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水稻秧苗、其培育方法及生产的富有机硒大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89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富硒水稻秧苗、其培育方法及生产的富有机硒大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水稻秧苗,以及该水稻秧苗的培育及应用方法。属于农业施肥和农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50%。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四96万公顷,分布区域辽阔。由于粮食压力等历史原因,我国水稻生产过去以高产为目标,对稻米量元素含量的重视程度较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水稻的富微量元素技术开发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硒,元素符号Se,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中心.具有抗癌、抗衰老(抗氧化)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等生物学特性。食物链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不同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勻的,依据局部贫硒土壤线索实施和开展针对性的富硒工作,优化食物链中的硒含量水平是农业生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市)也属低硒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均每日硒摄入量为50-200微克。但现在我国成人的日硒摄入量仅有沈-32微克,因此,硒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有40多个国家属于低硒或缺硒地区。农产品中的硒总体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两大类前者包括硒酸盐、亚硒酸盐等,无机硒对于人和动物来说吸收效果差,毒性风险大,使用不当极易造成硒中毒;后者主要包括硒代氨基酸、硒代蛋白、硒多糖等形态,对人和动物来说吸收效果好,毒性小,更适合补硒的要求。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补充硒元素有效途径,因此,富硒技术是科学家们研究开发并付诸实际生产的热点领域。水稻在居民饮食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硒含量水平对全民硒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富有机硒大米生产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在水稻灌浆期喷施无机硒溶液,使水稻快速吸收无机硒从而达到富硒水平。如中国专利CN101182M6A。该方法中富硒营养剂技术含量低,实施方式较为复杂,需喷施5 6次,而且最终大米中无机硒残留量很大,由于无机硒吸收前必须先与肠道中的有机配体结合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而肠道中存在着多种元素与硒竞争有限配体,不利于人体吸收利用,而且无机硒对机体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二是在天然富硒地区种植富集能力较强的水稻,此方法可生产出比普通大米硒含量更高的大米。但由于富硒地区土壤硒含量存在地域差异,无法对大米中硒含量进行定量控制,有可能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存在地域局限和不稳定性,不利于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三是在水稻分蘖期追施富硒肥料,如中国专利CN101791081A。此方法可以保证大米达到富硒标准,无无机硒残留,提高大米有机硒含量。但因为水稻特殊的水田种植方式, 在稻田灌水和放水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硒肥的流失,降低硒肥利用率,而且流失的硒容易增加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硒的负担,长期使用易导致硒污染。但是,相关的公知技术均设未涉及富硒水稻秧苗、富含有机硒的大米,以及具体培育富有机硒大米的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有机硒大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富硒水稻秧苗、 富含有机硒的大米以及具体培育富有机硒大米的生产方法等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富硒水稻秧苗,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水稻秧苗移栽时总带硒量为4. 6 360 μ g/株。优选的,所述富硒水稻秧苗移栽时总带硒量为18. 4 180 μ g/株。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水稻育秧阶段,在秧盘育秧土或育秧田中加入纳米硒植物营养剂按照水稻育秧方法培育出富硒水稻秧苗的步骤。优选的,通过秧田田畦育秧时,先按常规水稻育秧步骤将水稻种子播入育秧田,出秧后秧苗高IOcm左右时,将用量1 mcg/每亩大田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均勻撒于秧田上, 喷洒水使营养剂与田土充分接触;最后按照水稻育秧常规操作,培育出富硒水稻秧苗。优选的,所述方法中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的用量为3. Okg/每亩大田。优选的,通过秧盘育秧时,在育秧土装盘前,按重量比育秧土 营养剂= 1000 (1 10)的比例均勻混合后,将混合有营养剂的育秧土装入育秧盘,然后按照常规水稻育秧方式,培育出富硒水稻秧苗。优选的,所述方法中育秧土 营养剂总量比为1000 O 4)。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有机硒大米,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有机硒大米的硒含量为100 300μ g/kg,其中有机硒含量> 80%。优选的,所述富有机硒大米的硒含量为100 300yg/kg,其中有机硒含量彡 8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水稻秧苗,以及该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水稻秧苗,秧苗移栽时带硒量为4. 