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21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温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隔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肠粉的生产过程中将原料托 盘传输进加热腔,并同时将肠粉传输出加热腔,在传输进原料托盘或传输出肠粉的过程中 保证加热腔内的蒸汽不泄露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的发展和竞争也越来越激 烈,然而目前大部分的餐饮企业都还是沿用传统的人工生产方法,随着餐厅规模及顾客流 量的日益增大,这种传统的运作模式在近年已经受到挑战,这个传统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 激烈,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餐饮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 品质量,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与永续发展是餐饮企业 需考虑的问题;以肠粉的生产为例,目前肠粉的生产仍然是靠人工根据顾客的需要将肠粉 加工完成再递送给顾客食用,因此用于加工肠粉的肠粉机也全部靠人工进行操作。现有的肠粉机主要包括若干托盘及具有一开口面的框体,该框体呈中空结构,中 空结构形成加热腔,加热腔用于将原材料蒸熟至可食用的肠粉,加热腔内具有层叠的托盘 承载装置,同时,框体上与开口面相垂直的一侧面上设有供托盘出入加热腔的托盘开口 ;工 作时,首先将加热腔的开口面放置于加热器上为肠粉机提供热量,接着操作者往托盘上刷 油液,当刷完油液后,再往托盘上均勻地涂上料浆和内馅等材料,再将托盘从托盘开口放入 到框体的加热腔内,托盘插入框体的加热腔后密封加热腔的托盘开口,利用加热器产生的 热量将托盘上的材料蒸熟形成肠粉,然后再将托盘拖出来,用刮板将托盘上的肠粉取下以 供人们食用。然而,上述现有的肠粉机在生产肠粉过程中涉及到的托盘插入和拉出、托盘的刷 油、上材料以及托盘上的肠粉刮落等,均是靠操作者手工完成,因此使得现有的肠粉机的生 产效率低下且肠粉的生产成本高;同时,在生产肠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刷油量、添加材料量 等完全取决于操作者,因而使得现有的肠粉机生产出来的肠粉口感不一,肠粉的一致性差 以影响到肠粉的销售量。为提高肠粉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使肠粉的生产更卫 生、质量更高,需要一种结合现代工业技术手段的肠粉机,在肠粉的生产中同时将多个承有 材料的托盘放置于加热腔内,将托盘上的材料蒸熟以形成肠粉,肠粉加工完成后需要将托 盘传输出加热腔并补充进承载原材料的托盘,如此循环以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需要一种装 置将装有原材料的托盘传输进加热腔,并将蒸熟的肠粉传输出加热腔,同时在传输进原料 托盘或传输出肠粉的过程中保证加热腔内的蒸汽不泄露。因此,急需一种将原料托盘传输进加热腔,并将肠粉传输出加热腔,同时在传输进 原料托盘或传输出肠粉的过程中保证加热腔内的蒸汽不泄露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原料托盘传输进加热腔,并将肠粉传输出加热腔,同时在传输进原料托盘或传输出肠粉的过程中保证加热腔内的蒸汽不泄露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保温隔离装置,连接于肠粉 生产机的加料腔与加热腔之间,所述保温隔离装置包括第一保温隔离腔、第二保温隔离腔 及安装架,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及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一 保温隔离腔位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之上,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与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之 间呈中空结构,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开 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三开 口及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三开口与 所述第二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处 均设置有腔门,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上底板处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位于所述第一保温 隔离腔内,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所在侧板与所述加料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开口 与所述第三开口所在侧板与所述加热腔配合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三开口及所述第四开口处设置有相同的第一腔门,所述第一腔门 用于将所述第三开口及所述第四开口关闭密封并可开启,更具体地,所述腔门滑动地安装 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所述第三开口及所述第四开口处,在加热腔内将原材料加工成肠 粉后,将承载有肠粉的托盘从第三开口传输到第一保温隔离腔内,与此同时,第四开口通过 第一腔门关闭密封,保证加热腔内的蒸汽不会因为第三开口的开启而泄露;承载有肠粉的 托盘进入第一保温隔离腔后在传输过程中,上底板上的刮板将托盘上的肠粉刮下使肠粉落 于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下底板上,然后将取走肠粉的托盘从第四出口传输出第一保温隔离 腔,在第四开口开启的同时,第三开口通过第一腔门关闭密封,保证加热腔内的蒸汽不会因 为第四开口的开启而泄露;保持加热腔内具有恒定的温度,使肠粉的口感统一,且节约能 源。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相同的第二腔门,所述第二腔门 用于将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关闭并可开启,更具体地,所述第二腔门滑动地安装 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的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处,将承有肠粉原材料的托盘由第 一开口传输入第二保温隔离腔,与此同时,第二开口通过第二腔门关闭密封,保证加热腔内 的蒸汽不会因为第一开口的开启而泄露;承有肠粉原材料的托盘进入第二保温隔离腔后, 关闭密封第一开口,并开启第二开口,承有肠粉原材料的托盘由第二开口传输到加热腔内 将原材料蒸熟,保证加热腔内的蒸汽不会因为第二开口的开启而泄露;保持加热腔内具有 恒定的温度,使肠粉的口感统一,且节约能源。