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姑鱼的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123410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黄姑鱼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黄姑鱼的养殖方法,属人类生活必需之农业中鱼的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俗称黄婆鸡,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为近海中下水层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朝鲜半岛及日本南部海域。黄姑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为保证黄姑鱼在市场上的供应,已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繁育和养殖,而由淀粉卵甲藻寄生引起的疾病是黄姑鱼人工养殖中的一种主要疾病。淀粉卵甲藻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致死性很强的鱼病,如不能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措施,病原体将会快速的传播,进而造成黄姑鱼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淀粉卵甲藻呈梨形或球形,一端有多条细长能伸缩的足状假根,多以该假根伸入鱼体组织而寄生于鱼的体表或鳃丝上,寄生后不作运动,且能刺激表皮细胞分泌大量粘液, 形成天鹅绒似的白斑。被寄生鱼的鳃呈贫血或充血或鳃丝成棍棒状,会导致鱼窒息或衰竭而死。淀粉卵甲藻的生活史分为三个阶段,寄生阶段为滋养体,滋养体成熟后从寄生组织中脱落,进入具有囊壁的孢囊体阶段,孢囊体通过胞裂增殖,最终进入具有感染能力的孢子阶段,每一个孢囊可以形成多达256个孢子。淀粉卵甲藻的生活史周期的长短与温度有关,在 22 25°C的水温时生活史周期为3 5天。淀粉卵甲藻是通过孢子传播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海水、液滴传播,还可以通过有接触的人、网及养殖工具等来传播。在每年的6 9月份,水温升至23°C以上,达到适于淀粉卵甲藻繁殖的温度,孢子的带入或滋生便成为可能, 加上交叉感染使淀粉卵甲藻快速传播与蔓延。中文畜牧百科网(kiike.chinabreed.com)上所载文章“鯢鱼人工育苗中淀粉卵甲藻病的防治技术”中提出预防方法为“1、投喂桡足类时,要严格消毒。用20 50X10_6 福尔马林浸浴5min左右,育苗的工具也要注意消毒。2、育苗池内保持适当的仔稚鱼密度, 切忌过密放养。3、在育苗期间,认真搞好池底吸污与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同一网站另一所载文章“大黄鱼淀粉卵甲藻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中指出防治方法为“1、用1. 0 1. 5 X ΙΟ"5 的硫酸铜淡水浸泡10 15分钟,连续4天。2、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 2)合剂泼洒,使其在水中的浓度达到1. OX 10_6,连续4天。3、用淡水浸泡病鱼5 10分钟,隔3 4天再重复1次。”但上述所说防治方法不能直接移用于黄姑鱼的养殖中对淀粉卵甲藻病的防治,因此,在黄姑鱼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对淀粉卵甲藻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就是要提出可以对淀粉卵甲藻病的产生及传播达到显著的控制的一种黄姑鱼的养殖方法。
3
本发明提供的黄姑鱼的养殖方法,包括饵料投喂和对养殖水体的管理,其中(1)、投喂饵料饵料是冰冻鱼的先用20 50mg/L福尔马林浸浴4 6min ;饵料是配合饲料的,体重在10 IOOg的黄姑鱼,投饵量为体重的5 8%,体重在100 300g的黄姑鱼,投饵量为体重的4 7%,体重在300 500g的黄姑鱼,投饵量为体重的3 6%;(2)、养殖密度体重在10 IOOg的黄姑鱼,养殖密度控制在80 800尾/m3 ;体重在100 300g的黄姑鱼,养殖密度控制在30 80尾/m3 ;体重在300 500g的黄姑鱼, 养殖密度控制在25 40尾/m3 ;(3)、定期药浴每隔IOd进行一次,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为7 3的混合物的海水溶液,全池泼洒,使用剂量为养殖池水体中混合物含量达到为0. 