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25151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凤尾菇培养基按重量份的配比为:棉籽壳28-32、麦皮10-12、米糠18-22、杂木屑36-40、轻质碳酸钙2-3。其工艺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机器装瓶、高压灭菌、机器接种、菌丝体培养、菌实体生长及收获工序等过程,它使用的栽培瓶其瓶体积1400ml,瓶口直径85mm;接种采用液体菌种,菌种用量每瓶35-50ml。凤尾菇培养料的配制、装瓶、高压灭菌、接种等工序,凤尾菇的采摘及去菇脚工作,采用机器操作,省工省力,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同时达到稳产高产以取得较好社会效益;栽培瓶的保水性远好于栽培袋,每批的转潮时间缩短3-5天,大大节约占菇房时间,提高菇房利用率。
【专利说明】瓶栽凤尾薛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一种食用菌栽培培育方法,特别是一种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凤尾菇,或称环柄斗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凤尾菇菌盖为灰白色,形似凤尾,原产喜马拉雅山丘陵地区。1979年从印度引进香港栽培成功。后经广东引入试种,逐步推广全国。凤尾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颇受消费者青睐。
[0003]目前凤尾菇的栽培虽然在很多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但绝大多数为袋栽,袋栽的缺陷在于水份养份容易丢失,不便于采用机器操作,人工成本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袋栽凤尾菇不便于采用机器操作人工成本大的缺陷,发明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瓶栽凤尾燕培育方法。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包括:
一、凤尾燕培养基的配制
1)、凤尾菇培养基原料 的比例
棉籽壳28-32重量份、麦皮10-12重量份、米糠18-22重量份、杂木屑36-40重量份、轻质碳酸钙2-3重量份;
2)、凤尾菇培养基原料的挑选
原料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虫害;原料的含水量在15%以下;
3)、凤尾菇培养基原料的处理
先将原料粉碎,其颗粒大小在5mm以下,颗粒粗细度均匀;然后按所述重量份的配比,将原料搅拌均匀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65%-70%,搅拌30分钟,pH 控制在 7.0—7.5 ;
二、装瓶
将按照比例配好的原料装入栽培瓶中,原料装好后,经过料面压实再由上而下打出I个直通瓶底的透气孔即接种穴直径为2cm,便于菌种接入瓶底;
三、灭菌
将装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先将温度升至100-105 °C,保温20-25min ;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115 °C,压力为0.045-0.07MPa,保温60_70min ;再将温度升至120-125°C,在压力为0.13-0.14MPa的情况下保温60_70min,最后再闷置30_35min。
[0006]四、冷却
待到压力降为常压、温度降为95°C以下时出锅。灭菌过后将培养瓶移至冷却室,使温度冷却至 180C -220C ;
五、接种按每瓶1400mL培养基接35-50mL液体菌种的比例接种,接种温度控制在20°C -25°C ;接种10-15天后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菌丝蔓延的部分成白色,从瓶底可看到以接种穴为中心生长,接种30天左右后全瓶均变成白色,菌丝覆盖整个料面,形成第一潮菇菌丝;
六、生育室管理 I)、第一潮燕的管理
揭开瓶盖将栽培瓶侧放,保持菇房相对湿度为90%,连续保持3-5天,房间温度保持在23-25 °C,
