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9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在盐碱地采用耐盐碱甘薯新品种济徐23,灌水压碱、深耕断碱、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地膜覆盖、适时晚栽、施用腐植酸钾肥料、生根粉浸苗、前期化学调控促秧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解决0.3%~0.5%的盐碱地甘薯栽培保苗难、发育迟缓、产品质量差、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中度盐碱地甘薯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统一。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普通品种的裸地和地膜覆盖栽培方法在0.30%以上的中度盐碱地很难生长,即使生长也几乎不能获得高产。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实现了甘薯在中度盐碱地的高产、优质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属于盐碱地甘薯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据统计全世界的盐土约占陆地面积的1/4到1/3,在我国从滨海到内陆,从低地到高原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盐碱土壤。我国盐碱土的总面积约有5亿多亩,其中已开垦的有I亿多亩,还有3亿多亩盐碱地等待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有大量的荒盐碱地,仅山东省东营市就有500万亩,其中60%以上属于轻中盐碱地,含盐量在0.2%~0.50%之间。
[0003]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薯作为经济作物和能源作物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甘薯是不耐盐碱的作物,虽然品种间耐盐性存在差异,但多数不耐盐品种在含盐量高于
0.30%的土壤中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
[0004]目前盐碱地甘薯生产主要途径就是先进行盐碱地改良后再进行甘薯种植,盐碱地改良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灌水冲压盐碱,种植耐盐碱作物降低盐碱度,大量使用农家肥、利用盐碱改良剂等,这些方法主要的缺点就是改良效果慢,并且成本很高。
[0005]目前的甘薯栽培主要模式为:(I)施肥。一般以磷钾肥为主,每亩用硫酸钾15~20公斤左右,少施或基本不用N肥。(2)起垄。薯苗栽插前7~10天起垄,个别种植户根据土壤墒情甚至提前I个月起垄。(3)适时早栽。为获得高产,山东一般在断霜后栽插,多集中在5月I日前后。但是在盐碱地条件下,上述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I)过早起垄导致盐碱上移。起垄后随着水 分蒸发,土壤盐碱通过土壤毛细管快速上升到垄面,土壤盐分上升影响薯苗成活率和中后期生长。(2)盐碱条件下甘薯生长缓慢,土壤缺N会更加影响甘薯茎叶生长速度,地上部生长量不足导致土壤蒸发量加大,盐分上移后抑制生长;(3)盐碱土壤升温慢,过早栽插土壤温度低不利于甘薯发根缓苗。(4)露地裸栽土壤水分蒸发量大,盐碱上移,不利于甘薯生长。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济徐23为代表的耐盐碱品种,配合使用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能在含盐量0.3~0.5%的土壤中正常生长,且获得高产,解决了传统栽培模式下,甘薯苗期缺苗断垄,中期生长缓慢,减产严重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在盐碱地采用耐盐碱甘薯新品种济徐23,灌水压碱、深耕断碱、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地膜覆盖、适时晚栽、施用腐植酸钾肥料、生根粉浸苗、前期化学调控促秧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解决在0.3%~0.5%的盐碱地甘薯栽培保苗难、发育迟缓、产品质量差、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中度盐碱地甘薯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统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 步骤:[0009](I)选用耐盐甘薯新品种济徐23:该品种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合作育成,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茎蔓生长势中等,分枝数中等。皮色紫红,肉色洁白。突出特点:耐盐、耐涝、抗旱、高产、淀粉含量高,丘陵旱薄地春薯淀粉率一般在23~25%左右,烘干率和淀粉率比徐薯18高2个百分点左右,薯干平整洁白,淀粉白度高,高抗甘薯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抗性较弱。平原肥地种植鲜薯产量仍可达2500~3000kg。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鲜薯亩产2656.6kg,薯干亩产777.04kg。该品种是平原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加工生产淀粉、薯干的理想品种。
[0010](2)灌水压碱:栽前7~10天,用淡水对盐碱地进行浇灌,使耕层土壤在浸泡条件下保持24h,将盐碱压到耕层以下。