较佳地,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下底板处设置有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处设置 有第三腔门,所述第三腔门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五开口处,用于将所述第五开口关闭并可 开启;肠粉由刮板刮下放置于第一保温隔离腔后,沿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下底板滑动第三腔 门进而打开第五开口,可使第一保温隔离腔内的肠粉掉落于外部的接收装置,并通过第一 保温隔离腔与第二保温隔离腔之间的中空结构将接收装置取出,简便快捷。较佳地,所述保温隔离装置还包括第一传输机构及第二传输机构,所述第一传输 机构对称地安装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内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所述第一传输机构所在平 面与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两侧板相垂直,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对称地安装于所 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内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所述第二传输机构所在平面与设置有所述第
4三开口及第四开口的两侧板相垂直;承有原材料的托盘由第一开口加入第二保温隔离腔 后,经第一传输机构传输到第二开口处并传输到加热腔,经加热腔蒸加工形成的肠粉,由第 三开口加入到第一保温隔离腔后由第二传输机构传送,传送过程中刮板将托盘上的肠粉刮 取下后放置于第一保温隔离腔内,取出肠粉后的托盘经第二传输机构继续传输后由第四开 口传出第一保温隔离腔,这样通过第二保温隔离腔向加热腔不断地加入肠粉原材料,同时 加工完成的肠粉经过第一保温隔离腔取下后放置于第一保温隔离腔内,并将取出肠粉后的 托盘由第一保温隔离腔传输出去,提高肠粉加工的效率,保证加热腔内的蒸汽不会因传输 进原料托盘或传输出肠粉托盘而泄露,进而保持加热腔内具有恒定的温度,使肠粉的口感 统一,且节约能源。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离装置包括第一保温隔离腔、第二保温 隔离腔及安装架,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及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 述第一保温隔离腔位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之上,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与所述第二保温隔 离腔之间呈中空结构,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 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 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三 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上底板处设置有刮 板,所述刮板位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内,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所在侧板与所述 加料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所在侧板与所述加热腔配合连接;托盘在 加料腔内加入原材料后,从第一开口加入第二保温隔离腔,与此同时,第二开口通过腔门关 闭密封,当原料托盘加入到第二保温隔离腔后,关闭第一开口,打开第二开口,将原料托盘 经第二开口加入加热腔,保证加入原料托盘的过程中热腔内的蒸汽不会泄露,在加入原料 托盘的同时,在加热腔将原材料加工形成肠粉后,承载有肠粉的托盘由加热腔传出后通过 第三开口传输到第一保温隔离腔内,与此同时,第四开口通过腔门关闭密封,当肠粉托盘加 入到第一保温隔离腔后,关闭第三开口,打开第四开口,托盘在传输的过程中,刮板将托盘 上的肠粉取下并放置于第一保温隔离腔内,取走肠粉的托盘经第四开口传输出第一保温隔 离腔,保证在传输出肠粉托盘的过程中热腔内的蒸汽不会泄露;保温隔离装置通过保温腔 第一保温隔离腔将加工完成的肠粉及肠粉托盘不断取出的同时,通过第二保温隔离腔不断 的加入原材料到加热腔进行加工,提高肠粉生产的效率,保证加热腔内的蒸汽不会因传输 进原料托盘或传输出肠粉托盘而泄露,进而保持加热腔内具有恒定的温度,使肠粉的口感 统一,且节约能源。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拆除第一保温隔离腔的刮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离装置加入托盘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离装置加入托盘并传出托盘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 件。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离装置10包括第二保温隔离腔11、第一保温 隔离腔12及安装架,第二保温隔离腔11及第一保温隔离腔12均安装于安装架上且第一保 温隔离腔12位于第二保温隔离腔11之上,第一保温隔离腔12与第二保温隔离腔11之间 呈中空结构,用于将加工完成的肠粉取出来以供人们食用;第二保温隔离腔11具有相平行 的上底板及下底板,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上底板与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下底板之间中空 并与外界连通,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开 口 201及第二开口 202,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第一开口 201及第二开口 202处安装有相同 的第二腔门302,第二腔门302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第一开口 201及所 述第二开口 202处,第二腔门301向下滑动进而将第一开口 201及第二开口 202关闭并密 封,并可向上滑动打开第一开口 201及第二开口 202,在第二保温隔离腔11内还安装有第一 传输机构401,第一传输机构401对称地安装于第二保温隔离腔11内与第一开口 201及第 二开口 202所在侧板相垂直的另外两侧板上,第一传输机构401所在平面与第一开口 201 及第二开口 202所在的两侧板相垂直,第一传输机构401与外部的驱动机构连接;第一保温 隔离腔12具有相互平行的上底板121及下底板122,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两相互平行的 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三开口 203及第四开口 