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枞窝扩繁的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01阅读:1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鸡枞窝扩繁的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直人工辅助形成鸡揪窝的方法,以扩繁鸡揪菌共生白蚁窝的方法去辅助形成鸡揪窝,利用饲养白蚁培育菌圃实现对鸡揪菌的大面积栽培。
背景技术
鸡揪菌(termotomyces)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 ロ蘑科(Tricholomataceae)。鸡揪菌生长于地下蚁巢,其子实体于炎热多雨的季节形成,其味如鸡,其型如伞,故得名鸡揪菌、伞把菇。我国已知鸡揪菌种类约为24种。鸡揪菌作为ー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虽味道鲜美但目前还不能人工栽培,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上世纪,科研工作者对鸡揪菌的栽培思维囿于传统的关于平菇、香菇的栽培模式,试图用腐生菌的技术去解决共生菌的问题,历史给予了否定。在当前的科学水平条件下,要栽培鸡揪菌必 须借助到白蚁,只有白蚁知道如何栽培鸡揪菌。我们可以像,养蜜蜂一祥去养白蚁,前者是为了获取蜂蜜、后者是为了鸡揪菌。鸡揪窝自然发生规律如下每年3月份左右成熟的白蚁巢内便会分化形成有翅成虫,分化数量约占整个群体的40%,4 6月份,在靠近蚁巢附近的地面会筑起羽化孔突,形状如圆锥体,其大小在十几到几十立方厘米,羽化孔突数量众多,成群分布,在羽化孔突的地表下处有成层排列的侯飞室。当气温达到20°C以上,大气相対湿度达到85%以上,气压在746 735mm水银柱的雨天,有翅成虫往往在傍晚爬出羽化孔进行婚飞。參加婚飞的白蚁数量视蚁巢内白蚁数量而定,其婚飞距离一般不超过50 60m。婚飞蚁落入地面振脱翅膀。配对后双双钻入土层营建新巢,新建蚁巢仅仅是ー个小腔又称为王室。繁殖蚁交配后不久产下第一批卵,孵化出的第一批エ蚁外出采集草料的过程中收集到鸡揪菌孢子,并将鸡揪菌孢子接种与蚁巢内,如此便与鸡揪菌建立了共生关系,形成ー个真正意义上的鸡揪窝。

发明内容
本发明g在通过对白蚁窝的扩繁和管理实现白蚁对鸡揪菌的栽培。其发明内容包括了 定位白蚁分飞孔、制备育蚁砵、拉网防逃促白蚁砵内筑巢、撒播鸡揪菌接种、移植鸡揪窝(蚁巢)等。4-6月份,以鸡揪菌出菇地点为中心向四周寻找白蚁分飞孔;在分飞孔附近摆设“育蚁砵”即填满土壤的容器(如大孔的育苗盘);在分飞孔区域搭设支架,再将网覆干支架上,网角埋于土中,使得网完全罩住白蚁分飞孔,促使长翅白蚁(分飞白蚁、繁殖蚊)分飞后就“育蚁砵”内筑巢,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天敌的捕食;之后I 2个月,待育蚁砵内产卵孵化长成的白蚁(エ蚁)外出觅食时,小心挖开蚁巢(分飞蚁来自的蚁巣),取出小量菌圃,柔砵后撒于育蚁砵上供白蚁觅食,如此新建筑蚁巢便与鸡揪菌建立共生关系,真正意义上的蚁巢形成;保持育蚁砵内土壤的润浸状态,待新筑蚁巢内形成可见菌圃后便可将蚁巢移植林间,具体方法为在林地或荒地以2mx2m的窝距打出直径为0. 5m深0. 5m的坑,坑底铺上整块的石片或整块的瓦片(由土烧制而成)以此防止以后蚁巢向土层深处发展影响鸡揪菌的产生,去掉育蚁砵外层容器,将含有蚁巢的土块置于坑底石片或瓦片的中心位置回填土壤,即完成对新筑蚁巢(鸡揪窝)的移植;此后无需特别管理,待蚁巢发展壮大后则应在其土层上添加植物有机质供白蚁取食;待菌圃发展到足够多的生物量后,便具有了长出鸡揪菌的潜力,此时通过在鸡揪菌的出菇季节对鸡揪窝上方土壤适当松土、浇水的方法诱导鸡揪菌子实体的产生。