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方法

文档序号:33877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双壳贝类苗种生产,具体为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柿江珧Atrinapectinata(Linnaeus,1767)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贻贝目、江珧科、栉江珧属,在中国沿海的自然分布海域较广,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贝类,广泛分布于温、热带泥沙质近海海域,我国渤、黄、东、南海均有分布。它的后闭壳肌特别肥大,可制成名贵的"江瑶柱",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海珍品,鲜活产品更是宴席上名贵的佳肴,尤其在我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倍受青睐。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条件的恶化,我国栉江珧资源量急剧下降,在许多海区已经很难采集,单纯依靠野生的栉江珧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开展栉江珧的人工繁育和增养殖势在必行。虽然,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栉江珧的人工育苗研究,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栉江珧的人工繁育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出苗效率较低,还未达到完全高效稳定的产业化水平。目前,国内外栉江珧苗种生产技术没有获得突破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解决防幼虫上浮粘连技术。幼虫上浮粘连是栉江珧幼虫培养期间不同于其它贝类幼虫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幼虫上浮粘连,就是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一般在孵化成D形幼虫24h以后),大量幼虫聚集到池水表面,密集成群。幼虫上浮粘连对幼虫培养的影响很大,稍有疏忽就容易引起幼虫大量死亡。现在主要通过控制幼虫培养密度、加强水质管理、增加充气点和加大充气量以及勤倒池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控制幼虫培养密度是关键。降低培育密度,虽然可以部分解决幼虫上浮粘连问题,但幼虫培育效率太低,一般培育密度为1个/ml以下。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方法,主要在详细研究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人工制造波浪和水流的方法防止幼虫上浮粘连等问题。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栉江珧幼虫的上浮粘连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幼虫趋光性、幼虫游泳方式、幼虫分泌粘液和海水表面张力。据观察,栉江珧幼虫与其他贝类幼虫相似,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光照对幼虫的上浮有明显影响,合适的光照能够使幼虫大量聚集在水体上层;栉江珧幼虫的游泳方式与其他双壳贝类(如扇贝、牡蛎、蛤仔)幼虫有很大不同,扇贝、牡蛎和蛤仔幼虫游泳时,它们的面盘是面对侧面快速运动,同时进行摄食。而栉江珧幼虫游泳时,它的面盘是面对水面,经常悬浮于水中,左右移动速度较慢,栉江珧幼虫的这种游泳方式使幼虫极易聚集在水体表面,在幼虫本身分泌的粘液和海水表面张力的影响下粘连在一起。本发明主要根据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产生的机理,利用造浪泵人工制造波浪,模3拟海洋生态环境,通过波浪和水流减少栉江珧幼虫的上浮粘连。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种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新方法,主要是利用造浪泵产生波浪和水流,借助波浪和水流的外力冲散幼虫,使栉江珧幼虫在培育池中均匀分布,从而防止幼虫上浮粘连,其具体技术指标如下造浪泵功率740W,流量315mVh,每个培育池中宽度方向的池壁上安装两台造浪泵,呈对角线状分布,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水面水平保持1030cm距离(即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水面距离),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培育池邻近池壁的距离为1050cm,使培育池中上层海水能够对流,形成旋转水流,并带动整个培育池的水体流动(图1)。所述造浪的较优方案为造浪泵功率1230W,流量510mVh,每个培育池中宽度方向的池壁上安装两台造浪泵,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水面水平保持1525cm距离,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培育池邻近池壁保持2040cm距离。本发明应用条件为栉江珧幼虫培育的适宜条件,即水温1828°C,盐度2535。;,pH值7.08.5,培育池适宜长X宽X高为(47m)X(35m)X(1.01.6m),适宜水深0.81.4m,适宜培育水体为150m3,幼虫培育密度为45个/ml。本发明所涉及的造浪泵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驱动,电机用树脂灌封,防水性能好,绝缘强度要高,使用安全可靠。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根据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产生的原因,通过大量实验,得到了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新方法。2.本发明通过人工制造波浪的方法,利用水流的外力使栉江珧幼虫均匀的分布于海水中,从而减少幼虫上浮和粘连的机率。3.本发明的使用,可以使栉江珧幼虫的上浮粘连减少80%以上,成活率提高80%以上,而对幼虫生长没有明显不利影响,幼虫培育密度达到45个/ml,有效提高幼虫培育效率。4.本发明给出了该方法应用的造浪泵功率、流量和安装方法,使其作用稳定,对幼虫基本没有危害,有效减少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机率,提高幼虫成活率。