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4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由壳盖部分、壳体部分、秧针、旋转器部分、联动臂部分、弹簧部分构成,所述联动臂部分、弹簧部分安装在壳体部分内部,旋转器部分贯穿壳体部分,通过连体油封和壳体部分连接在一起,秧针安装在壳体部分前端。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性好不漏润滑油,使用寿命长、配件更换不频繁,保护秧苗成活率等优点,非常适合插秧生产,节省人力、物力。
【专利说明】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插机构,尤其是一种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水稻插秧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现有的农业生产中,在广泛种植水稻的区域,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农机产品,但是现有的水稻插秧机有几个大的缺陷,一个就是因为机器设备为金属材质,不可避免的生锈和毛刺,从而插秧过程中损害秧苗严重,造成种植上的秧苗因为受到损伤而不能正常生长;另外一个就是现有水稻插秧机的分插机构弹簧寿命短,更换配件频繁;第三是现有的分插机构密闭性不好,容易泄露润滑油,而造成水稻田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秧苗成活率高、使用寿命长,密闭性好的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由壳盖部分、壳体部分、秧针、旋转器部分、联动臂部分、弹簧部分构成,所述联动臂部分、弹簧部分安装在壳体部分内部,所述旋转器部分贯穿所述壳体部分,所述秧针安装在所述壳体部分前端。
[0005]所述秧针包含金属秧针和塑制外层;
[0006]壳体部分和壳盖部分通过螺丝固定;
[0007]秧针和壳体部分通过螺丝固定;
[0008]联动臂部分放置在壳体部分内部,连接点嵌入壳体部分的凹槽内;
[0009]旋转器部分通过连体油封和壳体部分连接在一起;
[0010]弹簧放置内壳体部分内部,联动臂部分和壳盖部分中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保护秧苗等优点,弹簧设计成长扁形,便与其倾斜受力不变形,增强其使用寿命。秧针两层结构的设计,避免了生锈以及金属毛刺对秧苗的损害。整体设计非常适合农业生产中的插秧生产,不仅节省了人力,为人们带来方便,而且还节省了频换更换弹簧、秧针的使用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拆解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6]1壳盖部分2壳体部分
[0017]3秧针4旋转器部分
[0018]5联动臂部分6弹簧部分【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0]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由壳盖部分、壳体部分、秧针、旋转器部分、联动臂部分、弹簧部分构成,所述联动臂部分5、弹簧部分6安装在所述壳体部分2内部,所述旋转器部分4贯穿所述壳体部分2,所述秧针3安装在所述壳体部分2前端。所述壳体部分2和所述壳盖部分I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秧针3和所述壳体部分2通过螺丝固定;所述联动臂部分5的支撑点安插在所述壳体部分2的凹槽处,起到杠杆支点作用。所述旋转器部分4通过连体油封和所述壳体部分2连接在一起。
[0021]所述弹簧部分6设计成长扁形,便于其倾斜受力不变形,曾加使用寿命,降低配件更换频率。
[0022]所述秧针3由金属秧针和塑料外层组成,,塑制外层使得金属央针不易生锈、没有金属毛刺,保护秧苗成活率。
[0023]本实用新型运行过程中,插秧机带动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旋转器部分4,所述旋转器部分4旋转带动所述联动臂部分5使得所述联动臂部分5向上抬升,所述秧针3取到秧苗,所述旋转器部分4旋转满一周后归位,此时所述联动臂部分5受到所述弹簧部分6的压力由抬升部分回归到初始位置,完成插秧工作,往复运动,往复插秧。
[0024]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由壳盖部分、壳体部分、秧针、旋转器部分、联动臂部分、弹簧部分构成,所述联动臂部分、弹簧部分安装在壳体部分内部,旋转器部分贯穿壳体部分,秧针安装在壳体部分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分为长扁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针由金属秧针和塑料外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插秧机使用的分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臂部分嵌入所述壳体部分凹槽。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3590710SQ201320732798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于会涛 申请人:于会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