[0011](3)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当土壤表面淹灌水分自然下渗后,地面能进行田间操作条件下,撒施腐熟的农家肥6~8m3/666.7m2、尿素15~20kg/666.7m2。
[0012](4)深耕断碱:在施肥后对田地进行深翻,深度为30~35cm,破坏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盐碱向耕层的渗透。
[0013](5)起垄、覆膜:深翻后进行平整、起垄,垄宽85~95cm,垄高25~30cm,垄面宽20~30cm。起垄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垄表面,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上移,并在膜下铺设滴灌带。
[0014](6)适时晚栽:盐碱土壤升温慢,影响薯苗成活率,因此盐碱地甘薯适宜栽插时间为5月10日左右,此时土壤温度高,有利于甘薯发根缓苗。
[0015](7)施用腐植酸钾肥料:栽插前破垄施入腐殖酸钾(氮:磷:钾=8: 8: 20,腐植酸含量5% )40~50kg/666.7m2,可提高盐碱地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0016](8)生根粉蘸根:`利用生根粉进行蘸根,提高甘薯在盐碱地的栽插成活率,成活率可提闻20%左右。
[0017](9)扦插:在薯苗蘸根后进行栽插,每垄栽插I行,株距为23~28cm,栽插时注意尽量减少对地膜的破坏,扦插后及时覆土封住扦插口。
[0018](10)膜下滴灌:扦插后,利用已经铺设的滴灌带进行膜下滴灌,保证秧苗成活,缓苗后20天浇一水,15天后再浇一水,此后每隔10天浇水一次,直到收获,全生育期灌水量360 方 /666.7m2。
[0019](11)化控促秧:栽后20~30天,用浓度为30~50mg/L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进行叶面喷施,每666.7m2喷施30kg,促进甘薯地上部的生长,增加光合面积,为
高产打下基础。
[0020]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淹灌可以使耕层土壤中的盐分降低,通过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通过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甘薯地上部的生长,提高甘薯的耐盐碱能力,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度;起垄、覆膜、膜下滴灌可以使垄上盐分进一步淋洗、减少蒸发、消除盐分的表聚性,采用耐盐碱甘薯品种能提高甘薯在盐碱地的生存几率,采用扦插方式可以减小对膜的破环、减少蒸发、消除盐分的表聚性,从而实现在滨海重盐碱地甘薯高产。
[0021]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普通品种的裸地和地膜覆盖栽培方法在0.30%以上的中度盐碱地很难生长,即使生长也几乎不能获得高产。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实现了甘薯在中度盐碱地的高产、优质生产。【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0023]实施例
[0024]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在盐碱地采用耐盐碱甘薯新品种济徐23,灌水压碱、深耕断碱、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地膜覆盖、适时晚栽、施用腐植酸钾肥料、生根粉浸苗、前期化学调控促秧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解决在0.3%~0.5%的盐碱地甘薯栽培保苗难、发育迟缓、产品质量差、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中度盐碱地甘薯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统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
[0025](1)选用耐盐甘薯新品种济徐23:该品种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合作育成,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茎蔓生长势中等,分枝数中等。皮色紫红,肉色洁白。突出特点:耐盐、耐涝、抗旱、高产、淀粉含量高,丘陵旱薄地春薯淀粉率一般在23~25%左右,烘干率和淀粉率比徐薯18高2个百分点左右,薯干平整洁白,淀粉白度高,高抗甘薯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抗性较弱。平原肥地种植鲜薯产量仍可达2500~3000kg。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鲜薯亩产2656.6kg,薯干亩产777.04kg。该品种是平原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加工生产淀粉、薯干的理想品种。
[0026](2)灌水压碱:栽前7~10天,用淡水对盐碱地进行浇灌,使耕层土壤在浸泡条件下保持24h,将盐碱压到耕层以下。
[0027](3)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当土壤表面淹灌水分自然下渗后,地面能进行田间操作条件下,撒施腐熟的农家肥6~8m3/666.7m2、尿素15~20kg/666.7m2。
[0028](4)深耕断碱:在施肥后对田地进行深翻,深度为30~35cm,破坏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盐碱向耕层的渗透。
[0029](5)起垄、覆膜:深翻后进行平整、起垄,垄宽85~95cm,垄高25~30cm,垄面宽20~30cm。起垄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垄表面,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上移,并在膜下铺设滴灌带。
