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生产生态配方米的方法

文档序号:210457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田间生产生态配方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食品生产技术和低碳农业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田间生产生态配方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培育优质米品种以提·高稻米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稻米生产效益将是促进稻米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稻米品质是稻米作为一种商品在流通与消费过程中的综合评价,是稻米本身物理及化学特性的综合反映。稻米品质指标主要包括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4个方面以及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等重要指标。配方米是将不同品种或不同碎米率的大米按比例混合均匀,进而改变成品米的食用品质、营养品质或等级,提高产品的综合价值。目前配方米生产工艺多在工厂车间进行,将稻米生产和米质改造分割开来,耗费时间和能源较大,而且生产出的配方米品质不稳定。已有研究发现鸭稻共作和多品种混作可以控制稻田病虫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免除农药的使用,但目前在田间通过混作同时养鸭直接生产配方米的方法还未见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田间直接生产生态配方米的方法。该方法总结出合理步骤控制,实现在稻田中混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并同时放养鸭子,达到不施农药控制水稻病虫害,直接生产生态配方米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上述目的
提供一种田间生态配方米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浸种育秧准备稻种,将两个品种的稻种按重量比例为1:1的比例混合后常温催芽育得秧苗,为混播育秧;
52.稻田施肥,将SI育得的秧苗移栽,秧苗为混栽;
53.围网放鸭稻田四周设置围栏,秧苗移栽后放雏鸭下田,鸭稻共作至水稻抽穗期时赶鸭上田,将鸭子收回;
54.收获;
其中,S2和S3进行田间水分管理前期,移栽至放雏鸭下田之前,保持水层2 3cm左右。中期,在秧苗移栽7 15天后放入鸭子,实施鸭稻共作,此时灌水使稻田水位保持6 8cm ;后期,赶鸭上田后,排水降低水位至2 3cm,到收获期逐渐排水搁田。S2中所述稻田施肥是在秧苗移栽前施基肥,基肥采用有机肥,施用量为350 450Kg/亩;整个生育期内不再另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优选地,SI所述浸种育秧是按照每亩大田种子4 6公斤的标准准备稻种,将混种的水稻种子按比例配好混匀(其中每一种稻种各占一半重量),加水浸种,浸种后滤干水分于25 28°C催芽得到发芽种子,发芽种子播入秧畦土,每穴5 8粒种子,育秧时间为20 30天。所述加水浸种,种子量与水的重量比例为1:1. 25为宜,S卩I斤种子兑水1. 25斤,浸种后捞起搁置,滤干水分后于25 28°C催芽,催芽期间每天洒水2 3次或洗种2 3次,以满足种子发芽水分需要。优选地,所述加水浸种的时间是早造浸种12 16小时,晚造浸种6 8小时。优选地,SI所述两个品种的稻种为胜巴丝苗和华梗籼74。优选地,S2所述稻田施肥的肥料为鸡粪;稻田施肥的施肥量为400Kg/亩鸡粪。优选地,S2秧苗移栽的株行间距早稻,株行间距为20 30cm X 20 35cm ;晚稻,株行间距为20 30cm X 20 35cm。
更为优选地,所述秧苗移栽的株行间距早稻,株行间距为22 cm X28 cm ;晚稻,株行间距为22 cm X 28 cm。优选地,S3所述放雏鸭下田的雏鸭数量为20 25只/亩,鸭龄为4 7日。更为优选地,所述放雏鸭下田的雏鸭为7日龄雏鸭,数量为25只/亩。优选地,S3中所述鸭稻共作是秧苗移栽后第7 15天放入雏鸭,并同时灌水,使稻田水位保持6 8cm ;赶鸭上田后,排水降低水位至2 3cm,到收获期逐渐排水搁田。S3所述围网可采用塑料网,能防止鸭子自行跑出稻田即可。S4所述收获采用常规方式进行,统一收获,人工或机械均可。本发明同时提供了所述生产方法在田间生产得到的生态配方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从生产设计的根本点进行创造性改进,总结出一种可以在田间通过水稻混作同时养鸭直接生产生态配方米的方法,改变了在车间生产配方米的传统手段,打破了配方米依靠工厂车间进行配方生产的限制,有效减少后期的工厂设置以及配米的工作量,减少投资和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本发明进一步总结了在田间利用养鸭控制病虫害的技术方案,显著控制了稻飞虱、叶蝉、纹枯病等疾病的发生,不施农药,无污染,本发明方法保证了生产制备得到的配方米的配方目标,生态配方米的产量明显提高,出糙率增加,垩白粒率明显下降。同时,生态配方米的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相对于常规技术都显著提高,且无农药检出,为简单易行地田间生产出生态配方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图1本发明田间生产的配方米的稻米品质与常规单作的稻米品质比较。图2本发明田间生产的配方米的胶稠度与常规单作的稻米的胶稠度比较。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原料和方法为本技术领域常规的原料和方法。实施例1
本发明方法生产所用到的水稻品种为胜巴丝苗(粤审稻2005002)和华梗籼74 (粤审稻200002)。本发明采用这两种稻种进行生态配方米的生产,稻米品质得到了较好地保证,指标优良。但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采用水稻品种的范围。本发明方法实施例采用的鸭品种为当地杂交麻鸭。本实施例以两块稻田作为实验田,其中一块为稻田A,采用本发明方法同时进行水稻混作和鸭稻共作生产,第二块为B田,按照常规水稻栽培方法单作胜巴丝苗米,需要按常规施用防治白叶枯病的农药以及除草剂。稻田A的生产方法为
