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1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尤其涉及具备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如下述的电动工具,其具备用于尽可能地阻止来自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或进行作业的工具的振动向使用者所把持的把手部传递的防振机构。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小型作业设备中,在构成振动产生源的发动机及刀具等构件与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之间设置弹簧,通过该弹簧吸收来自振动产生源的振动,由此实现具备防振性的结构。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园艺用割草机中,公开了如下述的结构,其中,设置安装振动产生源的内部壳体和形成为收纳内部壳体的外部壳体,在上述内部壳体与外部壳体之间设置防振构件,由此尽可能地阻止在内部壳体侧产生的振动向外部壳体侧传递。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132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15190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由于需要取得弹簧的弹性量而导致装置结构不得不变大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那样的螺旋弹簧状的弹簧中,也存在无法对所有方向的 振动发挥防振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的情况下,由于采用了以覆盖内部壳体的整体的方式设置外部壳体并且在外部壳体相对于内部壳体的安装轴附近设置防振构件这样的结构,因此结构复杂且部件件数多,而且,部件形状复杂且组装性也差,因此难以廉价地制造该结构。进而,专利文献I及2所记载的技术均具有装置重量大这样的问题。从而,存在使用具备防振机构的现有的电动工具的使用者会因装置重量大而提前感到疲劳感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的存在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目前没有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备防振机构,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并且具备高组装性。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将附图标记写在括号中附带表示,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工具(10)具备:电动机壳体(11),其收纳电动机(31);把手壳体(11b),其具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12);工具(21),其以朝向所述电动机壳体(Ila)的正面侧突出的方式安装,所述电动工具(10)的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壳体(Ilb)以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Ila)的两侧面及背面的至少一部分且不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Ila)的正面、上表面及底面的方式安装。在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工具(10)中,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电动机壳体(Ila)的外周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把手壳体(Ilb)的多个凸形状部(41α、41γ)或凹形状部(41β),在所述把手壳体(Ilb)的内周,在与形成于所述电动机壳体(Ila)上的所述凸形状部(41α、41Υ)或所述凹形状部(41β)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凹形状部(42α、42γ)或凸形状部(42 β ),在所述凸形状部(41 α、42 β、41 Y )与所述凹形状部(42 α、41 β、42 Y )之间夹入防振构件(61)而进行所述把手壳体(Ilb)相对于所述电动机壳体(Ila)的安装。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工具(10)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凸形状部(41α、42β、41Υ)形成为大致圆锥形,所述凹形状部(42α、41β、42γ)形成为能够收容呈大致圆锥形的所述凸形状部(41 α、42 β、41 Y )的钵形。进而,在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工具(10)中,可以构成为,所述防振构件(61)形成为中空圆筒形状、中空圆锥形状、圆盘形状中的任一种形状。进而,在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工具(10)中,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凸形状部(41α、42β、41γ)及所述凹形状部(42α、41β、42γ)中的至少任一方上形成有用于防止所述防振构件(61)错位的肋(43)。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工具(10)中,可以构成为,从侧面侧观察电动工具
(10)时,形成为多组的所述凸形状部(41α、42β、41 Y)及所述凹形状部(42α、41β、42 y)的至少一组(41α、42α)形成在与收纳于所述电动机壳体(Ila)内的所述电动机
(31)的设置位置重叠的位置处。

