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虫害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11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防虫害花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花盆,旨在提供一种防虫害的花盆,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防虫害花盆,包括花盆本体和底盖,底盖连接在花盆底部,花盆本体边缘设有杀虫装置,杀虫装置包括杀虫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上顶板和下底板,下底板与花盆本体一体设置,上顶板和下底板间设有若干支撑杆,杀虫机构包括灯管、蓄电池和若干电网,电网均位于相邻支撑杆间且围成一个容腔,灯管置于容腔内,上顶板上表面设有太阳能板,蓄电池一端与太阳能板电连接,另一端与灯管和电网电连接,且其间设有控制电路通闭的开关,晚上的时候只需打开开关,灯管和电网通电,由于虫多有向光性,当其向灯管移动并碰到电网而被电死,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
【专利说明】防虫害花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盆,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虫害的花盆。

【背景技术】
[0002]花盆是用质地为泥、瓷、塑料、石及木制品等材料制作的盆形容器,用来栽培绿色植物,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主要应用在园林绿化、景观绿化、私家园林、小区绿化。
[0003]虫害一直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大危害,人们白天杀虫比较方便,但在晚上就显得异常麻烦,而且人们也不会在晚上去杀虫,这就导致植物容易受到害虫的损害。
[0004]传统花盆的底部一般有一个排水孔,用于排出多余的水分,防止花木被淹死,这可以应付一般情况,但若是多雨季节就可能会导致花木被淹死,同时若是几天不下雨又忘了浇花,花木也会干枯而死,这就需要经常照顾,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虫害的花盆。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虫害花盆,包括花盆本体和底盖,所述底盖连接在所述花盆底部,所述花盆本体边缘设有杀虫装置,所述杀虫装置包括杀虫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与花盆本体一体设置,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间设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杀虫机构包括灯管、蓄电池和若干电网,所述电网均位于所述相邻支撑杆间且围成一个容腔腔,所述灯管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上顶板上表面设有太阳能板,所述蓄电池一端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灯管和所述电网电连接,且其间设有控制电路通闭的开关。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白天有阳光的时候,太阳能板能很好的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晚上的时候只需打开开关,灯管和电网通电,由于虫多有向光性,当其向灯管移动并碰到电网而被电死,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这样既简单又不用额外消耗电力,很好的保护花盆内的植物不受损害。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底板的外边缘设有可拆的集虫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电死的害虫不会散落一地,保证地面的整洁,害虫只会落在花盆的集虫部,只需将集虫部拆卸下来倒入垃圾筒里,收拾起来非常简单方便。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花盆本体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底盖内设有储水腔且与所述通孔相通,所述底盖侧壁设有若干溢水孔,所述溢水孔位置高于所述储水腔底部且与储水腔相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浇水或下雨时,多余的水能够通过通孔排出到储水腔内,当储水腔内的水位超过溢水孔时则通过溢水孔排出,达到防涝效果,同时在不下雨或炎热的天气时,储水腔内储存的水分受热蒸发,通过通孔向上移动,可保持土壤湿度,缓解栽种盆内干旱状况。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盖尺寸大于所述花盆本体,所述底盖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上顶板、下底板和支撑杆均由塑料材料制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盖尺寸大于花盆本体且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花盆的重心在下方,不会出现倾倒的现象,上挡板、下底板和支撑杆由塑料材料制成,这样不仅减少花盆上方的重量,增加稳定性,而且塑料成本比较低,成型不叫简单方便。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花盆本体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处设有与开口相适配堵头式水位器,所述的堵头式水位器为透明的L形弯管,所述的L形弯管分连接部和测量部,所述的连接部与开口连接,所述的连接部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密封圈,所述的测量部设有刻度,所述的测量部位于连接部上方。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花盆内积累的一定的水后,水会通过开口流到L形弯管的连接部内,而连接部上设有的密封圈能够有效的增加L形弯管和开口间的密封性,而L形弯管是透明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查看测量部内水位的高度与刻度来得知花盆内水的多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虫害花盆实施例的外部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虫害花盆实施例杀虫装置的总结构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虫害花盆实施例花盆本体的截面图。
