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增产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365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菜增产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菜增产素。
背景技术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植物脂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和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发展超高产油菜对我国的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以来,我国油菜栽培科学技术就一直在研究高产的途径,但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油菜高产栽培模式、个体/群体形态、播期、肥料利用、光合作用、产量构成等方面。我国的油菜生产也经历了"三发"栽培、群体质量栽培、保优栽培、轻简化栽培等阶段。栽培科学家很重视播期、密度、肥料养分、水分对油菜产量及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但在利用生长调节剂促进油菜产量上的研究和应用较少。当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油菜上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单一作用或成分的生长调节剂促进油菜抗逆或增产。主要有多效唑(冬前喷施防冻)、三十烷醇(对油菜增产具有一定的作用)、6-BA(对油菜增产具有一定的作用);2)应用于其它作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油菜,如喷施宝、垦原丰产素等,对油菜增产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目前在油菜生产上还有一些利用叶面肥进行增产作用的,如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其主要作用是对油菜缺素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以上所述的这些增产剂的主要缺点是仅是对油菜生长过程中的单一方面的调控或营养补充;例如6-BA对于土壤肥力条件较好的田块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土壤肥力条件较差时,则其增产效果也会较差。而叶面肥的喷施,则仅是对一些土壤肥力较差或缺少该元素的田块有效果,否则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油菜增产素,该油菜增产素通过在油菜生长时期增加植物体内碳素水平,并调控油菜植株的转运与吸收,促进油菜花芽分化,实现既能增产又能防病抗倒的效果。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菜增产素,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3.0-5.0%的十二烷基酸钠,质量百分含量为0.1_0.2%的硼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的硝酸钾;质量百分含量为30_40%的磷酸二氢铵;质量百分含量为20_30%的四氯间苯二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1-1%的6-苄氨基嘌呤(6-BA);质量百分含量为0.1_1%的6_糠氨基嘌呤(6-KT),其中6-苄氨基嘌呤与6-糠氨基嘌呤的质量比为1:2,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的质量比为l:1。该油菜增产素中的6-苄氨基嘌呤和6-糠氨基嘌呤为核心成分,能有效地影响和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辅助以油菜生长关键时期的关键营养元素(P、K、B)的合适配比,延长油菜叶片和角果的光合高效持续期,显著提高油菜的分枝数、每角粒数、单株角果数、籽粒千粒重,提高了油菜产量。本油菜增产素中的适当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糠氨基嘌呤)具有与生长素(6-苄3氨基嘌呤)的正向协同和拮抗作用1)可促进细胞分裂与伸长(与生长素作用机理不同),使茎增殖,抑制伸长。2)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的生长。3)在根尖合成向上运输,故可以拮抗生长素的生根作用和顶端优势作用。4)抑制衰老,可延长油菜叶片、茎杆、角果皮等的光合持续期。在油菜抽苔期,P、K、B等均是油菜最亟需的营养元素,这三种元素均有利于促进油菜花芽分化的作用,促进坐果开花。油菜增产素中的钾元素有利于提高油菜花期的抗性,硼酸能显著降低油菜"花而不实"现象。本发明油菜增产素整体呈酸性,喷施时的ra值为5.5左右,是最有利于油菜吸收的范围。油菜增产素能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本发明油菜增产素使用方法和作用机理如下在油菜生长的蕾苔期,施用油菜增产素,通过N、P、K、B等元素的合理配比,供给油菜关键生育期的特定营养元素,保证油菜植株生长发育的调控需要,然后利用合适浓度配比的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与6-糠氨基嘌呤的核心调控作用,再配以提高油菜吸收活性的表明活性剂十二烷基酸钠、提高油菜对菌核病抗性的四氯间苯二腈以及配混后有利于油菜吸收的pH值,从而实现了提高油菜植株分枝数、每角粒数、单株角果数、籽粒千粒重,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并对油菜抗菌核病、抗倒伏有较好的效果。图1为不同增产剂对油菜的油菜叶片光合持续期的影响示意图。图2为不同增产剂对角果光合持续期的影响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取质量百分含量为3.0-5.0%的十二烷基酸钠,质量百分含量为0.1_0.2%的硼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的硝酸钾;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的磷酸二氢铵;质量百分含量为20-30%的四氯间苯二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1-1%的6-苄氨基嘌呤;质量百分含量为O.1-1%的6-糠氨基嘌呤,其中6-苄氨基嘌呤与6-糠氨基嘌呤的质量比为1:2,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的质量比为1:l,将上述所取各固体粉碎磨成粉末混匀即制得油菜增产素,按照每5g油菜增产素兑20L水,每亩地喷施10g的剂量进行以下实验。