[0030](6)适时晚栽:盐碱土壤升温慢,影响薯苗成活率,因此盐碱地甘薯适宜栽插时间为5月10日左右,此时土壤温度高,有利于甘薯发根缓苗。
[0031](7)施用腐植酸钾肥料:栽插前破垄施入腐殖酸钾(氮:磷:钾=8: 8: 20,腐植酸含量5% )40~50kg/666.7m2,可提高盐碱地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0032](8)生根粉蘸根:利用生根粉进行蘸根,提高甘薯在盐碱地的栽插成活率,成活率可提闻20%左右。
[0033](9)扦插:在薯苗蘸根后进行栽插,每垄栽插I行,株距为23~28cm,栽插时注意尽量减少对地膜的破坏,扦插后及时覆土封住扦插口。
[0034](10)膜下滴灌:扦插后,利用已经铺设的滴灌带进行膜下滴灌,保证秧苗成活,缓苗后20天浇一水,15天后再浇一水,此后每隔10天浇水一次,直到收获,全生育期灌水量360 方 /666.7m2。
[0035](11)化控促秧:栽后20~30天,用浓度为30~50mg/L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进行叶面喷施,每666.7m2喷施30kg,促进甘薯地上部的生长,增加光合面积,为
高产打下基础。[0036]2012年在黄河三角洲东营青坨农场利用本发明和传统栽培技术栽培耐盐碱品种济徐23和不耐盐碱的品种济薯22做甘薯耐盐碱试验,结果见表1,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发明栽培的济徐23亩产量达到2650.5公斤,而用传统地膜覆盖和传统露地栽培技术种植的济徐23产量分别是1872.5公斤和1429.6公斤,本发明分别比这两种方法增产28.82%和45.65%;利用本发明种植的不耐盐碱品种济薯22的产量严重降低,但是利用传统方法栽插的济薯22产量更低,分别比本发明产量降低44.14%和74.36%。试验结果证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中度盐碱地条件下,利用本发明的技术都能明显增加甘薯的产量。
[0037]表1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在盐碱地条件下的成活率和产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盐碱地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盐碱地采用耐盐碱甘薯新品种济徐23,灌水压碱、深耕断碱、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地膜覆盖、适时晚栽、施用腐植酸钾肥料、生根粉浸苗、前期化学调控促秧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耐盐甘薯新品种济徐23:该品种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合作育成,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茎蔓生长势中等,分枝数中等;皮色紫红,肉色洁白;突出特点:耐盐、耐涝、抗旱、高产、淀粉含量高,丘陵旱薄地春薯淀粉率一般在23~25%左右,烘干率和淀粉率比徐薯18高2个百分点左右,薯干平整洁白,淀粉白度高,高抗甘薯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黑斑病抗性较弱;平原肥地种植鲜薯产量仍可达2500~3000kg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鲜薯亩产2656.6kg,薯干亩产.777.04kg ; (2)灌水压碱:栽前7~10天,用淡水对盐碱地进行浇灌,使耕层土壤在浸泡条件下保持24h,将盐碱压到耕层以下; (3)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当土壤表面淹灌水分自然下渗后,地面能进行田间操作条件下,撒施腐熟的农家肥6~8m3/666.7m2、尿素15~20kg/666.7m2 ; (4)深耕断碱:在施肥后对田地进行深翻,深度为30~35cm,破坏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盐碱向耕层的渗透; (5)起垄、覆膜:深翻后进行平整、起垄,垄宽85~95cm,垄高25~30cm,垄面宽20~30cm ;起垄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垄表面,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上移,并在膜下铺设滴灌带; (6)适时晚栽:盐碱土壤升温慢,影响薯苗成活率,因此盐碱地甘薯适宜栽插时间为5月10日左右,此时土壤温度高,有利于甘薯发根缓苗; (7)施用腐植酸钾肥料:栽插前破垄施入腐殖酸钾(氮:磷:钾=8: 8: 20,腐植酸含量5% )40~50kg/666.7m2,可提高盐碱地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8)生根粉蘸根:利用生根粉进行蘸根,提高甘薯在盐碱地的栽插成活率,成活率可提闻20%左右; (9)扦插:在薯苗蘸根后进行栽插,每垄栽插I行,株距为23~28cm,栽插时注意尽量减少对地膜的破坏,扦插后及时覆土封住扦插口 ; (10)膜下滴灌:扦插后,利用已经铺设的滴灌带进行膜下滴灌,保证秧苗成活,缓苗后20天浇一水,15天后再浇一水,此后每隔10天浇水一次,直到收获,全生育期灌水量360方/666.7m2 ; (11)化控促秧:栽后20~30天,用浓度为30~50mg/L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进行叶面喷施,每666.7m2喷施30kg,促进甘薯地上部的生长,增加光合面积,为高产打下基础。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749121SQ201310756286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8日
【发明者】解备涛, 张海燕, 张立明, 王庆美, 董顺旭, 李爱贤, 侯夫云, 汪宝卿, 段文学 申请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