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包括若干养殖池,所述若干养殖池底部设置有出水节流阀,所述若干养殖池通过出水节流阀连接水管Ⅰ,所述水管Ⅰ的端部连接蓄水池上部,所述蓄水池下部通过配有水泵的水管Ⅱ连接砂滤器下部,所述砂滤器顶部通过水管Ⅲ连接紫外线消毒器一端,所述紫外线消毒器另一端连接水管Ⅳ一端,水管Ⅳ的另一端放置于生物过滤器一侧的上方,所述生物过滤器内部被耐力板组纵向平均分隔,所述生物过滤器另一侧的端面近上端处设置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通过分水管路连接位于若干养殖池顶部的进水节流阀。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科学性强,能节约水资源,改善养殖水环境的循环流水养殖鱼类。
【专利说明】一种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实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鱼类是人类老少皆宜的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鱼类的工厂化人工繁育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鱼类养殖技术已经基本成形,多品种、集约式工厂化鱼类养殖模式将成为今后鱼类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推广各品种鱼类规模化养殖,尤其是在集约式工厂化养殖之前,水产科研人员需要从放养模式、放养规格、饵料种类、投饵方式、药物添加等多角度,对鱼类的存活和生长性状进行养殖实验。
[0003]在鱼类养殖实验过程中,由于放养密度、投饵量、代谢产物和残留物等原因,养殖用水的水质容易受到破坏而恶化,目前养鱼实验的装置,通常只是对蓄水池的进水系统进行了沙滤处理,而日常则采取吸污、每日或隔日换水的方式,以改善养殖用水的水质。这种大量换水的方式,一是造成了水资源和动力的浪费,也增加了劳动力的成本,二是容易引起实验鱼类的应激反应,对鱼类的存活率和生长性状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最终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科学性强、能节约水资源、改善养殖水环境的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设计合理,科学性强,能节约水资源,改善养殖水环境的循环流水养殖鱼类。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包括若干养殖池,所述若干养殖池底部设置有出水节流阀,所述若干养殖池通过出水节流阀连接水管I,所述水管I的端部连接蓄水池上部,所述蓄水池下部通过配有水泵的水管II连接砂滤器下部,所述砂滤器顶部通过水管III连接紫外线消毒器一端,所述紫外线消毒器另一端连接水管IV—端,水管IV的另一端放置于生物过滤器一侧的上方,所述生物过滤器内部被耐力板组纵向平均分隔,所述生物过滤器另一侧的端面近上端处设置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通过分水管路连接位于若干养殖池顶部的进水节流阀。
[0006]所述生物过滤器内部放置有生物过滤介质,所述生物过滤介质包括牡蛎壳、白云石、珊瑚石和石英环。
[0007]所述耐力板组包括第一耐力板、第二耐力板和第三耐力板,并且3块耐力板高度均低于生物过滤器高度,所述第一耐力板和第三耐力板分别装在生物过滤器两个侧面上,并且2块耐力板上端与生物过滤器顶部齐平、下端与生物过滤器底部留有距离,所述第二耐力板装在生物过滤器两个侧面和底部上,并且上端与生物过滤器上端留有距离。
[0008]所述生物过滤器一侧与第一耐力板之间放置牡蛎壳,所述第一耐力板与第二耐力板之间放置白云石,所述第二耐力板与第三耐力板之间放置珊瑚石,所述第三耐力板与生物过滤器另一侧之间放置石英环。
[0009]所述生物过滤器顶部盖有移动盖板,所述移动盖板的一侧开有漏斗形进水口,所述漏斗形进水口的位置与水管IV的端部相对应。
[0010]所述水管I上装有联通阀,通过水管I与出水节流阀连接。
[0011]有益效果
[0012]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3](I)设计合理,科学性强,易于在鱼类养殖实验工作中推广应用;
[0014](2)运行和清理本装置方便,节省了劳动力;
[0015](3)利用本装置既可节约水源,又可改善养殖池的水环境,有效提高了养殖用水的水质;(4)可以调节循环流水的速度,满足实验鱼对水速的需求;
[0016](5)避免了大量换水对鱼类产生的应激反应,提高了鱼类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9]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包括若干养殖池15,所述若干养殖池15底部设置有出水节流阀17,所述若干养殖池15通过出水节流阀17连接水管I,所述水管I的端部连接蓄水池11上部,所述蓄水池11下部通过配有水泵12的水管II连接砂滤器10下部,所述砂滤器10顶部通过水管III连接紫外线消毒器9 一端,所述紫外线消毒器9另一端连接水管IV—端,水管IV的另一端放置于生物过滤器2 —侧的上方,所述生物过滤器2内部被耐力板组纵向平均分隔,所述生物过滤器2另一侧的端面近上端处设置有溢水口 7,所述溢水口 7通过分水管路13连接位于若干养殖池15顶部的进水节流阀14。
[0020]所述生物过滤器2内部放置有生物过滤介质6,所述生物过滤介质6包括牡蛎壳、白云石、珊瑚石和石英环。
[0021]所述耐力板组包括第一耐力板3、第二耐力板4和第三耐力板5,并且3块耐力板高度均低于生物过滤器2高度,所述第一耐力板3和第三耐力板5分别装在生物过滤器2两个侧面上,并且2块耐力板上端与生物过滤器2顶部齐平、下端与生物过滤器2底部留有距离,所述第二耐力板4装在生物过滤器2两个侧面和底部上,并且上端与生物过滤器2上