每天给予500-10001χ散射光,菇房勤喷水通风,保持C02浓度控制在1000ppm以下;3-5天后可见料面上原基(“原基”是子实体的原始体或胚胎期,一般呈颗粒状或针头状,进一步发育就成为菌蕾或幼菇。)已经开始分化,并形成大量的菇蕾,增强通风和光照时间,
湿度保持在85-90%,菇蕾发育后,菇柄和菌盖日渐清晰,等菇柄伸长达3-4cm、菌盖直径达2cm即菌盖渐平展时,可用细喷雾器勤加喷水雾,可直接喷在菇体上,I天后即可采菇,此为第一潮菇;所述增强通风和光照时间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0007]2)、第二潮菇的管理
当第一潮菇采菇后搔菌,也就是将培养料表面的菇脚及培养料刮干净,菇房的湿度维持在70-80%,此时料面第二潮菇菌丝逐渐恢复,养菌5-7天;
当料面菌丝完全恢复浓白后,对料面喷水至料面完全湿透,同时将库温降至10°C进行低温刺激24小时,同时保持空间湿度80%-90%,并增加菇房的光照时间和频次,
待菇蕾再次显现后,其管理过程同第一潮菇;所述增加菇房的光照时间和频次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0008]七、栽培瓶的处理
当采完底二潮菇后,将栽培瓶从栽培架上搬下,将培养料挖出,栽培瓶循环利用。
[0009]本发明瓶栽凤尾菇培育方法的积极效果如下:凤尾菇培养料的配制、装瓶、高压灭菌、接种等工序,以及凤尾菇的采摘及去菇脚工作,均采用机器操作,省工省力,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同时达到稳产高产以取得较好社会效益;栽培瓶的保水性远好于栽培袋,每批的转潮时间缩短3-5天,大大节约占菇房时间,提高菇房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瓶栽凤尾燕培育方法的实施包括:
一、凤尾燕培养基的配制
1)、凤尾菇培养基原料的比例
棉籽壳30kg、麦皮10kg、米糠20kg、杂木屑38kg、轻质碳酸韩2kg ;
2)、凤尾菇培养基原料的挑选
原料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虫害;原料的含水量在15%以下;
3)、凤尾菇培养 基原料的处理
先将原料粉碎,其颗粒大小在5mm以下,颗粒粗细度均匀;然后
按所述重量份的配比,将原料搅拌均匀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65%-70%,搅拌30分钟,pH 控制在 7.0—7.5 ;
二、装瓶
将按照比例配好的原料装入栽培瓶中,所用瓶子为PP材料,其规格为1400mL,瓶口大小为85mm,装料好后,经过料面压实并打孔,打孔机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自动化专机,它根据设定的程序将装好栽培料的栽培瓶均匀的打出6个透气孔,透气孔即接种穴,便于菌种接入瓶底;
三、灭菌
将装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先将温度升至105°C,保温20min ;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C,保温60min ;再将温度升至122°C,在压力为0.13IMPa的情况下保温70min,最后再闷置30min ;
四、冷却 待到压力降为常压、温度降为95°C以下时出锅。灭菌过后将培养瓶移至洁净的冷却室,使温度冷却至18°C -22°C ;
五、接种
使用自动接种机接种,每瓶培养基接35-50mL液体菌种,接种温度控制在20°C -25°C ;正常情况下,接种10-15天后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菌丝蔓延的部分成白色,从瓶底可看到以接种穴为中心生长,接种30天左右后全瓶均变成白色,菌丝覆盖整个料面,形成第一潮燕菌丝;
六、生育室管理。
[0011]I)、第一潮菇的管理
第一潮菇菌丝的养分积累最为集中,所以产量最高。第一潮菇菌丝形成后,揭开瓶盖将栽培瓶侧放,保持菇房相对湿度为90%,连续保持3-5天,房间温度保持在23-25°C,每天给予500-10001χ散射光,菇房勤喷水通风,保持C02浓度控制在1000ppm以下;
3-5天后可见料面上原基(“原基”是子实体的原始体或胚胎期,一般呈颗粒状或针头状,其进一步发育就成为菌蕾或幼菇。))已经开始分化,并形成大量的菇蕾,增强通风和光照时间,湿度保持在85-90%,菇蕾发育后,菇柄和菌盖日渐清晰,等菇柄伸长达3-4cm、菌盖直径达2cm即菌盖渐平展时,可用细喷雾器勤加喷雾,可直接喷在菇体上,I天后即可采菇,此为第一潮菇;