[0019]附图标记:1、花盆本体;2、底盖;3、上顶板;4、下底板;5、支撑杆;6、灯管;7、蓄电池;8、电网;9、太阳能板;10、开关;11、集虫部;12、通孔;13、储水腔;14、溢水孔;15、连接部;16、测量部;1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防虫害花盆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1]一种防虫害花盆,包括花盆本体I和底盖2,所述底盖2连接在所述花盆底部,所述花盆本体I边缘设有杀虫装置,所述杀虫装置包括杀虫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顶板3和下底板4,所述下底板4与花盆本体I 一体设置,所述上顶板3和下底板4间设有若干支撑杆5,所述杀虫机构包括灯管6、蓄电池7和若干电网8,所述电网8均位于所述相邻支撑杆5间且围成一个容腔,所述灯管6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上顶板3上表面设有太阳能板9,所述蓄电池7 —端与所述太阳能板9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灯管6和所述电网8电连接,且其间设有控制电路通闭的开关10,所述下底板4的外边缘设有可拆的集虫部
11,集虫部11相对花盆本体I的一侧设有插条,花盆本体I侧壁上设有与插条配合的插孔,两者实现可拆卸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白天有阳光的时候,太阳能板9能很好的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7内,晚上的时候只需打开开关10,灯管6和电网8通电,由于虫多有向光性,当其向灯管6移动并碰到电网8而被电死,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被电死的害虫不会散落一地,保证地面的整洁,害虫只会落在花盆的集虫部11,只需将集虫部11拆卸下来倒入垃圾筒里,收拾起来非常简单方便,这样既简单又不用额外消耗电力,很好的保护花盆内的植物不受损害。
[0023]所述花盆本体I底部设有通孔12,所述底盖2内设有储水腔13且与所述通孔12相通,所述底盖2侧壁设有若干溢水孔14,所述溢水孔14位置高于所述储水腔13底部且与储水腔13相通。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浇水或下雨时,多余的水能够通过通孔12排出到储水腔13内,当储水腔13内的水位超过溢水孔14时则通过溢水孔14排出,达到防涝效果,同时在不下雨或炎热的天气时,储水腔13内储存的水分受热蒸发,通过通孔12向上移动,可保持土壤湿度,缓解栽种盆内干旱状况。
[0025]所述底盖2尺寸大于所述花盆本体1,所述底盖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上顶板
3、下底板4和支撑杆5均由塑料材料制成。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盖2尺寸大于花盆本体I且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花盆的重心在下方,不会出现倾倒的现象,上挡板、下底板4和支撑杆5由塑料材料制成,这样不仅减少花盆上方的重量,增加稳定性,而且塑料成本比较低,成型不叫简单方便。
[0027]所述的花盆本体I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处设有与开口相适配堵头式水位器,所述的堵头式水位器为透明的L形弯管,所述的L形弯管分连接部15和测量部16,所述的连接部15与花盆本体I螺纹连接,所述的连接部15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密封圈17,所述的测量部16设有刻度,所述的测量部16位于连接部上方。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花盆内积累的一定的水后,水会通过开口流到L形弯管的连接部15内,而连接部上设有的密封圈能够有效的增加L形弯管和开口间的密封性,而L形弯管是透明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查看测量部16内水位的高度与刻度来得知花盆内水的多少。
【权利要求】
1.一种防虫害花盆,包括花盆本体和底盖,所述底盖连接在所述花盆底部,其特征是:所述花盆本体边缘设有杀虫装置,所述杀虫装置包括杀虫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与花盆本体一体设置,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间设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杀虫机构包括灯管、蓄电池和若干电网,所述电网均位于所述相邻支撑杆间且围成一个容腔,所述灯管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上顶板上表面设有太阳能板,所述蓄电池一端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灯管和所述电网电连接,且其间设有控制电路通闭的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害花盆,其特征是:所述下底板的外边缘设有可拆的集虫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虫害花盆,其特征是:所述花盆本体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底盖内设有储水腔且与所述通孔相通,所述底盖侧壁设有若干溢水孔,所述溢水孔位置高于所述储水腔底部且与储水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虫害花盆,其特征是:所述底盖尺寸大于所述花盆本体,所述底盖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上顶板、下底板和支撑杆均由塑料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虫害花盆,其特征是:所述的花盆本体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处设有与开口相适配堵头式水位器,所述的堵头式水位器为透明的L形弯管,所述的L形弯管分连接部和测量部,所述的连接部与开口连接,所述的连接部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密封圈,所述的测量部设有刻度,所述的测量部位于连接部上方。
【文档编号】A01G9/02GK203827787SQ201420231350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赵黎明 申请人:赵黎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