图l.本发明示意图。图中,l造浪泵;2水面;3水流方向;4培育池;a长;b宽;C高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水面水平距离;12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培育池邻近池壁距离。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发明给出以栉江珧幼虫为例的几个典型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在以下实施例中。1、小型培育池的培育效果(表1)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上述实施例的条件为栉江珧幼虫培育的适宜条件,即水温1828t:,盐度2535%。,pH值7.08.5,单胞藻饵料为金藻、硅藻或扁藻。如图l所示,培育池长(a)X宽(b)X高(c)为4.0mX3.0mX1.2m,培育水深1.0m,培育水体为12.00m幼虫培育密度为45个/ml。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培育池4中宽度方向的池壁上安装两台造浪泵l,呈对角线状分布,每个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培育池邻近池壁距离12保持20cm。当柿江珧受精卵孵化成"D"型幼虫24h以后,产生上浮粘连现象时启动造浪泵,使培育池中上层海水能够对流,沿水流方向3形成旋转水流。2、中型培育池的培育效果(表2)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上述实施例的条件为栉江珧幼虫培育的适宜条件,即水温1828t:,盐度2535%。,pH值7.08.5,单胞藻饵料为金藻、硅藻和扁藻。如图l所示,培育池长(a)X宽(b)X高(c)为5.3mX3.8mX1.2m,培育水深1.Om,培育水体为20.14m幼虫培育密度为45个/ml。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培育池4中宽度方向的池壁上安装两台造浪泵l,呈对角线状分布,每个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培育池邻近池壁距离12保持30cm。当柿江珧受精卵孵化成"D"型幼虫24h以后,产生上浮粘连现象时启动造浪泵,使培育池中上层海水能够对流,沿水流方向3形成旋转水流。3、大型培育池的培育效果(表3)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上述实施例的条件为栉江珧幼虫培育的适宜条件,即水温1828t:,盐度2535%。,pH值7.08.5,单胞藻饵料为金藻、硅藻和扁藻。如图l所示,培育池长(a)X宽(b)X高(c)为6.5mX4.0mX1.4m,培育水深1.2m,培育水体为31.20m幼虫培育密度为45个/ml。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培育池4中宽度方向的池壁上安装两台造浪泵l,呈对角线状分布,每个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培育池邻近池壁距离12保持40cm。当柿江珧受精卵孵化成"D"型幼虫24h以后,产生上浮粘连现象时启动造浪泵,使培育池中上层海水能够对流,沿水流方向3形成旋转水流。总之,本发明的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新方法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栉江珧幼虫的上浮粘连,有效提高栉江珧幼虫的成活率和培育效率。权利要求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育池中利用造浪泵产生波浪和水流,通过波浪和水流的外力冲散幼虫,使幼虫在培育池中均匀分布,从而防止幼虫上浮粘连,提高栉江珧幼虫的成活率和培育效率。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培育池中宽度方向的池壁上安装两台造浪泵,呈对角线状分布,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水面水平保持1030cm距离,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培育池邻近池壁的距离为1050cm,能够使培育池中上层海水对流,形成旋转水流,并带动整个培育池水体流动。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水面水平保持的适宜距离为1525cm,与培育池邻近池壁的适宜距离为2040cm。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浪泵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驱动,电机用树脂灌封,功率740W,流量315mVh。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浪泵的适宜功率为1230W,适宜流量为510mVh。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池应用的条件为栉江珧幼虫培育的适宜条件,即水温1828°C,盐度2535%。,pH值7.08.5,培育池适宜长X宽X高为(47m)X(35m)X(1.01.6m),适宜水深0.81.4m,适宜培育水体为1050m3,幼虫培育密度45个/ml。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双壳贝类苗种生产,具体为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的方法。在培育池中宽度方向的池壁上呈对角线状安装两台造浪泵,利用造浪泵产生的波浪和水流冲散幼虫,使幼虫在培育池中均匀分布,从而防止幼虫上浮粘连。当栉江珧受精卵孵化成“D”型幼虫24h以后,产生上浮粘连现象时安装造浪泵。造浪泵适宜功率为12~30W,适宜流量为5~10m3/h,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水面水平保持的适宜距离为15~25cm,造浪泵出水口中心与培育池邻近池壁的适宜距离为20~40cm。应用本发明能够使栉江珧幼虫的上浮粘连比对照组减少80%以上,成活率提高80%以上,而对幼虫生长没有明显不利影响,幼虫培育密度可以达到4~5个/ml,有效提高栉江珧幼虫的成活率和培育效率。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720704SQ200910231458公开日2010年6月9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5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5日发明者刘保忠,刘鹰,吴厚刚,周毅,张涛,张立斌,杨红生,王诗欢,邱天龙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