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57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其由以下原料组成:2%香樟树叶煮沸液100~250ml,马铃薯150~250g,葡萄糖12~18g,氯化钠1~5g,香樟油0.005~0.03g,水补足至1000mL,pH为6.5~7.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培养基配制简单,保存方面,使用技术成熟,该培养基含有牛樟芝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适合牛樟芝的培养和大规模工业发酵化生产;2、通过本发明的培养得到的牛樟芝菌丝体,生物量高,胞内三萜产量高,其中菌丝体生物量达到12.1~14.2g/1000ml,胞内三萜产量达到33.32~46.54mg/g。
【专利说明】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樟芝又称牛樟芝、牛樟燕、红樟燕,系多孔菌科薄孔菌属真菌,是一种原产于我国台湾省的珍稀药用菌,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省的桃园、苗栗、南投、高雄及屏东等地海拔1000 m以上的深山密林中,腐生于台湾保育树种牛樟树干腐朽的中空内部或倒伏树干的潮湿表面,生长极为缓慢,自然产量稀少。近年来,因樟芝对肝病的神奇疗效及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炎症、降血糖等作用,价格日涨,市价每斤十多万元至数十万元新台币。樟芝因此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关于其子实体的形成、深层发酵培养、生理活性、药理学作用等成为研究的热点。
[0003]由于野生牛樟芝数量稀少取得不易,并且有遭受环境污染之虞,因此近年来多以人工培养方法来获得牛樟芝。目前,人工栽培方法包括椴木栽培法、固态栽培法以及液态发酵法。采用这些方法培养牛樟芝不仅成本高、培养周期长,而且培养得到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三職产量低。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技术方案。
[0005]所述的一种牛樟 芝生长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
2%香樟树叶煮沸液100~250ml,马铃薯150~250g,葡萄糖12~18g,氯化钠I~5g,香樟油0.005~0.03g,水补足至1000mL, pH为6.5~7.0,所述的2%香樟树叶煮沸液由香樟树叶与水按重量比2:98煮沸10~15分钟得到。
[0006]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2%香樟树叶煮沸液120~230ml,马铃薯160~240g,葡萄糖13~17g,氯化钠1.5~4.5g,香樟油0.008~
0.025g,水补足至 1000mL。
[0007]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2%香樟树叶煮沸液160~200ml,马铃薯180~220g,葡萄糖14~16g,氯化钠2~3g,香樟油0.01~0.02g,水补足至1000mL。
[0008]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重量的马铃薯切成细条,水煮15~25min,纱布过滤去渣,滤液中加入所述重量的2%香樟树叶煮沸液、葡萄糖、氯化钠和香樟油,补足水至1000ml,调节pH至6.5~7.0,高压蒸汽121°C灭菌20分钟,灭菌完成后取出,冷却后放置备用。
[0009]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在培养牛樟芝菌丝体中的应用。
[0010]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培养牛樟芝菌丝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I~2cm大小的牛樟芝菌块接种至牛樟芝生长培养基中,在转速100~200r/min,温度25~27°C下培养3~6天,得到菌丝体。
[0011]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培养牛樟芝菌丝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2.1~14.2g/1000ml,胞内三萜产量为33.32~46.54mg/g。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培养基配制简单,保存方面,使用技术成熟,该培养基含有牛樟芝生长所需的的全部营养成分,适合牛樟芝的培养和大规模工业发酵化生产;
2、通过本发明的培养得到的牛樟芝菌丝体,生物量高,胞内三萜产量高,其中菌丝体生物量达到12.1~14.2g/1000ml,胞内三萜产量达到33.32~46.54mg/g。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4]实施例1
将马铃薯200g切成细条,加入700ml水煮20min,纱布过滤去渣,滤液中加入2%香樟树叶煮沸液200ml,葡萄糖15g,氯化钠3g,香樟油0.01g,并补足水至1000ml,调节pH为6.5,按照每瓶120ml培养基分装到300ml三角烧瓶,瓶口包扎后高压蒸汽121°C灭菌20分钟,灭菌完成后取出,冷却后放置备用,即得到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其中2%香樟树叶煮沸液由香樟树叶与水按重量比2:98煮沸10~15分钟得到。
