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63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特别是一种不需收割、可直接脱粒
的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普遍推广农业机械设 备,大型的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地降低了农民收获水稻时 的劳动强度。现有技术中的收割机大都属于割脱式,即先进行割禾,然后进行脱粒,或者谷 草混打。它存在如下缺点结构复杂,造价高,仅仅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大面积条件下作业,不 适用于在农村多数地区的小田块上作业,尤其是不适用于水稻产区的丘陵地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不需收割、可直接脱粒的水稻收获机用脱粒
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可在梯田和小田块作业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种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它包括壳体,其结构特点是壳体由机身和机盖构 成,机身的正面上部设有开口 ,机身的底部设有稻谷收集室,机身的两个侧面设有缺口 ;机 盖沿机身正面开口处向下延伸出一弯折的遮挡面,该遮挡面包括位于稻谷收集室正上方的 竖直面和向外延伸的弯折面;在机盖的遮挡面与机身正面之间形成稻杆穿行通道,稻杆穿 行通道的进口处设有渐宽的"V"型导向板;在机身内腔的上部安装有带梳齿的滚筒,滚筒 通过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 实际应用中,本脱粒装置与手扶拖拉机配合使用,由手扶拖拉机提供行走及动力
支持。工作时,稻杆从"v"型导向板进入稻杆穿行通道中,并沿稻杆穿行通道滑行,在滑行
的过程中,稻杆上的稻谷被旋转的滚筒上的梳齿梳擦下来,掉落在稻谷收集室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稻谷收集室中安装有离心机,离心机由离心机 机壳、位于离心机机壳中的离心机机轴和离心机叶片构成,所述离心机机壳设有伸出壳体 的稻谷输送管,所述离心机机轴的一端位于稻谷收集室中,其上设有螺旋叶片,离心机机轴 的另一端穿出壳体、并通过皮带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壳体的外侧安装有离心机,离心机由离心机机 壳、位于离心机机壳中的离心机机轴和离心机叶片构成,所述离心机机壳与壳体的稻谷收 集室连通,所述离心机机轴的一端穿插在稻谷收集室中,其上设有螺旋叶片,离心机机轴的 另一端通过皮带传动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壳体的稻谷收集室中设有带螺旋叶片的第一螺 旋轴,所述第一螺旋轴的一端穿插在稻谷收集室中,其另一端通过皮带传动装置与动力装 置连接;在壳体的外侧安装有与壳体的稻谷收集室连通的稻谷输送管,稻谷输送管的顶部设有谷物出口 ,稻谷输送管中设有带螺旋叶片的第二螺旋轴,所述第二螺旋轴通过锥齿轮 与皮带传动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传动装置为一种皮带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脱粒装置可以与手扶拖拉机配合使用,由手扶拖拉机提供行走及
动力支持。工作时,不需先收割稻杆,可直接脱粒,所述脱粒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
量轻的优点,广泛适用于梯田和小田块作业。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部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1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1的机身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1的滚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1的离心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2的机身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3的机身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 图1至图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 图3,本实施例包括壳体l,壳体1由机身11和机盖12构成,机身11 正面的上部开口 11-1 ,其底部为稻谷收集室11-2,机身11两个侧面上位于稻谷收集室的上 方设有相互对应的缺口 11-3;机盖12沿机身正面开口 11-1向下延伸出一弯折的遮挡面, 遮挡面包括位于稻谷收集室正上方的竖直面12-1和向外延伸的弯折面12-2 ;所述机盖12 的遮挡面与机身11正面之间形成稻杆穿行通道13,稻杆穿行通道13的进口处设有渐宽的 "V"型导向板14 ;在机身11内腔的上部安装有带梳齿3的滚筒2,滚筒2通过传动装置4与 动力装置连接。传动装置4为皮带传动装置。 参照图1和图4,在稻谷收集室11-2中安装有离心机5,离心机5由离心机机壳