端留有距离。
[0022]所述生物过滤器2 —侧与第一耐力板3之间放置牡蛎壳,所述第一耐力板3与第二耐力板4之间放置白云石,所述第二耐力板4与第三耐力板5之间放置珊瑚石,所述第三耐力板5与生物过滤器2另一侧之间放置石英环。
[0023]所述生物过滤器2顶部盖有移动盖板,所述移动盖板的一侧开有漏斗形进水口 1,所述漏斗形进水口 I的位置与水管IV的端部相对应。
[0024]所述水管I上装有联通阀16,通过水管I与出水节流阀17连接。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养殖池15、蓄水池11、水泵12、砂滤器10、紫外线消毒器9和生物过滤器2,利用若干个养殖池15,养殖池15底部设有出水节流阀17,出水节流阀17通过水管I与蓄水池11相连,在蓄水池11和砂滤器10之间,通过水管II安装一个水泵12,分别与蓄水池11和砂滤器10相连接,砂滤器10通过水管III连接紫外线消毒器9,经紫外线消毒器9处理的养殖用水8通过水管IV进入生物过滤器2,生物过滤器2上端设有可移动的盖板,在盖板的一侧,设置一个漏斗形进水口 1,在生物过滤器2内部,通过平均分隔,安装有第一耐力板3、第二耐力板4和第三耐力板5,第一耐力板3、第二耐力板4和第三耐力板5的高度均低于生物过滤器2的高度,第一耐力板3和第三耐力板5分别与生物过滤器2的两个侧面相固定,其上端与生物过滤器2的上端齐平,其下端与生物过滤器2的底部保留距离,第二耐力板4与生物过滤器2的两个侧面和底部相固定,其上端与生物过滤器2的上端保留距离,然后在生物过滤器2内部置放牡蛎壳、白云石、珊瑚石和石英环等生物过滤介质6,具体分别在生物过滤器2的一个侧面与第一耐力板3之间的空间内置放牡蛎壳,在第一耐力板3和第二耐力板4之间置放白云石,在第二耐力板4和第三耐力板5之间置放珊瑚石,在第三耐力板5和生物过滤器2的另一侧面之间置放石英环,同时在该生物过滤器2的侧面近上端处,设置一个溢水口 7,溢水口 7与外部的分水管路13密封相接,外部的水管13与养殖池15上端的进水节流阀14相连接,另外安装一个联通阀16,通过水管13与出水节流阀17连接。
[0027]建成本实验装置后,先关闭出水节流阀17,同时打开进水节流阀14,联通阀16连接供水源的水管,然后打开联通阀16,使养殖用水8进入蓄水池11,再启动水泵12,将养殖用水8泵入砂滤器10,养殖用水8经过砂滤器10物理过滤处理和紫外线消毒器9消毒处理后,进入生物过滤器2,经牡蛎壳、白云石、珊瑚石和石英环等生物过滤介质6过滤处理后,养殖用水8依次通过溢水口 7、分水管路13和进水节流阀14注入养殖池15,待养殖池15内养殖用水8达到实验预设要求的水位后,关闭联通阀16,再打开出水节流阀17,使养殖用水8循环回到蓄水池11,在水泵12的作用下,开始循环流水,运行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I?2周后,即可在养殖池15中放入实验鱼,开始鱼类养殖实验的研究工作,待实验结束,关闭水泵12,将联通阀16连接排水用的水管,打开联通阀16,即可将养殖池15内的养殖用水8排出养殖实验装置,并可对养殖实验装置进行清洁工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包括若干养殖池(15),其特征是:所述若干养殖池(15)底部设置有出水节流阀(17),所述若干养殖池(15)通过出水节流阀(17)连接水管I,所述水管I的端部连接蓄水池(11)上部,所述蓄水池(11)下部通过配有水泵(12)的水管II连接砂滤器(10)下部,所述砂滤器(10)顶部通过水管III连接紫外线消毒器(9) 一端,所述紫外线消毒器(9)另一端连接水管IV—端,水管IV的另一端放置于生物过滤器(2)一侧的上方,所述生物过滤器(2)内部被耐力板组纵向平均分隔,所述生物过滤器(2)另一侧的端面近上端处设置有溢水口(7),所述溢水口(7)通过分水管路(13)连接位于若干养殖池(15)顶部的进水节流阀(1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生物过滤器(2)内部放置有生物过滤介质(6),所述生物过滤介质(6)包括牡蛎壳、白云石、珊瑚石和石英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耐力板组包括第一耐力板(3)、第二耐力板(4)和第三耐力板(5),并且3块耐力板高度均低于生物过滤器(2)高度,所述第一耐力板(3)和第三耐力板(5)分别装在生物过滤器(2)两个侧面上,并且2块耐力板上端与生物过滤器(2)顶部齐平、下端与生物过滤器(2)底部留有距离,所述第二耐力板(4)装在生物过滤器(2)两个侧面和底部上,并且上端与生物过滤器(2)上端留有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生物过滤器(2 ) —侧与第一耐力板(3 )之间放置牡贩壳,所述第一耐力板(3 )与第二耐力板(4 )之间放置白云石,所述第二耐力板(4)与第三耐力板(5)之间放置珊瑚石,所述第三耐力板(5)与生物过滤器(2)另一侧之间放置石英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生物过滤器(2)顶部盖有移动盖板,所述移动盖板的一侧开有漏斗形进水口( I ),所述漏斗形进水口Cl)的位置与水管IV的端部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水养殖鱼类的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管I上装有联通阀(16),通过水管I与出水节流阀(17)连接。
【文档编号】A01K63/00GK203814394SQ201420181520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陆建学, 盛文权, 黄艳青, 龚洋洋, 高露姣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