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覆膜式播种机的覆土滚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覆土滚筒,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在覆膜式播种机作业时,为地膜进行覆土的覆土滚筒。
背景技术:
覆土器(也称覆土器组合)是覆膜式播种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覆土滚筒与覆土滚筒两侧的覆土圆盘组合而成。现有的覆土滚筒为两空心的筒体,在两筒体之间设连接筋,在两筒体内部设置搅龙。在该覆土滚筒结构的限制下,特别是由于两筒体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敞口,致使地膜上的覆土面积过大,采光性能差,直接影响种子发芽和早期生长。这样一来,势必要影响作物的长势、产量以及农民的收入。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式播种机的覆土滚筒,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覆土滚筒覆土面积过大,采光性能差,直接影响种子发芽及早期生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所述它包括外筒体和连接筋,所述覆土滚筒为对称式结 构,在两外筒体的内侧设置一端是敞口且敞口端向外的两内筒体,两侧内、外筒体之间由连接筋连接,两内筒体内设轴套,轴套与内筒体内壁之间设有径向支撑,并经相对的两内筒体外部轴向中心所设连接杆或连接套及穿过两内筒体所述轴套的连接轴将两内、外筒体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所述结构,特别是内筒体的设置,它一端是敞口,另一端为封闭结构,当两外筒体将覆土圆盘收集的覆土搅入覆土滚筒内时,由于内筒体封闭端的阻挡,促使覆土只能从内、外筒体之间所设连接筋的间隙内排出,并且连接筋长度与苗眼宽度相对应,这样一来,使得覆土正对两行苗眼,不仅为覆膜后的播种提供了良好工作条件,而且有效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覆土滚筒覆土面积过大,采光性能差,直接影响种子发芽及早期生长的问题。可靠实现了发明目的。同时具有发明构思新颖独特、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合行业进行推广等优点。
图I是覆土滚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I所示的覆膜式播种机的覆土滚筒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改进的一种覆土专用部件。该覆土滚筒为对称式结构,它是在两外筒体I的内侧设置一端是敞口且敞口端向外的两内筒体2,在两侧内、外筒体2、I之间由连接筋3连接,在两内筒体2内设轴套4,轴套4与内筒体2内壁之间设有径向支撑5,并经相对的两内筒体2外部轴向中心所设连接杆或连接套6及穿过两内筒体2所述轴套4的连接轴将两内、外筒体2、1活动连接。所述连接筋3长度应与苗眼宽度相对应。工作时,覆土滚筒随之转动,两外筒体I将覆土圆盘收集的覆土经内部搅龙搅入覆土滚筒内,并从内、外筒体2、1之间所设连接筋3的间隙内排出,由于连接筋3长度与苗眼宽度相对应,使得覆土正对两行苗眼,形成条形覆土。不仅为覆膜后的播种奠定基础,而且克服了已有覆土器存在的覆土面积过大,采光性能差的弊病,有利于保墒,为促进种子发芽和早期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权利要求1.一种覆膜式播种机的覆土滚筒,包括外筒体(I)和连接筋(3),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滚筒为对称式结构,在两外筒体(I)的内侧设置一端是敞ロ且敞ロ端向外的两内筒体(2),两侧内、外筒体(2、1)之间由连接筋(3)连接,两内筒体(2)内设轴套(4),轴套(4)与内筒体(2)内壁之间设有径向支撑(5),并经相对的两内筒体(2)外部轴向中心所设连接杆或连接套(6)及穿过两内筒体(2)所述轴套(4)的连接轴将两内、外筒体(2、I)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覆膜式播种机的覆土滚筒,其特征在干所述连接筋(3)长度应与苗眼宽度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覆膜式播种机的覆土滚筒。该覆土滚筒为对称式结构,它是在两外筒体的内侧设置一端是敞口且敞口端向外的两内筒体,两侧内、外筒体之间由连接筋连接,两内筒体内设轴套,轴套与内筒体内壁之间设有径向支撑,并经相对的两内筒体外部轴向中心所设连接杆或连接套及穿过两内筒体所述轴套的连接轴将两内、外筒体活动连接。该覆土滚筒覆土正对两行苗眼,不仅为覆膜后的播种提供了良好条件,而且有效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覆土滚筒覆土面积过大,采光性能差,直接影响种子发芽及早期生长的问题。同时具有发明构思新颖独特、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合行业进行推广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G13/02GK202652925SQ20122014728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李军良, 刘春志, 王艳华, 刘鑫, 王滨, 邢天福, 刘彦军, 石雷, 周寰, 高岩 申请人: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