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3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小麦播种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播种新技术,首先,用悬耕机将土地耕翻好后,以平整为好;其次,将播种机每条腿间距调整应一致,将播种深度1-2厘米为宜;再其次施行浅播,播种深度无论沙壤土,还是两合土,还是粘土,播种后无需镇压;然后打畦,再进行中水灌溉,表层土未干,小麦以出苗,这样可以提前出苗15-20天,每亩可节省播种量15-20斤,每粒种子分孽数增加3-4株,且株株成穗,产量能增3-5成。本发明利用小麦出苗日期的延长,无论旱田,还是有墒田,不宜浅播,可有效增加冬前积温,使在同样管理条件下的小麦由弱苗变壮苗,增加有效亩穗数、穗粒数,从而大幅度提高亩产的特点。
【专利说明】小麦播种新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农业技术,具体的是通过小麦出苗日期的延长,增加有效亩穗数、穗粒数,从而大幅度提高亩产量的农业技术。
【背景技术】
[0002]华北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由于每年冬小麦的种植期中,北方的气温比较低,墒情不好,影响冬小麦的发芽,分孽,从而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如如,每年10月1-10日,应在15-17公斤/亩,播种量为宜,每年公历10月20日以后,由于小麦出苗日期的延长,无论旱田,还是有墒田,不宜浅播,可有效增加冬前积温,使在同样管理条件下的小麦由弱苗变壮苗,增加有效亩穗数、穗粒数,从而大幅度提高亩产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浅播为核心。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小麦播种新技术。本方法利用小麦出苗日期的延长,无论旱田,还是有墒田,不宜浅播,可有效增加冬前积温,使在同样管理条件下的小麦由弱苗变壮苗,增加有效亩穗数、穗粒数,从而大幅度提高亩产的优点。
[0004]小麦播种新技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用悬耕机将土地耕翻好后,以平整为好;其次,将播种机每条腿间距调整应一致,将播种深度1-2厘米为宜;再其次施行浅播,播种深度无论沙壤土,还是两合土,还是粘土,播种后无需镇压;然后打畦,再进行中水灌溉,表层土未干,小麦以出苗,这样可以提前出苗15-20天,每亩可节省播种量15-20斤,每粒种子分孽数增加3-4株,且株株成穗,产量能增3-5成。
[0005]本发明无耕翻好土地后,施行浅播,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播后镇压好,以华北地区为例,10月1-10日,应在15-17公斤/亩,播种量为宜,每年公历10月20日以后,由于小麦出苗日期的延长,无论旱田,还是有墒田,不宜浅播,可有效增加冬前积温,使在同样管理条件下的小麦由弱苗变壮苗,增`加有效亩穗数、穗粒数,从而大幅度提高亩产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浅播为核心,水浇地(粘土壤表成未结盖沙壤土,两合土表层未干)苗以出土,墒情好的,表层土未干,小麦以生根发芽,从而达到壮苗,亩成穗率增多,穗粒数增多,进而提闻?广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07]实施例:小麦播种新技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用悬耕机将土地耕翻好后,以平整为好;其次,将播种机每条腿间距调整应一致,将播种深度1-2厘米为宜;再其次施行浅播,播种深度无论沙壤土,还是两合土,还是粘土,播种后无需镇压;然后打畦,再进行中水灌溉,表层土未干,小麦以出苗,这样可以提前出苗15-20天,每亩可节省播种量15-20斤,每粒种子分孽数增加3-4株,且株株成穗,产量能增3-5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麦播种新技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用悬耕机将土地耕翻好后,以平整为好;其次,将播种机每条腿间距调整应一致,将播种深度1-2厘米为宜;再其次施行浅播,播种深度无论沙壤土,还是两合土,还是粘土,播种后无需镇压;然后打畦,再进行中水灌溉,表层土未干,小麦以出苗,这样可以提前出苗15-20天,每亩可节省播种量15-20斤,每粒种子分孽数增加3-4 株,且株株成穗,产量能增3-5成。
【文档编号】A01C7/00GK103548537SQ201310542463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张书平 申请人:张书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