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093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一种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包括船板,所述船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挡所述船板底部壅泥向船板两侧涌出的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船板之间形成壅泥迂回的流通间隙,所述翼板与所述船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翼板高度位置的调节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防止壅泥压倒秧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
【专利说明】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使用的插秧机船板的前端一般都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倾斜,这样插秧机牵引船板向前行走时,就会推起船板底部的泥形成壅泥,随着船板继续前进,堆积的壅泥就会向船板的两侧分布,这样就会将船板侧面已经插秧后的秧苗推倒,大大降低了插秧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插秧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壅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以解决采用现有插秧机工作时船板易产生壅泥压倒秧苗,降低插秧效率和质量,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包括船板,所述船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挡所述船板底部壅泥向船板两侧涌出的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船板之间形成壅泥迂回的流通间隙,所述翼板与所述船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翼板高度位置的调节控制装置。
[000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翼板为一端大一端小的扇形结构,所述调节控制装置与所述翼板的小端转动连接,所述翼板的大端绕所述翼板的小端上下回转。
[000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控制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翼板的小端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船板上,所述转轴通过销轴连接一用于驱动所述转轴回转的施力手柄,所述船板上设有一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施力手柄位置的高度调整结构,所述调节控制装置还包括一用于使所述翼板恢复初始位置的复位弹簧。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复位弹簧为位于所述施力手柄与所述翼板之间且套设所述转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所述翼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船板连接。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板上的L型槽,所述施力手柄穿过所述L型槽且约束安装于所述L型槽内。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轴上设有施力平面,所述施力手柄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施力平面相适配的敞口槽,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敞口槽。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翼板上靠近大端位置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位于以所述转轴为中心的回转轨迹上,所述船板上设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约束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控制装置包括液压缸驱动的连杆机构,所述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船板上,所述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翼板铰接。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杆机构也可通过手动驱动。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杆机构包括L形设置的曲臂,所述曲臂的拐点铰接于所述船板上,所述曲臂的一端与所述翼板铰接,另一端铰接安装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上。
[00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由于在船板两侧上设置了翼板,这样从船板底部形成的壅泥向船板两侧涌出时就会受到船板的阻挡,解决了壅泥涌出后压倒秧苗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方便。
[0016]由于翼板与船板之间设有调节控制装置,调节控制装置可以采用手动调整以及液压自动调整,这样可以方便的控制翼板的上下高度位置,方便顺利的渡过稻田起伏不平位置,防止损坏插秧机运行部件,便于控制翼板的高度位置,操作简单方便。
[0017]由于船板上还设有用于限定施力手柄的高度调整结构,这样能够方便的调节施力手柄的高度位置,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0018]由于在船板上还设有引导翼板上下回转位置的导向装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引导翼板上下的位置,保证翼板工作时的平稳性和可靠性,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20]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1]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0022]图4是图1中翼板下降后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1中调整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1中调整控制装置为液压调整装置并控制翼板在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图1中液压调整装置控制翼板过埂时翼板处于第一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图1中液压调整装置控制翼板过埂时翼板处于第二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船板,2、翼板,3、流通间隙,4、调节控制装置,40、转轴,41、敞口槽,42、施力手柄,43、立板,44、扭簧,440、第一扭簧臂,441、第二扭簧臂,45、第一底座,46、销轴,5、高度调整结构,50、L型槽,51、第一槽边,52、第二槽边,6、导向装置,60、导向轴,61、第二底座,62、紧固件,7、导向槽,8、螺母,9、挡板,10、液压缸,100、缸体,101、活塞杆,11、曲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包括船板1,船板I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挡船板I底部壅泥向船板I两侧涌出的翼板2,翼板2与船板I之间形成壅泥迂回的流通间隙3,翼板2与船板I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翼板2高度位置的调节控制装置4。[0031]翼板2为一端大一端小的扇形结构,调节控制装置4与翼板2的小端转动连接,翼板2的大端绕翼板2的小端上下回转;同时翼板2可以采用塑料板、铁板或者其他材质,具体选择根据具体的需求确定。