[0015]利用该培养基培养牛樟芝菌丝体:接种l-2cm大小的牛樟芝菌种块于上述培养基中,在转速150r/min,26°C培养5d至产生大量菌丝体,培养结束后取出菌丝体。
[0016]对菌丝体进行检测,该菌丝体生物量为13.5g/1000ml,胞内三萜产量达46.52mg/g°
[0017]实施例2
将马铃薯150g切成细条,加入700ml水煮15min,纱布过滤去渣,滤液中加入2%香樟树叶煮沸液100ml,葡萄糖12g,氯化钠Ig,香樟油0.005g,并补足水至1000ml,调节pH为
7.0,按照每瓶120ml培养基分装到300ml三角烧瓶,瓶口包扎后高压蒸汽121°C灭菌20分钟,灭菌完成后取出,冷却后放置备用,即得到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其中2%香樟树叶煮沸液由香樟树叶与水按重量比2:98煮沸10~15分钟得到。
[0018]利用该培养基培养牛樟芝菌丝体:接种l-2cm大小的牛樟芝菌种块于上述培养基中,在转速100r/min,25°C培养6d至产生大量菌丝体,培养结束后取出菌丝体。
[0019]对菌丝体进行检测,该菌丝体生物量为12.lg/1000ml,胞内三萜产量达33.32mg/g°
[0020]实施例3
将马铃薯250g切成细条,加入700ml水煮25min,纱布过滤去渣,滤液中加入2%香樟树叶煮沸液250ml,葡萄糖18g,氯化钠5g,香樟油0.03g,并补足水至1000ml,调节pH为6.8,按照每瓶120ml培养基分装到300ml三角烧瓶,瓶口包扎后高压蒸汽121°C灭菌20分钟,灭菌完成后取出,冷却后放置备用,即得到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其中2%香樟树叶煮沸液由香樟树叶与水按重量比2:98煮沸10~15分钟得到。
[0021] 利用该培养基培养牛樟芝菌丝体:接种l-2cm大小的牛樟芝菌种块于上述培养基中,在转速150r/min,27°C培养3d至产生大量菌丝体,培养结束后取出菌丝体。
[0022]对菌丝体进行检测,该菌丝体生物量为13.78g/1000ml,胞内三萜产量达43.75mg/g。
[0023]实施例4
将马铃薯230g切成细条,加入700ml水煮20min,纱布过滤去渣,滤液中加入2%香樟树叶煮沸液180ml,葡萄糖16g,氯化钠4g,香樟油0.018g,并补足水至1000ml,调节pH为
6.5,按照每瓶120ml培养基分装到300ml三角烧瓶,瓶口包扎后高压蒸汽121°C灭菌20分钟,灭菌完成后取出,冷却后放置备用,即得到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其中2%香樟树叶煮沸液由香樟树叶与水按重量比2:98煮沸10~15分钟得到。
[0024]利用该培养基培养牛樟芝菌丝体:接种l-2cm大小的牛樟芝菌种块于上述培养基中,在转速150r/min,26°C培养5d至产生大量菌丝体,培养结束后取出菌丝体。
[0025]对菌丝体进 行检测,该菌丝体生物量为14.28g/1000ml,胞内三萜产量达45.32mg/g。
【权利要求】
1.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 2%香樟树叶煮沸液100~250ml,马铃薯150~250g,葡萄糖12~18g,氯化钠I~5g,香樟油0.005~0.03g,水补足至1000mL, pH为6.5~7.0,所述的2%香樟树叶煮沸液由香樟树叶与水按重量比2:98煮沸10~15分钟得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2%香樟树叶煮沸液120~230ml,马铃薯160~240g,葡萄糖13~17g,氯化钠1.5~4.5g,香樟油 0.008 ~0.025g,水补足至 1000mL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2%香樟树叶煮沸液160~200ml,马铃薯180~220g,葡萄糖14~16g,氯化钠2~3g,香樟油0.01 ~0.02g,水补足至 1000mLo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重量的马铃薯切成细条,水煮15~25min,纱布过滤去渣,滤液中加入所述重量的2%香樟树叶煮沸液、葡萄糖、氯化钠和香樟油,补足水至1000ml,调节pH至6.5~7.0,高压蒸汽121°C灭菌20分钟,灭菌完成后取出,冷却后放置备用。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在培养牛樟芝菌丝体中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培养牛樟芝菌丝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I~2cm大小的牛樟芝菌块接种至牛樟芝生长培养基中,在转速100~200r/min,温度25~27°C下 培养3~6天,得到菌丝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牛樟芝生长培养基培养牛樟芝菌丝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2.1~14.2g/1000ml,胞内三萜产量为33.32~46.54mg/g。
【文档编号】C05G1/00GK103613430SQ201310598621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刘士旺, 张蕾, 毛建卫, 尤玉如, 沙如意, 韩金龙, 符丹妮, 黄 俊, 吴元锋 申请人:浙江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