2)、第二潮燕的管理
当采第一潮菇后机器搔菌,也就是将培养料表面的菇脚及培养料刮干净,此时菇房的湿度维持在70-80%,此时料面第二潮菇菌丝逐渐恢复,养菌5-7天;
当料面菌丝完全恢复浓白后,对料面喷水至料面完全湿透,同时将库温降至10°C进行低温刺激24小时,同时保持空间湿度80%-90%,并增加菇房的光照时间和频次,待菇蕾再次显现后,其管理过程同第一潮菇;
七、栽培瓶的处理
当采完第二潮菇后,将栽培瓶从栽培架上搬下,运至挖瓶机处将培养料挖出,栽培瓶循环利用。
[0012]本发明涉及一种瓶栽凤尾菇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凤尾菇栽培新工艺。凤尾菇培养料的配制、装瓶、高压灭菌、接种等工序,以及凤尾菇的采摘及去菇脚工作,均采用机器操作,省工省力,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同时达到稳产高产以取得较好社会效益;栽培瓶的保水性远好于栽培袋,每批的转潮时间缩 短3-5天,大大节约占菇房时间,提高菇房利用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瓶栽凤尾燕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凤尾燕培养基的配制 . 1)、凤尾菇培养基原料的比例 棉籽壳28-32重量份、麦皮10-12重量份、米糠18-22重量份、杂木屑36-40重量份、轻质碳酸钙2-3重量份; .2)、凤尾菇培养基原料的挑选 原料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虫害;原料的含水量在15%以下; . 3)、凤尾菇培养基原料的处理. 先将原料粉碎,其颗粒大小在5mm以下,颗粒粗细度均匀;然后 按所述重量份的配比,将原料搅拌均匀后加水,使其含水量达65%-70%,搅拌30分钟,pH 控制在 7.0—7.5 ; 二、装瓶 将按照比例配好的原料装入栽培瓶中,原料装好后,经过料面压实再由上而下打出多个直通瓶底的透气孔即接种穴,便于菌种接入瓶底; 三、灭菌 将装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先将温度升至100-105 °C,保温20-25min ;然后将温度上升至110-115 °C,保温60-70min ;再将温度升至120-125 °C,在压力为.0.13-0.14MPa的情况下保温60_70min,最后再闷置30_35min ; 四、冷却 待到压力降为常压、温度降为95°C以下时出锅;灭菌过后将培养瓶移至洁净的冷却室,使温度冷却至18°C -22°C ; 五、接种 按每瓶1400mL培养基接35-50mL液体菌种的比例接种,接种温度控制在20°C -25°C ; 接种10-15天后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25mm,菌丝蔓延的部分成白色,从瓶底可看到以接种穴为中心生长,接种30天左右后全瓶均变成白色,菌丝覆盖整个料面,形成第一潮菇菌丝; 六、生育室管理 . 1)、第一潮燕的管理 揭开瓶盖将栽培瓶侧放,保持菇房相对湿度为90%,连续保持3-5天,房间温度保持在.23-25°C,每天给予500-10001x散射光,菇房勤喷水通风,保持C02浓度控制在1000ppm以下; . 3-5天后可见料面上原基,已经开始分化,并形成大量的菇蕾,增强通风和光照时间,湿度保持在85-90%,菇蕾发育后,菇柄和菌盖日渐清晰,等菇柄伸长达3-4cm、菌盖直径达2cm即菌盖渐平展时,可用细喷雾器勤加喷雾,可直接喷在菇体上,I天后即可采菇,此为第一潮菇; .2)、第二潮燕的管理 当第一潮菇采菇后搔菌,也就是将培养料表面的菇脚及培养料刮干净,菇房的湿度维持在70-80%,此时料面第二潮菇菌丝逐渐恢复,养菌5-7天; 当料面菌丝完全恢复浓白后,对料面喷水至料面完全湿透,同时将库温降至10°C进行低温刺激24小时,同时保持空间湿度80%-90%,并增加菇房的光照时间和频次,待菇蕾再次显现后,其管理过程同第一潮菇; 七、栽培瓶的处理 当采完底二潮菇后 ,将栽培瓶从栽培架上搬下,将培养料挖出,栽培瓶循环利用。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947452SQ20141016726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4日
【发明者】陈珠凉, 刘启燕 申请人:武汉如意食用菌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