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71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栽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用具,具体地说是水稻栽秧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栽秧是一项艰苦的劳动。现有的栽秧机械虽然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一旦出现故障,只得停机,等待维修人员修理。这样又耽误农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栽秧器具,便于操作,便于维修,易于普及。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设计目的的制作多个形状为长方体的、缺少上盖和右端端盖的、下底为网状的育秧盒1 ;在每个育秧盒1内装有多个形状为长方体的、缺少上盖和下底的定位盘4 ;把每个育秧盒1中所装的各个定位盘4之间,连有符合栽秧株距的、长度一定的拉秧线3 ;制作适当个可以固定多个育秧盒1的拉秧杆2。使用时,先把定位盘4整齐地、紧密地排列在每一个育秧盒1内;再把同一个育秧盒1内的定位盘4之间,连接符合栽秧株距要求的、同样长度的拉秧线3 ;在每一个定位盘4 内投放适量的稻种;把多个育秧盒1摆放到带有营养土和水的育秧盘内育秧。待到秧苗长到能够栽插时,取出育秧盒1,运往稻田边;在稻田的某一条田埂边, 按照栽秧的行距距离,把育秧盒1的左端固定在拉秧杆2上;从育秧盒1的右端拉出每一个育秧盒1的最右端的定位盘4上的拉秧线3,把拉秧线3固定在田边;站在对岸的人,通过绳索,拉动拉秧杆2和育秧盒1 ;由于拉秧线3的牵动,定位盘4连同定位盘4内的秧苗依次落入稻田中,完成栽秧的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易于普及,便于操作,便于维修。效率远远高于人工的栽插。本实用新型的育秧盒1、拉秧杆2,当时就可以回收,待以后再利用;要想回收再利用定位盘4和拉秧线3,只需要推迟15-20天,待到所栽的秧苗定根后,提起拉秧线3,就可以把这根拉秧线3上所连接的定位盘4全部收回。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一非限定实施例加以说明。制作多个形状为长方体的、缺少上盖和右端端盖的、下底为网状的育秧盒1,使得每一个育秧盒1的高10毫米,宽21毫米,长度适当;把每一个定位盘4制成为高10毫米,宽10毫米,长20毫米缺少上盖和下底的长方体,并把多个定位盘4整齐地、紧密地排列在每一个育秧盒1内;把每个育秧盒1中所装的各个定位盘4之间,连有长度为符合秧苗株距的120毫米的拉秧线3 ;制作适当个可以固定多个育秧盒1的拉秧杆2。育秧时,在每个定位盘4内放入3粒稻种,把多个育秧盒1摆放到带有营养土和水的育秧盘内育秧,即可。栽秧时,把2个育秧盒1分为一组;同一组的2个育秧盒1之间按照70毫米的距离固定在拉秧杆2上;同一组的2个育秧盒1中的一个的最右端的定位盘4上的拉秧线3为 60毫米,这样,同一组的两行秧苗,可以错开,便于通风;每组之间按照符合栽秧行距的210 毫米的距离固定在拉秧杆2上。在稻田的某一条田埂边的人,把育秧盒1的左端固定在拉秧杆2上;从育秧盒1的右端拉出每一个育秧盒1的最右端的定位盘4上的拉秧线3,把拉秧线3固定在田边;站在对边田埂的人,通过绳索,拉动拉秧杆2和育秧盒1 ;由于拉秧线3 的牵动,定位盘4连同定位盘4内的秧苗依次落入稻田中,完成栽秧的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易于普及,便于操作,便于维修。效率远远高于人工的栽插。
权利要求1.水稻栽秧器,其特征在于带有形状为长方体的、缺少上盖和右端端盖的、下底为网状的育秧盒(1); 育秧盒(1)内装有形状为长方体的、缺少上盖和下底的定位盘(4); 各定位盘(4)之间连有符合栽秧株距的、长度一定的拉秧线(3); 带有可以固定多个育秧盒(1)的拉秧杆(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水稻栽秧器。有多个形状为长方体的、缺少上盖和右端端盖的、下底为网状的育秧盒;在每个育秧盒内装有多个形状为长方体的、缺少上盖和下底的定位盘;在定位盘内投放稻种育秧;把每个育秧盒中所装的各个定位盘之间,连有符合株距长度的拉秧线。秧苗育成后,把育秧盒按照行距长度固定在拉秧杆上,拉动拉秧杆,即可栽秧,制作容易,便于操作,便于维修,易于普及,可以回收再利用。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151052SQ20112023728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7日
发明者余九祚 申请人:余九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