51、位于离心机机壳51中的离心机机轴52和离心机叶片构成,所述离心机机壳51设有伸
出壳体的稻谷输送管53,所述离心机机轴52的一端位于稻谷收集室中,其上设有螺旋叶片
54,离心机机轴52的另一端穿出壳体、并通过皮带传动装置4与动力装置连接。 实际应用中,本脱粒装置与手扶拖拉机配合使用,由手扶拖拉机提供行走及动力支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稻杆从"V"型导向板进入稻杆穿行通道中,并沿稻杆穿行通道滑行,在滑 行的过程中,稻杆上的稻谷被旋转的滚筒上的梳齿梳擦下来,掉落在稻谷收集室中;同时, 离心机的带螺旋叶片的机轴将稻谷推进离心机机壳中,旋转的离心机叶片将稻谷抛进稻谷 输送管中;最终使稻谷从输送管管口流出、并进入接物袋中。
具体实施例2 :[0029] 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特点是在壳体1的外侧安装有离心机5,离心机由离心机机 壳51、位于离心机机壳51中的离心机机轴52和离心机叶片构成,所述离心机机壳51与壳 体1的稻谷收集室11-2连通,所述离心机机轴52的一端穿插在稻谷收集室11-2中,其上 设有螺旋叶片54,离心机机轴52的另一端通过皮带传动装置4与动力装置连接。其他与具 体实施例1相同。 具体实施例3 : 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特点是在壳体1的稻谷收集室11-2中设有带螺旋叶片61 的第一螺旋轴62,所述第一螺旋轴62的一端穿插在稻谷收集室11-2中,其另一端通过皮带 传动装置4与动力装置连接;在壳体1的外侧安装有与壳体1的稻谷收集室11-2连通的稻 谷输送管63,稻谷输送管63的顶部设有谷物出口 64,稻谷输送管63中设有带螺旋叶片61 的第二螺旋轴65,所述第二螺旋轴65通过锥齿轮66与皮带传动装置4连接。其他与具体 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 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它包括壳体,其特征是壳体(1)由机身(11)和机盖(12)构成,机身(11)的正面上部设有开口(11-1),机身(11)的底部设有稻谷收集室(11-2),机身(11)的两个侧面设有缺口(11-3);机盖(12)沿机身正面开口(11-1)处向下延伸出一弯折的遮挡面,该遮挡面包括位于稻谷收集室正上方的竖直面(12-1)和向外延伸的弯折面(12-2);在机盖(12)的遮挡面与机身(11)正面之间形成稻杆穿行通道(13),稻杆穿行通道(13)的进口处设有渐宽的“V”型导向板(14);在机身(11)内腔的上部安装有带梳齿(3)的滚筒(2),滚筒(2)通过传动装置(4)与动力装置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动装置(4) 由皮带传动装置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其特征是在稻谷收集室(11-2)中安装有离心机(5),离心机(5)由离心机机壳(51)、位于离心机机壳(51)中的离 心机机轴(52)和离心机叶片构成,所述离心机机壳(51)设有伸出壳体的稻谷输送管(53), 所述离心机机轴(52)的一端位于稻谷收集室中,其上设有螺旋叶片(54),离心机机轴(52) 的另一端穿出壳体、并通过传动装置(4)与动力装置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其特征是在壳体(1)的外 侧安装有离心机(5),离心机(5)由离心机机壳(51)、位于离心机机壳(51)中的离心机机 轴(52)和离心机叶片构成,所述离心机机壳(51)与壳体(1)的稻谷收集室(11-2)连通, 所述离心机机轴(52)的一端穿插在稻谷收集室(11-2)中,其上设有螺旋叶片(54),离心机 机轴(52)的另一端通过皮带传动装置(4)与动力装置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其特征是在壳体(1)的 稻谷收集室(11-2)中设有带螺旋叶片(61)的第一螺旋轴(62),所述第一螺旋轴(62)的 一端穿插在稻谷收集室(11-2)中,其另一端通过皮带传动装置(4)与动力装置连接;在壳 体(1)的外侧安装有与壳体(1)的稻谷收集室(11-2)连通的稻谷输送管(63),稻谷输送 管(63)的顶部设有谷物出口 (64),稻谷输送管(63)中设有带螺旋叶片(61)的第二螺旋轴 (65),所述第二螺旋轴(65)通过锥齿轮(66)与皮带传动装置(4)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收获机用脱粒装置,它包括壳体,其特征是壳体(1)由机身(11)和机盖(12)构成,机身(11)的上部设有开口(11-1)、底部设有稻谷收集室(11-2)、两个侧面设有缺口(11-3);机盖(12)向下延伸出遮挡面,该遮挡面包括竖直面(12-1)和向外延伸的弯折面(12-2);在机盖(12)的遮挡面与机身(11)正面之间形成稻杆穿行通道(13),稻杆穿行通道(13)的进口处设有渐宽的“V”型导向板(14);在机身(11)内腔的上部安装有带梳齿(3)的滚筒(2),滚筒(2)通过传动装置(4)与动力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广泛适用于梯田和小田块作业。
文档编号A01F12/56GK201541488SQ2009202641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罗健飞, 罗宝君, 罗宝玉 申请人:罗健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