6 360 μ g/ 株。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水稻秧苗,,秧苗移栽时带硒量为 18. 4 180 μ g/ 株。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水稻秧苗培育方法,所述水稻秧苗是通过在水稻育秧阶段,在秧盘育秧土或育秧田中施入纳米硒植物营养剂(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XGP001A),育秧完成后通过机插秧或人工插秧,将水稻秧苗根部所带含硒基质带入大田,结合正常生产的水肥管理,最终收获富有机硒大米。该方法还大幅提高了水稻对硒的利用率,避免长期生产流失的硒对环境产生污染,对大米硒含量有很好的可控性。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富有机硒大米的生产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富硒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根据不同的育秧方式,水稻秧苗的培育方式不同。以秧田田畦育秧方式进行富硒水稻苗的培育时,按常规育秧步骤至将水稻种子播入秧田。出秧后秧苗高IOcm左右时,以每亩大田插秧用苗量为基本单位面积,按照每个单位面积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用量1 ^g,用电子秤称取需要重量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将称好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均勻撒于秧田上,用水壶或喷雾器喷洒一遍清水,使纳米硒植物营
4养剂与田土充分接触。之后按照水稻育秧常规操作,直到培育出用于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水稻秧苗。再按照常规农艺措施,将秧苗插入大田,通过一系列常规耕作管理,最后收获富有机硒大米。作为优选,单位面积纳米硒植物营养剂使用量为3. Okgo水稻秧苗根部对该纳米硒植物营养剂中的纳米硒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根际基质中大部分的硒。虽然如此,但在起秧时,注意秧苗根部不要冲洗的太干净,需保留少量育秧土。以秧盘育秧并机械插秧种植方式进行水稻秧苗培育时,在育秧土装盘前,按照重量比育秧土 纳米硒植物营养剂=1000 1 10的比例均勻混合。将混合有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的育秧土装入育秧盘。之后按照常规水稻育秧方式,撒种、覆膜、注水等。育秧完成后常规方法机械插秧至大田,最终收获富硒水稻。作为优选,育秧土 纳米硒植物营养剂重量比为1000 2 4。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种植本发明的培育出的水稻秧苗,可生产出硒含量至100 300 μ g/kg的大米,硒含量较普通大米提高2 10倍,有机硒占比> 80%,达到富有机硒大米的标准。本发明摒弃了传统的叶面喷施技术,采用更加安全的根部吸收,相比之下本发明生产的富有机硒大米中的硒不会以无机残留态存在。并且采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技术,使无机硒向有机硒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相对于无机硒,有机形态的硒安全性更高,无毒副作用,更易于人体吸收和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水稻秧苗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过程,操作简便,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使用本方法,能保证从水稻发芽后育秧开始,一直到收获期,为水稻提供定量并充足的硒源。使水稻从幼苗开始就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硒,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硒,积累和转化周期更长,含量更稳定,有机硒比例更高, 达到80%以上,最终收获时得到质量稳定的富有机硒大米。本发明与插秧后追施硒营养剂相比,所添加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位于水稻根际的土壤中,能与水稻根充分接触并被吸附或吸收,大幅度提高硒营养剂的吸收利用率。不仅降低了投入成本,而且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硒的量很小,对环境中硒的几乎没有影响,是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生产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实施例1富有机硒水稻种植实例在某水稻种植基地,按照秧田育秧的方式培育富有机硒水稻苗的步骤,培育秧苗6 组,每组培育供5亩大田插秧的用苗量。对照组1号育秧田按照常规秧田育秧、插秧过程生产,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占总硒比例,结果如表1。实验1组2号育秧田秧苗出土 IOcm左右时,同电子秤称取5kg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均勻撒到秧田上,再用喷壶洒一遍水,将秧苗叶子上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全部冲到并附着在育秧土上,避免被风吹走流失。之后按常规操作直到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所占比例,结果如表1。实验2组3号育秧田秧苗出土 IOcm左右时,同电子秤称取IOkg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均勻撒到秧田上,再用喷壶洒一遍水,将秧苗叶子上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全部冲到并附着在育秧土上,避免被风吹走流失。之后按常规操作直到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所占比例,结果如表1。实验3组4号育秧田秧苗出土 IOcm左右时,同电子秤称取15kg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均勻撒到秧田上,再用喷壶洒一遍水,将秧苗叶子上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全部冲到并附着在育秧土上,避免被风吹走流失。