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工具(10)中,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把手部(12)设置有用于进行所述电动机(31)的驱动的开始/停止的触发开关(13),从侧面侧观察电动工具(10)时,形成为多组的所述凸形状部(41 α、42 β、41 Y )及所述凹形状部(42 α、41 β、42y)的至少一组(41γ、42γ)形成在比所述触发开关的设置位置及其正下方的位置更靠背面侧的位置处。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工具(10)中,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把手部(12)设置有用于进行所述电动机(31)的驱动的开始/停止的触发开关(13),形成为多组的所述凸形状部(41 α、42 β、41 Y )及所述凹形状部(42 α、41 β、42 Y )在各侧面上各形成三组,共计形成六组,从侧面侧观察电动工具(10),所述触发开关(13)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由假想线连接形成在各侧面的三组凸形状部(41α、42β、41 Y)和凹形状部(42 α、41 β、42 Y )的中心位置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T)的内侧。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目前没有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备防振机构,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且具备高组装性。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的上面的外观图。图2是从右侧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的情况下的外观图。图3是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的纵剖视右侧面中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所具有的壳体(电动机壳体Ila及把手壳体Ilb)的结构的分解图。图5是将由对开结构构成的壳体(电动机壳体Ila及把手壳体Ilb)中的右侧面侧的对开体取下后的状态下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的右侧面中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图。图6是表示图5中的A-A剖面的图。图7是表示图5中的B-B剖面的图。图8是将图6中的C部放大的图。符号说明:10 树篱修剪机11 壳体Ila电动机壳体Ilb把手壳体12 把手部13 触发开关14 开关装置21 剪切刃部21a、21b 可动刀片22 刀片固定板23 刀片按压部24 间隔件24a、24b 长孔25 固定螺钉31 电动机32 输出轴32a齿轮齿面33 传动部 33a 齿轮33b 凸轮轴33c 衬套33(1^33(12 凸轮34 定位销35 轴承构件35a 轴孔35b按压部36 球轴承α、β、Y 连接点41α、42β、41γ 凸形状部
42 α ,41 β ,42 γ 凹形状部43 防错动肋61 防振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各权利要求涉及的发明,并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全部组合并不一定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进而,在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以本发明涉及的电动工具构成为树篱修剪机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树篱修剪机以外的目前公知的各种电动工具。首先,使用图1 图5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为电动工具的树篱修剪机10的结构进行说明。这里,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的上面的外观图,图2是从右侧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的情况下的外观图。另外,图3是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的纵剖视右侧面中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图。进而,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所具有的壳体(电动机壳体Ila及把手壳体Ilb)的结构的分解图,图5是将由对开结构构成的壳体(电动机壳体IIa及把手壳体Ilb)中的右侧面侧的对开体取下后的状态下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的右侧面中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那样,将树篱修剪机10的方向定义为“正面、背面、右侧面、左侧面、上面、底面”来进行说明。即,将图1中的纸面右侧设为“正面”,将纸面左侧设为“背面”,将纸面上侧设为“左侧面”,将纸面下侧设为“右侧面”。另外,将图2中的纸面右侧设为“正面”,将纸面左侧设为“背面”,将纸面上侧设为“上面”,将纸面下侧设为“底面”。如图1 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10构成为具有壳体11、突出安装在壳体11的正面侧的作为工具的剪切刃部21。如图4及图5中详细示出的那样,壳体11通过将收纳构成剪切刃部21的驱动源的电动机31的电动机壳体11a、与该电动机壳体1la独立构成且具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12的把手壳体Ilb组合而构成。电动机壳体1la和把手壳体Ilb处于把手壳体Ilb以覆盖电动机壳体Ila的两侧面及背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的关系,并且把手壳体Ilb安装成不覆盖电动机壳体Ila的正面、上面及底面。在电动机壳体Ila的内部设置的电动机31纵向配置,为了将该电动机31所具备的旋转轴32的旋转转换成剪切刃部21的水平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在电动机31的下方位置设置有传动部33。传动部33具有:与在电动机31所具有的输出轴32上切出的齿轮齿面32a啮合的齿轮33a ;将该齿轮33a的旋转转换成剪切刃部21的往复直线运动的凸轮装置。齿轮33a为齿数比齿轮齿面32a多的大齿轮,在其轴孔中经由衬套33c而插入有凸轮装置的凸轮轴33b。该齿轮33a和齿轮齿面32a作为减速装置而发挥作用,齿轮33a以比电动机31的输出轴32低的速度旋转。凸轮装置的凸轮33d1,33d2以与凸轮轴33b保持间隙地嵌合的状态通过定位销34固定在齿轮33a的底面上,而与齿轮33a—体地旋转。