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17545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特别是涉及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二点委夜蛾\_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 I860)]是我国夏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农业害虫。
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内最早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发现二点委夜蛾危害夏玉米苗,钻蛀茎基部,导致幼苗枯心萎蔫死亡,或咬断玉米根,导致倒伏,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这在国内属于首次报道。据报道,2010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区普遍发生,2011年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省暴发,发生面积达3000多万亩,少数地块补种或毁种,是近年玉米生产中少见的严重虫害。据报道,二点委夜蛾成虫喜欢在荫蔽潮湿处活动并产卵,幼虫也喜欢在荫蔽潮湿处活动并危害作物幼苗。I头雌虫能产卵300飞00粒,田间一株玉米苗周围有的可多达20头幼虫。在上世纪末小麦收获后清除或焚烧秸杆、或耕翻土地后再播种玉米,不具备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产区普遍推广了小麦秸杆还田、夏玉米贴茬播种等,这些技术节约了耕作开支,缩短了农忙时间,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提高了耕作效率,解脱了大批劳动力,还避免了焚烧秸杆造成的环境污染,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不失为农业生产的重大技术变革。但同时,大量小麦秸杆直接散落到播种玉米的田间,为二点委夜蛾的暴发危害玉米提供了大面积有利的适生环境。由此可见,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处置田间麦秸,人为破坏二点委夜蛾幼虫的适生环境,可以达到减轻或控制二点委夜蛾为害的目的。在生产上,不少农民发现田间玉米被二点委夜蛾危害后,才扒掉玉米苗周边的麦秸,因麦秸较多,玉米苗易受机械损伤或折断,同时也难以保证防治害虫的效果。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响应秸杆还田、免耕播种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可行的对二点委夜蛾高效的农业防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当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化学防治用药,存在安全性差、对环境污染较大等不足,提供一种针对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方法,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一、清理麦秸在夏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将玉米播种行残留的麦秸残体耙耧清理于行间的麦茬上;
步骤二、化学防治采用毒死蜱和茚虫威复配进行喷雾,其中毒死蜱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3. 84 38. 4:1 ;所述毒死蜱可以为48%毒死蜱乳油,所述茚虫威可以为15%茚虫威悬浮剂。优选地,在清理麦秸时,播种夏玉米后的0 — 2天内浇蒙头水,随后在夏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将玉米播种行残留的麦杆残体耙耧清理于行间的麦茬上。
优选地,毒死蜱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9. 6^19. 2:1 ;
最优选地,毒死蜱与茚虫威的重量比9. 6: I。 在步骤一中,在播种玉米后的浇水处理会湿润田间和麦秸,从而容易将播种行的麦秸靶耧干净,使麦秸尽可能架空到行间的麦茬上,减少地表直接覆盖的小麦秸杆残体,不利于成虫和幼虫栖息生存,即阻断幼虫生存的环境。步骤二的处理时间可以是傍晚,由于二点委夜蛾幼虫于晚上开始活动觅食,此时对播种行及其周围进行喷雾,幼虫更容易接触到药剂,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治方法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防治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稳定具有可持续性,本方法还结合化学防治手段,施药后的防效可维持在90%以上;大大减少了高毒农药用药量,提高了防治效果,实现了高效、无公害的防治目的;在目前不提倡清除田间麦残体,或小麦收获后进行耕翻的情况下,本发明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I :
2011年在邢台市南和县贾宋镇郭屯村进行,夏玉米供试品种为郑单958 ;试验地块为中壤土,肥力中上等。6月15日收获小麦,夏玉米播种时间为6月17日,并浇蒙头水,6月19日按试验需要耙耧清理播种行麦残体,7月I日按试验要求喷药防治。试验处理方式,共如下6个处理
A.耙耧清理播种行麦杆残体于行间的麦茬上,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72mL,兑水45L进行喷雾;
B.耙耧清理播种行麦杆残体于行间的麦茬上,每亩用15%茚虫威悬浮剂12mL,兑水45L进行喷雾;
C.耙耧清理播种行麦杆残体于行间的麦茬上,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36mL+15%茚虫威悬浮剂6mL,兑水45L进行喷雾;
D.不耙耧清理播种行麦杆残体,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72mL,兑水45L进行喷雾;
E.耙耧清理播种行麦杆残体于行间的麦茬上,不进行喷雾;
F.不做任何处理。每小区140m2,每处理重复三次。调查时间与方法从玉米苗出现被害株时,开始关注田间虫害动态,至被害高峰期过后对各小区植株进行全面普查,分别记录被害株数,计算被害株率和防治效果。结果与分析
由表I可以看出,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耙耧播种行麦残体,可有效防治二点委夜蛾危害,防效可达78. 73%,优于不清理麦残体直接用毒死蜱喷雾处理的防效(43. 97%),清理麦残体后,进行喷雾防治,可提高防效,防效在85%以上;毒死蜱和茚虫威的混配使用的防效(94. 94%),优于各单剂的防效(86. 28%和88. 89%)。自上世纪末,我国大力推广小麦秸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使玉米田间布满了大量的小麦秸杆导致二点委夜蛾的暴发危害,在当前不能提倡大面积的清洁田园和耕翻土地的情况下,根据二点委夜蛾的习性,采取靶耧播种行小麦秸杆,特别灌溉蒙头水后,更容易操作,靶耧的更彻底,同样可以达到防控二点委夜蛾的目的,加以化学药剂的喷雾处理,防效更好。表I不同处理方式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 (2011年,河北南和)
权利要求
1.一种针对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清理麦秸在夏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将玉米播种行残留的麦杆残体耙耧清理于行间的麦茬上; 步骤二、化学防治采用毒死蜱和茚虫威复配进行喷雾,其中毒死蜱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3. 84 38. 4:1 ;所述毒死蜱可以为48%毒死蜱乳油,所述茚虫威可以为15%茚虫威悬浮剂。
2.根据权利要求I的农业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清理麦秸时,播种夏玉米后的O—2天内浇蒙头水,随后在夏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将玉米播种行残留的麦杆残体耙耧清理于行间的麦巷上。
3.根据权利要求I的农业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毒死蜱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9.6 19. 2:1。
4.根据权利要求I的农业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毒死蜱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9.6: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方法,特别是涉及二点委夜蛾的农业防治方法。该方法结合清理麦秸和化学防治进行综合防治,防效可维持在90%以上,大大减少了高毒农药用药量,提高了防治效果,实现了高效、无公害的防治目的;在目前不提倡清除田间麦残体,或小麦收获后进行耕翻的情况下,本发明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01G13/00GK102613038SQ20121008435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李立涛, 柴彦, 王凤芝, 王玉强, 翟辉, 苏增朝, 董志平, 霍书珍, 霍立强, 马继芳 申请人:董志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