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耳轴臂76a朝右旋转作动,将输出轴朝相反旋转方向切换作动,可使机身从后退直行状态进行后退左旋转。
因此,即使是履带式的行走部1、1,在与轮胎式的行走部一样在后退直行状态进行旋转操作的场合,也可使机身朝与在前进直行状态进行回转操作的场合相同的方向回转,可良好地确保操作性和安全性。
另外,当在该状态下使方向盘29朝右侧进行旋转操作时,上述摆动体45、横移体46、连动臂48、作动臂51、回转用HST连动机构52、及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耳轴臂76a分别朝与上述相反的方向动作,可使机身从后退直行状态进行后退右旋转。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要求连杆连接部的配置精度的转向连杆机构31形成为组合到连杆箱30内的构成,所以,通过在连杆箱30内组合预先良好地进行了精度调整的转向连杆机构31,可不产生所谓的松动地进行精度良好的操作,良好地确保操作性能。
另外,连杆箱30通过紧凑地形成,可大幅度削减安装作业工时,同时,可降低制造成本,在空间小的小型作业车中也可容易地配置,可适用到多种多样的作业车。
原动机部5具有发动机E和配置到该发动机E近旁的散热器和空气滤清器等(图中未示出)。
变速箱部6如图2所示那样,由使变速箱70朝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方向延伸箱71和将前端部连通地连设到该左右方向延伸箱71的右侧端部并朝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箱72形成。
在设于左右方向延伸箱71的输出轴73和设于发动机E的输出轴74之间设置万向联轴节75。
另外,在后方延伸箱72内分别形成回转动力传递系和直行动力传递系(图中未示出),设于后方延伸箱72内的行星齿轮机构(图中未示出)使这些回转动力传递系和直行动力传递系的动力汇合,形成合成旋转速度,由该合成旋转速度使左右行走部1、1通过后述的行走传动机构7、7分别驱动地构成。
而且,在后方延伸箱72的右侧壁连动地连设形成回转动力传递系的一部分的静油压式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形成直行动力传递系的一部分的静油压式的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77,由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使回转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速。
另外,使得可由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77使直行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速,这些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和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77可如上述那样由方向盘29和进退切换·变速杆32进行增减速操作。
行走传递机构7、7在筒状的驱动轴壳体78、78的外侧端部连动地连设前部齿轮箱79、79,该驱动轴壳体78、78从上述后方延伸箱72的后部左右侧侧分别朝左右外侧方延伸形成。
另一方面,在行走架10、10的后部通过壳体撑条81、81设置使轴线朝着左右方向的筒状的驱动轮支轴壳体80、80,在各驱动轮支轴壳体80、80的内侧端部连动地连设后部齿轮箱82、82,在沿前后方向相对的前后部齿轮箱79、79、82、82间设置传动轴83、83,在各驱动轮支轴壳体80、80中插通驱动轮支轴84、84,将各驱动轮支轴84、84的内侧端部连动地连接到后部齿轮箱82、82,同时,在各驱动轮支轴84、84的外侧端部安装驱动轮13、13。
这样,将合成后方延伸箱72内的回转动力传递系与直行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获得的合成旋转速度按插通于驱动轴壳体78、78内的驱动轴(图中未示出)→前部齿轮箱79、79→后部齿轮箱82、82→驱动轮支轴84、84→驱动轮13、13→履带14、14的路径传递。
前PTO轴8从变速箱部6的左右方向延伸箱71通过前部减速箱85朝前方凸出,可取出从该PTO轴8向连接到作业车A的前方的除雪装置(图中未示出)等的动力。
后PTO轴9从配置于车架2后部的后部减速箱86的右侧部朝后方凸出,在该后部减速箱86的左侧部与左右方向延伸箱71的左侧部之间设置PTO传动轴87。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后PTO轴9通过耕耘装置传动轴92连动地连接从耕耘装置B的耕耘箱90朝前方凸出设置的输入轴91。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按照本发明,可获得以下那样的效果。
(1)在左右一对履带式的行走部间架设车架,在该车架上设置驾驶部、原动机部、变速箱部;其特征在于行走部包括朝前后方向延伸的行走架、分别安装于该行走架的前后端部的前后从动轮、在两前后从动轮间配置到其上方位置并通过变速箱部连动地连接到上述原动机部的驱动轮、及卷绕于这些驱动轮与前后从动轮之间形成侧视为三角形的履带,驾驶部具有配置于车身最前部的方向盘。
这样,由于可将在侧视中卷绕成三角形的履带的前部侧形成为锐角,所以,即使在软弱地存在隆起到与最低离地高度大体相同高度的土时,也可顺利地冲入到该隆起的土并进一步突进,提高行走性能和作业性能。
另外,由于驾驶部的方向盘配置到车身的最前部,所以,可良好地确保把持该方向盘进行转向操作的驾驶者的车身前方的视野,从这一点考虑也可提高行走性能和作业性能及安全性。
另外,驾驶者也可一边在地上步行一边从车身的前方或侧方操作方向盘。因此,例如在葡萄地那样田地本身为倾斜地的场合,对于驾驶者,坐到驾驶部进行操作会有恐怖感,但在这样的场合,驾驶者也可一边在地上步行一边通过方向盘轻松地进行车身的转向操作。
(2)在车身的前部配置前PTO轴,在车身后部配置后PTO轴,通过变速箱部将两PTO轴连动地连接到原动机部。
这样,由于在车身的前部和后部配置前PTO轴和后PTO轴,所以,在相应于作业条件将作业装置连接到车身的前部的场合,可从前PTO轴取出动力,同时,在将作业装置连接到车身后部的场合,可从后PTO轴取出动力,可适应于多用途的作业。
(3)在左右一对的履带式的行走部间架设车架,在该车架上设置驾驶部、原动机部、及变速箱部,在原动机部通过变速箱部连动地连接上述行走部,由该变速箱部合成直行动力传递系和回转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由该合成旋转速度分别地驱动左右的行走部;其中,在驾驶部设置对行走部进行转向操作的方向盘,连动地连接该方向盘和使回转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使方向盘的左右旋转操作与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正反旋转作动连动。
这样,可与方向盘的左右旋转操作量成比例地使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进行正反旋转作动,同时,可使回转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速,所以,对方向盘进行旋转操作的驾驶者可愉快地获得进行车身的细微的旋转速度调整的操作感觉,提高操作性。