5g/m3 ;0)、特别的在养殖水体的温度超过22°C时,每日晨昏两次清洁与水体接触的设备和去除池底污泥、换水80 100%;24h充气,保持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在6. Omg/L以上。本发明提供的黄姑鱼的养殖方法,通过控制养殖密度和饵料的投喂量以消除池水富营养化的产生条件,抑制淀粉卵甲藻的繁殖。同时对饵料中的冰冻鱼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淀粉卵甲藻孢子。另外,定期药浴和养殖水体的温度超过22°C时加强清洁卫生,同样可以切断淀粉卵甲藻的传播和抑制其繁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黄姑鱼养殖中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可以防治淀粉卵甲藻病发生和传播的黄姑鱼的养殖方法,使用该方法后淀粉卵甲藻病的发生率降低到原先的20%。该病的诊断通过活体检测确定,方法是用小剪刀顺着鳃盖的方向剪取小块鳃丝,立即放到载玻片上,然后滴入一滴海水,盖上盖玻片,用光学显微镜(40 X)观察。本发明提供的黄姑鱼的养殖方法,同一养殖场所内的各养殖池之间的距离在:3m 以上,并各养殖池配用一套器具,各池之间设置人员穿戴的鞋和手套的消毒池,以防止交叉感染。所说药浴后IOh时进行一次清洁与水体接触的设备和去除池底污泥并换水 100%。药浴仅可以使淀粉卵甲藻滋养体在寄生组织中脱落,并不能杀死孢囊体,因此,要用海水将水体中及池壁等上的淀粉卵甲藻滋养体和孢囊体冲走。本发明提供的黄姑鱼的养殖方法,养殖池采用微流水操作,即养殖池始终保持有流量在6 12/min的进出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削弱淀粉卵甲藻的繁殖条件和防止染病黄姑鱼由于缺氧而亡。在发现养殖池中有病鱼后,首先要对该池黄姑鱼进行隔离,即将该池内黄姑鱼调动到与其他养殖池距离在3米以上的养殖池内,并且单独配用一套器具并每天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同时,向该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物海水溶液,其中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按质量比为7 3的比例混合,使用剂量为养殖池水体中混合物含量达到为lg/m3;泼洒后IOh 时进行一次清洁与水体接触的设备和去除池底污泥并换水100%,连续进行4d。
具体实施例方式例1、在浙江省沿海某养殖场进行,为对黄姑鱼淀粉卵甲藻病进行防治,采用以下养殖方法一、淀粉卵甲藻的预防1、饵料控制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对于冰冻鱼要先用30mg/L福尔马林浸浴5min左右再投喂。对于配合饲料,体重10 100克范围的黄姑鱼,投饵量5 8% ;体重100 300克范围的黄姑鱼,投饵量4 7% ;体重300 500克范围的黄姑鱼,投饵量3 6%,投饵量为配合饲料与黄姑鱼体重的质量百分比。2、养殖密度的调整在养殖过程中,按照黄姑鱼不同的体重,设置不同的养殖密度,标准为体重在 10 IOOg范围内的黄姑鱼,饲养密度为80 800尾/m3 ;体重在100 300g范围内的黄姑鱼,饲养密度为30 80尾/m3 ;体重在300 500g范围内的黄姑鱼,饲养密度为25 40
尾M303、周期性药浴对人工养殖的黄姑鱼,每隔IOd进行一次药浴,防止淀粉卵甲藻的滋生。采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7 3),用海水在塑料桶中混和均勻后,全池泼洒,按每m3养殖池水体中含0. 5g合剂计算合剂使用量和配制海水量。4、水质调控在养殖水体的温度超过22°C时,每天早上七点擦拭养殖用水泥池的池壁和气管, 然后关气用吸管对池底吸污,换水80 100%,下午四点再对池底吸污一次,并换水80 100%, 24h充气,养殖用水的溶解氧在6. 3mg/L左右。二、淀粉卵甲藻病的治疗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对黄姑鱼进行周期性的活体检测。活体检测时,小心地用小剪刀顺着鳃盖的方向剪取小块鳃丝,立即放到载玻片上,然后滴入一滴海水,盖上盖玻片,用光学显微镜(40X)观察,对于死亡的个体,立即剪取组织块,同上操作进行镜检。当通过镜检或观察确认黄姑鱼感染有淀粉卵甲藻病时进行如下处理1、隔离对感染病原体的整池黄姑鱼进行隔离,使其与未感染病原体的黄姑鱼养殖池距离保持在3米以上,并且对感染的黄姑鱼单独使用一套专门的养殖工具,每天用高锰酸钾浸泡养殖工具,防止交叉感染。2、药浴对感染淀粉卵甲藻病的黄姑鱼,采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来治疗,按照硫酸铜和硫酸亚铁7 3的比例混合,使用剂量按每m3养殖池水体中含Ig合剂计算合剂使用量和配制海水量。按照养殖水体的体积称量好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后,在水桶中用海水溶液混合均勻,均勻的泼洒在水体的表面,药浴时间为10h,连续使用4天。