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茶洞庭春在苏北丘陵山区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41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树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南茶洞庭春在苏北丘陵山区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洞庭春,2010年通过省级良种鉴定,通过辐射处理诱变洞庭21号选育而成,该品种为中叶种特早生型省级茶树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叶色深,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能力均较强的特点,适制碧螺春等多毫型名优茶,该品种抗寒抗旱性强,但洞庭春茶一直在南方栽培。苏北传统属于暖温气候,该地区春季气温回升慢,积温低,春茶开采迟,茶叶生长期短,同时常年低于-10℃天数达5-6天,雨量相对较少,季节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冬旱和春旱,茶树缺水且容易遇到低温,几乎年年有冻害。因此该地区水热条件无法满足茶树正常生长,仅避风向阳、森林覆盖率高、小气候条件好的地方才适宜建园。过去苏北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不适宜茶树栽培的地区,茶叶产业一直无法得到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光、热、水资源都发生了变化,造成亚热带北界不断北移,据农业资源开发局资料显示,苏北地区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苏北地区的暖温带气候已处于北亚热带地区,从光、热条件看,苏北地区已从非宜茶地区转变为宜茶地区。目前苏北丘陵山区的土地和气候条件是:土质80%为紫砂页岩风化土,其他为砾石土和白浆土,pH值为 6.6-6.9,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13.7度,全年大于0度活动积温5076.6度,平均无霜期210天,日均气温大于0度的天数为305天,平均日照时数2492小时,茶树生产期间的平均日照时数2098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千卡/平方米,年平均降雨量904mm,冬季低于7度的有效时数大于1000小时,可以能满足茶叶的生长需求,因此,将苏玉黄移至苏北地区栽培,并建立茶、蔬、果复合高效生态有机栽培示范区是完全可能。尤其是苏北地理上位于江北茶区,该地区茶树生长季节昼夜温差大,所制绿茶,香高味浓,品质优良,可成为江苏省优良的绿茶生产预备基地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南茶洞庭春在苏北丘陵山区的栽培方法,该方法经实践检验,证明效果良好。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茶苗繁殖:首先要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能排易灌的酸性或微酸性的砂质的丘陵地施足肥料,苗圃地翻耕后制成高10-15厘米,宽120-130厘米,呈东西走向的苗床,要搭好遮光棚,采用洞庭春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插植繁育,确保移栽成活率,茶苗出圃后,茶苗根系应沾黄泥浆,茶苗应达到无茶根结线虫、茶根蚧、茶饼病、根癌病等危险性病虫,苗高12cm以上,着叶数4片以上。

(2)起苗出圃:起苗前,先灌水浸透苗床,多带土,匆伤根系,苗木太高可适当定剪,并挑除异种杂株、病虫株。

(3)栽植: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尽可能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种植,以利成活,种植方式为单行双株,株距25-30cm,每丛植2株,两株之间留间隙3-5cm,大苗植于生长环境较差处,小苗植于土质较肥沃、生长环境较好的地块,定植后宜铺放稻草,以利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栽植时和苏茶120、苏玉黄、蔬果间作。

(4)茶园管理:地膜要保持稻草下经常有大量水汽珠生成,于次年8月10号-8月20号之间结合上肥除草清除稻草;勤施肥料,在5月可进行第一次追肥,用量为稀水粪8-10担,以后每月上肥1次;定型修剪,当平均苗高达30cm时,离地20cm作第一次修剪,以后每长20cm留15cm平剪,当苗高达50cm时,即可开始采摘。