该凸轮33d1,33d2具体为圆盘凸轮,其中心轴以从凸轮轴33b偏离的方式固定在齿轮33a上。凸轮33(^33( 以与后述的两片可动刀片21a、21b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且彼此错开180度相位配置。另外,凸轮33dl、33d2根据可动刀片21a、21b的片数来设置,例如在设有一片可动刀片的情况下仅设置一个凸轮。凸轮装置的凸轮轴33b在齿轮33a中向上方贯通,与电动机31的输出轴32平行并列地配置。在该平行并列的部位,凸轮轴33b与电动机31的输出轴32 —起经由轴承构件35而被支承在电动机壳体Ila的肋等固定部位上。轴承构件35是架设在凸轮轴33b与电动机31之间的固定构件,由分割成两部分的电动机壳体Ila夹持,由此固定在电动机壳体Ila内。轴承构件35通常由铝合金等金属形成,但也可以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在轴承构件35上形成有供凸轮轴33b压入的轴孔35a、与对输出轴32进行轴支承的球轴承36存在关系的按压部35b。这样,输出轴32和凸轮轴33b经由轴承构件35而以一定间隔平行地保持在电动机壳体Ila内,因此输出轴32的转矩能够向凸轮33(^334顺畅地传递。另一方面,剪切刃部21在刀片固定板22、可动刀片21a、21b和刀片按压部23重合的状态下从电动机壳体Ila的底部朝向前方突出地设置。刀片固定板22固定在电动机壳体Ila的底部,在该刀片固定板22的上侧经由间隔件24及固定螺钉25固定刀片按压部23。可动刀片21a、21b插入到刀片固定板22与刀片按压部23之间,经由沿剪切刃部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与间隔件24相接。在可动刀片21a、21b的后端穿设有沿各刀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孔24a、24b,在各长孔24a、24b中插入凸轮装置的各凸轮33(^334。当凸轮33(^33 以凸轮轴33b为中心旋转时,通过凸轮33(1^334与长孔24a、24b的滑动接触作用,而使可动刀片21a、21b进行相互反向的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进行该往复直线运动的可动刀片`21a、21b,例如能够修剪树篱中的灌木等。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把手壳体Ilb上如上所述那样形成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12,在该把手部12上设置有通过接受使用者的按压操作而能够操作电动机31的旋转驱动的作为开关的触发开关13。该触发开关13与用于进行向电动机31的电力的供给/切断的开关装置14连接。从而,当触发开关13受到使用者的按压操作时,触发开关13被压入到把手壳体Ilb内而开关装置14成为接通状态,进行向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1的电力供给。另外,当中止按压操作时,触发开关13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开关装置14成为断开状态,停止向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1的电力供给。需要说明的是,在开关装置14中配备有锁定接通按钮(未图示),通过在触发开关13被压入到把手壳体Ilb内的状态下使用者操作该锁定接通按钮,由此即使使用者中止对触发开关13的按压操作,触发开关13也不会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维持开关装置14的接通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操作锁定接通按钮来维持接通状态时,若使用者再次进行触发开关13的按压操作,则解除了锁定接通按钮对接通状态的维持,进而若中止按压操作,则触发开关13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开关装置14成为断开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10中,采用了如下的结构:相对于电动机壳体Ila与把手壳体Ilb的连接部而设置有防振构件,能够极力防止来自具备构成振动源的电动机31和剪切刃部21的电动机壳体Ila的振动向具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12的把手壳体Ilb的传递。因此,接下来,参照图6 图8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10所具备的防振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这里,图6是表示图5中的A-A剖面的图,图7是表示图5中的B-B剖面的图。另外,图8是将图6中的C部放大的图。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10所具有的壳体11中,如图5所示,电动机壳体Ila和把手壳体Ilb分别在左右侧面上通过三个连接点α、β、Y连接。即,把手壳体Ilb相对于电动机壳体Ila在右侧面上三点连接,在左侧面上三点连接,因此通过共计六点连接。从而,电动机壳体Ila被把手壳体Ilb以从左右两侧面侧分别三点支承的状态夹入,因此,两壳体处于在仅重叠必要最小限度的范围的形态、即在电动机壳体Ila与把手壳体Ilb的重叠关系中,把手壳体Ilb以覆盖电动机壳体Ila的两侧面及背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且把手壳体Ilb安装成不覆盖电动机壳体Ila的正面、上面及底面。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结构构件的轻量化,且能够发挥可靠的防振效果。即,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实现比现有技术轻量化的带防振机构的树篱修剪机10。接着,使用图4对上述的三个连接点α、β、Y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电动机壳体Ila的外周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把手壳体Ilb的多个凸形状部41 α、41 Y及凹形状部41 β,另一方面,在把手壳体Ilb的内周上,在与电动机壳体Ila上形成的凸形状部41 α、41 Y及凹形状部41 β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凹形状部42 α、42 Y及凸形状部42 β。并且,构成连接点α的凸形状部41α和凹形状部42 α、构成连接点β的凸形状部42 β和凹形状部41 β、构成连接点Y的凸形状部41 Y和凹形状部42 Y分别作为对应的组而构成,构成为对开体的把手壳体Ilb以仅覆盖电动机壳体Ila的两侧面侧和背面侧的方式安装时,成组的凸形状部41 α和凹形状部42 α、凸形状部42 β和凹形状部41 β、凸形状部41 Y和凹形状部42 Y嵌合连接,从而形成壳体11。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形状部41α、42β、4γ形成为大致圆锥形,凹形状部42 α、41 β、42 Y形成为能够收容呈大致圆锥形的凸形状部41 α、42 β、41 y的钵形。采用上述形状的原因在于,大致圆锥形和钵形的连接面由圆锥的斜面构成,因此能够承受所有方向的力。另外,如图8中详细示出的那样,在上述的各侧面上,在共计六组的凸形状部41α、42β、41γ与凹形状部4 2 α、41 β、42 Y之间夹入有防振构件61。该防振构件61呈中空圆锥形状且由硅酮树脂形成,在夹入到凸形状部41α、42β、41 Y与凹形状部42 α、