204,第三开口 203与第二开口 202 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第四开口 204与第一开口 201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第一保 温隔离腔12的第三开口 203及第四开口 204处安装有相同的第一腔门301,第一腔门301 滑动地安装于第二保温隔离腔12的第三开口 203及第四开口 204处,第一腔门301向上滑 动进而将第三开口 203及第四开口 204关闭并密封,并可向下滑动以打开第三开口 203及 第四开口 204,在第一保温隔离腔12内还安装有第二传输机构402,第二传输机构402对称 地安装于第一保温隔离腔12内与第三开口 203及第四开口 204所在侧板相垂直的另外两 侧板上,第二传输机构402所在平面与第三开口 203及第四开口 204所在的两侧板相垂直, 第二传输机构402与外部的驱动机构连接,在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上底板121上设置有刮 板123,刮板123位于第一保温隔离腔12内,用于将加工完成的肠粉刮取下来并放置于第一 保温隔离腔12的下底板122上,在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下底板122上还设置有第五开口 205,第五开口 205处设置有第三腔门(图未示),第三腔门滑动地安装于第五开口 205处, 用于将第五开口 205关闭并可开启;肠粉由刮板123刮下后放置于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下 底板122上,沿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下底板122滑动打开第五开口 205,可使第一保温隔离 腔12内的肠粉掉落于外部的接收装置,并可通过第一保温隔离腔与第二保温隔离腔之间 的中空结构将接收装置取出,简便快捷;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第一开口 201所在侧板与第 一保温隔离腔12的第四开口 204所在侧板与加料腔配合连接,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第二 开口 202与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第三开口 203所在侧板与加热腔配合连接。下面结合图4、图5对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离装置10的使用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加 料腔将用于加工肠粉的原材料加到托盘601上,原材料加入托盘601后,向上滑动第二腔门 302使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第一开口 201打开,同时保证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第二开口 202关闭,将承载有原材料的托盘601从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第一开口 201处传输到第二保温隔离腔11内,并通过第一传输机构401沿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输,承载有原材料 的托盘601传输到第二保温隔离腔11后,向下滑动第二腔门302使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第 一开口 201关闭,并向上滑动第二腔门302使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第二开口 202打开,使 承载有原材料的托盘601从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第二开口 202处传输到加热腔内,对托盘 600上的原材料加工;加热腔对原材料加工完成后形成肠粉,将承载有肠粉的托盘602传输 出来,向下滑动第一腔门301使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第三开口 203打开,同时保证第一保 温隔离腔12的第四开口 204关闭,将承载有肠粉的托盘602经第三开口 203传输到第一保 温隔离腔12内,承载有肠粉的托盘602经第二传输机构402按图5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送, 承载有肠粉的托盘602被传输到第一保温隔离腔12后,向上滑动第一腔门301使第一保温 隔离腔12的第三开口 203关闭,当托盘602在传输的过程中经过刮板123所在位置时,刮 板123将托盘602上的肠粉刮取下来并置于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下底板122上,等待取出 以供人食用,被刮取走肠粉的托盘602经第二传输机构402继续传输,当托盘602到达第四 开口 204位置处时,向下滑动第一腔门使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第四开口 204打开,同时保 证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第三开口 203关闭,使取走肠粉的托板602经第四开口 204传输出 第一保温隔离腔12,并传输至加料腔内;在托板602传输出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过程中, 沿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下底板122滑动第三腔门(图未示)打开第五开口 205,可使第一 保温隔离腔12内的肠粉掉落于外部的接收装置,再通过第一保温隔离腔与第二保温隔离 腔之间的中空结构将接收装置取出,简便快捷;在肠粉加工时,通过第一保温隔离腔12将 加工完成的肠粉不断取出的同时,通过第二保温隔离腔11不断的加入原材料进行加工,提 高肠粉生产的效率,并能保证在传输进原料托盘或传输出肠粉的过程中加热腔内的蒸汽不 会泄露,进而保持加热腔内具有恒定的温度,使肠粉的口感统一,并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由于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离装置10包括第二保温隔离腔11、第一保温隔离腔12及 安装架,第一保温隔离腔12及第二保温隔离腔11均安装于安装架上且第一保温隔离腔位 12于第二保温隔离腔11之上,第一保温隔离腔12与第二保温隔离腔11之间呈中空结构, 用于将加工完成的肠粉传递出以供人们食用;第二保温隔离腔11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 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开口 201及第二开口 202,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两相互平行的 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三开口 203及第四开口 204,第四开口 204与第一开口 201 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第三开口 203与第二开口 