在药浴IOh后,立即换水,并用海水冲洗养殖池的池底和池壁,将水体中的淀粉卵甲藻滋养体和孢囊体冲走。3、流水处理采用微流水养殖,控制水流流量为lOL/min,保持水质的清新,防止感染病原体的黄姑鱼由于缺氧而死。三、疗效通过上述方法,在西闪试验场黄姑鱼的人工养殖过程中,黄姑鱼淀粉卵甲藻病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未采用本法时共发生淀粉卵甲藻病5次,发生时感染病原体的养殖池中黄姑鱼的死亡率都在60%左右,而在采用本法后,只发生1次,发现有淀粉卵甲藻病后,采用本法处理,在处理四天后,淀粉卵甲藻病得到很好的控制,镜检鳃丝或体表组织中均无病原体,其中池中的600尾黄姑鱼,仅死亡18尾,其余全部正常。 例2、为进一步减少在养殖过程中黄姑鱼感染淀粉卵甲藻病,在养殖池建设时,各池之间距离在:3m以上,各池配置专用设备不混用。在行走通道上各池之间设置脚踏消毒池,规定人员过往均要消毒鞋及手套或手。每次进行药浴IOh(即泼洒合剂溶液IOh后)后对全池进行清洗和换水,并在除药浴时间外采用微流水养殖,即始终保持各池有6 12L/ min的新鲜海水注入和陈水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黄姑鱼的养殖方法,包括饵料投喂和对养殖水体的管理,其特征是对于饵料投喂和对养殖水体的管理有以下措施(1)、投喂饵料饵料是冰冻鱼的先用20 50mg/L福尔马林浸浴4 6min;饵料是配合饲料的,体重在10 IOOg的黄姑鱼,投饵量为体重的5 8%,体重在100 300g的黄姑鱼,投饵量为体重的4 7%,体重在300 500g的黄姑鱼,投饵量为体重的3 6% ;(2)、养殖密度体重在10 IOOg的黄姑鱼,养殖密度控制在80 800尾/m3;体重在 100 300g的黄姑鱼,养殖密度控制在30 80尾/m3 ;体重在300 500g的黄姑鱼,养殖密度控制在25 40尾/m3 ;(3)、定期药浴每隔IOd进行一次,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为7 3的混合物的海水溶液,全池泼洒,使用剂量为养殖池水体中混合物含量达到为0. 5g/m3 ;G)、特别的在养殖水体的温度超过22°C时,每日晨昏两次清洁与水体接触的设备和去除池底污泥、换水80 100% ;24h充气,保持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在6. Omg/L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姑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同一养殖场所内的各养殖池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并各养殖池配用一套器具,各池之间设置人员穿戴的鞋和手套的消毒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姑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说药浴后IOh时进行一次清洁与水体接触的设备和去除池底污泥并换水1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姑鱼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养殖池采用微流水操作,即养殖池始终保持有流量在6 12/min的进出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黄姑鱼的养殖方法,通过对饵料中的冰冻鱼先用20~50mg/L福尔马林浸浴4~6min处理和使用混合饲料时按黄姑鱼体重控制投喂量,以及按黄姑鱼体重控制养殖密度,同时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为7∶3的混合物的海水溶液进行定期药浴和在养殖水体的温度超过22℃时加强清洁设备、去除池底污泥和换水等措施,起到灭杀淀粉卵甲藻孢子、消除池水富营养化的产生条件、及时清除可能存在淀粉卵甲藻传播源等作用,最终实现切断淀粉卵甲藻的传播和抑制其繁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黄姑鱼养殖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以防治淀粉卵甲藻病发生和传播的黄姑鱼的养殖方法,使用该方法后淀粉卵甲藻病的发生率降低到原先的20%。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499126SQ20111030792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史会来, 徐冬冬, 李三磊, 楼宝, 毛国民, 程国宝, 耿智, 薛宝贵, 詹炜, 辛俭, 郑代明 申请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