41β,42 Y之间时,为了维持防振效果的同时进行把手壳体Ilb的可靠的固定,而构成为具有规定的压缩余量的外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防振构件61即使在夹入到凸形状部41α、
42β,41 Y与凹形状部42(1、410、42^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用于防振效果的规定的弹性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夹入到凸形状部41α、42β、41 Y与凹形状部42 α、41 β、42 Y之间的防振构件61因受到振动等而产生错动,尤其在凸形状部42 β和凹形状部42γ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防错动肋43(参照图4)。在该防错动肋43的作用下,夹入到凸形状部41α、42β、41 Y与凹形状部42α ,41 β ,42 Y之间的防振构件61被可靠地固定,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10能够维持长期稳定的防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防错位肋4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4所例示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形状即可,可以采用所有的变形形态。另外,也可以像凸形状部42 β和凹形状部42 Y以外的凸形状部41α、41 Y及凹形状部42α、41β那样,通过凹凸形状自身的作用来发挥对防振构件61的防错动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凸形状部41 α、42 β、41 Y和凹形状部42 α、41 β、42 Y由比螺纹孔等大的面积构成以便于装入防振构件61,因此成为制造时非常容易组装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凸形状部41 α、42β、41 Y或凹形状部42 α ,41 β ,42 Y及防振构件61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发挥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形状即可,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例如,对于防振构件61的形状,不仅可以采用中空圆锥形状,还可以采用中空圆筒形状或圆盘形状这样的形状。若为呈中空圆孔形状的防振构件,则仅通过将管状的硅酮树脂以适当的长度切断就能够制造,因此能够非常廉价地制造。另外,若为呈圆盘形状的防振构件,则仅通过将片状的硅酮树脂冲裁成圆形就能够制造,因此能够非常廉价地制造。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防振构件61使用了硅酮树脂来制造,但只要是能够发挥防振效果的原材料即可,可以使用任意的材料,例如,可以将树脂、凝胶、橡胶等这样的原材料作为本发明的防振构件来使用。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10而言,在各侧面上配置的三个连接点α,β,Υ的配置位置上也存在有意义的特征。即,从侧面侧观察树篱修剪机10时,构成连接点α的凸形状部41α和凹形状部42 α配置在与收纳于电动机壳体Ila内的电动机31的设置位置重叠的位置处。连接点α的配置位置位于接近树篱修剪机10的重心位置的部位处,承担着对电动机31或剪切刃部21等这样的有重量且构成振动产生源的构件进行支承的同时防止振动的传递的作用。另外,从侧面侧观察树篱修剪机10时,构成连接点β的凸形状部42 β和凹形状部41 β配置在偏靠树篱修剪机10的上面侧的位置处,从侧面侧观察树篱修剪机10时,构成连接点Y的凸形状部41 Y和凹形状部42 Y配置在比触发开关13的设置位置及其正下方靠背面侧的位置处。即,从各侧面观察时,把手壳体Ilb通过三个连接点α、β、Υ (即,三组凸形状部41α、42β、41 Y和凹形状部42 α、41 β、42 Y )而相对于电动机壳体Ila以三点接触的形态连接,因此能够维持 稳定的安装状态。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从侧面侧观察树篱修剪机10,触发开关13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由假想线连接三个连接点α、β、Y (即,三组凸形状部41 α、42 β >41 Y和凹形状部42 α、41 β >42 Y )的中心位置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T的内侧。上述结构能够发挥将供使用者操作且承受来自使用者的手指的力的触发开关13的附近通过三个连接点α、β、Y稳定地支承这样的效果,减少振动向使用者的传递而有助于发挥实现带给使用者的疲劳度极小化这样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即,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10中,处于把手壳体Ilb以覆盖电动机壳体Ila的两侧面及背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安装这样的关系,并且,把手壳体Ilb安装成不覆盖电动机壳体Ila的正面、上面及底面,采用了为了具有防振结构而需要的最小限度的壳体11结构,因此能够实现树篱修剪机10的轻量化。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10,与现有的电动工具相比,能够抑制使用者侧的疲劳度的产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10中,分别配置在左右侧面上的三个连接点α、β、Y由三组凸形状部41 α、42 β >41 Y及凹形状部42 α、41 β >42 Y夹入到它们之间的防振构件61构成,这些构件具备上述的各种优选的特征。