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做进ー步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图I为本发明一种鸡揪窝扩繁的新技术的“ー种人工辅助形成鸡揪窝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定位白蚁分飞孔エ蚁于4 6月间在靠近蚁巢附近地势开阔、植被稀少的地方,筑成形如圆锥状的分飞孔突,土粒较细,数目在15 20个之间。形状有2种筑于斜坡的呈长方形,长4 6cm,宽2. 5cm,突出地面I. 5cm ;筑于平地的高3 4cm,底径约4cm,形状不规则。分飞孔成 群分布,每巢有I群或数群。ニ、制备育蚁砵采用直径5 20cm高15 25cm的塑料育苗盘当做“育蚁砵”。将育蚁砵放置于分飞孔周围,再在育蚁砵内填满土壤(不含任何杀虫剂),浇水于育苗砵中砵内土壌得到沉降回复自然密度。三、拉网防逃促白蚁砵内筑巢在分飞孔及育蚁砵分布的临近区域,用木头或竹子打桩并搭起支架,支架高I 2m面积视分飞孔与育蚁砵分布而定。在支架上覆盖防虫网防止白蚁飞出,促使分飞蚁在网内育蚁砵中筑巢。四、撒播鸡揪菌接种之后I 2个月内,待育蚁砵内繁殖蚁交配、产卵、孵化长成的第一批白蚁(エ蚁)外出觅食时,小心挖开蚁巢(分飞蚁来自的蚁巣),取出小量菌圃(后回填土壌)柔碎后撒于育蚁砵上土层表面供白蚁觅食;之后I 2个月内也是鸡揪菌子实体发生的阶段,也可采集一些鸡揪菌子实体,去掉菌柄,将菌盖覆盖于ー干净的容器中,放置I 2天,注意保持容器内较高的空气湿度,弃掉菌盖,鸡揪菌孢子印便留于容器中,将少量湿润锯末加入容器中搅拌均匀使鸡揪菌孢子与锯末混匀,再将锯末撒于育蚁砵上土层表面供白蚁觅食,如此新建筑蚁巢便与鸡揪菌建立共生关系,真正意义上的蚁巢形成。五、移植鸡揪窝在林地或荒地以2mx2m的窝距打出直径为0. 5m深0. 5m的坑,坑底铺上整块的石片或整块的瓦片(由土烧制而成)以此防止以后蚁巢向土层深处发展,影响鸡揪菌的产生。接种ー个月后,育蚁砵中蚁巢内出现菌圃。去掉育蚁砵外层容器,将含有蚁巢的土块置于坑底石片或瓦片的中心位置回填土壌,即完成对新筑蚁巢(鸡揪窝)的移植。六、诱导鸡揪菌出燕管理此后无需特别管理,待蚁巢发展壮大后则应当在其土层上添加植物有机质供白蚁取食;待菌圃发展到足够多的生物量后,便具有了长出鸡揪菌的潜力,此时可通过在鸡揪菌的出菇季节对鸡揪窝上方土壤适当松土、浇水的方法诱导鸡揪菌子实体的产生。
权利要求
1.一种鸡揪窝扩繁的新技术,其特征在于通过对白蚁窝的扩繁和管理实现白蚁对鸡揪菌的栽培,其内容包括了 定位白蚁分飞孔;制备育蚁砵;拉网防逃促白蚁砵内筑巢;撒播鸡揪菌接种;移植鸡揪窝;诱导鸡揪菌出菇及管理。
2.根据权カ要求I所述的ー种鸡揪窝扩繁的新技术,其特征在于以“育蚁砵”作为新筑蚁巢的建立场所,“育蚁砵”指一切用于蚁巢繁殖扩繁的盛土容器。
3.根据权カ要求I所述的ー种鸡揪窝扩繁的新技术,其特征在于用防虫网罩住白蚁分飞孔及育蚁砵,防虫网空隙小于分飞蚁躯体纵切面积。
4.根据权カ要求I所述的ー种鸡揪窝扩繁的新技术,其特征在于于新筑蚁巢内第一批エ蚁外出觅食后,播撒菌圃或鸡揪菌孢子于育蚁砵表土协助建立共生关系。
5.根据权カ要求I所述的ー种鸡揪窝扩繁的新技术,其特征在于通过松土、浇水诱导鸡揪菌子实体的发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鸡枞窝扩繁的新技术,它包括以下技术环节1.定位白蚁分飞孔;2.制备育蚁砵;3.拉网防逃促白蚁砵内筑巢;4.撒播鸡枞菌接种;5.移植鸡枞窝;6.诱导鸡枞菌及出菇管理。采用该技术可使蚁巢数量得到大量增殖,通过饲养白蚁、培育菌圃实现对鸡枞菌的栽培。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652485SQ20111005078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张玉金, 李荣春 申请人:张玉金, 李荣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