51.浸种育秧每亩大田备种子5公斤,将品种为胜巴丝苗(粤审稻2005002)和华梗籼74 (粤审稻200002)的水稻种子按照重量比例为1:1的比例混匀,加水浸种(早造加水浸种14小时,晚造浸种7小时),I斤种子兑水1. 25斤,种子浸 后捞起搁置,而后滤干水分常温25°C催芽,催芽期间每天洒水2次,以满足种子发芽水分需要,经过3天即可达到发芽标准;
发芽种子播入秧畦土,每穴5 8粒种子,育秧时间约20天;
52.稻田施肥,将SI育得的秧苗移栽(混栽);
在秧苗移栽前往稻田中施鸡粪作为基肥,每亩稻田施鸡粪400 Kg,整个生育期内不再另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株行间距22 cmX28cm。S3.围网放鸭稻田四周用高50 cm的尼龙网做成围栏,秧苗移栽7 15天后放雏鸭下田,每亩放雏鸭25只,鸭稻共作至水稻抽穗期时赶鸭上田,将鸭子收回;
S2和S3的稻田水分管理方法为
前期,移栽至放雏鸭下田之前,保持水层2 3cm左右。中期,在秧苗移栽7 15天后放入鸭子,实施鸭稻共作,此时灌水使稻田水位保持6 8cm ;后期,赶鸭上田后,排水降低水位至2 3cm,到收获期逐渐排水搁田。S4.收获收获时不区分品种,混合均匀,按照采用常规方式进行,人工或机械均可。将两块稻田收获的大米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附图1和附图2所示,其中附图1显示了本发明生产的生态配方米的稻米品质与常规单作的稻米品质的比较结果,A为本发明的配方米,B为单作的胜巴丝苗稻米;附图2显示了本发明生产的配方米的胶稠度与常规单作的稻米的胶稠度的比较结果,A为本发明的配方米,B为单作的胜巴丝苗稻米。
权利要求
1.一种田间生产生态配方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51.浸种育秧准备稻种,将两个品种的稻种按重量比例为1:1的比例混合后常温催芽育得秧苗;52.稻田施肥,将SI育得的秧苗移栽;53.围网放鸭稻田四周设置围栏,秧苗移栽后放雏鸭下田,鸭稻共作至水稻抽穗期时赶鸭上田,将鸭子收回;54.收获;其中,S2和S3进行田间水分管理前期,移栽至放雏鸭下田之前,保持水层2 3cm ;中期,在秧苗移栽7 15天后放入鸭子,实施鸭稻共作,此时灌水使稻田水位保持6 8cm ;后期,赶鸭上田后,排水降低水位至2 3cm,到收获期逐渐排水搁田;S2中所述稻田施肥是在秧苗移栽前施基肥,基肥采用有机肥,施用量为350 450 Kg/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田间生态配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SI所述浸种育秧是按照每亩大田种子4 6公斤的标准准备稻种,将混种的水稻种子按比例配好混匀,加水浸种,浸种后滤干水分于25 28°C催芽得到发芽种子,发芽种子播入秧畦土,每穴5 8粒种子,育秧时间为20 3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田间生态配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SI所述两个品种的稻种为胜巴丝苗和华梗籼7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配方米的田间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稻田施肥的肥料为鸡粪;稻田施肥的施肥量为400Kg/亩鸡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田间生态配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S2秧苗移栽的株行间距早稻,株行间距为20 30cm X 20 35cm ;晚稻,株行间距为20 30cm X 20 35cm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田间生态配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移栽的稻株行间距早稻,株行间距为22 cm X 28 cm ;晚稻,株行间距为22 cm X 28 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田间生态配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放雏鸭下田的雏鸭数量为20 25只/亩,鸭龄为4 7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田间生态配方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雏鸭下田的雏鸭为7日龄雏鸭,数量为25只/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田间生产生态配方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鸭稻共作是秧苗移栽后第7 15天放入雏鸭,并同时灌水,使稻田水位保持6 8cm ;赶鸭上田后, 排水降低水位至2 3cm,到收获期逐渐排水搁田。
10.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方法在田间生产得到的生态配方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态食品生产技术和低碳农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田间生产生态配方米的方法,包括浸种育秧(混播)、稻田施肥和秧苗移栽(混栽)、围网放鸭与鸭稻共作和收获步骤,其中对浸种的两个水稻品种选择及配比、水稻混栽与鸭稻共作管理和水分管理等关键工艺进行了优化,总结得到一种可以在田间直接生产生态配方米的方法,改变了在车间生产配方米的传统手段及其相关的生产限制,有效减少了后期的工厂设置以及生产配方米的工作量,减少了投资和能源使用,生产得到的生态配方米的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相对于常规单作所得的稻米都有一定提高,且无农药检出,健康安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3004541SQ2012105378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章家恩, 周念, 赵本良, 罗明珠, 全国明, 梁开明 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