(4)通过方向盘支轴将转向连杆机构连动地连接到方向盘,在该转向机构连动地连接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耳轴臂。
这样,可简单而且可靠地形成连动地连接方向盘和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构造,提高操作性能和作业性能。
(5)在使直行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速的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耳轴臂连动地连接进退切换·变速杆,使该进退切换·变速杆的进退切换操作和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的正反旋转作动连动。
这样,由进退切换·变速杆愉快地进行车身的进退切换操作,同时,可在该进退切换·变速杆的中立位置两侧的前进区域和后退区域进行无级变速操作。
因此,可相应于作业条件分别无级地调整车身的进退速度,明显地提高作业效率。
(6)在车身的前部形成底板部,同时,该底板部的前部呈朝前上方倾斜的形状。
这样,当在向下倾斜地行走时,驾驶者可将脚踏到底板部的前部地蹬踏。为此,驾驶者不会感到恐怖,可安心地进行在向下倾斜地的转向操作。
(7)转向连杆机构紧凑地配置到呈朝前上方倾斜状的底板部的前部的正下方。
这样,在底板部的前部的正下方紧凑地配置转向连杆机构,所以,可防止在行走过程中转向连杆机构冲击到地上的凸部而受到损伤等,同时,可尽可能宽地扩大底板部上的驾驶者的脚下空间,确保驾驶者的脚下的自由度较大,这样,可提高居住性和操作性。
即,由于可在底板部的前部的正下方紧凑地配置通过方向盘支轴连动地连接到方向盘的转向连杆机构,所以,可尽可能地使方向盘支轴的周围细长化,尽可能地扩大底板部上的驾驶者的脚下空间。因此,可确保驾驶者的脚下的自由度较大,提高居住性和操作性。
(8)在转向连杆机构设置切换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的正反旋转方向的旋转方向切换机构,在该旋转方向切换机构连动地连接进退切换·变速杆,使进退切换·变速杆的进退切换操作和由旋转方向切换机构产生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出轴的正反旋转方向切换作动连动。
这样,与上述转向连杆机构同样,可良好地确保旋转方向切换机构的操作性能,同时,在由该旋转方向切换机构对进退切换·变速杆进行后退切换操作时也可使后退行走时的回转操作方向与机身的回转动力方向一致,防止误操作,这样,可良好地确保操作性和安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作业车,在左右一对履带式的行走部(1、1)间架设车架(2),在该车架(2)上设置驾驶部(3)、原动机部(5)、变速箱部(6);其特征在于行走部(1)包括朝前后方向延伸的行走架(10)、分别安装于该行走架(10)的前后端部的前后从动轮(11、12)、在两前后从动轮(11、12))间配置到其上方位置并通过变速箱部(6)连动地连接到上述原动机部(5)的驱动轮(13)、及卷绕于这些驱动轮(13)与前后从动轮(11、12)之间形成侧视为三角形的履带(14),驾驶部(3)具有配置于车身最前部的方向盘(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车身的前部配置前PTO轴(8),在车身后部配置后PTO轴(9),通过变速箱部(6)将两PTO轴(8、9)连动地连接到原动机部(5)。
3.一种作业车,在左右一对的履带式的行走部(1、1)间架设车架(2),在该车架(2)上设置驾驶部(3)、原动机部(5)、及变速箱部(6),在原动机部(5)通过变速箱部(6)连动地连接上述行走部(1、1),由该变速箱部(6)合成直行动力传递系和回转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由该合成旋转速度分别地驱动左右的行走部(1、1);其特征在于在驾驶部(3)设置对行走部(1、1)进行转向操作的方向盘(29),连动地连接该方向盘(29)和使回转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使方向盘(29)的左右旋转操作与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正反旋转作动连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通过方向盘支轴(28)将转向连杆机构(31)连动地连接到方向盘(29)上,在该转向机构(31)上连动地连接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耳轴臂(76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使直行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速的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77)的耳轴臂(77a)连动地连接进退切换·变速杆(32),使该进退切换·变速杆(32)的进退切换操作和直行用无级变速装置(77)的正反旋转作动连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车身的前部形成底板部(26),同时,该底板部(26)的前部(26a)呈朝前上方倾斜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转向连杆机构(31)紧凑地配置到呈朝前上方倾斜状的底板部(26)的前部(26a)的正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转向连杆机构(31)设置切换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输出轴的正反旋转方向的旋转方向切换机构(34),在该旋转方向切换机构(34)连动地连接进退切换·变速杆(32),使进退切换·变速杆(32)的进退切换操作和由旋转方向切换机构(34)产生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76)的输出轴的正反旋转方向切换作动连动。
全文摘要
在驾驶部通过方向盘支轴安装对行走部进行转向操作的方向盘,在该方向盘轴支连动地连接内装于连杆箱的转连加杆机构,在该转向连杆机构连动地连接使回转动力传递系的旋转速度增减速的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耳轴臂,使方向盘的左右旋转操作和回转用无级变速装置的正反旋转作动连动。因此,可良好地确保操作性能。
文档编号B60K20/00GK1446164SQ01813722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31日
发明者藤木胜美 申请人: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蜻蛉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