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秧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070阅读:2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插秧机秧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农业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插秧机秧爪。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水稻种植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对插秧机插秧的率先使用, 推进了中国农业农机化进程。机械化插秧具有定苗、穴距、栽深一致的特点;并有栽插速度 快,成本低,通风、日照好,秧苗吸收土壤营养充足等优点。因此,倍受广大农户的推崇。秧 爪是插秧机上的易损件,对秧爪使用率的提高关系到用户的成本和效益比,直接影响到用 户使用的积极性。图1、图2是国内外插秧机(高速、手扶)目前使用的秧爪的示意图,其 结构是用板材冲压成型,前端开槽,两边形成秧针;槽为取秧所用,以取秧向田中栽插;秧 针前端加工成针尖状;秧爪后端基板冲孔,为装配固定用,它的优点是根据插植臂总成的 运动轨迹,迅速、准确的将秧苗插入水稻田中。其缺点是由于秧爪运动行为,与苗土水田的 摩擦后,便产生秧爪前端磨损,减少有效使用距离;磨损超标后,随之出现取秧量不准,或空 取;这就影响了水稻的产量,所以必须更换。这样,一是浪费作业时间;二是无意识的增加 了用户的生产成本,加重了用户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插秧机秧爪,从而克服现有插秧机(高速、手扶)秧 爪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插秧机秧爪,秧爪基板冲压成型,秧爪基板的一端 冲有一个或2个双螺孔;秧爪基板另一端开槽,两边形成秧针,秧针前端加工成针尖。
所述的双螺孔相交,双螺孔的园心距为0. 4-0. 6厘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可以二次利用,使用率增加75%,使秧爪延长使 用时间,降低用户生产成本的一种水稻插秧机(高速、手扶)秧爪。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背景技术中秧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背景技术中秧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3的俯视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5的俯视图; 图中1.秧爪基板2.秧针3.针尖4.双螺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 在图3、图4中,主要针对洋马插秧机(高速、手扶)秧爪,秧爪基板(1)冲压成型, 秧爪基板(1)的一端冲有一个双螺孔(4);秧爪基板另一端开槽,两边形成秧针(2),秧针 (2)前端加工成针尖(3)。双螺孔(4)相交,双螺孔(4)的园心距为0. 4-0. 6厘米,同时也 阻止螺丝在二孔中串动,稳定秧爪在工作中取秧的准确性。
实施例2: 在图5、图6中,主要针对久保田插秧机(高速、手扶)秧爪,秧爪基板冲压成型,秧 爪基板(1)的一端冲有2个双螺孔(4);秧爪基板(1)另一端开槽,两边形成秧针(2),秧针 (2)前端加工成针尖(3)。双螺孔(4)相交,双螺孔(4)的园心距为0. 4-0. 6厘米,同时也
阻止螺丝在二孔中串动,稳定秧爪在工作中取秧的准确性。 根据生产厂对秧爪磨损标准的要求,每根秧爪磨损为0. 3-0. 5cm,而用户在实际使 用过程中,秧爪磨损为O. 5-0. 8cm。因此,本发明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增效不增资(秧爪的 使用率增加75%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用户的心理需求。
权利要求
一种水稻插秧机秧爪,其特征在于秧爪基板冲压成型,秧爪基板的一端冲有一个或2个双螺孔;秧爪基板另一端开槽,两边形成秧针,秧针前端加工成针尖。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秧爪,其特征在于双螺孔相交,双螺孔的园心距为0. 4-0. 6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农业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插秧机秧爪。秧爪基板冲压成型,秧爪基板的一端冲有一个或2个双螺孔;秧爪基板另一端开槽,两边形成秧针,秧针前端加工成针尖。采用本发明可以二次利用,使用率增加75%,使秧爪延长使用时间,降低用户生产成本的一种水稻插秧机(高速、手扶)秧爪。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1711490SQ20081015545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30日
发明者王琳 申请人:王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