之后按常规操作直到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所占比例,结果如表1。实验4组5号育秧田秧苗出土 IOcm左右时,同电子秤称取20kg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均勻撒到秧田上,再用喷壶洒一遍水,将秧苗叶子上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全部冲到并附着在育秧土上,避免被风吹走流失。之后按常规操作直到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所占比例,结果如表1。实验5组6号育秧田秧苗出土 IOcm左右时,同电子秤称取30kg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均勻撒到秧田上,再用喷壶洒一遍水,将秧苗叶子上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全部冲到并附着在育秧土上,避免被风吹走流失。之后按常规操作直到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所占比例,结果如表1。表1为秧田育秧培育富有机硒水稻秧苗,并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实验结果
分组编号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实验5组大米总硒含量ppb43.5138.1184.4194.7223.6259.4有机硒占比76.1%89.4%85.4%94.4%87.5%86.2%实施例2富有机硒水稻种植实例在某水稻种植基地,按照秧盘育秧并机械插秧的方式培育富有机硒水稻苗的步骤,培育秧苗共6组,每组培育供5亩大田机械插秧的用苗量。如下操作对照组按照常规秧盘育秧机械插秧方法,种植5亩水稻,最终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大米中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比例,结果如表2。实验1组按照5亩大田机械插秧用量,将育秧土和纳米硒植物营养剂按照 1000 1的比例均勻混合,之后按照常规操作,将育秧土装入秧盘,播种、育秧、插秧直到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比例,结果如表2。实验2组按照5亩大田机械插秧用量,将育秧土和纳米硒植物营养剂按照 1000 2的比例均勻混合,之后按照常规操作,将育秧土装入秧盘,播种、育秧、插秧直到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比例,结果如表2。实验3组按照5亩大田机械插秧用量,将育秧土和纳米硒植物营养剂按照 1000 4的比例均勻混合,之后按照常规操作,将育秧土装入秧盘,播种、育秧、插秧直到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比例,结果如表2。实验4组按照5亩大田机械插秧用量,将育秧土和纳米硒植物营养剂按照 1000 8的比例均勻混合,之后按照常规操作,将育秧土装入秧盘,播种、育秧、插秧直到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比例,结果如表2。实验5组按照5亩大田机械插秧用量,将育秧土和纳米硒植物营养剂按照 1000 10的比例均勻混合,之后按照常规操作,将育秧土装入秧盘,播种、育秧、插秧直到收获大米后,随机抽样检测总硒含量和有机硒比例,结果如表2。表2为实施例2秧盘育秧并机械插秧培育富有机硒秧苗,并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实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富硒水稻秧苗,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水稻秧苗移栽时总带硒量为4. 6 360 μ g/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富硒水稻秧苗,其特征在于所述富硒水稻秧苗移栽时总带硒量为18. 4 180 μ g/株。
3.一种富硒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水稻育秧阶段,在秧盘育秧土或育秧田中加入纳米硒植物营养剂按照水稻育秧方法培育出富硒水稻秧苗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秧田田畦育秧时,先按常规水稻育秧步骤将水稻种子播入育秧田,出秧后秧苗高IOcm左右时,将用量1 6kg/每亩大田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均勻撒于秧田上,喷洒水使营养剂与田土充分接触;最后按照水稻育秧常规操作,培育出富硒水稻秧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纳米硒植物营养剂的用量为3. Okg/每亩大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秧盘育秧时,在育秧土装盘前,按重量比育秧土 营养剂=1000 (1 10)的比例均勻混合后,将混合有营养剂的育秧土装入育秧盘,然后按照常规水稻育秧方式,培育出富硒水稻秧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育秧土营养剂总量比为 1000 (2 4)。
8.一种富有机硒大米,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有机硒大米的硒含量为100 300μ g/kg,其中有机硒含量> 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富有机硒大米,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有机硒大米的硒含量为 100 300μ g/kg,其中有机硒含量> 8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水稻秧苗、其培育方法及生产的富有机硒大米,所述富硒水稻秧苗移栽时总带硒量为4.6~360μg/株。所述方法包括在水稻育秧阶段,在秧盘育秧土或育秧田中加入纳米硒植物营养剂按照水稻育秧方法培育出富硒水稻秧苗的步骤。所述富有机硒大米的硒含量为100~300μg/kg,其中有机硒含量≥80%。该大米富含硒元素,且整体含量统一;该方法提高了有机硒的比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同批次生长的大米中硒含量稳定性的问题,保证了大米中硒含量的统一,可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2150538SQ201010580228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李伟, 李飞 申请人: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