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95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纵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割台作为玉米收获机的重要工作部件,主要完成玉米的分禾、扶起、引导和摘穗功能,但由于我国玉米种植模式较多,给对行收获造成很大的困难,为此现有收获机都增设分禾器和拨禾链,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玉米的不对行问题,但是由于锥形分禾器采用被动分禾、扶禾,所以收获过程经常出现推倒玉米、拨禾链断裂等问题;其次,由于摘穗方式采用对辊式摘穗方式,即由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驱动两个摘穗辊,导致摘穗间隙的调节只能采用强制拽拉的方式,不仅增加了间隙调整的困难,而且即使勉强调节也会出现摘穗阻力急剧上升、振动噪音难以控制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简化调整方式和传动机构、工作性能优良的纵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一种纵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分禾器、摘穗装置和果穗输送器。沿机器前进方向,分禾器位于机架的前端,摘穗装置靠近分禾器、位于分禾器的后上方,其特征在于分禾器包括两个变径螺旋绞龙,分别经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 与水平成15 30°夹角,且两个螺旋绞龙的水平正投影呈“八”字形,叶片的高度从螺旋绞龙的头端到末端逐渐变大;摘穗装置包括长摘穗辊和短摘穗辊,其中短摘穗辊的两端分别经内装球面调心轴承的第二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长摘穗辊经第一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 末端接动力驱动装置,长摘穗辊和短摘穗辊头端的间隙略大于两个螺旋绞龙末端的间隙, 果穗输送器位于长摘穗辊的一侧,且低于长摘穗辊。所述的纵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两螺旋绞龙的头端间距为60 80cm、末端间距 6 IOcm0其工作原理为工作时,随着机器的前行,位于两个螺旋绞龙前的玉米茎秆依次进入叶片的作用范围。随着螺旋绞龙的转动,首先由两个螺旋绞龙前端将倒伏玉米茎秆从根部扶起,然后在叶片的作用下强制将其向后推送。由于两个螺旋绞龙末端的间隙小于两摘穗辊头端的间隙,从而确保叶片能将玉米茎秆顺利导入两摘穗辊间隙。进入摘穗辊间隙的玉米茎秆,在长摘穗辊棱凸的作用下,逐渐向后推送并被长、短摘穗辊逐渐夹紧强制向后、 向下拉送,由于果穗直径远大于摘穗辊间隙,所以当向下的摩擦力大于果穗穗柄的连接力时,果穗便被摘下。摘下的果穗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在位置较低、位于长摘穗辊一侧的果穗输送器上,由其将果穗向后输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两个螺旋绞龙在垂直方向成前低后高分布,这样可以保证把位于分禾器前的倒伏玉米扶起,减少果穗的漏摘和推倒。[0009]2、螺旋绞龙的叶片的高度从螺旋绞龙的头端到末端逐渐变大,其中前端叶片小有利于位于其前的玉米茎秆进入叶片的作用范围,后端叶片大有利于加强对玉米茎秆的推送作用。3、摘穗装置由长、短摘穗辊组成,且两者独立分布,这样不仅省却了原有技术的齿轮箱、简化了传动结构,而且减小了摘穗辊间隙调整带来的阻力急增问题,有利于减小振动和控制噪音。4、短摘穗辊的两端分别经内装球面调心轴承的第二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其位置可以通过调节前端的第二轴承座的位置来调节,满足摘穗辊间隙调整的要求。5、收获过程中只有当茎秆进入两摘穗辊间隙后,在挤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短摘穗辊才开始转动,这样有利于减小摘穗过程的功率消耗。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机架2、果穗输送器3、螺旋绞龙4、第一轴承座5、叶片6、长摘穗辊7、短摘穗辊8、强拉段9、第二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 2所示的实施例中沿机器前进方向,分禾器位于机架1的前端,摘穗装置靠近分禾器、位于分禾器的后上方。分禾器包括两个变径螺旋绞龙3,分别经第一轴承座 4固定在机架1上,与水平成15 30°夹角,且两个螺旋绞龙3的水平正投影呈“八”字形, 两螺旋绞龙3的头端间距为60 80cm、末端间距6 IOcm ;叶片5的高度从螺旋绞龙3的头端到末端逐渐变大;摘穗装置包括长摘穗辊6和短摘穗辊7,短摘穗辊7的两端分别经内装球面调心轴承的第二轴承座9安装在机架1上,长摘穗辊6经第一轴承座4安装在机架 1上,末端接动力驱动装置,长摘穗辊6和短摘穗辊7头端的间隙略大于两个螺旋绞龙3末端的间隙,果穗输送器2位于长摘穗辊6的一侧,且低于长摘穗辊6,用来承接摘下的果穗, 并将其送往机器后部。
权利要求1.一种纵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包括机架(1)和安装在机架(1)上的分禾器、摘穗装置和果穗输送器O),沿机器前进方向,分禾器位于机架(1)的前端,摘穗装置靠近分禾器、 位于分禾器的后上方,其特征在于分禾器包括两个变径螺旋绞龙(3),分别经第一轴承座 (4)固定在机架(1)上,与水平成15 30°夹角,且两个螺旋绞龙C3)的水平正投影呈“八” 字形,叶片( 的高度从螺旋绞龙( 的头端到末端逐渐变大;摘穗装置包括长摘穗辊(6) 和短摘穗辊(7),其中短摘穗辊(7)的两端分别经内装球面调心轴承的第二轴承座(9)安装在机架(1)上,长摘穗辊(6)经第一轴承座(4)安装在机架(1)上,末端接动力驱动装置, 长摘穗辊(6)和短摘穗辊(7)头端的间隙略大于两个螺旋绞龙C3)末端的间隙,果穗输送器(2)位于长摘穗辊(6)的一侧,且低于长摘穗辊(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两螺旋绞龙(3)的头端间距为60 80cm、末端间距6 10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向卧式玉米收获机割台,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分禾器、摘穗装置和果穗输送器。分禾器位于机架的前端,其特征在于分禾器包括两个变径螺旋绞龙,分别经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与水平成15~30°夹角,且两个螺旋绞龙的水平正投影呈“八”字形,叶片的高度从螺旋绞龙的头端到末端逐渐变大;摘穗装置包括长摘穗辊和短摘穗辊,其中短摘穗辊的两端分别经内装球面调心轴承的第二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长摘穗辊经第一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末端接动力驱动装置,长摘穗辊和短摘穗辊头端的间隙略大于两个螺旋绞龙末端的间隙;果穗输送器位于长摘穗辊的一侧,且低于长摘穗辊。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调整方式和传动机构,工作性能优良。
文档编号A01D57/01GK202127619SQ20112022879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刁培松, 刘心爱, 张道林, 林瓒锋, 耿端阳, 董龙 申请人:山东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