实施例1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土壤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中双9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设6种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0m、施肥采用当前农民习惯性施肥方法,即播种前每亩施复合肥50kg(其中含氮15%,P2057%,K208%),于2006年9月27日播种,每亩1.2万株,条播,行距33cm。2007年2月27日,油菜抽薹现蕾期,喷施ABAO.076ymol/L,油菜增产素150g/hm^垦原丰产素0.15m1/hm2、KH2P041.5kg/hm2和喷施宝0.075ml/hm2,以清水为对照。其中油菜增产素中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3.3%的十二烷基酸钠,质量百分含量为0.2%的硼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5%的硝酸钾;质量百分含量为35%的磷酸二氢铵;质量百分含量为25%的四氯间苯二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5%的6-苄氨基嘌呤(6-BA);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6-糠氨基嘌呤(6-KT)。表1不同配方生长调节剂对油菜产量的影响(2006-2007)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注*和**分别表示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下同。2006-2007年度在油料所试验地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前常用的一些油菜增产调节剂相比,油菜增产素主要优势表现在增加了油菜植株的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产量上,且产量增加明显高于其他油菜增产调节剂,见表1。实施例2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阳逻试验基地进行,土壤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中双9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设5种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0m、施肥采用农民习惯性施肥方法,即播种前每亩施复合肥50kg(其中含氮15%,P2057%,K208%),于2007年10月4日播种,每亩1.2万株,条播,行距33cm。2007年3月1日,油菜抽薹现蕾期,喷施油菜增产素150g/hm2、垦原丰产素0.15ml/hm2、KH2P041.5kg/hm2和喷施宝0.075ml/hm2,以清水为对照。其中油菜增产素中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3.4%的十二烷基酸钠,质量百分含量为0.1%的硼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7.5%的硝酸钾;质量百分含量为37.5%的磷酸二氢铵;质量百分含量为20%的四氯间苯二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5%的6-苄氨基嘌呤(6-BA);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6-糠氨基嘌呤(6-KT)。在小区选取长势长相相同的植株各10株,挂牌标记,用红毛线分别标记植株上叶位、叶片大小、生理状态相似的叶片。不同增产剂处理后第7d开始用美国产LI-C0R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配备普通叶室进行测定,每7d测定一次光合速率、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指标;测定时间选在晴天的上午9:0011:30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当油菜角果长度基本稳定时(终花后10d),开始用美国产LI-C0R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配备针叶叶室测定角果光合速率。每5d测定一次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指标;测定时间选在晴天的上午9:0011:30进行。测定结果见图2。表2不同增产剂处理对油菜产量的影响(2007-2008,武汉)<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注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下同。植物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速率变化表现为上升期、高值持续期(APD)和速降期,叶绿素含量变化经历上升期、相对稳定期(RSP)和速降期。而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集中在如何延长叶片等光合器官的光合持续期上。由图l可以看出,油菜增产素喷施后7天,光合速率略高于其他生长调节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喷施后的第14天开始,相对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油菜增产素显著延长了叶片的光合高效持续期(P〈0.05),有利于油菜光合同化产物的形成,提高了油菜植株的光合效率。研究表明,油菜角果是重要的光合器官,角果发育成熟期主要通过角果皮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产物可就近直接运输到种子中,角果是库也是重要的源。