[0032]调节控制装置4包括一端与翼板2的小端固定连接的转轴40,转轴40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船板I上,如图3中所示,转轴40穿过翼板2上的安装孔的一端上螺纹连接螺母8,且螺母8与翼板2之间设有挡板9,转轴40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底座45上,第一底座45固定设置在船板I上,第一底座45可以焊接或者通过紧固件62固定在船板I上,也可以通过其他加工方式,转轴40通过销轴46连接一用于驱动转轴40回转的施力手柄42,如图3中所示,转轴40上设有施力平面,施力手柄42的端部开设有与施力平面相适配的敞口槽41,销轴46穿过敞口槽41。船板I上设有一立板43,立板43上设有用于限制施力手柄42位置的高度调整结构5,调节控制装置4还包括一用于使翼板2恢复初始位置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为位于施力手柄42与翼板2之间且套设转轴40上的扭簧44,扭簧44 一端与翼板2连接,另一端与船板I连接。如图3中所示,扭簧44的第一扭簧臂440插入在翼板2上的孔内与翼板2连接,第二扭簧臂441抵靠在船板I上,也可以抵靠在设置在船板I上的立板43上。复位弹簧也可以为压缩弹簧或者拉簧。
[0033]高度调整结构5包括设置在立板43上的L型槽50,施力手柄42穿过L型槽50且约束安装于L型槽50内。
[0034]翼板2与船板I之间还设有用于引导翼板2上下转动位置的导向装置6。
[0035]船板I上设有导向轴60,导向轴60约束安装于导向槽7内。
[0036]导向装置6包括一端固定设置在船板I上的导向轴60,如图2中所述,导向轴6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底座61上,第二底座61通过紧固件62固定在船板I上,翼板2上靠近大端位置设有导向槽7,导向槽7位于以转轴40为中心的回转轨迹上,导向轴60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槽7,穿过导向槽7的导向轴60上螺纹连接螺母8,螺母8与翼板2之间固定设有挡板9。
[0037]使用时,插秧机的牵引部带动船板I向前行走时,首先要操作调节控制装置4即手动压下施力手柄42,使得施力手柄42下降至立板43的L型槽50的第二槽边52处,然后将施力手柄42顶靠在第二槽边52上用于定位翼板2的位置,此过程中转轴40会带动设置在转轴40上的翼板2向下转动一定角度,同时转轴40上的扭簧44承受向下的压力;
[0038]同时导向装置6的导向槽7会在导向轴60的引导下带动翼板2以转轴40为中心的回转轨迹上回转,翼板2到达下降位置后即导向槽7的顶部内侧会搭靠在导向轴60上,启动插秧机带动船板I向前行走时,形成的壅泥向船板I两侧涌出时,就会受到两侧设置的翼板2的阻挡沿着船板I与翼板2之间形成的流通间隙3迂回,如图2中所示,这样就避免了涌出的壅泥压倒已经插好的秧苗,影响插秧质量和效率,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解决了插秧过程中形成壅泥的问题。
[0039]如图1中所示,若插秧机运行过程中遇到稻田过埂时,只需要将施力手柄42与L型槽50的第二槽边52分离,此时被释放的扭簧44自动复位,同时带动翼板2向上转动,到达上升位置后此时将施力手柄42与第一槽边51相抵靠,然后定位翼板2上升状态的位置;此时导向槽7的底部内侧会顶靠在导向轴60上,从而导向轴60也限定了翼板2的上升位置,安全可靠,这样翼板2上升后就可以顺利的经过稻田的田埂,防止损坏插秧机的部件,若插秧机在不使用状态时翼板2也在上升状态的位置,下次使用时按照上述过程操作即可,使用方便。
[0040]实施例二:
[0041]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之处在于,如图6至图8中共同所示,调节控制装置4还可以采用液压调整装置,包括液压缸10驱动的连杆机构,液压缸10的缸体100铰接在船板I上,连杆机构铰接在船板I上,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液压缸10的活塞杆101铰接,另一端与翼板2铰接。
[0042]连杆机构也可通过手动驱动。
[0043]连杆机构包括L形设置的曲臂11,曲臂11的拐点铰接于船板I上,曲臂11的一端与翼板2铰接,另一端铰接安装于液压缸10的活塞杆101上。
[0044]其中图6为液压调整装置控制翼板2在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遇到过埂时通过驱动液压缸10的活塞杆101动作,带动曲臂11转动,从而使得翼板2转到船板I上方对应的位置,此时翼板2与船板I之间平行,如图7中所示,当然也可以将翼板2转到船板I上方,使得翼板2与船板I之间垂直,如图8中所示,翼板2两种过埂时的状态均可保证船板I的长度不变,方便过埂,避免翼板2处于工作状态位置时,如图6中所示,由于增加了船板I两侧的长度,过埂时易损坏船板I的问题,操控简单,使用安全可靠。
[0045]另外,翼板2也可以直接铰接在船板I上,使用时将翼板2转动立起来,阻挡壅泥向船板I的两侧涌出,不使用时直接将翼板2转动倾斜放置不妨碍船板I的正常工作运行,操作方便。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包括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船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阻挡所述船板底部壅泥向船板两侧涌出的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船板之间形成壅泥迂回的流通间隙,所述翼板与所述船板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翼板高度位置的调节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为一端大一端小的扇形结构,所述调节控制装置与所述翼板的小端转动连接,所述翼板的大端绕所述翼板的小端上下回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控制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翼板的小端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船板上,所述转轴通过销轴连接一用于驱动所述转轴回转的施力手柄,所述船板上设有一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施力手柄位置的高度调整结构,所述调节控制装置还包括一用于使所述翼板恢复初始位置的复位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为位于所述施力手柄与所述翼板之间且套设所述转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所述翼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船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板上的L型槽,所述施力手柄穿过所述L型槽且约束安装于所述L型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有施力平面,所述施力手柄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施力平面相适配的敞口槽,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敞口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上靠近大端位置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位于以所述转轴为中心的回转轨迹上,所述船板上设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约束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控制装置包括液压缸驱动的连杆机构,所述液压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船板上,所述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翼板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也可通过手动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秧机船板防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L形设置的曲臂,所述曲臂的拐点铰接于所述船板上,所述曲臂的一端与所述翼板铰接,另一端铰接安装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上。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3735052SQ201420019783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张培生, 毕树林 申请人:张培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