从而,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树篱修剪机10能够发挥如下的优点,即,结构简单且部件件数少,组装作业性良好而能够廉价地制造,能够将装置重量限制成最小限度,因此不易助长作业者的疲劳。即,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目前没有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备防振机构,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并且具备闻组装性。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各种变更或改良。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省略了图不,但在把手壳体Ilb相对于电动机壳体Ila越过了可动范围的情况下,电动机壳体Ila与把手壳体Ilb会发生接触,而产生噪声或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感。因此,优选在电动机壳体Ila和把手壳体Ilb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设置具有弹性力或消声效果的限动构件。通过设置这样的限动构件,由此能够防止噪声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电动机壳体Ila及把手壳体Ilb在左右侧面上分别通过三组、共计通过六组凸形状部41 α、42 β、41 Y及凹形状部42 α、41 β、42 Y来连接的情况为例示而进行了说明,但连接点的个数可以任意地变更。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电动机壳体Ila侧形成有两个凸形状部41 α、41 Y和一个凹形状部41β且在把手壳体Ilb侧形成有一个凸形状部42β及两个凹形状部
42α ,42 Y的情况为例示而进行了说明。然而,对于凸形状部和凹形状部的形成个数或组合,可以采用所有的方式。实施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良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以明确 这一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工具,其具备: 电动机壳体,其收纳电动机; 把手壳体,其具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 工具,其以朝向所述电动机壳体的正面侧突出的方式安装,所述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壳体以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的两侧面及背面的至少一部分且不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的正面、上表面及底面的方式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动机壳体的 外周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把手壳体的多个凸形状部或凹形状部,在所述把手壳体的内周,在与形成于所述电动机壳体上的所述凸形状部或所述凹形状部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凹形状部或凸形状部, 在所述凸形状部与所述凹形状部之间夹入防振构件而进行所述把手壳体相对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形状部形成为大致圆锥形,所述凹形状部形成为能够收容呈大致圆锥形的所述凸形状部的钵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构件形成为中空圆筒形状、中空圆锥形状、圆盘形状中的任一种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形状部及所述凹形状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上形成有用于防止所述防振构件错位的肋。
6.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从侧面侧观察电动工具时,形成为多组的所述凸形状部及所述凹形状部的至少一组形成在与收纳于所述电动机壳体内的所述电动机的设置位置重叠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部设置有用于进行所述电动机的驱动的开始/停止的触发开关, 从侧面侧观察电动工具时,形成为多组的所述凸形状部及所述凹形状部的至少一组形成在比所述触发开关的设置位置及其正下方的位置更靠背面侧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把手部设置有用于进行所述电动机的驱动的开始/停止的触发开关, 形成为多组的所述凸形状部及所述凹形状部在各侧面上各形成三组,共计形成六组, 从侧面侧观察电动工具,所述触发开关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由假想线连接形成在各侧面的三组凸形状部和凹形状部的中心位置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的内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目前没有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备防振机构,实现低成本化和轻量化,并且具备高组装性。该电动工具(10)具备电动机壳体(11a),其收纳电动机;把手壳体(11b),其具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部(12);工具(21),其朝向电动机壳体(11a)的正面侧突出设置。并且,把手壳体(11b)以覆盖电动机壳体(11a)的两侧面及背面的至少一部分且不覆盖电动机壳体(11a)的正面、上表面及底面的方式安装。
文档编号A01G3/053GK103081728SQ20121039032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
发明者小笠原央士, 大滨伸司 申请人:利优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