油菜籽粒形成中所需的干物质50%-70%是来自于绿色角果皮的光合,因此角果光合对油菜的产量构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图2可以看出,不同增产剂处理均对提高油菜角果皮光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图2),但其中以油菜增产素的增产效果最为稳定,在测定的四个时期均极显著地提高了角果皮的光合速率(P<O.Ol),与对照相比,其各个时期的光合速率均比对照提高了20%以上。角果测定后期,油菜增产素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光合速率(5.6iimo1C02m—2s—O,而其他处理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实施例32007-2008年度,委托钟祥市农业局和公安县农业局也分别进行了田间试验。供试品种分别为中双9号和中双10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设5种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00m、播种前每亩施复合肥50kg(其中含氮15%,P2057%,K208%),分别于2007年9月24日和2007年9月29日播种,每亩1.2万株,条播,行距33cm。2007年3月初,油菜抽薹现蕾期,喷施油菜增产素150g/hm^垦原丰产素0.15m1/hm2、KH2P041.5kg/hm2和喷施宝0.075ml/hm2,以清水为对照。其中油菜增产素中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4.5%的十二烷基酸钠,质量百分含量为0.2%的硼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2%的硝酸钾;质量百分含量为32%的磷酸二氢铵;质量百分含量为29.8%的四氯间苯二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5%的6-苄氨基嘌呤(6-BA);质量百分含量为1%的6-糠氨基嘌呤(6-KT)。表3不同增产剂处理对油菜产量的影响(2007-2008,湖北钟祥市)<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表4不同增产剂对油菜产量的影响(2007-2008,湖北公安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2007-2008在钟祥(表3)和公安(表4)的试验结果均表明,油菜增产素能有效提高油菜植株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产量增加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且均稳定在15%以上。病害调查发病情况调查,每块田五点取样,每点查20株,共查100株,调查时以株为单位,按照0级,无病;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的分级标准分别记载各级病株数,同时记载主茎发病株数(含主茎发病且分枝也有发病的)、分枝发病株数(指主茎未发病,仅有分枝发病的植株)。<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表5不同增产剂处理田间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2007-2008,湖北钟祥)<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表6不同增产剂处理田间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2007-2008,湖北公安)<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由表5(钟祥)和表6(公安)可以看出,油菜增产素处理的菌核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其它处理。且在钟祥和公安分别所用的两个品种的试验结果也表明,油菜增产素对不同油菜品种的抗菌核病均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权利要求一种油菜增产素,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3.0-5.0%的十二烷基酸钠,质量百分含量为0.1-0.2%的硼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的硝酸钾;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的磷酸二氢铵;质量百分含量为20-30%的四氯间苯二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1-1%的6-苄氨基嘌呤;质量百分含量为0.1-1%的6-糠氨基嘌呤。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油菜增产素,其特征在于6-苄氨基嘌呤与6-糠氨基嘌呤的质量比为l:2,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的质量比为1:1。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菜增产素,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3.0-5.0%的十二烷基酸钠,质量百分含量为0.1-0.2%的硼酸;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的硝酸钾;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的磷酸二氢铵;质量百分含量为20-30%的四氯间苯二腈;质量百分含量为0.1-1%的6-苄氨基嘌呤(6-BA);质量百分含量为0.1-1%的6-糠氨基嘌呤(6-KT),其中6-苄氨基嘌呤与6-糠氨基嘌呤的质量比为1∶2,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的质量比为1∶1。该油菜增产素通过在油菜生长时期增加植物体内碳素水平,并调控油菜植株的转运与吸收,促进油菜花芽分化,实现既能增产又能防病抗倒的效果。文档编号A01N43/90GK101785466SQ20101013425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发明者张春雷,李俊,马霓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