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集约型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76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集约型网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设施,尤其涉及双层集约型网箱。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利用海洋资源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浅海和滩涂污染日趋严重,加之严重的补充性生产性过度捕捞,渔业已进入成熟阶段或衰退阶段。远海捕捞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根据调查分析,实施专属经济区制度后,仅东海渔区捕捞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在滩涂和远洋渔业资源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捕捞作业方式已经不可能保证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以下简称深水网箱)设备技术日趋成熟,价格大大低于国外同等技术水平的网箱,而且采用深水网箱养殖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海水养殖大部分采用“鱼虾换鱼虾”的养殖模式,即用张网渔船捕上来的低值杂鱼和小虾作饵来喂养高值鱼虾,其制约性日益凸现。一是受海洋渔业资源萎缩和捕捞量日趋下降的影响,特别是在张网生产闲季,没有小鱼、小虾供应的情况下,养殖户投放鲜活饵料就难以为继;二是鲜活饵料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升,养殖成本倍增。以鱼类为例,养殖一吨商品鱼,一般需要5 8吨鲜活饵料;三是对海区环境造成污染。有许多小鱼、小虾未被网箱中的鱼儿吃掉,沉箱底腐烂,容易引起箱内养殖鱼虾发生病害,也导致临近水域水体污染。因此喂养方式已很大程度地制约了渔业经济的规模,发展人工饵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也是深水网箱养殖普及的前提之一。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诱鱼、集鱼功能、提高养殖水体内环境、减少饵料浪费、经济实用的双层集约型网箱。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双层集约型网箱,包括安装有养殖网的浮架,养殖网的下侧设有内沉子,其中浮架的主浮框外侧还设有辐射状排布的悬臂;辐射状悬臂的外端设有副浮框;副浮框上悬挂有能在养殖网外侧形成一个人工养殖空间的集鱼网;集鱼网下侧连接有外沉子。浮架的主浮框和副浮框为整个养殖系统提供足够的浮力,辐射状排布的悬臂将副浮框支撑在整个主浮框的外围使主浮框和副浮框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养殖网内侧为一个养殖空间,即内养殖区,养殖网和集鱼网之间形成另一个养殖空间,即外养殖区。内养殖区的功能是养殖主要的经济鱼类,主要采用饲料投饵方式, 外养殖区的功能是通过内养殖区的残饵诱集外部水体的野杂鱼。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集鱼网的网孔孔径小于养殖网的网孔孔径。采用网孔较小的集鱼网,其优点在于能将其外部野杂鱼的幼体引入集鱼网内侧,而处于养殖网内侧的商品鱼由于放苗时个体已经较大,通过较大的网孔,即可将商品鱼限制在养殖网内。一方面防止商品鱼无限制的捕食野杂鱼的幼体,另一方面当养殖网由于某些原因出现破损,也可以通过外部的集鱼网进行第二道的阻拦。当日常巡视时发现养殖网外有养殖的商品鱼时,可以及时对养殖网进行检修,并能防止商品鱼外逃。[0006]集鱼网上贯穿设有倒须漏斗;悬臂上悬挂有挂式网兜。倒须漏斗的作用在于诱捕成体野杂鱼,并且可对集鱼网内定期拖网捕捞。挂式网兜用于悬挂块状饵料或柳珊瑚作为吸引野杂鱼的诱饵。挂式网兜由绳索和网袋组成。采用上述结构,制作简便,成本低廉。由于本实用新型双层集约型网箱具有浮架的主浮框外侧还设有辐射状排布的悬臂;辐射状悬臂的外端设有副浮框;副浮框上悬挂有能在养殖网外侧形成一个人工养殖空间的集鱼网;集鱼网下侧连接有外沉子。