202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第三开 口 203及第四开口 204处均设置有第一腔门301,第一开口 201及第二开口 201处均设置 有第二腔门302,第一保温隔离腔12的上底板121处设置有刮板123,刮板123位于第一保 温隔离腔12内,第一开口 201与第四开口 204所在侧板与所述加料腔配合连接,第二开口 202与第三开口 203所在侧板与所述加热腔配合连接;托盘在加料腔内加入原材料后,从第 一开口 201加入第二保温隔离腔11,与此同时,第二开口 202通过第二腔门302关闭密封, 当原料托盘加入到第二保温隔离腔11后,关闭第一开口 201,打开第二开口 202,将原料托 盘经第二开口 202加入加热腔,保证加入原料托盘的过程中热腔内的蒸汽不会泄露,在加 入原料托盘的同时,在加热腔将原材料加工形成肠粉后,承载有肠粉的托盘由加热腔传出 后通过第三开口 203传输到第一保温隔离腔12内,传输的同时,第四开口 204通过第一腔 门301关闭密封,当肠粉托盘加入到第一保温隔离腔12后,关闭第三开口 203,打开第四开 口 204,托盘在传输的过程中,刮板123将托盘上的肠粉刮取下并放置于第一保温隔离腔12
7内,取走肠粉的托盘经第四开口 204传输出第一保温隔离腔12,保证传输出取走肠粉的托 盘的过程中热腔内的蒸汽不会泄露;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离装置通过第一保温隔离腔12将 加工完成的肠粉不断取出,并将取出肠粉的托盘不断传输出第一保温隔离腔,与此同时,通 过第二保温隔离腔11不断的加入原材料到加热腔进行加工,提高肠粉生产的效率,并保证 加热腔内的蒸汽不会因传输进原料托盘或传输出肠粉托盘而泄露,进而保持加热腔内具有 恒定的温度,使肠粉的口感统一,且节约能源。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腔门301、第二腔门302及第三腔门的安装 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滑动安装,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任何一种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离装置10不限于肠粉生产中的隔离及保温,还可根据实际需 要,用于相类似的产品生产时的隔离和保温;保温隔离装置10的驱动机构及其驱动原理等 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保温隔离装置,连接于肠粉生产机的加料腔与加热腔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离装置包括第一保温隔离腔、第二保温隔离腔及安装架,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及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位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之上,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与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之间呈中空结构,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处均设置有腔门,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上底板处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位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内,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所在侧板与所述加料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所在侧板与所述加热腔配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及所述第四开口处 设置有相同的第一腔门,所述第一腔门用于将所述第三开口及所述第四开口关闭并可开启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门滑动地安装于所述 第一保温隔离腔的所述第三开口及所述第四开口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处 设置有相同的第二腔门,所述第二腔门用于将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关闭并可开启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门滑动地安装于所述 第二保温隔离腔的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下底板处 设置有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处设置有第三腔门,所述第三腔门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五 开口处,用于将所述第五开口关闭并可开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输机构及第二传输 机构,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对称地安装于所述第二保温隔离腔内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所述 第一传输机构所在平面与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两侧板相垂直,所述第二传输 机构对称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保温隔离腔的内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所述第二传输机构所在 平面与设置有所述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的两侧板相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离装置,其包括第一保温隔离腔、第二保温隔离腔,第一保温隔离腔位于第二保温隔离腔之上且两者之间呈中空结构,第二保温隔离腔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第四开口与第一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并相互平行,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处均设置有腔门,第一保温隔离腔的上底板处设置有刮板;该保温隔离装置用于将原料托盘传输进加热腔的同时将肠粉及肠粉托盘传输出加热腔,且在传输进原料托盘或传输出肠粉托盘的过程中保证加热腔内的蒸汽不泄露。
文档编号A23P1/00GK201657759SQ2010201104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4日
发明者相波 申请人:相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