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活率高的埋栖及底栖海珍品增殖方法

文档序号:22670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成活率高的埋栖及底栖海珍品增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品的增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在近海进行大面积海珍品增养殖生产,其种类很多,埋栖种类包括菲律宾蛤仔、魁蚶、毛蚶等,底栖种类包括虾夷扇贝、鲍鱼等。在增养殖生产过程中,投苗技术已成为影响埋(底)栖海珍品增殖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投苗技术是根据规划的增殖海域面积和苗种投放密度计算苗种的投放数量,然后根据均匀投放的原则,使用作业船只将苗种均匀投放到海底。它的不足之处是这样投苗后,海中的海盘车、海星、螺类、鱼类等敌害生物迅速向增殖区聚集,残食投放的海珍品苗种,直接导致增殖海珍品成活率下降,甚至生产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增殖海珍品苗种不受敌害生物残食的成活率高的埋栖及底栖海珍品增殖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具体如下
I、清理规划海域海底敌害生物。2、制作渔网式隔离网,网目边长彡增殖海珍品苗种壳高或壳长中最大的尺寸,使苗种能穿过网具,最好网目边长采用下述公式计算网目边长=海珍品苗种壳高或壳长中最大的尺寸+5 10毫米。隔离网的大小需覆盖整个增殖区,最好根据海底情况剪裁成便于投放作业的尺寸,分别投放。3、将隔离网平铺于增殖区域的海底,隔离网的周边及交界处设压住网边的重物,如沙袋、石块或泥土掩埋,防止敌害生物钻入。4、将增殖海珍品苗种按预定密度投放到铺设隔离网的海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I、增殖的海珍品苗种穿过网眼潜入海底,大于网眼规格的敌害生物被隔离网隔开,无法残食增殖海珍品;小于网眼的敌害生物一般口器较小,无法残食增殖海珍品,有效地保证海珍品成活。2、方法简单、科学,成本低,方便适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例I
潜水作业清理规划海域海底敌害生物如海盘车、海星及海螺。制作渔网式隔离网,由于魁蚶形态上壳长 > 壳高,以壳长尺寸作为网目选择参数。准备投放的魁蚶苗种规格为壳长20毫米,该隔离网网目边长为20毫米+ 10毫米=30毫米。隔离网的大小覆盖整个增殖区,根据海底情况剪裁成便于投放作业的尺寸。将上述隔离网平铺于增殖区域的海底,隔离网的周边和交界处用沙袋压实。将魁蚶苗种按20枚/米2的密度投放到铺设隔离网的海底。例 2
潜水作业清理规划海域海底敌害生物如海盘车、海星及海螺。制作渔网式隔离网,由于 虾夷扇贝形态上壳高 > 壳长,以壳高尺寸作为网目选择參数。准备投放的虾夷扇贝苗种规格为壳长30晕米,该隔尚网网目边长为30晕米+ 5晕米=35晕米。隔尚网的大小覆盖整个增殖区,根据海底情况剪裁成便于投放作业的尺寸。将上述隔离网平铺于増殖区域的海底,隔离网的周边和交界处用沙土掩埋。将虾夷扇贝苗种按6000枚/亩的密度投放到铺设隔离网的海底。
权利要求
1.一种成活率高的埋栖及底栖海珍品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I)清理规划海域海底敌害生物, (2)制作渔网式隔离网,网目边长彡增殖海珍品苗种壳高或壳长中最大的尺寸,隔离网的大小覆盖整个增殖区, (3)将隔离网平铺于增殖区域的海底,隔离网的周边及交界处设压住网边的重物, (4)将增殖海珍品苗种按预定密度投放到铺设隔离网的海底。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成活率高的埋栖及底栖海珍品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隔离网网目的边长采用下述公式网目边长=海珍品苗种壳高或壳长中最大的尺寸+5 1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成活率高的埋栖及底栖海珍品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海底情况将隔离网剪裁成便于投放作业的尺寸。
全文摘要
一种成活率高的埋栖及底栖海珍品增殖方法,其主要是(1)清理规划海域海底敌害生物;(2)制作渔网式隔离网,网目边长≥增殖海珍品苗种壳高或壳长中最大的尺寸加5-10毫米,隔离网的大小覆盖整个增殖区;(3)将隔离网平铺于增殖区域的海底,隔离网的周边及交界处设压住网边的重物;(4)将增殖海珍品苗种按预定密度投放到铺设隔离网的海底。本发明可使增殖的海珍品苗种穿过网眼潜入海底,大于网眼规格的敌害生物被隔离网隔开,无法残食增殖海珍品;小于网眼的敌害生物一般口器较小,无法残食增殖海珍品,有效地保证海珍品成活。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907358SQ20121038121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0日
发明者周玮, 桑田成 申请人:大连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