浮架的主浮框和副浮框为整个养殖系统提供足够的浮力,辐射状排布的悬臂将副浮框支撑在整个主浮框的外围使主浮框和副浮框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养殖网内侧为一个养殖空间,即内养殖区,养殖网和集鱼网之间形成另一个养殖空间,即外养殖区。内养殖区的功能是养殖主要的经济鱼类,主要采用饲料投饵方式,外养殖区的功能是通过内养殖区的残饵诱集外部水体的野杂鱼。其具有诱鱼、集鱼功能、提高养殖水体内环境、减少饵料浪费、经济实用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标号说明浮架1、主浮框11、副浮框12、悬臂12a、养殖网13、内沉子14、集鱼网2、倒须漏斗21、挂式网兜22、外沉子23。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2,双层集约型网箱,包括安装有养殖网13的浮架1,养殖网 13的下侧设有内沉子14,其中浮架1的主浮框11外侧还设有辐射状排布的悬臂12a ;辐射状悬臂1 的外端设有副浮框12 ;副浮框12上悬挂有能在养殖网13外侧形成一个人工养殖空间的集鱼网2 ;集鱼网2下侧连接有外沉子23。浮架1的主浮框11和副浮框12为整个养殖系统提供足够的浮力,辐射状排布的悬臂1 将副浮框12支撑在整个主浮框11 的外围使主浮框11和副浮框12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养殖网13内侧为一个养殖空间,即内养殖区,养殖网13和集鱼网2之间形成另一个养殖空间,S卩外养殖区。内养殖区的功能是养殖主要的经济鱼类,主要采用饲料投饵方式,外养殖区的功能是通过内养殖区的残饵诱集外部水体的野杂鱼。集鱼网2的网孔孔径小于养殖网13的网孔孔径。采用网孔较小的集鱼网2,其优点在于能将其外部野杂鱼的幼体引入集鱼网2内侧,而处于养殖网13内侧的商品鱼由于放苗时个体已经较大,通过较大的网孔,即可将商品鱼限制在养殖网13内。一方面防止商品鱼无限制的捕食野杂鱼的幼体,另一方面当养殖网13由于某些原因出现破损,也可以通过外部的集鱼网2进行第二道的阻拦。当日常巡视时发现养殖网13外有养殖的商品鱼时,可以及时对养殖网13进行检修,并能防止商品鱼外逃。集鱼网2上贯穿设有倒须漏斗21 ;悬臂12a上悬挂有挂式网兜22。倒须漏斗21 的作用在于诱捕成体野杂鱼,并且可对集鱼网2内定期拖网捕捞。挂式网兜22用于悬挂块状饵料或柳珊瑚作为吸引野杂鱼的诱饵。[0016]挂式网兜22由绳索和网袋组成。采用上述结构,制作简便,成本低廉。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双层集约型网箱,包括安装有养殖网(1 的浮架(1),养殖网(1 的下侧设有内沉子(14),其特征是所述的浮架(1)的主浮框(11)外侧还设有辐射状排布的悬臂(12a);所述的辐射状悬臂(12a)的外端设有副浮框(1 ;所述的副浮框(1 上悬挂有能在所述的养殖网(1 外侧形成一个人工养殖空间的集鱼网O);所述的集鱼网( 下侧连接有外沉子(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集约型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的集鱼网( 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的养殖网(1 的网孔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集约型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的集鱼网(2)上贯穿设有倒须漏斗;所述的悬臂(12a)上悬挂有挂式网兜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集约型网箱,其特征是所述的挂式网兜0 由绳索和网袋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层集约型网箱,包括安装有养殖网的浮架,养殖网的下侧设有内沉子,其中浮架的主浮框外侧还设有辐射状排布的悬臂;辐射状悬臂的外端设有副浮框;副浮框上悬挂有能在养殖网外侧形成一个人工养殖空间的集鱼网;集鱼网下侧连接有外沉子。其具有诱鱼、集鱼功能、提高养殖水体内环境、减少饵料浪费、经济实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2151076SQ201120195579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吴常文, 周超, 郭宝英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