(5)生物防治病虫害:一是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二是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三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四是采用化学防治。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步骤(3)所述的苏茶120、苏玉黄、洞庭春、蔬果的间作比例为苏茶120占50%,苏玉黄占20%、洞庭春占15%、蔬、果占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南茶洞庭春在苏北丘陵山区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具有育苗效果好,茶苗栽植成活率高,茶叶质量好,副产品多,可使栽培效益最大化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茶苗繁殖:首先要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能排易灌的酸性或微酸性的砂质的丘陵地施足肥料,苗圃地翻耕后制成高10厘米,宽120厘米,呈东西走向的苗床,要搭好遮光棚,采用洞庭春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插植繁育,确保移栽成活率,茶苗出圃后,茶苗根系应沾黄泥浆,茶苗应达到无茶根结线虫、茶根蚧、茶饼病、根癌病等危险性病虫,苗高12cm以上,着叶数4片以上。起苗出圃:起苗前,先灌水浸透苗床,多带土,匆伤根系,苗木太高可适当定剪,并挑除异种杂株、病虫株。栽植: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尽可能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种植,以利成活,种植方式为单行双株,株距25cm,每丛植2株,两株之间留间隙3cm,大苗植于生长环境较差处,小苗植于土质较肥沃、生长环境较好的地块,定植后宜铺放稻草,以利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栽植时和苏茶120、苏玉黄、蔬果间作。茶园管理:地膜要保持稻草下经常有大量水汽珠生成,于次年8月10号结合上肥除草清除稻草;勤施肥料,在5月可进行第一次追肥,用量为稀水粪8担,以后每月上肥1次;定型修剪,当平均苗高达30cm时,离地20cm作第一次修剪,以后每长20cm留15cm平剪,当苗高达50cm时,即可开始采摘。生物防治病虫害:一是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二是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三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四是采用化学防治。

实施例2:

茶苗繁殖:首先要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能排易灌的酸性或微酸性的砂质的丘陵地施足肥料,苗圃地翻耕后制成高12.5厘米,宽125厘米,呈东西走向的苗床,要搭好遮光棚,采用洞庭春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插植繁育,确保移栽成活率,茶苗出圃后,茶苗根系应沾黄泥浆,茶苗应达到无茶根结线虫、茶根蚧、茶饼病、根癌病等危险性病虫,苗高12cm以上,着叶数4片以上。起苗出圃:起苗前,先灌水浸透苗床,多带土,匆伤根系,苗木太高可适当定剪,并挑除异种杂株、病虫株。栽植: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尽可能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种植,以利成活,种植方式为单行双株,株距27.5cm,每丛植2株,两株之间留间隙4cm,大苗植于生长环境较差处,小苗植于土质较肥沃、生长环境较好的地块,定植后宜铺放稻草,以利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栽植时和苏茶120、苏玉黄、蔬果间作。茶园管理:地膜要保持稻草下经常有大量水汽珠生成,于次年8月15号结合上肥除草清除稻草;勤施肥料,在5月可进行第一次追肥,用量为稀水粪9担,以后每月上肥1次;定型修剪,当平均苗高达30cm时,离地20cm作第一次修剪,以后每长20cm留15cm平剪,当苗高达50cm时,即可开始采摘。生物防治病虫害:一是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二是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三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四是采用化学防治。

实施例3:

茶苗繁殖:首先要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能排易灌的酸性或微酸性的砂质的丘陵地施足肥料,苗圃地翻耕后制成高15厘米,宽130厘米,呈东西走向的苗床,要搭好遮光棚,采用洞庭春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插植繁育,确保移栽成活率,茶苗出圃后,茶苗根系应沾黄泥浆,茶苗应达到无茶根结线虫、茶根蚧、茶饼病、根癌病等危险性病虫,苗高12cm以上,着叶数4片以上。起苗出圃:起苗前,先灌水浸透苗床,多带土,匆伤根系,苗木太高可适当定剪,并挑除异种杂株、病虫株。栽植: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尽可能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种植,以利成活,种植方式为单行双株,株距30cm,每丛植2株,两株之间留间隙5cm,大苗植于生长环境较差处,小苗植于土质较肥沃、生长环境较好的地块,定植后宜铺放稻草,以利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栽植时和苏茶120、苏玉黄、蔬果间作。茶园管理:地膜要保持稻草下经常有大量水汽珠生成,于次年8月20号结合上肥除草清除稻草;勤施肥料,在5月可进行第一次追肥,用量为稀水粪10担,以后每月上肥1次;定型修剪,当平均苗高达30cm时,离地20cm作第一次修剪,以后每长20cm留15cm平剪,当苗高达50cm时,即可开始采摘。生物防治病虫害:一是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二是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三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四是采用化学防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