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15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海洋生态环境人工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包括棱台形水泥块,在水泥块的下底面设置支撑柱,水泥块的下底面的四周还设置支撑钩,水泥块的上底面和侧面均匀间隔设置附着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支撑固定作用,不易被流沙陷埋,抗风浪能力高,稳固,耐压,可提高培植珊瑚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加快培植珊瑚生长速度,不仅作为珊瑚移植后的生长场所,起到固定功能外,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如鱼、虾和螃蟹等提供栖息地,对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说明】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海洋生态环境人工修复【技术领域】,涉及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应用于生态系统修复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珊瑚礁增殖的适于海底流沙环境的造礁石珊瑚移植礁基。

【背景技术】
[0002]珊瑚礁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公认的四大高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是由珊瑚礁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的海洋环境所共同组成的,该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如在防海护岸、减轻海洋灾害、沿海造地、提供工农业原材料、促进旅游资源、增进水产资源、净化大气和海洋环境、减轻大气温室效应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珊瑚礁区为许多珍贵优质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繁殖场所。由于珊瑚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大部分生长在透明度高、贫营养级海域中,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海水升温、海水污染、破坏性的捕鱼方式、对珊瑚礁的乱采滥挖、盲目的开发滨海旅游项目等原因,造成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海洋大面的珊瑚白化死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珊瑚受人类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已有四分之一的珊瑚礁被完全破坏,许多礁底或碎石底已经被流沙所掩埋,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珊瑚礁面临着严重的退化现象,如何将“海底沙漠”变成“海底绿洲”已成为了大家共同的呼声。
[0003]珊瑚移植对于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适于海底流沙环境的珊瑚移植成为恢复珊瑚生态系统的重要希望。现今,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主要有两种人为干预的模式,一种是通过管理手段,对珊瑚礁区域进行保护以此来消除造成珊瑚礁生态破坏的压力;另一种是通过野外培植和移植珊瑚等方法来对珊瑚礁进行增殖,以达到恢复的目的。实验表明,进行野外培植和移植珊瑚是人工珊瑚礁恢复的重要人工干预手段,我国在此方面尚属起步阶段,关于珊瑚移植报道不多,国外如日本、美国、以色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对珊瑚移植与培植的研究及报道较多。
[0004]目前,对于珊瑚的移植与培植的实验性研究多选择在水质透明、风浪较小、海底底质多有礁石的海域,以及移植装置或礁基的选取,因为礁基对新移植的珊瑚的后续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海底流沙环境的海域因流沙、风浪等因素会使现有移植装置或礁基易被流沙陷埋或被风浪破坏,导致珊瑚繁育失败,故还没有在流沙底质的海域中进行移植与培植的范例,经检索,尚未有适于海底流沙环境的珊瑚移植装置或礁基的相关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采用形结构,能减少海底沉积物及流沙对培植珊瑚的影响,具有抗风浪能力高、稳固、耐压等特点,此外,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如鱼、虾和螃蟹等提供栖息地,对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种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包括棱台形水泥块,在水泥块的下底面设置支撑柱,水泥块的下底面的四周还设置支撑钩,将支撑柱和支撑钩完全插入海底流沙里,可使其固定在低潮水深2?5m的海域海底,水泥块的上底面和侧面均匀间隔设置附着圈,可将块状或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固定在附着圈上,使造礁石珊瑚正常生长。
[0008]所述附着圈的孔径大小为3?5cm。
[000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棱台形水泥块、支撑柱和支撑钩使礁基牢牢固定在浅海近岸、低潮水深2?5m的海域海底,具有较强的支撑固定作用,不易被流沙陷埋,抗风浪能力高,稳固,耐压,可提高培植珊瑚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加快培植珊瑚生长速度,不仅作为珊瑚移植后的生长场所,起到固定功能外,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如鱼、虾和螃蟹等提供栖息地。对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水泥块;2、附着圈;3、支撑钩;4、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3]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包括正四棱台形水泥块1,上表面积5cmX5cm,底面积40cmX 40cm,高80cm ;在水泥块的下底面设置支撑柱4、支撑钩3,支撑柱4采用18mm钢筋制作,长105cm,支撑柱上方80cm浇筑在水泥块的正中间,伸出水泥块的部分有25公分;支撑钩3采用16mm钢筋制作,共有50cm,烧筑在水泥块中共30cm(90°折角处伸向支撑柱方向有10cm,与水泥块的斜边平行有20cm),伸出水泥块的部分共有20cm(与水泥块的斜边平行有10cm,60°折角处伸向外部的有1cm)。钢筋刷有环氧富锌底漆,对支撑柱4和支撑钩3起到保护作用,提高其耐水性能;在水泥块的上底面和侧面均匀间隔(间距在10厘米以上)设置铁质附着圈2,附着圈2采用铁丝围成,孔径大小为3?5cm,可将块状或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固定在附着圈上,且留有不少于10厘米的生长距离,使造礁石珊瑚正常生长。
[0014]使用实例:
[0015]2013年9月于海南省万宁市大洲岛前港,低潮时水深2?5米处,将本实用新型放入海底流沙环境的海域中,将支撑柱4和4个支撑钩3完全插入海底流沙里,用于固定礁基。
[0016]选择健康无病的分枝状或块状的造礁石珊瑚母体,块状的造礁石珊瑚凿成3?7cm直径大小,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切成5?1cm大小;选择海面风浪平静,低潮的时间段进行潜水固定在附着圈2上(用扎带或鱼线捆扎在附着圈2上,分枝状的造礁石珊瑚顶端向上,块状的造礁珊瑚有活珊瑚组织的一面向上固定,使其尽量贴紧附着圈,确保其不会随海浪或水流晃动,有利于珊瑚断枝尽快生长固定在礁基上)。每个培植造礁石珊瑚之间留有不少于10厘米的生长距离,培植珊瑚生长在离海底40cm以上的高度。
[0017]2013年9月在海南万宁大洲岛前港成功移植了约500棵珊瑚,在本次移植中所使用的分枝状珊瑚是利用美丽鹿角珊瑚为代表种,所使用的块状珊瑚是利用丛生盔型珊瑚为代表种。
[0018]6个月后,造礁石珊瑚附着礁基没有下陷至流沙中,也没有离开指定区域的海域且没有倾斜或倾倒现象,美丽鹿角珊瑚的存活率达到了 95%以上,丛生盔型珊瑚存活率达到了 100%。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其特征在于:包括棱台形水泥块,在水泥块的下底面设置支撑柱,水泥块的下底面的四周还设置支撑钩,在水泥块的上底面和侧面均匀间隔设置附着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流沙环境珊瑚移植礁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圈的孔径大小为3?5cm。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968948SQ201420368565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李洪武, 钱军, 宋培学, 夏忠国, 谢杰坤, 谢买胜 申请人:海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